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前的教学,鼓励教师创造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探究式物理教学环境,此种教学方法 既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其在适当的环境中启发思 维,达到自我升华.本文从多个角度进行高中物理情境课堂构建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情境,课堂
高中物理课堂创设良好的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情境材料,使情境与物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相 一致,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学生喜欢又贴近 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接收能 力和理解能力各有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 体情况,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中学 物理教学的高效进行.
1 高中物理教学情境课堂构建的原则
1 . 1 问题讨论与交流性原则
高中物理课应以问题的探讨和沟通为主体,通 过探讨自然现象和生活实践问题来产生与教学内容 有关的物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所需的工具和原 理,进行物理问题的求解,以达到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和掌握.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师生的互动与沟 通是情境教学的产生之源,互动与沟通是必不可少 的,只有在情境中产生的沟通,才是最有意义的,也 是最有效的[1] .
在进行问题的讨论和交流时,要注意的是:第 一,讨论和交流是不能脱离问题的,所有的讨论和交 流都是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上,而不是孤立的.针对问题进行的讨论和沟通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互 动.第二,问题的探讨和交流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 动中互相连接的“ 桥梁”.没有“ 相互”,就没有“ 互 动”,更谈不上沟通.第三,问题的讨论和沟通不仅 是互动的,也是互相影响的.没有互动,就没有讨论, 没有交流,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第四,问题的讨论 与沟通要平等、持续.在探讨与沟通问题时,人人都 应该以寻求知识的真谛为目标,抛开心中的包袱和 顾虑,把自己的思想完整地表达出来.
1 . 2 学习兴趣诱发性原则
“ 学习兴趣”是使学生不断想要学习的动力,对 所有事情而言,兴趣就是要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完 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建立高中物理情境教育,是培养 学生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的首要条件.兴趣诱导原 则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动机, 增强学习的主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诱导原则的首 要任务是创造一个好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在 新知识的激发下,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产生 “ 不平衡”,使其进入新的知识环境.问题情境的创 造并非仅限于“抛出”问题让学生用大脑去思考,而 是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和学生的认知系统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失衡.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积 极地进行学习,从而掌握更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知 识学习过程中,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不断地进行思考 和反省,使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得到持续的调节,从而 形成新的认识结构.
2 高中物理教学情境课堂构建的策略
2. 1 紧密结合生活创设情境的策略
生活是一座知识的宝库,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 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这些知识来自自然,来自生 活.因此,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与学 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相关情境.教师用常见的生活现 象来构造物理问题,创造出物理教学的情境,使学生 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的内容,激发对 问题的研究兴趣,从而增强对知识的学习动机[2] .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摩擦力是非常普遍的,没 有了摩擦力,生活就会变得非常不便.但是,由于摩 擦问题较为抽象,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 学生产生了很多的思维障碍.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 候,一定要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摩擦力和生 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快地了解摩擦力,同 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知识水 平.如我们在骑车的过程中,突然感觉到前方有危 险,我们必须“捏”住刹车,使它停下.自行车的闸皮 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所以才能刹车( 如图 1) .
大部分的学生都会以为,只有当物体移动时,才 会产生摩擦力.而事实上,在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 也会产生摩擦力.比如,让学生把椅子脚“ 钩”在弹 簧秤上,在拉动时读出数字( 见图 2) . 当用弹簧秤拉 动椅子时,椅子不会和地板产生相对移动,而弹簧秤 上有数字(见图 3) , 因此,从“二力平衡”的理论上,可 以得出一个“平衡”椅子的拉力的结论,即为摩擦力.
如果学生只把摩擦力看作是一种阻力,这是不 全面的,摩擦力也可以是一种动力.在日常的生命 中,几乎每时每刻都会出现摩擦力的情况,而自行车 也是依靠着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来前进,如果没有了 摩擦力,那么自行车就无法正常地行驶,会出现轮胎 打滑的情况.
2. 2 物理教学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
当今,随着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条件得到 了极大改善,高中物理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 段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 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多媒体手段,对课堂上不能完成 的现象进行模拟、演示.在物理课中,有许多肉眼不 能看见的微观现象,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学 进行仿真,是一种使学生直观地感觉到微观现象的 有效方法.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知识,并能 更好地了解微观世界的奥秘.
例如,在学习“ 万有引力”的过程中,学生不能 直观地看到卫星的轨道、航天器的轨道变化,在这种 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来描绘这些现象,使 学生迅速地进入到知识的环境中.再比如学习欧姆 定律时,也可以用电路模拟仿真学习软件进行模拟. 如图 4 所示为导线的电流、电压的测试,由学生自行 选择电气元件,并与线路相连接.并且在完成电路后,用鼠标对滑块进行控制,这样就可以在页面上获得所需的试验数据,并自行绘制 U - I 图像.( 图 5 、图 6 和图 7 为模拟仿真实验.)在测试的时候,系统 会不断地指出学生的错误,绘制完成之后,系统就会 自动绘制出相应的电路图.而且,这个软件不仅可以 让学生在教室里做实验,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内用这 个软件来进行自己的实验.
2. 3 物理教学应以互动的方式来创设情境
当今,建设高效课堂是每个课程的要求,互动与 沟通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在情境教学中,尽 量多地进行交互,能够形成一种学习和讨论的气氛,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教 室里,学生可以自由、平等地展示自己,使自己的价值 得以彰显,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同时,也可以使每位 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感”,善于鉴赏他人,使自身达到 完美,培养出积极进取的个人精神和团队精神.
例如,在“影响摩擦力因素”的课堂教学中,利 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探究和学习. 在了解了滑动摩擦的概念,了解了哪些因素会对滑 动摩擦产生影响后,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 上课之前,教师要制作各种质量的方形木片( 每组 三个)、玻璃板、木板、砂纸( 每组一套)、弹簧测力计 ( 每组一套).并将学生按人数分为几组,可以根据 平时学习的主动性、性格等因素,让学习积极性高的 学生带动学习积极性低的学生,性格外向的学生带 动性格内向的学生,从而带动整个小组的学习状态. 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加实验,每一组最多六名 学生.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猜测影响滑动摩擦的大 小的因素是什么,学生的猜测是接触面的大小,接触 的材质、质量,运动的速度.根据学生的猜测,进行小 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做实验.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 所以不能保证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恒定的,但是由于学生的参与,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直观 的感觉.经过试验,学生发现在恒定速度下(1) 在玻 璃板上,长方形木块的重量愈小,弹簧力传感器的显 示值越小;(2) 在玻璃、砂纸上放置相同的长方形木 块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数值是不同的;(3 ) 将同一 长方体的不同表面置于玻璃面板上,其显示值总是 一致;(4) 弹簧测力计的数字在物体以不同的速度 均匀地移动时保持恒定.
此过程中,小组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还可以锻炼其思维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 精神与学习自觉性.因此,在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 中,教师也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状态,进行适 时的小组教学,打造出一个高效的物理情境课堂.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法并非“ 万能”,其目的在 于使课堂教学更好地实施,而情境教学亦是如此.一 些知识未必适用于情境教学.如果强行采用情境教 学法,则会使情境“矫揉造作”,仅以情境教学为目 的而创造情境,则丧失了其自身的意义.这样做既不 能充分利用环境教育的优点,又不能实现其应有的 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思考,提 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并合理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映川,邓学军.高中物理情境化试题及情境化教学[J]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2 ,51(04) :66 - 70.
[2] 谢金明.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的运用[ J] .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09) : 100 - 102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