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文章首先阐述了高师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然后分析了高师院校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高师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等数学课程,高师院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 道 …… 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 、种好责任田,使 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 形成协同效 应。”[1]2020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 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课程思 政教学的要求和重点,要求各个专业结合专业特点推 进课程思政教学[2]。根据《纲要》精神,高师院校高等数 学课程需要结合教育类专业课程特点推进课程思政 教学,这为高师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理 论依据、明确了遵循方向。
高师院校的教师是“ 老师的老师”, 肩负着培养 “ 四有”好老师的使命。高师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不能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 还需要其他课程的协同。 彭双阶等[3]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数学专业课程成绩与 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做了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为 0.41 , 说明数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与思想政治理论 课有密切关系。同时,从学生成绩可以看出,思想政治 教育对学生高等数学课程学习有促进作用 。 因此,探 究高师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师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
作为高师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高等数学课程结 合学科特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 先,高等数学课堂是高师院校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主 渠道 。在高师院校中,高等数学课程是重要的公共基 础课程,在学生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高等数学课 堂中坚持课程思政,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润 物细无声的思政教学,有利于知识讲授和价值引领的 统一,有利于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其次,高等 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是高师院校落实立德育人的现实 需要 。在高师院校高等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传授 知识,还要引领思想,实现课程育人的终极目标,使学生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感悟数学精神、价值和力 量,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比如,在极限、连续、 微分、求导、定积分等知识教学中,教师要融入课程思 政教学,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 、有本 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最后,高等数学课程思 政教学是高师院校培养“ 四有”好老师的重要途径 。高 师院校肩负着培养人民教师的重任,而在高等数学教 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能培养具有社会主义信仰、 渊博知识的未来人民教师,使其更好地传承社会主义 教育事业。
据上所述,在高师院校高等数学课堂上开展课程 思政教学可以真正做到以数化人、以德育人,能更好 地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思想坚定、本领过硬的教 育事业接班人的重任。
二、高师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
高师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属于理学类课程,有着自 身特点,因此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既有其他学科不 可比拟的优势特色,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一)优势特色
高师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 具有明显的优势特色 。高等数学课程解题思路的讲解 是一种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正是《纲要》中提到 的课程思政教学的一个方面 。极限的思想、微元法的 思想、变与不变的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等正是马 克思主义辩证哲学思维的一种体现 。而探究旋转体体 积、心形线所围图形面积、最大值与最小值等的过程, 可以培养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 《纲要》中提到的学生的科学精神,这些都是高等教学 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势特色。
(二)现实问题
1.课程思政教学意识不够强烈 。高师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多,但课时有限。在有限的课时里,需 要完成极限、导数、微分、中值定理、不定积分、定积分 等知识的教学,故部分教师认为缺乏开展课程思政教 学的时间 。高等数学课程主要讲授微积分的知识,该 部分知识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思维抽象,在教学中教 师经常重“术”轻“道”。 即教师重视知识的讲授、方法 的教授、数学思想的传授,却缺乏自觉融入课程思政 的意识 。根据李璇等[4]对高校数学教师开展问卷调查 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展高等数 学课程思政教学,学校也都比较重视,但是教师在课 堂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时,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还是比 较少 。即教师有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意识,但是这种 意识还不强烈,仍需要进一步加强,采取一系列措施, 逐步形成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自觉。
2.课程思政教学优质资源匮乏。高师院校大部分 高等数学课程教师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校指定的 各种方案 , 认识到了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但是缺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优质资源 。同 时 , 一些高等数学课程教师不能准确选择课程思政 教学资源,导致使用教学资源时过于形式化,如课前 或课后五分钟把教学资源与课程教学分割开来开展 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根据 《纲要》要求可知,挖掘与高等数学课程紧密联系的 课程思政教学优质资源 , 进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是 一项重要的任务。
3.课程思政教学着力点把握不准。在访谈时发现, 部分高等数学教师具有课程思政教学的意识,掌握了 一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但是对于怎样开展课程思政 教学,才能让课程思政教学在高等数学课堂落地生根 等问题把握不准,存在一定的疑惑。对此,为了在高师 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中更好地实施思政教学,就需要把 握好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着力点。
三、高师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
根据《纲要》对教育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要求,结合 杨威等[5]提出的包括“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 公民人格”四个方面的课程思政顶层设计理念,笔者 针对上述现实问题,探索了高师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 政教学的路径。
(一)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意识
