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陶行知知行合一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20 11:00: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知行合 一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强调知识的获取需要注重实践 ,  注 重学生的动手能力 ,  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教师应时刻关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的只 “读(知) ”不 “行 ”、只 “行 ”不 “读(知) ”、读(知) 与行脱节的难题 ,  本文提出要培育小 学语文阅读与社会生活实践统 一 的阅读模式 ,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强化语文阅读与生活实践联系 ,  为 语 文 阅 读 创 设 更 加 广 阔 的 空 间 ,  促 进 小 学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的 效 果 有 效 提升 。

       关键词 :  知行合一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 素质教育的发展趋 势 下 ,  教 师 应 合 理 开 展 阅 读 教 学 活 动 ,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 。知行合一 的教 育理念强调知识的认识来自实践 ,  并从实践中建构 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将知行合一理念融入小 学语文 阅 读 教 学 ,  通 过 设 计 科 学 、合 理 的 阅 读 方 法 ,  将教师的经验与理解传递给学生 ,  帮助学生内 化知识 ,  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

       一 、知行合一理念与阅读教学的概述

       知行合一是指知与行的结 合 ,  知 是 行 的 开 端 ,  行是知的结论 。知行合一要求学生从内心的感知运  用到行动 ,  以行动的结果更好地理解与认识事 物 。 知行合一是从 认 识 事 物 、 改 造 世 界 的 客 观 规 律 出  发 ,  探讨掌握与了解事物规律的方法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以下简 称 “新课标 ”) 中对阅读的界定是搜集处理信息以及 发展思维 、获取体验的活动 。 当前 ,  互联网信息化 时代下阅读的 材 料 不 再 局 限 于 书 本 ,  还 可 以 从 网 页 、 电子书籍等搜集材料 。 阅读教学的概念分为阅 读与教学 ,  其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  阅读指 借助视觉的渠道获取信息 、领会信息的过程 。 阅读教学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手段 ,  能够促 进学生形成阅读习惯 ,  提高学生阅读技能 ,  进而使 学生获取知识 。

       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小学生较缺乏自主阅读的习惯


       新课标提出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合的图 书 ”,  小学生往往缺乏自主选择和阅读的图书 ,  或者缺乏  自主阅读的能 力 和 方 法 ,  从 而 缺 乏 自 主 阅 读 的 习  惯 。知行合一理念要求小学语文阅读要培养学生的  独立性 。 目前 ,  小学生在阅读上难以脱离教师的引  导 ,  主要按照教师传授的方式进行阅读 。在阅读教  学过程中 ,  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从属的地位 ,  理解能  力较差 、 自控能力较弱 ,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分心等  问题 。另外 ,  小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 阅读素材枯燥  乏味 ,  趣味性不够 ,  导致小学生的阅 读 兴 趣 不 高 。 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素材来看 ,  阅读主要是来自  课本的内容 ,  阅读材料缺乏丰富性 ,  难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学生一旦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难以理  解的知识点或是问题 ,  他们往往不愿意继续探究 。

\
 
       2. 小学生的阅读方法运用不正确

       新课标提出 “整本书阅读 ”的方法 。 目前 ,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  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 兴趣 ,  往往创新阅读教学方法 ,  如主题阅读 、整本 书阅读 。但 是 从 教 学 实 践 上 看 ,  依 然 存 在 一 些 问 题 。部分教师对于阅读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不清 楚 , 同时受分数论影响 ,  对于阅读方法的运用与传授上 偏重功利化的得分式阅读教学 ,  忽视学生的知识构 建以及兴趣的培养 。在阅读的方法上 ,  按照考试阅 读得分的模式 “阅读 — 分析 — 总结 ”式的阅读三段论 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素材的基本内容与 强调的主题意义 ,  但是这种无限循环的机械式阅读 教学方法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 。

       3. 小学生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不够

       对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而言 ,  单纯依靠课  内阅读难以完成阅读量的要求 ,  需要拓展与延伸课  外阅读 。现有的语文教材资源不足 ,  教师需要着手  沟通课内外阅读 ,  提高小学生阅读品质与阅读 量 。 在现阶段 ,  学生家长盲目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  且由  于市面上的阅读资源良莠不齐 ,  在这种情况下难以  使学生有效达成阅读目标 。课内单篇阅读教学存在  低效性 。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上侧重对字 、词 、语  法 、句子的讲解 ,  忽视学生对阅读内在主旨 、求知  欲的追求 ,  无法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 。 目前 ,  小学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侧重课内的阅读素材 ,  在课外  阅读素材的拓展上存在不足 。语文课内阅读素材需  要补充 ,  课内为学生补充更丰富 、涵盖内容更广的  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教师亟须将课外阅读的  优秀资源引入课内 ,  创新教学方法 ,  吸引学生的阅  读兴趣 。

       4. 阅读教学存在知行不合的情况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  阅读教学的知识与 技能获取 、方法与过程 、情感与价值的发展都十分 重要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 ,  知行不合的问题主要表 现在 :  第一 ,  阅读教学 “读 ”(知) 而不 “行 ”。部分教 师关注阅读素材的知识体验 ,  并未将阅读素材的内 容融入学生的生活实践 ,  更没有将生活作为推进学 生 阅 读 的 动 力 。 第 二 ,  阅 读 教 学 只 “行 ”而 不 “读 ”(知) 。这种情况下 ,  学生通常表现为阅读兴趣 不高 ,  出 现 敷 衍 阅 读 ,  或 者 是 过 分 注 重 情 感 的 体 验 ,  忽视间接经验的获得 。

