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双减”政策下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24 14:18: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在小学阶段,作业设计具有独特性,这主要是因为语文学科的价值属性决定了课后作业的呈现方向必须多元化。在这个 阶段,作为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需要瞄准作业这个“靶心”,展开有针对 性的教学规划,以确保课堂学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让国家提出的“双减”政策真正落地,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实现教与学的共赢。

  “双减”政策下,作业量减少是最 直观的体现。但绝不是越少越好,少 的基础和前提是“精”。如果单纯追求 量的变化,作业设计的价值度将大打 折扣。应试教育思想下的作业带给学 生的只是机械化的作业。缺乏思考的 作业一定不会将学生的思维推向顶峰, 只会让作业成为压在学生心口的“巨 石”。为了让学生的认知超越现状,给 他们带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教师要 践行“双减”政策思想,革除小学语 文传统作业弊端,从多重视角出发, 通过把握作业的定位以及作业之间的 关联性、层级性,找准切入点,促进 学生认知升级,完成思维进阶。
\

  一、目标精准,突出作业导向

  作业的精细、巧妙设计,并非一 味地讲究量的堆叠、形式的变化,关 键是要从宏观上进行把握。作业设计 的初衷是什么,整体目标追求又是什 么。把握了作业的“灵魂”所在,才 会将作业的价值度放大,让效果更加 直观。作业是学习的导向,对课堂教学的开展会产生强大助推力,设计作 业时,要求教师要精准掌握目标导向。 作业目标的设置首先需要从新课标中 寻找依据。新课标对教学活动的开展 具有指导意义,其中涉及的分段目标 是作业设计的有效参考。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单元的形式呈 现具体知识的。单元内容之间相互关 联,相应的语文要素也是相互辅助, 相互连通的。面对单元教学内容之间 的纵向关联,教师及时给出导向,让 学生站在更高的视角俯瞰教材。以学 习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三篇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和快 乐读书吧的内容构成了整个单元的体 系。从教材中可以看出,单元内容是 围绕“童话”展开的,三篇课文都是 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与快乐读 书吧的内容相互关联。为了让学习活 动更加具体、清晰,教师引导学生跳 脱出具体知识的包围,让他们对单元 学习目标进行定位。作为小学二年级 的学生,他们的目标意识还不够强烈, 完全放手让他们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不合理的。为此,教师对每一 部分的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呈现出 来,然后让学生以“对对碰”的小游 戏完成作业。相对于直接让学生梳理 每一篇课文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教师 呈现出来的素材更契合学生的认知特 点,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教师设计 作业目标要适当,学生学力基础存在 较大差距,实施分层设计最为适合, 给不同群体学生以不同规划,体现因 材施教原则。

  精准选择作业目标,不仅能够体 现作业训练针对性,还能够培养学生 训练价值观,提升作业认识水平,可 以有效提升作业效度,对促进学生学 科核心素养培养有重要现实意义。目 标设置的切点不仅可以从整体中寻找 突破,还可以从横向的单篇文章之间 的关联性出发,展开探寻。每篇课文 的每一个课时都有一定的目标倾向, 从微观上确定作业目标,精心设计每 篇课文的横向课时作业。在具体细致 地作业指引下,学生的目标指向更加 清晰、鲜明。

  二、巧设切点,聚焦作业基础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征极为显著, 强烈的工具属性将学科价值体现得淋 漓尽致。语文教学集教育思想、人文 属性、思维流程等内涵于一体。为了 凸显学科科学性、艺术性,语文教学 中,切点选择极其关键。语文学习涉 及诸多内容的探究,字词的音形义、 篇章结构特点、插图内容的感知等都 需要学生进行细致分析。作为语文教 学的重要板块,作业设计也要筛选独 特、有效的切入点。谈到语文作业, 字词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识字是低 年级语文教学最基础的内容,也是课 堂着力点。实践操作时,教师不妨从 字词中找寻创新点,用独特的作业学 习方式,给学生带来全新感受。有了 精准化的作业切点,学生才能顺着作 业任务,快速启动学习思维,作业的 启智作用也才会更好地显现出来。

