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微信作为国内覆盖人群最广的即时通讯软件之一,对国内互联网信息交流和知识分享模式产生了强烈影响。微课程作为当前国内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与应用的研究热点,其在微信平台支持下具有宽广的发展前景。基于此背景下,本文笔者讨论了在微信平台支持下微课程设计理念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在微信平台支持下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不同模式,为微信平台支持下的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信平台;微课程;微信公众号;教育教学
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一种即时通讯软件,目前已逐渐成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媒体软件和社交网络,同时也改变了国内互联网中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模式,尤其是对知识共享和信息传播起到巨大的变革作用。在此背景下,利用微信平台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工作引起了广大教育研究者和教师的关注,是目前教育教学应用的探究热点[1]。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因其开放性、经济性、易获得等特点已成为现有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和高效完善模式[2]。而在微信平台基础上构建的微课程将有效克服现有微课程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反馈少、教学考核难度大等缺陷[3],有效提升微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 微信平台与微课程的结合
随着微信在互联网即时通讯领域的发展和垄断地位,微信平台在改变信息传播和交流方面的影响力也随之增长。微信目前在改变和影响教育领域的应用及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影响并促进教育教学新模式的开发与发展,如通过微信数据调研实现对现有课程教学模式的分析评价和改革创新;以及微信移动学习研究,如将微信作为一种授课工具等。
人们的学习和阅读方式向着碎片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微课程正是顺应这一需求而蓬勃发展起来的,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资源容量小、交互性强等特点受到了一线教师及广大教育研究者的一致欢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加入到了微课程设计开发的研究队伍中。但现有微课程主要是基于传统视频播放平台进行制作运营的,但现有基于视频播放平台的微课程已不能满足学习者对微课程短小精悍、易于理解与获取、学习交流方便快捷等方面的要求,而微信作为专注于为移动端智能设备提供内容服务的功能软件,可为微课程的移动学习提供可靠的应用平台和发展空间。因此,将微信平台与微课程有机结合是全方位提升微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微信平台发展迅速,其不仅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的实时交流通讯,最大优点在于微信平台是建立在移动智能终端基础上的,通过微信平台可以实现教学知识在智能移动终端上的精确传播,更好的应对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同时微信公众平台的开设使得微课程在微信平台上的建设更加方便快捷,通过公众号后台数据的监控,可以实现对微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数据化总结反馈,进而改进和提升和更新微课程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二基于微信平台计算机基础的微课程设计
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教学设备及环境,微课程基于移动端的设计理念,解决了传统网络教学文件格式难以兼容、需要有计算机的硬性设备需求等问题,微课程则更好的克服了这些困难,实现了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将学习与社交无缝对接,使学生可以自行安排学习内容,有效规避传统的网络教程课时安排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并能通过微课程将学习的内容与实际教学内容、活动相结合,将教学资源发挥到极致。
随着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微信普及率非常广,随着计算机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及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操作便捷问题,可以将更多学习内容呈现在网络之上,以微信平台作为载体,开发系列微课程内容。这类微课内容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有更多优势所在。在传统课程设计中,教师先引入实例,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思考再解答问题,最后由教师根据实例内容进行解题答疑,传授教学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逐步淡忘所学的知识,那么微课的引入就显得十分必要,它不但能将教师授课的重点内容或者经典实例操作过程制作成课,更能将课程中的操作技巧,解析方法一一在线还原,还能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即使课后遗忘一些课上所学内容,还能在平台中进行查找及回看,快速找到学习内容解决问题所在。
微课程内容可以自行设置关键字、自动回复等内容,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学的质量,还能将教学内容提前告知给学生,让学生在微信平台聊天的过程中,做好预习工作。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微课程中获取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教程中的内容,根据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掌握,将重点、难点突出性的展示在课程内容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更可以在授课的内容中,加入图片、视频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当然,微课程的设计一定要注意内容的设定,设置太过于复杂,会引发学生畏惧的情绪,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所以,课程内容可以根据主题设计,可以将学生难以消化的内容放在课堂之上进行讲解,满足学生碎片化的学习要求。此外,更可以设置平台投票等内容,对教师授课内容进行评价,方便教师总结反思自己的授课内容,进一步改善授课方式方法等。
(一)微课教学资源设计
微课开发是根据移动教学碎片化特点,由课题教师组共同研发而创设,课题组以学习者为对象,就其学习的需求和所学需达成的目标为由进行课程的有效划分,并给予上述要求对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提出解决方案,这些内容将在日后的课程资源设计中被分解成众多小知识,以不同的标签、所达到的不同目标制作微课,将众多小知识技能的微课组成微课程,进一步对所学课程进行教辅、信息内容的支持,逐步形成微教学环境,最终使每个微课程都有不同的教育资源、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练习等教学资源来组成。
(二)微课的媒体展现
课题组除了进行课程内容的筛选,更要保证课程资源在微信平台上的有效展示,经过反复实践、浏览观看的比对,大部分微课程适合视频或PPT展演的方式呈现,同时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调研显示,学生不会对于教师的形象、是否出境特别在意,却会对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关注度更高,还有一些调研结果更强调课程制作上的专注程度,如,PPT整体的排版设计风格,是否便于学生保存作笔记,音频视频内容是否清晰无杂音,画面构图是否合理,教学逻辑是否符合观看者的认知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设置,微课才会让更多学习者喜欢。
(三)微课的交互形式
由于学习者所处的环境氛围不同,观看微课程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所以在课程交互设计中也应做出反映。如营造课堂氛围,在视觉中呈现上课的感觉,使学习者有极强的代入之感,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微课内容当中。除了上述的高质量制作输出微课内容,更应重视微课的利用率,如支持语音、文字、视频等多样的交流方式,还可以通过微信群的方式在线交流,也可增加评论内容,不停增设交互内容,以社交为特色,用吸引力去增加教学粘性,才能将教学内容有效表达继而进行传播,学习者才会慢慢依附于微课内容,不断提升微课打开率才能体现出优质的教学价值。
(四)微信平台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
