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提升与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成为当下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全新发展思路。为 此,本文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着重分析以信息技术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模式的有效思路,包括以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以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以信息技术引导自主学习、以信息技术创造教 学情境、以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活动、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评价。通过以上有效思路的应用,可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 学效率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有效思路
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目的是提升学 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 素养和人格素养。通过学习道德与 法治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社 会、了解法律、明确责任,从而增强 做中国人的自信和自豪感。同时,道 德与法治教育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公民 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理 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而 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则为道 德与法治教学的现代化提供了更多便 利,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 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性,转 变教师角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 等。因此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 景下,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程 教学中,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 发展自身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与手段 措施,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更好 地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原本的教 学目标和教学课程模式上的创新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 状分析
现如今,伴随着小学素质教育工 作的全方位推进,很多学校越来越重 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但也 有一些学校的德育教师在进行小学道 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是将教 材当中的知识进行简单串联后讲解, 并未深入解读教学内容的深刻含意, 激发不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 趣,这样相对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也 会致使课堂学习氛围越来越差,严重 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不利于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 全方位成长与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 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一)具象道理形象化的需要
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 则能够借助于各种各样的具体形象, 如音频、动画、图片等,这些多媒体 技术能够将原本抽象化的文字知识更加直观且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们。二者 对比来看,显然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 符合现如今小学生对于学习和娱乐的 基本诉求。另外,合理地应用信息技 术,则能够让学生们在信息技术提供 的具体化与形象化平台上充分发挥出 自身想象力,从而深入了解与掌握道 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并能够真正熟 练掌握与实践学习到的道德与法治知 识和技能。
(二)繁杂理论简单化的关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 中运用信息技术,将一些比较复杂的理 论知识变为简单化的内容,让事物表象 及其内涵能够充分联系到一起,这是信 息技术受到广大师生欢迎的根本原因。
(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还能够有效提 升小学生自主学习素养与能力。比如, 对于相同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可以 让学生们查阅资料的具体途径,让他 们在上课之前便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而后在课堂当中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大体的教学框架,设定具体的教学范围, 引导学生们在该范围内根据自己的认 知与理解开发思维,学习重难点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将学生们真正看成 教育主体,而教师则发挥着引导性作 用,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有利于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 教学实效性
应用信息技术,充分考虑学生们 的实际接受程度,则能够摆脱一味地 为学生们灌输知识的教学思维,从而 较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 为引导的良好教育局面。对小学生来 说,他们往往更倾向于轻松愉悦的课 堂学习氛围,由于在课程安排中被划 分了所谓的“主科副科”,学生们在潜 意识当中就认为主科更加重要,学习 任务量也更大,因此在主科方面学习 主动性更强,而给予一些所谓副科的 学习时间与精力就远远不够了。实质 上所有学习内容都没有主科与副科之 分的,每一个学科都有着其独特的知 识内涵与意义,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 一点,然后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入道德与法 治的学习角色,从而真正地起到提升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效性的作用。
(五)有利于转变教师角色、教学 设计与教学方式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有效转 变以教科书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现状, 以往的一味由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这 种教学模式也会被师生互动以及生生 互动这种模式所取代。教师在课堂当 中的角色也由权威掌控人向组织人、 参与人和引导人的方向转变。在信息 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于网 络开放性优势采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 料,而后为学生们一一呈现,促进他 们心理与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学设计 属于教学开展的最基础内容,教学设计环节主要包含教师对于课堂进度、 教学问题以及教学资源的设计。在传 统教学环境内,教学设计都是根据课 本进行的,教学实例也更多是采取教 材内的例子,创新性明显不足。而基 于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则能够充分 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教师能 够针对当今容易发生的道德与法治问 题,根据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开展教学,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三、以信息技术创新小学道德与 法治课程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以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