  重复性地抄写是传统语文作业的 特点,学生一遍遍地写,但写完后自 己写的什么,字词的笔顺、内涵,他 们完全不清楚。机械性的训练形式忽 视了作业价值,更将学生的参与积极 性、探知热情完全浇灭。学习《场景 歌》,这一单元是识字单元,虽然这 一课是歌谣,但涉及的词语较多。设 置抄写性的作业,不符合小学生身体 成长特点,对他们的心灵成长也会造 成一定伤害。为了满足学生的心理期 待,增强作业科学性、实效性,教师 设置课前预习作业:请大家熟读《场 景歌》,认真读一读下面的词语,然后 选择五个你认为最难认、最难写的汉 字,将其圈出来,同时运用工具书或 其他资料,从音形义的角度出发,对 这几个字进行梳理。本身字词是学习 的重难点,教师以字词为切入点,无 疑提升了作业的含金量。然而教师没 有以抄写为主,而是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难度系数较大的字展 开探索,搜集相关信息,学生的主体 地位得到更好的凸显,学生的学习方 法不相同,但学习目的快速达成。《场 景歌》具有节奏感,教师要求学生运 用歌唱形式替代背诵,并以此作为作 业任务,学生积极响应,作业训练进 入更高境界。

  重点内容着重设计,但在设计时 要体现“巧妙”,要打破传统单一化的 作业形式。抄写是简单的,但也是乏 味单调的。面对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 教师也要从层级性角度出发,针对具 体学生的学力基础、兴趣爱好,给出 趣味多变的作业形式,真正夯实字词 学习,聚焦学生基本能力。聚焦作业 设计关注点,教师需要有精准调控的 意识,为学生规划清晰操作路线,能 够激发学生主动作业热情。小学低年 级语文作业可选择的切点是丰富的。 单元语文要素、字词、课文都能给学 生带来认知上的触动、情感上的激发。 字词学习会直接影响篇章阅读,对学 生思维基础的夯实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综合考量多种因素的限制后,抓 住字词简短、多变、有趣的特点,布 设相关作业,让学生在掌握字词的过 程中实现认知升级。作业设计、作业 执行、作业评价呈现系统性,教师针 对学生作业基础展开对应设计,能够 创设丰富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然进 入到学习核心。

  三、导图构建,切准作业关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 而有活力的,要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 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学生思 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面向全体学 生,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发展 思维。”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在实践中达成。作业是实践训练的一种独特体 现形式。设置作业时,教师要从整体 性角度考虑,融入具体、形象而又实 用的学习方法,让作业呈现更加生动、 鲜活。思维导图是有效的学习形式, 它契合了人的思维发展特点,将学科 知识本身的特点与人的思维发展进行 关联。在确定中心主题的基础上,设 置每一个关节点,并通贯关联中心点, 构建放射状的立体化知识结构。相对 于复杂化的文字语言,思维导图属于 形象化的构造,结构层次清晰分明, 给学生带来的感知更加深刻。作业设 置,教师不妨发挥思维导图优势,以 此为支点,帮助学生构建起立体化的 感知空间。

  导图呈现的作业形式将知识梳理 与趣味因子相结合,最大限度激发了 学生参与作业的热情。图式组合的方 式也实现了作业形式的升级。学习 《黄山奇石》,课文从不同视角出发, 为我们描绘了黄山千奇百怪的怪石形 态,让学生充分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设置预习作业时,针对文本内容描绘 细致、层次清晰的特点,教师给出假 设:“假如现在的你站在黄山之巅,俯 瞰群山,你会有怎样的描述?搜集黄 山相关信息,发挥想象,用手中的彩 笔,将黄山的画面展示出来,然后根 据文本内容提供的信息,设计思维导 图。”独特的作业形式对学生有极强吸 引力,他们认为这样的作业意义非凡。 思维导图集中体现了学生的智慧,它既 是知识的载体,还承载着学生个性化的 认知。课堂教学活动伊始,教师让学生 在展示中讲解自己的“作品”。小学生 最喜欢表现自己,又加之宽松的作业形 式,学生的表现欲求爆棚,自信满满又 滔滔不绝地描述着。作业设计中,学生 进取心的调动是极其重要的。无论作业 如何形式是怎样的,都不能脱离小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就是 作业设计的关键点。