微课程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多特色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发布课前教学资料,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再通过官微及微信群发布教学课件,实例素材、微课视频连接等内容,这些课程资料包含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一方面便于学生学习记忆,另一方面方便学生保存收藏。教师可以在微信群中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自学,与学生在线交流学习内容,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并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盲区做好针对性的安排。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了解本课程的内容安排及重难点分布,通过预习中所学、所惑去听课,有针对性的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能够真正深化,提高课堂效率。
三 微信平台支持下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现有微课程的主要应用模式为微视频的制作和运营,而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实现一对多互动交流的新型模式,是目前支持微课程开发的有效工具。因此,在微信平台支持下的微课程开发主要包括微信公众号的申请与运营、微课程的制作与上传、课程考核与更新等内容。
(一)微信公众号的申请与运营
微信公众号的申请主要是教师身份的认证和相关资质的鉴定,而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就与微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进度、课程知识点等内容密切相关,而微课程的定位也决定了公众号运营的难度与课程信息和课程推送的频率。
当微课程定位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提高时,公众号运营策略就需要和课堂教学保持一致,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和互动应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微信公众号的知识点设计和课程计划进度将以课堂教学为准,微课程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先关资料与学习氛围。
当微课程定位为完全独立的、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时,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就需要保证整个微课程资源的易得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综合考虑不同在线学习者不同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提高与学习者的互动交流,提升微课程学习过程中疑难问题的解答与回复频率,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和互动需要以提升学习者学习兴趣、保证微信公众号学习氛围为主要目标。
(二)微信平台支持下微课程的制作与上传
在确定了微课程目标与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课程的制作与上传。微信平台作为专注于移动端的软件平台,要求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能够实现碎片化的学习,这就要求在微课程设计时以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小、模块化、情景化、半结构化作为指导理念。时间短的设计理念要求在微课程制作时课程时间应在保证知识点完整系统的传播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单个课程的时间,尽可能提高微课程的易得性;而内容精的设计理念需要通过对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精确的表达和描述,简明精要、逻辑严谨,以帮助学生实现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模块化的设计理念要求一系列微课程在制作时需要保证每个单独微课程的统一性,以利于保证整个系列课程在形式上的延续和统一;情景化的设计要求微课程知识点的表述和讲解更加具体直观,以实现学生对微课程知识点的高效理解;而半结构化设计理念即指整个微课程是一个统一完整的有机体,需要在微课程的计划进度安排和单个课程中保证与整体课程结构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
微课程的制作一般包括知识点的确定与知识结构的建立、授课计划进度安排、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微视频开发制作等内容。其中知识点与知识结构的建立是决定整个微课程体系所教授的课程关键知识点,并建立每个知识点之间的知识网络构成;授课计划进度安排主要是根据知识点和知识架构制定相应的微课程数量和对应的教授计划;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是在确定知识点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对单个知识点的进行详细讲解和具体应用;微视频制作是在确定知识点和讲解方式基础上采用多种技术进行可视化、模块化讲授并录制视频。
(三)微信平台支持下微课程的考核与更新
微课程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进行的一项互动式教育教学过程,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在微信平台上的微课程可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通过在线模式、线下等多种方式进行,学生教学体验可数据化显示,这些特点使得微课程的考核与更新是提高微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微课程的考核和更新一般包括教学效果的测评、教学质量交流反馈、相关文献与资料的交流与共享、微课程的实时更新等内容。其中教学效果的测评一般通过在微课程附加的测试环节和微信平台提供的测试资料进行,旨在通过测试考察学习者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并为教师提供测试学生学业水平的手段,如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中的投票功能,可以设置为单选和多选题,进行学习效果检测;教学质量交流反馈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留言管理和讨论功能实现,通过收集微信公众号留言和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视频的评价应用,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的查阅功能了解学生关注的知识难点;相关文献与资料的交流共享主要是指在微课程中提及的补充辅导资料以及学生测试问卷的分享与解答,如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回复”和“自定义关键字回复”功能实现课程知识检索和补充资源的分享;微课程的实时更新即在与学习者充分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对现有微课程进行改进提升并实时更新的过程,如通过收集调查问卷和留言改进微课程不足。
四 结语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据腾讯官方统计,超过八亿人使用的手机应用,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群聊,仅耗少量流量,适合大部分智能手机,同样,微信也可以作为一个学习方式,微学习时代已经到来。微信平台为微课程的移动学习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应用空间,尤其是微信公众号的推出更加有利于建立高效交互、有利于碎片化学习的微课课程,通过利用微信平台覆盖面广、平台构建完善、可个性化定制等特点,开发短小精悍、互动性高、知识体系完整的微课程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模式改进和创新的发展趋势,现有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相应的建设与应用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原素芳.微信平台对数学教研的转型作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02):88.
[2]张进良,刘益星.高校微课程开发应用问题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7,17(03):75.
[3]任增霞,宋志海,苏占玖.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络教育应用模型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5):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