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提升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09 14:01: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音乐是一门声音艺术,无论是音乐演唱、创作,还是弹奏或者欣赏,都离不开乐谱。因此,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非常必要,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加强对识谱教学的重视。从当前初中音乐教学情况来看,识谱教学状况仍不够乐观,学生识谱能力不能得到高效发展。鉴于此,本文从初中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提升初中音乐识谱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初中音乐识谱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识谱教学,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强调,识谱教学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对促进其音乐感受能力、理解及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均有积极作用。这也体现了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的重要意义。在音乐教学中开展识谱教学,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同时有利于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为学生讲解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教会学生演唱音乐作品,而且需要加强对音乐识谱教学的重视,并不断寻找科学适宜的识谱教学方法,以提升音乐识谱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识谱能力、学科素养的发展。

  一、初中音乐识谱教学现状分析

  识谱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音乐技能和素养,但从初中音乐教学状况来看,识谱教学状况尚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可以从学生角度、教师角度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学生方面

  从学生学习现状来看,识谱学习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学生对识谱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这种情况的发生和多方面因素都有关联,一方面,对比唱歌、游戏,识谱学习的趣味性相对较低。尤其是初中阶段,教师在进行简谱教学时会适当辅以五线谱,这些线条、数字是枯燥的、单调的,不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识谱学习的难度相对较大,在学习乐谱时,需要手、脑、口相互配合,还要不断地进行巩固练习,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识谱学习难度较大,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不愿意学习。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乐谱的应用较少,这也容易让学生产生识谱学习无关紧要的心态,认为学了乐谱也没有用处,所以对识谱学习的兴致、积极性不高。第二,学生对音乐学习投入的精力较少。相较于小学生,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文化课增多,再加上面临着中考压力,学校、家长以及学生都会在无形中将关注点聚焦于文化课学习,并且多以学生文化课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自然而然会将更多精力投入文化课学习,对音乐学习的关注度较低,连课余时间也多是用来巩固文化知识,在音乐学习,尤其是识谱学习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这必然会影响识谱学习的效果。

  (二)教师方面

  从教师教学状况来看,识谱教学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缺乏对识谱教学的充分认识。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音乐教学逐渐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探索优化音乐教学的路径,但事实上,很多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仍

  是将唱歌作为教学重点。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很多教师开始重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但对识谱教学的关注度较低,分配给识谱教学的时间相对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识谱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音乐能力的整体提升。

  第二,音乐识谱教学存在较强的独立性。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缺乏对“音乐技能”培训的重视,甚至将“音乐技能”与“音乐审美”两个板块当作对立的存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涉及的识谱教学内容纳入“音乐技能”范畴,或者当作单独板块列出来,和其他内容进行分开教学,并通过机械化识谱训练来强化学生识谱能力,缺乏对音乐美感的训练,使得识谱教学过于专业化,存在较强独立性。对初中阶段学生来说,专业化程度过高的教学内容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还有部分教师,因担心识谱教学太过枯燥、专业,影响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从而忽略识谱教学,这也影响了识谱教学的质量。

提升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究论文

  二、提升初中音乐识谱教学的有效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学校及教师必须要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要提升对识谱教学重要性的认知,在音乐教学内容安排及教学方式选择上,进行合理的调整优化,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加强对识谱教学的重视,并以多元且有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切实提升识谱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育理念,重视音乐识谱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认知理念、教育观念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因此,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对音乐技能教学的关注,实现对音乐技能和音乐审美的融合,以多元、丰富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音乐识谱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降低学生对音乐识谱学习的畏难感,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识谱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教学时,在实际教学环节,教师在为学生分析音乐作品内容、旋律,带领学生学唱这首歌时,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节拍强弱来感受识谱学习方法。比如,可以通过“点拍法”“划拍子”等方式来感知音乐的节奏,实现识谱教学和节奏感知的融合;还可带领学生跟随《青春舞曲》这首歌的节奏来进行肢体律动、低声附和音乐旋律,并鼓励学生尝试进行节奏划分,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在丰富学生音乐学习体验,激发其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

  此外,学校方面也要重视音乐识谱教学,保证音乐课时的设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避免音乐课程随意被其他课程占用、被停止等,确保每周至少正常开展一节音乐课,从而为音乐识谱教学的高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借助流行音乐,激发学生识谱兴趣

