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五育 ”并举理念的引领下 , 小学美术教育应积极探索将德育融入教学中 , 以培养 学生的美育素养和道德情感 。如何将德育有效融入美术课程中是 一 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 本文旨在探讨在 “五育 ”并举的理念下如何通过具体路径将德育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 , 结 合具体案例进行阐述 , 不断提高美术课程改革的成效和德育质量 。
关键词 : “五育 ”并举 小学美术 德育 路径
美术课程的德育融入意味着将道德教育的核心 价值融入美术教学中 , 通过艺术创作和艺术欣 赏 ,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素养 。在具体的实践过 程中 , 教师将德育内容与美术课程紧密结合 , 通过 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解读 、艺术创作的引导和表达以 及合作创作中的交流与合作等方式 , 让学生能从美 术教育中获得道德情感和品德素养的培养 , 进而促 进他们全面发展 。
一 、“五育”并举理念下小学美术德育融入的价值分析
1. 丰富美术课程教学内容
在 “五育 ”并举的教育理念下 , 小学美术课程教 学融入德育教育 , 能进一 步丰富美术课程的教学内 容 ,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 力 , 还能通过艺术作品和创作过程 , 促进学生道德情感 的发展 。
一是丰富的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进 行艺术创作和表达的机会 。 通过绘画 、手 工 制 作 、 雕塑等艺术活 动 , 学 生 可 以 通 过 视 觉 和 触 觉 的 体 验 , 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可以通过创造性 地表达 , 展示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 在这个过程 中 , 学生需要通过选择题材 、构思作品 、选择材料 等一 系列决策 , 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
二是通过美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 , 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美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可以使学生对美的特质有更深入的认识 , 并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品味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的形式 、结构 、色彩等要素 , 学会感知和理解艺术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 这样的审美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 还可影响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 由此可见 , 德育融入美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 还能通过艺术作品和创作过程 , 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培养 。教师在设计美术课程时可以选择富有内涵的题材和主题 , 引导学生在艺术创作中表达情感和展示品德 , 使美术德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2. 凸显美术课程育人价值
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融入能进一 步凸显美术课程的育人价值 , 特别是将德育作为首要任务并渗透其中 , 可以更好地发挥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品德和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首先 , 美术课程作为一 门艺术类课程 , 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形式和艺术创作过程 , 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思想 、情感和价值观的机会 。在教学中 , 教师可以选择富有德育意义的主题或题材 ,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 、手工制作 、雕塑等艺术活动 , 表达对友爱 、勇敢 、诚实等道德价值的理解和体验 。例如 , 通过绘画表达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珍视 , 或者通过手工制作展示对他人困境的关爱 , 这样的德育融入能使学生通过艺术表达形式 感受和理解道德情感 , 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意识和 行为习惯 。 同时 , 美术课程还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的 欣赏和分析 , 引导学生认识和感悟艺术中的道德价 值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的 形 式 、结 构 、 色彩等要素 , 学会感知和理解艺术的语言和表达方 式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道德内涵和价值观念的 艺术作品 , 与学生一起进行欣赏和解读 。通过欣赏 艺术作品 , 学生可以领悟到艺术所传递的情感 、价 值观和社会意义 。他们能够从中感受到美与善的关 联 , 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判断能力 。 由此 可见 , 美术课程的德育融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 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 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 品 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
3. 提高美术课程改革成效
在 “五育 ”并举的教育理念下 , 将德育融入小学 美术课程可以提高美术课程改革的成效 , 进一 步凸 显学生主体地位 , 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成为积极参 与和创造的主体 , 有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
传统的美术课程常常是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 仿 , 学生在其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然而 , 当将 德育融入美术课程时 ,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教学 方法 ,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 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 鼓励他们在美术课堂上 进行自主思考和创作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 下 , 通过观察 、感 受 和 思 考 , 自 主 选 择 题 材 、 构 思 作 品 , 并运用艺术语言进行表达 。
例如 , 为学生提供一 幅名画 , 让学生观察并发 表自己的感受 , 鼓 励 他 们 根 据 自 己 的 理 解 进 行 创 作 , 进一 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培养他们 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 同时 , 通过美术课程的德 育融入 , 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 。美 术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 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 考 。教师可以选择 一 些具有情感价值的艺术作 品 , 让学生通过观赏和欣赏 , 感受艺术所传递的情感和 思想 。教师可以选择 一 幅表达友爱和关怀的作 品 , 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友情的力量 , 并与自己的生活 经验进行对照和思考 。通过情感体验和情感教 育 , 学生能增强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 培养情感表达和情感认知的能力 。这样的德育融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 美术素养和创造力 , 还能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 会责任感 , 为他 们 的 全 面 发 展 和 成 长 奠 定 坚 实 的 基础 。
