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沉浸式教学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探究— 以 “价值与价值观 ”一课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18 14:07: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沉浸式教学是有效提升政治教学效率的 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 其重视学习情境的打 造与实践活动的设置 。在沉浸式教学课堂中 , 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本文肯定了沉 浸式教学具有满足个性需求 、优化师生关系的优势 , 指出了现有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 学存在着教师主导课堂 、教学方式单 一 、教学止于课堂 、评价标准固化的问题 , 进 一 步 提出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利用 “巧用信息手段 、参观教育基地 、 组织辩论比赛 、 注重 评价艺术 ”的具体策略开 展 沉 浸 式 教 学 , 以 期 满 足 学 生 的 学 习 需 求 , 促 进 学 生 的 全 面 发展 。

  《普 通 高 中 思 想 政 治 课 程 标 准 (2017 年 版 2020年修订) 》(以 下 简 称 “新 课 标 ”) 强 调 课 程 实 施 的实践性与开放性 , 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 作探究的学习 方 式 , 关 注 学 生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的 情 感 、态度与行为表现 。在新课标的助推下 , 越来越 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沉浸式教学 。教师不再将 思想政治教学局限于课堂 ,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多种 形式的实践活 动 , 给 学 生 提 供 了 沉 浸 式 学 习 的 新路径 。

  一 、沉浸式教学的优势

  1. 尊重学生差异 , 满足个性需求


  沉浸式教学法反对将学生视作知识 的 接 受 者 , 要求教师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出发点创设符合学 生认知范畴的教学环境 。充满趣味性的教学环境能 够有效地感染学生 , 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 每 一名学生都是 独 立 的 个 体 , 在 沉 浸 式 学 习 的 过 程 中 , 他们的主体性更强 , 可以灵活地分配自己的注 意力 , 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够给予更多关注 。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时 , 其学习体验感会更加深刻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对事件的理解与认知 , 提出 具有个性化的问题 。在教师及时地进行作答后 , 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知识学习都会上升一个高度 。
\

  2. 优化师生关系 , 提升教学成效

  沉浸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 教师发 挥主导作用 , 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 师生之间的接触 既有知识的传递 , 还有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 碰 撞 , 能够建立起平等 、和谐的师生关系 。沉浸式教学法 能够快速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 增强师生之间的 情感共鸣 。在师生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推进思想政治 教学 , 可以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效率 , 构建出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开展沉浸式教学的现 状分析

  一是教师主导课堂 , 学生参与不足 。不少教师 仍然秉持应试教育理念进行思想政治教学 。在课堂 中 , 教师将学生视作储存知识的容器 , 片面 、单向 地进行知识灌输 , 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 动 性 。教师对于课堂 “管 ”与 “放 ”的界限划分不清 , 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在课堂中自身地位的界定 。 当学生 对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法产生了依赖感 , 便会懒于自 主思考 , 思维会不断地锈化 , 难以自觉参与到思想 政治 学 习 中 去 , 致 使 思 想 政 治 课 堂 的 教 学 效 率 低下 。

  二是教学方式单一 , 强调接受学习 。思想政治 学科的思辨性强 , 对学生的理解能力 、分析能力要 求较高 , 抽象化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有着较大的理解 难度 , 很多时候在教师的言语引导下 , 学生对于知 识的掌握只能停留在表面 , 无法真正理解知识的内 在哲理 。沉浸式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的主观体 验 , 重视的是学生的发现学习 , 但是现有的思想政治课 堂中以讲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 强调的是接受学 习 , 学生缺乏独立的成长空间 。

  三是评价标准固化 , 缺乏科学引领 。沉浸式教 学法想要达 到 的 目 标 是 学 生 能 够 沉 浸 到 学 习 氛 围 中 , 注重的是学生内在的学习体验 , 这是无法进行 量化的 。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 , 教师强调的 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 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强调的是智 育 , 忽视了思想政治教学的德育价值 , 会使沉浸式 教学的教学目标逐渐被边缘化 。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开展沉浸式教学的可 行策略探究

  1. 巧用信息手段 , 引入真实情境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 。在 开展沉浸式教学的过程中 , 教师可以从学生所熟悉 的生活情境入手 , 将真实的生活化事件作为课堂教 学的补充 。在理论知识讲解前 , 教师可以借助直观 性强 、感 染 力 强 的 信 息 手 段 , 导 入 真 实 的 生 活 情 境 。学生以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 。直观的 画面会具有更强的冲击力 , 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 学习注意力 。生活化情境可以为学生搭建起迈进理 论知识的桥梁 , 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 望 。此时 , 教师需要深入推进情境发展 , 引导学生 参与到高阶思维活动中 , 实现学生观念层面的沉浸 式学习 。

  例如 , 在 “价值与价值观 ”一课学习 “价值 ”的概 念时 , 学生通过对课本的预习初步了解了价值的概念 : 即客体对于主体所表现出来的有用性 。 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对于价值的沉浸式认知 , 教师为学生准备了雷锋帮助他人的视频资料 , 画面中展现了雷锋帮助老人修电线 、雨夜助他人推车 、帮他人寻找丢失物品的场 景 , 这 些 场 景 都 是 生 活 中 的 常 见 情境 。真实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感染学生 , 使学生的情感浸润其中 。通过观看直观化的视频 , 学生会对价值产生更深的认识 , 即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服务社会中 。