在过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 中,一些教师通常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 按照固定的步骤讲解课堂内容。这种教 学方式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因此,我们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这种状 况,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比如,教师可以借助于 UMU、问 卷星等软件在课前针对学生喜欢的学 习方式以及学习能力进行调查,进而 有效选择 PPT、AR、VR 一类信息技术 与设备,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借助于 幻灯片(希沃白板)为学生们制作教学 课件,并在其中穿插有趣味性的小故 事、人机互动小游戏等激发学生们的学 习方式,提高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 的热爱程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 学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这 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希沃课 件为学生们播放一些本地风俗节日的 图片、歌曲和视频,而后通过希沃小 游戏在小组间展开 PK 巩固所学。这种 方式往往更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 趣,也能够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充 分发挥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二)以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有效 地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修养。然而,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大多数 教师不够重视教学形式设计,导致学 生们经常出现学习兴趣不足、无法理 解课堂教学内容、缺乏课堂自主深化 和理解知识的能力等问题。而在信息 技术的辅助教学模式下,在开展道德 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自 主运用视频、音频和虚拟现实等现代 化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课堂教学内容, 建立新颖的教学方式。通过丰富多样、 灵动直观的媒体方式,教师的教学设 计能够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他 们对新型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这 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 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 下册“有多少浪费可以避免”这部分 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多媒 体为学生们播放一些环保宣传视频, 从而让学生们认识到生活中随处可见 的环保操作与浪费情况,提升他们的 环保节约意识,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 程教学的现实作用。
(三)以信息技术引导自主学习
根据新课标的指导,小学道德与 法治课程不应仅限于课本知识,而应 向课外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外教 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加深他们 对知识点的理解和领悟。小学道德与 法治课程和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可 以让教学内容向着多样化与形象化方 向发展,再加上安排科学的教学内容 和教师的及时有效引导,不仅能够让 教学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同时还能够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主探究能 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 下册“合理消费”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班级内组织“消费活动”, 带领学生们模仿商场购物的场景,同 时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收集与播放 相关图片和视频,而后教师引导学生 们进行自主思考,和小组成员之间探 讨交流,最后完成总结发言,这样的 自主探讨与交流方式能够更好地引人 思考,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 探究意识,培养他们的综合品质。
(四)以信息技术创造教学情境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生健 康成长的必要内容,它担负着培养小 学生行为举止、法律意识和道德责任 意识的重要使命。在道德与法治课堂 教学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 造更加真实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深 入地投入道德与法治学习中,了解法 律的严谨和庄严,以及道德对个人成 长和成才的有力帮助。在课堂学习过 程中,可以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及 时获取知识,并为学生创设适宜的课 堂学习情境,以提高课堂学习氛围和 效果。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 级下册“说话要算数”这一部分内容 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狼来了》 的动画视频。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引 导和利用视频来烘托氛围,让学生明 白经常说谎话带来的不良后果。这也 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自己代入其中, 充分感受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真正意义。
(五)以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小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是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 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 信息技术,为学生们设置生活性较强 的情境再现,以加深对道德与法治课 程的学习与理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 下册“我们的衣食之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为 学生们展现出父母平时工作与生活中 的场景,并让学生们试着模仿,理解 父母的不容易;还可以为学生们展现 劳动人员辛勤劳作的场面,充分理解 劳动的深刻含义。借助于这种实践行 动,能够让学生们真正明白“衣食之 源”,明白何为感恩,同时在这个基础 上真正学会感恩并能够付诸实践。在 小学课堂教学当中,生活无疑是最好 的学习蓝本。教师借助于信息技术将 生活实际还原到课堂教学当中,可以 让学生们切合实际地学习与理解课堂 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其完 善且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与道德素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展示一些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案例或故 事,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思考。这样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总之,教师组织小学生进行实践 活动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方 式之一。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和多媒体 手段,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创造更加生 动、形象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他们 的学习效果和体验。
(六)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属于教学过程中的关键 环节,基于科学教学评价工作体系, 一方面需要教师关注学生们的基础学 习成绩,另一方面还需要基于综合素 养多个层面为学生们开展评价,关注 学生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 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成长环 境,在学习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因此评价过程必须关注学生们在不同 角度的进步与成长,而不是一味地注 重结果。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评 价,需要充分彰显出及时性和全面性 等特征,借助于运用信息技术,评价 将不再局限学期末的一些评语,而是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和学生家长做好沟 通,为学生们进行正确指引。同时需 要教师重视评价语言应有的导向性作 用,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 下册“当冲突发生”这部分内容时,教 师就可以为学生们展示冲突案例,而后 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分析如果是自己会 怎样解决这种问题。之后教师再根据学 生们的回答一一给出评价,注重对他们 的正确引导,同时就学生们的性格与办 事方式,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以便 于发挥出更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在当前数字化时代,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工 具之一。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同时,教师也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 能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文英 .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 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J]. 学周刊 ,2023(7):91-93.
[2] 李立 , 何炼 . 信息技术赋能背 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J]. 中小学电教 ,2023(Z1):71-73.
[3] 韦江毅 .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 德与法治课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思考 [J]. 中国教育学刊 , 2023(S1):192-194.
[4] 吴叶 . 技术助力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学实践— “科技让梦想成真”教学 例谈 [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 2023(2):52-55.
[5] 徐锦红 . 创设教学实境 , 打造 初中道德与法治高品质课堂 [J]. 试题 与研究 ,2023(4):188-1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