实施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是高等数学 教师,因此该门课程教师应经常思考“培养什么人、怎 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教育的意识 , 让教师形成课程思政教育的自觉,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提升政治理论修 养 。具体可通过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加强理论学习。 其次,要提升开展课程思政的业务水平 。如通过各种 教研活动、讲座、交流会议等方式,让教师积累开展课 程思政的方法和经验 。最后,要不断进行集体研讨和 实践 。应组织思政课程教师参加集体研讨,细化高等 数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探讨实 施方法。王淑荣等[6]提出,为了完成高质量的课程思政 教学任务,专业课教师应该不断从政治立场、政治认 同、政治情怀、政治信仰四个维度入手,提升自己的政 治素养,解决课程思政高度、深度、温度、向度的问题, 强化自身开展课程思政的自觉。
(二)挖掘课程思政教学优质资源
教师要深挖蕴藏在高等数学课程中的思政因素, 不断丰富课程思政教学优质资源,如此才能更好地开 展课程思政教学。
1.从高等数学知识点中挖掘思政元素,丰富课程 思政教学资源。教师应从高等数学每章节的具体知识 点出发,深挖各种思政元素。为了培养公民人格,促进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讲解数列极限的时候,教师可 以举例,如每天进步一点点与每天退步一点点(这一 点点用数字 1%刻画), 一年后会有什么变化 。如图 1 所示 , 每天进步 0.01 , 一年后你的实力约是以前的 37.78 倍,每天退步 0.01.一年后你的实力大概只有原 来的 0.03.用具体的数据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每天努力 与不努力的差别之大,从而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天天 向上。又如,在教学心形线所围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可 以引入笛卡尔的爱情故事,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爱情 观;在讲函数的极值与最值的形象的时候,告诉学生 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顺境和逆境(极大值和极小值), 但是只要胜不骄败不馁,一定能取得成功。此外,为了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时代精神,在讲解函数的 凹凸性时,教师可以播放运动员自由式滑雪夺冠的视 频,介绍曲线的凹凸性正如滑雪运动员在跳台上滑过 的优美曲线,以此展示运动员的体育精神 。在求旋转 体的体积时,教师可以引入景德镇瓷器,并在集体观 看瓷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 大国工匠”精神。 为了增强学生国家意识和政治认同,使其感受到祖国 的日益强大,为生活在这样的国度而自豪,在导入积 分概念时, 教师可以提出探求 60 年前毛乌素沙漠的 面积问题 , 然后对比现在毛乌素沙漠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学生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世界 治沙史上的奇迹”,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进而为 生活在这样的国度而感到自豪
2.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挖掘思政元素,丰富课程 思政教学资源 。捷克数学家波尔达斯曾说:“ 没有哲 学,难以得知数学的深度,当然没有数学同样也难以 探知哲学的深度,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依赖。”高 等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广 泛的应用性的学科,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密切的 联系 。彭双阶提出,挖掘数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方法 论、认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怀、情操、情商。“去 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数学思想, 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体现。高等数学课程中的 无穷小、极限、微分、导数的概念,无穷小与无穷大、有 限与无限、变与不变的关系,极限理论、微元法思想、 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均蕴藏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 学思想,教师利用这种思想既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 辩证思维 , 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等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极限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庄子· 天下篇》中的“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介绍 魏晋时期刘徽在《九章算术》中提到的割圆术,即“ 割 之又割以至于不能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关”;介 绍芝诺恃论等富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故事。借助 这些故事理解极限思想,既生动又形象,便于学生理 解高等数学知识点。
3.从数学家故事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程 思政教学资源 。从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出发,阐明 数学家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永不放弃、追求卓越的科 学精神,可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师可介绍刘 徽、祖冲之、祖咆的故事,介绍阿基米德、笛卡尔、开普 勒的故事 ,通过介绍这些古代中外数学家的故事,让 学生感受到古人智慧的光芒及古代数学思想的深遂, 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高 峰的科学精神 。 同时,教师可介绍近代中国数学家的 故事,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精神 。如介绍写出堆垒 数论且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的华罗庚的故事、攻克 了“ 哥德巴赫猜想”且被称为“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的 第一人”的陈景润的故事、心怀“把中国建设为数学大国”梦想的陈省身的故事、两次问鼎国家最高科技奖 并开辟“数学机械化”的吴文俊的故事等,如此可以让 学生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以及浓厚的 爱国情怀,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这 些鲜活的数学家的故事,既是励志教育的素材,也是 高数知识教学素材,可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同时掌握 高等数学知识,感悟科学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爱 国情怀。
4.从高等数学发展史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丰富 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回顾高等数学发展史,让学生追 溯高等数学发展的历程,可以帮助其树立文化自信和 道路自信,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与积极性。《几何原本》《九章算术》《数书九章》《周 鞭算经》等诸多传世著作,汇集了每个时代的数学经 典,是一个时代的智慧结晶,展示着古代数学思想的 深遂 。例如,《九章算术》中测量不规则田地面积的方 法,是最早定积分思想的运用;沿用刘徽极限思想在 求伞合方盖的体积时提出的祖咆定理,其中蕴藏着定 积分思想 。英国科学家牛顿从运动学角度考虑,用定 积分求物体瞬时速度问题,德国数学家莱布尼滋创设 了微积分符号,并从几何学角度考虑,用定积分解决 曲边梯形的面积问题,他们同时发表论文,共同创立 了微积分。微积分创立 100 多年后引发全球第二次数 学危机,柯西将微积分建立在极限论的基础上,外尔 斯特拉斯建立了分析基础的逻辑顺序,即“ 实数论— 极限论—微积分”[7],从而奠定了微积分的基础 。这段 微积分发展史不仅可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发展史,弄 清高等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 还可培养学生求真、严 谨、奉献的科学精神。把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既丰富 了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又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 和自信心,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的科学精神。