  为了更好地切准学生的兴趣点, 延展学生思维,教师对思维导图型作 业进行了优化设计,以形成训练成长 点。语文学科本身有很强的创造性, 画面感较为丰富。教师发挥思维导图 图文并重的优势,让学生启动想象力, 在搭建知识框架的同时,呈现出强烈 的画面感,给学生带来强烈情感震撼, 让学生自然进入到直观性、实践性作 业环境之中。思维导图的概念和内涵 是丰富的,其形式体现较为活跃、开 放、大胆。小学阶段语文知识难度系 数不大,然而零碎的知识点往往让学 生感到力不从心,很容易产生畏惧、 厌烦心理。如果能够将思维导图与语 文作业进行融合,将文本内容以清晰 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的学习思 路更加清晰,主动完成作业也就成为 可能。

  四、多元联动,构建作业体系

  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材无非是 个例子。”知识不是凭空获得的,它需 要一定的载体。就教育教学而言,这 个载体就是教材。了解了教材中的文 章,就能对相关语文因素有更全面的 把握,再遇到类似的文章,不至于摸 不着头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语文 教材是学习的开端和起点。为了更充 分地利用教材,吸收其精髓,教师在 设置作业时要有拓展意识,不仅仅要 将着力点放在教材上,还要进行多元 联动,将课内外阅读衔接起来,有意 识地引导学生向着更广阔的领域迈进。 探知课外文本的过程中,学生进行阅 读、迁移,作业的巩固、拓展、应用 价值完全发挥出来。

  拓展作业看似是对知识的延展和 深挖,实则是对学生思维的触碰。在课内向课外延伸的过程中,知识进行 了融合。不仅如此,面对复杂的问题, 学生也可以进行联动,在深度合作中 表现自己。学习《曹冲称象》,这个 历史小故事给学生带来的启发是丰富 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被曹冲的勇气 和聪慧所感染,阅读热情高涨。单纯 有阅读欲求是不够的,还要在了解故 事内容的过程中进一步深究曹冲能相 处好办法的原因。对于历史故事,学 生的阅读积极性较高,从他们的表现 看,文本故事还没有满足他们的阅读 需求。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平台, 完成了对文本内容的基本探知后,教 师设置延伸作业,让学生广泛搜集历 史小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出 来。这项作业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 限制,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他们能够积极准备。具体操作过程中, 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和特点,创新表现 形式。如有的学生讲述《司马光砸缸》 的故事。展示时学生先制作简易的道 具,用演绎的形式展现故事内容,并 以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感悟和体会。 故事本身不复杂,但在演绎过程中, 学生将司马光当时的沉着、冷静体现 得淋漓尽致,他们的表现欲得到释放。
\

  拓展延伸型作业才能进一步深化 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和理解,对教 学成果检验有积极帮助。不仅如此, 因为有了课外学习内容作为辅助,学 生的好奇心被激活,主动探知的欲求 强烈,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产 生应用思维和触类旁通能力。阅读的 目标追求是多元的。学用结合是最重 要的目标体现之一。设置拓展型作业 时,可选择视角是丰富的。拓展型阅 读只是一种方向和视角,教师还可以 从小学低年级的学习目标出发,设置 词语拓展运用的形式。只要符合学生 的身心发展特点,带给他们有益的启示,都可以灵活运用。拓展型作业中, 内容的优化升级,形式的革新都能成 为教学的激活点。延伸性、实践性、 网络性作业,属于作业的拓宽设计, 学生对这些作业任务有更高期待,教 师精心选择作业设计方向,创造更多 训练起点,能够成功激发学生作业主 动性。

  综上所述,作业设计是一个系统 性且全面的呈现过程。鉴于语文学科 在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教师在进 行作业设计时,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群 体的需求,还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和升级。另外, 教师应该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关 注作业的导向价值,创设切合实际的 作业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 兴趣。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课堂的 多元联动,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作业体 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黄建松 .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 作业优化的探索与思考 [J].安徽教育 科研, 2022(17):62-64.
  [2] 许桂梅 . “双减”背景下小学 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J]. 新教师,2022(6):39-40.
  [3] 程根焰 . “双减”政策下小学 语文作业的创新与优化 [J].教师博览,2022(12):9-10.
  [4] 钱晓黎 . “双减”背景下优 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初探 [J].教师,2022(8):36-38.
  [5] 崔敏 .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 作业优化设计的有效路径 [J].语文教 学通讯, 2022(8):17-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89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