  2. 参观教育基地 , 无形浸润思想

  要解放 孩 子 的 头 脑 、双 手 、脚 、空 间 、 时 间 ,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 , 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 这也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之一 。据此 , 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路径是多种多样的 , 并非只有课堂这一种路径 。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 , 带领学生到教育基地中进行参观 , 给学生提供多听 、多看 、多感受的机会 。教育基地中有许多榜样人物的简介 , 上面会写着每一位榜样人物的生平事迹 , 这些都是开展价值观教学的优质素材 。学生在参观教育基地的过程中会主动去了解这些榜样人物 。在 主 动 了 解 的 过 程 中 , 学 生 的 内 心 会 产 生一定的波澜 , 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会于无形中浸润学生的思想 , 帮助学生加深对于价值的认知 。在进行 “价值与价值观 ”的教学中 , 为了让学生感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教育基地 , 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了解不同的榜样 人 物 。教育基地中悬挂了袁隆平 、屠呦呦 、钟南山等人的生平事迹 。袁隆平种植超级稻 , 帮助我国解决了温饱问题 ; 屠呦呦克服重重困难研制青蒿素 , 挽救了无数感染疟疾 病 人 的 性 命 ; 钟 南 山 坚 守 在 抗 疫 第一线 , 为抗击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学生自行了解榜样人物的过程中 , 他们会发现不同的榜样人物身上具有共同的特征 : 奉献精神 , 以造福社会为实现价值的主要方式 。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会于无形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 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榜样人物 的 影 响 , 从 而 实 现 其 自 身 价 值 层 面 的 心 灵沉浸 。

  3. 组织辩论比赛 , 探究知识内涵

  陶行知先生强调 , 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集 体当中的 , 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 , 能够更好地强化 学生的自觉学 习 行 为 , 产 生 更 好 的 沉 浸 式 学 习 效 果 。教师在开展沉浸式教学时 , 要侧重教学形式的 创新 , 在课堂上给足学生思考时间 , 让其成为自主 探究学习的主体 。对于同样的政治理论 , 不同的学 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 。此时 , 教师便可以对学生的 这一特点进行把握 ,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辩论 。 观点 相同的学生可以组成一个集体 , 与持不同观点的其 他小组展开辩论 。通过辩论的方式可以营造积极乐 学的氛围 , 帮助学生实现沉浸式学习 。在辩论过程 中 , 学生会举不同的例子对自己的论点进行补 充 。 在学生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时 , 学生 能够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特有的知识架构 。在自主参 与辩论的过程 中 , 知 识 能 够 浸 润 到 学 生 的 认 知 本 体 , 最终转化为学生的个人素养 。
\

  以 “价值与价值观 ”讲授为例 。在划分个人价值 与社会价值辩证统一关系时 , 教师可以提出具有争 议性的问题 : 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无法兼得 时 , 哪一价值是排在首位的? 一部分学生认为个人价值 排在首位 , 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社会价值排在首位 。 持个人价值最重要观点的小组认为每个人的生命只 有一次 , 应当把握各种资源最大化实现个体的满足 ; 持社会价值最重要观点的小组则认为 , 在帮助他人 的过程中我们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 , 可以间接实 现心灵层面的满足 。在辩论的过程中 , 学生对本次 课堂教学的知识内涵进行了深入探究 , 全身心地投 入与思考 , 最终能够获得多种层次的辩论体验 。

  4. 注重评价艺术 , 丰富情绪体验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也是靠自身内驱力所驱动的 , 学生非常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 。在学生积极 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时 , 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 进行评价 。教 师 可 以 将 课 堂 投 入 度 、想法新颖性、 想法多向性作为评价指标 , 在评价时以对学生表现 好的地方进行赞扬为主 , 以耐心指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为辅 , 既要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 又要指明学生的成长空间 ,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 的期望 。教师科学及时地评价学生 , 能够有效强化 沉浸式学习的情感体验 , 真正落实人才培养目标 。

  比如 , 在教学 “价值与价值观 ”时 , 为了探究实 现个人价值的方式 , 教师可以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 话题 。“如何才能实现个体的社会价值?”这一话题的 开放性很强 , 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作答 。有些 学生会认为 , 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及时伸出援助 之手是实现个体社会价值的方式之 一 。在学生给出 这样的作答后 , 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肯定 。教 师的赞扬可以为其他学生的思考注入动力 , 学生会 更加积极主动地结合自身经验进行作答 , 此时学生 的作答行为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 能够有效增强沉浸 式学习体验 。教师的及时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 个体社会价值的印象 , 使学生产生更深层次的感悟 。

  四 、结语

  沉浸式教学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 需求 , 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共同成长 。教师要对沉浸 式教学的优势进行综合把握 ,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 时多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 给学生创设更加自由 地表达观点的空间 , 及时以赞扬性话语对学生进行 引导 , 帮助学生丰富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 真正实现 寓教于乐 。

  参考文献

  [1] 郭旻辉 , 肖冬梅 . 沉浸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 . 求知导刊 , 2023(2) : 65- 67.
  [2] 洪岩 . “大思政课 ”视野中的沉浸式教学探析[J]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2022(9) : 123- 129.
  [3] 粟艾华 , 何丽萍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沉浸式教学研究[J] . 广西教育 , 2021(15) : 65- 67.
  [4] 朱秀锋 . 协同育人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研究[J]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 2023(6) : 76- 77.
  [5] 蒋燕秋 . 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策略[J] . 文理导航(上旬) , 2023(2) : 76- 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03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