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上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注重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教 学研究,开展教学实践,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学生的成长积蓄力量。基于此,本文围绕小学语文教学 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并给出教学建议以供参考,即转变思想认识,扎实教学理论;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教学 内容;抓住教学时机,渗透传统文化;注重文化体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增强教学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智慧结晶,是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陈 酿,历经沧桑,哺育华夏。在新课改 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备受重视,语 文教科书是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重要载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 转变思想理念,认识到语文教科书是 语文教育活动存在的前提,而挖掘教 科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有助 于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主流 价值取向,进而有意识地加强学生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强化学生的 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转变思想认识,扎实教学理论
思想认识对于实践工作有着重要 的指导作用。教育工作者在推动传统 优秀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 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提高思想 认识,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教学融入 理念,积极开展科学有效的实践工作。 认识到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优秀传 统文化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社会文化学理论等,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的不断深入。
二、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研究课文 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 元素,并适当拓展和补充,充实语文 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的 体验中获得良好的感染和熏陶。
(一)挖掘汉语言文字文化,丰富 教学内容
学习汉字的过程,也是了解、体 验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过程。识字 教学是低年级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充分 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识字课程进行教学设 计,让学生通过识字、写字的训练积累 汉字,理解汉字以声表达,以意表达, 以形表达的特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参 加各种创意活动,例如趣味识字活动、 汉字书写比赛、汉字故事分享等等,以 展示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厚重底 蕴。让学生在感受、领会、欣赏、借鉴 与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升语言文 字运用能力、审美情趣等语文素养,并自觉做一个热爱汉语言、敬重汉语言、 保护汉语言的文化传承者。
(二)利用古诗词文化,丰富教学 内容
教师应整合教材中的古诗词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体会、诵读,促使学生 深刻地感受古诗词作品的意境美、意 象美、神韵美以及形式美。例如在学 习北朝民歌《敕勒歌》的过程中,教 师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感受诗中所 描绘的草原场景,并将语言文字的训 练和审美教育相融合;在《望天门山》 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关 键字“望”,理解诗题,指导学生借助 注释,感受天门山的高耸,并让学生 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楚江的波澜 壮阔,进而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在《凉州词》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引 导学生借助平仄读出古诗的韵律文化, 通过诗词链接,促使学生感受其中浓 浓的诗意文化,并了解诗人的背景, 从而使学生感受诗人的文风。此外, 教师还应立足教材进行适当拓展,让 学生接触更多的古典诗词,例如教师 通过整合古典诗词,设计了“洞庭组诗”的主题,并带领学生一边诵读一 边想象,和学生一起穿越时空,去感 受八百里洞庭的烟波浩渺;设计“庐 山组诗”的主题,引导学生跟随诗人 们的脚步,纵览庐山,并领悟诗情、 感受诗意;设计“苏轼组诗”的主题, 引导学生在诵读、拓展、感悟中了解 诗人的人生轨迹,品味诗词意境,感 受作者的诗词风格。这样的实践活动 更加开放也更具趣味性,对于丰富课 程内容、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 十分重要的。
(三)利用传统节日文化,丰富教 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涉及传 统节日文化的内容,例如识字课程 《传统节日》,古诗《清明》《元日》, 老舍的《北京的春节》等,这些课程 内容为学生了解传统民俗文化提供了 途径。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展开教学, 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传统民俗文化。 此外,教师还应利用传统节日的契机, 组织主题文化活动,例如在端午节期 间组织自主学习活动,其中包括“端 午手抄报”“端午绘画作品”“手工五 彩粽”等,让学生在参与中,逐渐明 白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习俗,认 真学习和了解传统节日。这样通过课 内外教学内容的整合可以丰富学生的 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抓住教学时机,渗透传统文化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应深 入教学实践分析,并抓住教学时机, 迅速做出教学决策,积极展开实践, 让学生在良好的契机下主动学习传统 文化、真正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通过教学导入实现传统文化 的渗透
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应把握导入环节,并采取多种方式引入传统文化的 主题,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课程 内容,提高对传统文化探究学习的兴 趣。例如《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教师 在导入环节设计如下活动:(1)展示当 地春节期间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描绘家 乡过春节的情景,说一说哪个习俗给你 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借此引导学生感 受春节是喜庆、团圆的节日。(2)播放 童谣《过了腊八就是年》,引导学生想 象一下北京的春节又是怎样的?这样的 教学导入亲切自然,利用传统民族文化 为学生营造了互动情境,让学生能够回 顾家乡的春节,并走进老北京,感受京 味十足的春节,体会独特的民风民俗和 魅力十足的节日文化。
(二)通过文本阅读实现传统文化 的渗透
教师可以抓住学生阅读探究文本 这一时机,促使学生深入挖掘优秀传 统文化的内容信息,体会传统文化的 精神内涵,并发展自主探究意识和自 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北京的春节》 的阅读指导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 顺课文内容,为学生发放表格,让学 生速读课文,并通过小组合作填写表 格。通过完成表格,学生逐渐厘清了 课文中描述的北京春节的习俗。通过 这样的阅读指导,学生能够厘清作者 的行文顺序和文章结构,也能够在文 字的描写中系统地了解北京春节的民 俗文化。
(三)通过课后作业实现传统文化 的渗透
课后作业是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 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拓展学习的 重要载体。教师应立足学生主体,精 心设计作业,并对课堂所学的传统文 化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后 学习中获得文化的熏陶与滋养,加深 对文化的感悟和理解。例如学习了《北京的春节》后,教师为学生安排了 多样化的作业,其中有基础练习,回 顾课文内容,梳理总结北京春节的习 俗;设计小练笔,即让学生将课文中 的内容和现实生活中“年味越来越淡” 的情况做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或希 望;设计春节手抄报,展示自己对春 节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学生根据自身 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从而在课后自 主学习传统文化。