  音乐是一种无国界交流方式,也是备受青少年喜爱的艺术形式。初中生的思想意识逐渐成熟,开始有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音乐作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普及,更是为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音乐创造了良好条件。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初中生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星、乐队、偶像,并且很多初中生喜爱流行歌曲。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识谱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教材内容的局限,从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切入,给予学生教学指导,以充分拉近学生和音乐课堂、识谱学习的距离,消除学生对识谱学习的抵触感,使其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投入学习活动,高效地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例如,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发现,很多学生喜欢TFBOYS的歌曲,如《青春修炼手册》《大梦想家》等,并且在课余时间学生会不自觉地哼唱、模仿,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学唱。为此,教师就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入手,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共同学习相关歌曲,并且还可为学生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情绪更加高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乐理角度来分析歌曲中的音符、学习歌曲中的乐谱,同时对歌曲的风格、节奏、音调、音色等进行分析。由于选取的是学生喜爱的、耳熟能详的歌曲,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会更有亲切感,这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识谱学习的接受度。此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识谱学习后,对自己的唱法进行自我反思,并将识谱前后自己的唱法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识谱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识谱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识谱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三)配合肢体动作,锻炼学生识谱能力

  我们都听过“身随乐动”“闻乐起舞”,简单来说就是在音乐的刺激下,身体会不自觉地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舞动,这种情况可以归属于机体的条件性反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往往会更加浓厚,在音乐的节奏下,更愿意动起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人体这一自然反应,以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肢体动作配合法应用到音乐课堂、识谱教学中,以增强音乐课堂的活力,提升识谱学习的趣味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多会采用跺脚、拍手、点头、扭腰等简单的动作,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但对于初中生而言,这种单一的动作较为枯燥,且难度较低,所以在初中音乐识谱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肢体动作的难度,通过一些连贯性较强、创意性较强的动作进行辅助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教学,该手势主要有七种不同姿势,能够对音阶中各音间的高低关系进行呈现,如手势“la”多在眼睛部位,“do”则多在腰部。教师引导学生对手势情况进行观察,可以帮助学生体会音程的空间感、调式音级的倾向性,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的音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柯尔文手势”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学时代》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柯尔文手势”作为辅助手段,学习歌曲中的和弦音符、拍子号、保持音号等,教师还可设计一些“花式”肢体动作,以增加肢体动作的丰富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促使学生通过肢体动作的辅助来加强记忆和掌握乐谱知识,并从视觉上感受音与音之间的高低位置、从肢体动作上感受音与音之间的距离,进而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提升识谱教学质量。

提升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究论文

  (四)借助器乐演奏,提升学生识谱能力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识谱教学应和鉴赏、演唱、演奏、创作等活动进行结合。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所以,教师在开展识谱教学时,应避免将识谱教学列入单独板块,而是要加强与其他音乐学习活动的有机融合。例如,可以将吉他、口琴、竖笛、古筝等乐器引入音乐课堂,并给学生提供器乐演奏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演奏、亲自表现、感受的过程中,加深对乐谱的理解;同时调动学生的口、脑、手、耳等不同器官,协调发展音乐素养,帮助学生感受乐器中的音高、节奏,逐步提升学生的识谱兴趣及识谱能力。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凤阳花鼓》一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常规的乐器进行歌曲演奏,如锣鼓、鼓锤、小鼓等。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制作一些鼓锤、小鼓等乐器,然后在课堂学习中,利用这些乐器进行辅助学习。让学生在乐器演奏的配合下,对歌曲的节奏、音高等,形成更深刻的感知和理解,以锻炼学生的识谱、视奏、视唱能力,同时让其在演唱与乐器演奏中,获得身体协调性的发展。相比于单纯教授歌曲的唱法和技巧,以乐器演奏为辅助开展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丰富其音乐学习体验,以及提升其音乐识谱能力均有积极帮助作用,所达到的教学效果非传统教学模式所能比拟。

  总之,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及教师均需加强对音乐识谱教学的重视,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确保音乐课程能够按照相应标准正常开展,为音乐识谱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然后从教学方法上转变,通过多元、有效的教学方式,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音乐识谱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多元化的音乐学习活动中,更充分地感受音乐节奏,获得识谱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切实提升初中音乐识谱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军霞.探析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2(7):126-128.

  [2]张国锋.简谈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识谱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20(9):24-25.

  [3]鲁燕.刍议柯达伊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19(40):180.

  [4]陈晓敏.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新思路构建[J].中学课程资源,2019(8):43-44.

  [5]郑丽萍.让识谱不再困难——初中音乐识谱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黄河之声,2018(4):109-1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9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