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提问教学策略,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问题素养、探究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有重要帮助。本文以九 年级数学教学为例,阐述提问策略应用的价值,并结合现状探究其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以提升九年级数学教学实效。 为教育界同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九年级,数学教学,提问策略,生活,因材施教
学习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可以 说,问题是学习的开端。因此,提问被 广泛应用在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基于 师生问答互动的有效教学方法,让问 题系统贯穿学习过程,使学生从“学 会”走向“会学”,将其应用到数学 教学中,对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 学习自主性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 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进一步 加大对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力度,立 足学情,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生 活性、探究性的问题,为激发学生学 习热情、提升其学习效率提供保障。
一、九年级数学教学中提问策略 应用现状
目前,大部分教师已经开始重视 课堂上的师生问答互动,但是从整体 来看,提问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主 要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问题形式缺乏多样性
教师多以单一的语言描述的方式 提问,缺乏多样性、层次性以及趣味性,难以提升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欲望。
(二)问题目标存在随意性
教师在问题设置上存在缺乏目标 性的问题,没有根据教学需求明确提问 的方向,导致师生之间的问答随意而 为,徒有其表,流于形式,华而不实。
(三)问题内容缺乏针对性
教师在提问中没有考虑学生在数 学基础及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设计的 问题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如问题难 度过高,就只能满足基础好的学生的 学习需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则 失去了互动机会,不利于这部分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培养。
二、九年级数学教学中提问策略 有效应用的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可围绕实际生活提 问,创建问题情境,通过设计趣味性 的问题、明确提问的目标和依据学情 设计分层次的问题三种策略,引导学 生在问题中思考、探究,完成对数学 知识的深度理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一)设计趣味性的问题激活课堂
为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可 以将趣味元素与问题相结合,通过提 问教学策略的应用,帮助学生发散思 维,活跃课堂氛围。
例如,在进行“二次函数”相关 内容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二 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因此,教师可 以对问题进行趣味性、创新性处理。 教师可以进行如下提问:“你们现在 知道了抛物线的大概形状,那你们知 道抛物线的灵魂是什么吗?”如此新 颖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顿 时对学习产生了兴致,纷纷展开思考和 交流,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此过 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的 思维能够朝着正确答案靠近,最终得 出抛物线的“灵魂”就是其定点坐标。
为了创新提问形式,激活数学课 堂,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问答互动,教 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转化 提问角色。比如,在九年级数学复习课中,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对知识的掌 握程度,自主设计问题,由教师来进 行回答。这样既能够激活复习课堂的 活力,同时又能让学生对所复习的内 容有深刻的印象,培养学生自主提问 的意识,提升其问题素养。
(二)基于教学重点明确提问方向
提问在九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效果,取决于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因 此,教师要掌握提问的技巧,能够抓住 关键处设置问题,借助提问教学的方 式,促使学生深度学习,提升教学效 果。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有准确掌握,结 合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 点,在提问时,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 和难点,使问题具备明确的目标和方 向,进而充分发挥提问辅助提升教学 效果的作用,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 进行重难点内容的深度学习和探讨。
例如,在进行有关“一元二次方 程”相关内容的教学时,让学生掌握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教学中的重点 和难点,教师在围绕这一重难点内容 实施提问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设置如 下问题:“你会解方程 x2=36 吗? 依 据是什么?”这种目的性明确的问题 能够让学生思路更清晰,解答问题效 率更高,并且针对性更强,帮助学生 强化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巩固与应用。 当学生完成这一问题的解答后,教师 可以追加几个类似问题,比如,“你能 解出以下方程吗? x2-3=0 ,2x2=8. x2=0.x2=-9”。这种围绕教学重点和 难点设置问题的提问教学策略,能够 让提问的目的性更强,也让学生的学 习目标和方向更明晰,促使学生对课 程的重点和难点有深度学习和掌握。
(三)以生为本进行由易到难提问
教学中的提问要求教师遵循以生 为本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 施教,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首先, 教师要对班级学生的学情有准确的了 解,具体需要掌握学生的数学基础、 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兴趣需求;其 次,做好学生的分层管理,可将学生 按照学优生、中等生、后进生的层次 分成 A 、B 、C 组,或者由小组自主 命名,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明确其学习目标;最后,针对各层次 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提问的内容难 度,确保在提问的应用中,让每一位 学生都有参与课堂问答互动的机会, 整体上提升班级学生的数学水平。
例如,在进行有关“弧长”的内容 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弧长与圆心角之间 的关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在给学 生设计问题时,考虑不同学生的基础水 平和学习能力,设计如下具有梯度的问 题:①圆的周长等于多少度圆心角对应 的弧长?②两个相等的圆中,1°圆心 角对应的弧长是不是相等的?③ 1°圆 心角对应的弧长为?④ 10°圆心角对 应的弧长为?⑤ n °圆心角对应的弧长 为?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串中可以看到, 这一系列问题是由易到难排列,学生从 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向深层次思考, 最终能够准确推导出弧长计算公式。
(四)提问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为进一步强化提问在九年级数学 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教师要注重将提问 教学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在学生参与问 答互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根据学生 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采用激励式 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 的自信心,使学生收获成就感,对提 升其思维能力和问题素养有重要帮助。
例如,同样是在有关弧长计算公 式的推导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置 了具有梯度的问题后,针对问题的难 度,选择对应层次学生进行回答,比 如,针对“圆的周长等于多少度圆心角对应的弧长?”这一问题,教师可以 选择学困生来回答,因为这一问题比较 基础,即使学困生也能轻松回答上。学 生回答完后,教师要给予即时的评价, 比如,通过语言肯定:“回答得非常正 确!”通过行为反馈:点头或者竖起大 拇指。这样学生能够及时接收到教师的 评价反馈信息,对激励其在接下来的课 堂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问题思考和探究 有重要帮助。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采 用多元主体评价方式,比如,划分学习 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完成教师布 置的梯度问题,最后再鼓励学生之间相 互评价、反馈,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结语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提问教学策略 是实现构建高效课堂、落实核心素养 培养的关键举措。教师应对问题教学 的内涵有准确认知,了解其应用的价 值以及要达到的应用效果,在教学实 践中注重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 学情及学生实际生活,基于兴趣激发 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基于学生个 体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 雪梅 . 小 学 数 学课 堂教 学 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与实施 [J]. 学周 刊 ,2018(5):51-52.
[2] 张亚红 . 创设情景,提高小学 低段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策略的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14):72-73.
[3] 刘娟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 提问的策略研究 [J]. 数学大世界 ( 上 旬 ),2016(5):27.
[4] 陈琴 . 良好的课堂效果从有效 提问开始 [J]. 生活教育 ,2018(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