(四)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传统文化 的渗透
教师可以利用主题实践活动的契 机,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优秀传统文 化。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线上写春 联、剪纸、画年画、猜灯谜、唱传统 民谣等传统文化民俗活动,感受节日 喜庆,体验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感悟其中蕴涵的文化理念。这样的实 践活动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了良好 的契机,而教师抓住这一机会与学生 积极互动,能够让学生由浅入深地逐 渐了解传统文化,并激发学生内心学 习文化、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注重文化体验,创新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 文化,需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提高教学实践效果。
(一)采用讲授教学方法实现优秀 传统文化的渗透
讲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的系统讲 解而使学生获得大量知识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最为古老也最为常见。目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讲授教学方 法常常受到诟病,一些人认为它缺乏 活力,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 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情感认知 的发展不充分,其自主学习效果常常 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的讲授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教师应根据具体 教学要求采用讲授教学方法,并配合 文字、实物、图片、视频、动画等元 素,活跃讲授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 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采用情境教学方法实现优秀 传统文化的渗透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 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 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 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例如 在汉字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 故事等设计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学习古诗词的过 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营造氛围、 构建情境,促使学生体验传统诗词文 化。这样的设计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 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 感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 教育和熏陶。
(三)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实现优秀 传统文化的渗透
项目教学是指教师设计真实的活 动项目,并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协作,最终解决问题、形成成果,并 提升学生素养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将 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小学语文课程的过 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主题设计项目, 并明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促使学生在传统文化氛围中体验、理 解、感悟、发现、内化、运用,从而 发展言语,熏陶情感,启迪思维,享 受审美,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五、优化教学评价,增强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优良传统 文化的渗透情况需要合理有效的教学 评价,并通过评价监控促进教学实践, 增强教学效果。
(一)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 程中的渗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 化知识,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围绕学生的知 识学习而进行的单一评价已经难以适 应当前的教学需要,教育工作者必须 探究更加多元的教学评价模式。根据 相关理论的指导,多元化教学评价体 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多元 化评价主体、多维化评价内容、多样 化评价方法。这样的评价可以兼顾学 生的传统文化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让学生在评价的引导下实现全面发展。
(二)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监控促 进作用
在多元化评价体系下,形成性评 价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 评价方式能够让教师及时检测了解学 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情况、学习 能力的发展情况,从而发现问题、寻 找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 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由此可见, 形成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监控、调节和 促进作用。因此,在开展优秀传统文 化的教学指导中,教师要持续关注学 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随时作出评价 反馈;采用测试或者非测试等检验方 式,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 效果进行评价和检验,并引导学生展 现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三)利用终结性评价展开教学考察
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学期末或学 科终结时,运用较正规、制度化的方 式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考试成绩作 为全面评定学生的重要依据。优秀传 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 仅需要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 也需要学生在学习意识、兴趣、道德、 品质和能力等方面实现发展,教育工 作者在教学评价中应积极总结终结性评价的经验,设计量化考核方式,全 面呈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结果,以 作为教学改进与优化的参考。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渗 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生发展、 教育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应不 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传统文 化素养和业务水平,促进传承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推动传统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 .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 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J]. 中华 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2(6):60-62.
[2] 张春燕 .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 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J]. 基础教 育论坛 ,2022(16):29-30.
[3] 陈香兰 . 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J].名师 在线 ,2022(11):37-39.
[4] 杜筱 蕾 . 浅 谈 如何 在 小 学语 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 刊 ),2021(10):142-143.
[5] 丁维玉 . 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 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J]. 智力 ,2021(28):100-1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