       三 、知行合 一 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

       新课标明确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入手 ,  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素材 ,  掌握语文阅读实践 ,  从实践中总结和梳理语文学习的规律 。知行合一 理念能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 学 中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  感受学习的乐趣 ,  提
升语文学习能力 。

       1. 在 “做 ”与 “行 ”中 创 设 阅 读 情 境 ,  调 动 学 生阅读兴趣

       小学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需 要 教 师 创 设 情 境 ,  减 少“填鸭式 ”阅读理解方法的运用 ,  增强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素材的实践感知 。

       (1) 创设阅读情境 ,  体味阅读素材意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  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巨人的花园》的阅读学习过程中 ,  教师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  分别扮演巨人与闯入巨人花园的小朋友 ,  通过再现情境对话的方式 ,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这种创设阅读情境的方式 ,  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语文阅读的情境中 ,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阅读课程的内容 ,  而且能够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  提高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在情境创设 的 过 程 中 ,  教 师 让 学 生 动 手 、 动 脑 、 动口 ,  通过具体的课堂实践方式创设愉快的阅读学习氛围 ,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2) 组织阅读竞赛 ,  丰富阅读知识积累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生活融合 ,  开展具有实践性的语文活动 。知行合一理念要求学生注重实践 。 知识竞赛的方式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班上组织 “成语接龙”“诗歌阅读朗诵 ”等阅读竞赛活动 ,  教师评选学生谁是 “阅读小达人 ”,  可督促学生形成自主阅读习惯 。通过阅读竞赛的方式 ,  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  进而爱上阅读 。

       2. 以生活经验为牵引 ,  增加学生语言积累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积累 。知行合 一 理念要求从现实出发 ,  帮助学生体验生 活 ,  观 察 生 活 ,从生活经验中提高其阅读能力 。

       (1) 结合生活经验巧设问题 ,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 进 行 启 发 ,    激发其阅读的兴趣 。 如在学习古诗《过故人庄》时 ,    教师通过 设 置 问 题 的 方 式 ,  如 “乡 下 村 庄 有 什 么 ” “请你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村庄景观 ”等问题让学生积    极回答 。或者教师在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乡村风光之    前 ,  创设 “视频中展示的乡村风光是什么?”“说 一说    你喜欢的乡村景象 。”等问题 ,  让学生跟随视频充分    感受古诗中描绘的乡村景象 。教师通过现实的引导    以及问题的设计 ,  让学生能够从生活经验中理解古    诗展现的内容 ,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古诗阅读 ,  培养    学生的语感 。

       (2) 仔细观察生活 ,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 ,  增加学生的知识储 备 ,  更好帮助学生去了解与探究外面的世界 。小学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围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 ,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  将阅读的素材与学生的生 活经验融合 。如《花钟》的阅读教学中 ,  第一 自然段 落讲述了自然界中各种花开放的时间 ,  通过花开的 时间以及形态向读者介绍了不同的花 。针对阅读素 材的特点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  要求学生 仔细观察生活 ,  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花开放 的时间 、形态等 。通过生活经验的融入 ,  引导学生 观察周围的环境 ,  总结生活所见所闻 ,  能够拓宽学 生阅读视野 ,  进而提高其语文阅读能力 。

\
 
       3. 妙用思 维 导 图 的 创 新 方 法 ,  小 组 合 作 推 进 学生在 “做 ”中阅读

       (1) 巧用思维导图的方法 ,  培育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课前的预习阶段 ,  教师需要积极利用思维导  图帮助学生整体感知阅读素材 ,  初步绘制思维导图 ,  展现文章的背景 、 内容 、框架结构 ,  帮助学生理解  课文的内容 。如在《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的阅读教  学中 , 教师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 ,  尝试从生字 、素  材讲述的内容 、人物 、主题思想等方面建立思维导  图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 ,  并鼓励学  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 。例如 ,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  行小组合作 ,  完成课外阅读的方式 ,  让学生在阅读  的过程使用思维导图 ;  在《可爱的马桶猪笼草》阅读  中 , 让学生从马桶猪笼草名字的由来 、主要的作用、 形态等方面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 ,  将文字转化为图  形 ,  帮助学生快速抓住阅读素材的核心内容 。

       (2) 创设小组合作 “读 — 行 ”的阅读方法

       小组合作阅读属于共享式阅读 。这种阅读方法 是小组内确定一个阅读主题 ,  小组成员根据阅读的 主题选择课外阅读素材 ,  最后展示阅读成果 。小组 合作的“读 — 行”阅读方法是学生在阅读相关书目后 , 带着感想与未知去实践 ,  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书中描 写的环境或者是情节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  小组 共同选定一个阅读的话题 ,  在阅读的基础上 ,  小组 成员共同组织去实践 。 以《给地球爷爷的 一 封信》阅 读为例 , 小组成员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进行阅读 ,  带 着对环境的关注进行实践 ,  阅读完素材后 ,  小组成 员可以在校园内观察树木 、水 、鸟类等 ,  也可以前 往植物园进行观察 ,  学生通过 “读 — 行 ”结合的方式 , 掌握阅读的方法 , 并且能够将知识与实践结合 。

       参考文献

       [1] 孙彩红 .   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   中国教育学刊 ,  2023(3) :  108.

       [2] 沙彩虹 .   小学语文 阅 读 策 略 教 学 设 计 与 案 例 分 析 — 评《小 学 语 文 教 学 设 计 :  策 略 与 策 略 教 学》[J] .   语 文 建 设 ,2023(4) :  81.

       [3] 李学斌 ,  李明超 .   从教学 “难为 ”到目标 “可为 ”— 试论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 .   课程 · 教材 · 教法 , 2023,  43(2) :  96- 1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2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