二 、“五育”并举理念下小学美术德育融入的具 体路径
1. 提炼教 材 德 育 知 识 , 将 社 会 主 义 核 心价 值 观融入美育教学
要实现德育融入 , 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材 , 挖 掘其中蕴含的道德知识和价值观 , 并针对这些内容 进行深入分析 , 提取其中与德育相关的元素 , 进而 积累完善的德育知识点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 这些德育知识点有机地融入美育教学 。课堂上 , 教 师可以通过讲解艺术家的故事 、分析艺术作品的主 题和内涵等方式 ,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德育价 值 。此外 , 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和集体精神等思想意识方面的内容 , 进一 步培养学 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集体观念 。例 如 , 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作品或 元 素 , 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解读 , 并将其中的思想内涵与 德育价值相结合 。在浙美版教材三年级 “灯彩辉映 ” 的教学中 , 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灯彩作 品 , 如花灯 、灯笼等 , 引导学 生 进 行 欣 赏 和 解 读 。 通过欣赏传统灯彩作品 , 教师可以讲解其背后蕴含 的文化内涵 , 如传统节日的意义 、 民俗习惯 、祈福 寓意等 , 并与学生共同探讨灯彩作品所传递的价值 观 , 如家庭团 圆 、 勇 往 直 前 、传 统 文 化 的 重 要 性 等 。通过将思想内涵与德育价值相结合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 , 增强他们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集体观念 。
2. 结合不同课程领域 , 将德育贯穿于美术教学设计
在 “五育 ”并举的理念下 , 小学美术需要结合不 同课程领域 , 将德育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和 领域 , 尝试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 , 进一 步增强德 育的有效性和综合性 。
第一 , 结合 “造型 · 表现 ”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 情趣和创造力 , 引导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和表达德育的价值 。教师可以设计艺术创作任务 , 鼓励学 生通过 绘 画 、手 工 制 作 等 形 式 进 行 创 作 , 并 以 友 爱 、诚实 、勇气等德育为主题 , 引导学生在美术创 作中思考德育主题 , 尝试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德育 价值的理解和体验 。这样的创作活动既能培养学生 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 又能促进他们的德育意 识和道德行为的培养 。
第二 , 结合 “设计 · 应用 ”领域引导学生在实践 中体验德育的价值 , 并将道德观念与实际应用相结 合 。教师可以设计 一 些实践性的艺术设计任务 , 让 学生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 际 情 境 中 , 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 , 设计一张海报或标语来传 达友爱 、环保等德育主题 ,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 通过设计元素和表达方式来传递道德价值观 , 引导学 生能够将所学的美术知识与德育观念结合起来。
第三 , 结合 “欣赏 · 评述 ”领域可以引导学生从 艺术作品中感受和理解德育的内涵 , 并进行艺术评 论和评价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德育价值的艺术 作品进行欣赏和解读 , 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和评价 , 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艺术所传递的情 感 、 价值观和社会意义 , 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判 断能力 。例如 , 在浙美版教材三年级 “台灯造型 设 计 ”教学中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台灯作品所表 达的功能性和审美性 , 并与德育价值相结合进行讨 论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台 灯 , 如何考虑节能环保 、安全可靠等方 面 的 要 求 。 通过这样的讨论 , 学生能意识到艺术作品不仅仅是 形式和美感 , 还承载着德育价值和社会责任 。
3. 持续加 强 心灵 教 育 , 引 导 学 生 构 建 积 极 学 习态度
心灵教 育 可 以 培 养 学 生 的 情 感 素 养 和 积 极 心态 , 使他们在美术学习中保持热爱 、积极和主动的学习态度 。
第一 , 教师应在美术课堂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 , 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 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例如 ,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欣赏和表达活动 , 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体验 , 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性和
创造力 , 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
第二 , 教师可以引 导 学 生 正 确 认 识 挫 折 和 失败 , 在美术 学 习 中 培 养 坚 持 和 自 我 调 节 的 能 力 。在美术学习中 , 学 生 可 能 会 面 临 创 作 困 难 、 表 达障碍等挑战 , 教师 可 以 通 过 分 享 成 功 和 失 败 的 故事 , 鼓励学生从 失 败 中 汲 取 经 验 教 训 , 不 断 提 升自己的艺术技 能 和 创 作 能 力 , 形 成 积 极 向 上 、 勇于挑战的学习 态 度 。 例 如 , 在 浙 美 版 教 材 三 年 级的 “巧 折 巧 剪 ”单 元 中 , 当学生遇到困难或表达障碍时 , 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 , 而是要勇于尝试和反思 。如分享一些艺术家或同龄学生的成功经历 , 讲述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 以及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故事 。或是分享自己在艺术创作中的失败经历 , 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从失败中吸 取 教 训 , 改 进 自 己 的 创 作 方 法 和 技巧 。这样的分享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激情 , 让他们相信自己也能够克服困难 , 取得突破和进步 。
德育融入美术课程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 使道德教育成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 分 , 不 断 促 进 学 生 核 心 素 养 的 发展 , 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 持续提高美术课程的教育成效 。
参考文献
[1] 陈维东 . 中国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 . 吉林教育 , 2022(19) : 71- 73.
[2] 鲁宇 . 德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分析[J] . 吉林教育 , 2022(28) : 44- 46.
[3] 车朝晖 . 深挖教材 融合发展 — 小学美术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与案例[J] . 中国中小学美术 , 2022(10) : 8- 11. [4] 刘长红 , 高娜. 播种美 收获“美”—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 2022(20) : 100-1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