5.从重大科技建设和成果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丰 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川流 不息,精神代代相传。”[8]教师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融入 “ 两弹一星”精神、“北斗精神”等,引导学生树立科技 报国的远大理想,可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勇于担当,立 志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例如,研发“两弹一星”时我 国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科学 家利用微分和泰勒公式等思想和方法自主研发了计 算尺,用计算尺模拟计算机开展计算 。正是科学家这 种不畏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成就了我国航天事业。 又如,2022 年, 中国第 45 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该卫星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基于此,教 师可提出“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究竟可以覆盖地球 多大面积”的数学问题,并适时引入我国北斗工作者 秉承的“北斗精神”,介绍在我国研发北斗导航系统中 涌现出一系列感人故事 , 让这些故事感动学生心灵, 唤醒学生责任担当,激发学生努力为国家奉献自己一 份力量的决心。
6.从赏析数学之美中挖掘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 政教学资源。数学被很多人认为是一门枯燥难懂的学 科,很难把数学和美联系起来。但实际上数学不缺美, 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高等数学课程中充满美的要 素:定积分的概念之美、莱布尼兹公式的美、心形线所 围图形之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美 …… 无不给人美 的享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体会美, 让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中变得愉悦和轻松,能更好地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对美的鉴赏 能力,陶冶情操,增进修养。
(三)把握课程思政教学着力点
1.注重言传身教,落实课程思政教学 。谨遵校训 “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了更好地开展高等数学课 程思政教学,教师不仅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还要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 和道德情操 。教师作为高等数学课程的第一责任人,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影响着每位学生,在潜移默化 中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 。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对 讲台的敬畏,对教学工作的一丝不苟,都会对未来的 人民教师产生深远的影响 。概言之,高师院校高等数 学课程教师开展思政教学不仅需要言教, 还需要身 教,在言教中让学生明理,在身教中给学生示范,以实 际行动影响学生。
2.创新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思政教学。高等数学课 程思政教育,不应是生硬的课前拓展、课后延伸,而应 该在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中开展。教师要根据高等数学 课程的特点,巧妙地把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大纲、教学 目标、教学内容,融入课堂之上和课堂之外。而改变现 有教学模式,推进互动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开展高 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例如,南京大学数学系实施“课 堂教授+ 学生报告+ 小组探讨”的互动教学模式,更好 地推进了数学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9] 。很多学校有线 上高等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线上平台让学生自己阅读 课程思政资源,并进行线上小组讨论,教师则通过线 上点评、线下总结的方式开展课程教育 。秦厚荣等[10]提出“ 一课两厅一报告”的“ 大思政”教育体系 。陈晓 坤等[11]提出课前教师学习研讨全面规划、课中融入思 政元素优化设计、课后拓展育人空间的协同育人模式。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保障课程思政教学 。传统 的高等数学考核方式中缺乏针对德育元素的考核 。 为了确保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常态化 , 进一步完 善现有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 学校要改变传统学 生评价模式,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价值观、 创新意识等融入评价体系,实施综合性的学习评价, 形成适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体系, 即把课程 思政开展情况及开展效果单独罗列出来 , 作为教师 教学评价的标准之一。
四、结语
高师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肩负着专业教育和 思政教育双重任务 , 需要所有高等数学教师不断学 习,把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思想融入脑海,利用平时 学习,积累丰富的课程育人资源,通过言传身教、创新 教学模式、完善课程评价等手段,让高等数学课程思 政教学在高师院校生根并茁壮成长。在高师院校推进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是一项任务艰巨、非常重要的 工作,只有很好地完成该项工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 未来人民教师,才能完成历史传承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 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 OL].(2020-05-28)[2023-03-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 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 彭双阶,徐章韬.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实现[J].中国大学 教学,2020(12):27-30.
[4] 李璇,张淑娟.“三全育人”视域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研 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2.22(1):37-42.
[5] 杨威, 陈怀琛,刘三阳,等.大学数学类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西 安电子科技大学线性代数教学为例[J].大学教育,2020(3):77-79.
[6] 王淑荣,董翠翠 .“课程思政”中专业课教师政治素养的四重维 度[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2):129-137.
[7] 李德贺,李波,张晓 .思政元素融入高校数学类课程实现路径研 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57-60.
[8]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21-07-15)[2023-03-20].http://www.gov.cn/xinwen/2021-07/15/con- tent_5625254.htm.
[9] 张顺燕.数学的美与理[M].2 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47- 151.
[10] 秦厚荣 , 徐海蓉 .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 触点”和教学体系建 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9(9):61-64.
[11] 陈晓坤,宋朝红.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 改革实践与思考: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例[J].湖北经济学 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9):148-1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