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新课标引领下,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将零散碎片化的知识进行重构和整合,形成知识组块,促进知识迁移,从而实现从美术学科知识向美术学科素养转化。本文以“‘船’承与发展”一课为例,通过单元课标解读、学情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思路、单元教学评价、反思与感悟等方面探索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 主题 单元整体教学 核心素养 传承与创新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要 积极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艺术教学, 以主题化、生活化、情景化、项目式、 任务驱动等新的学习理念和方式,整 体设计和合理实施单元教学。但基于 目前“单课单练”的老教材,如何进行基于主题的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对许多教师来说还存在一定难度。也 是目前很多老师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内涵
新课标所倡导的“整体教学”,指 的是基于主题的整体教学,或者是基 于大概念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由此, 我们不难理解,艺术核心素养下的美 术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以大概 念为统整,采用主题和单元教学的方 式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意在从整体高 度上把握教学内容,融通学科知识整 体脉络。相比“一课一练”的传统模 式,它不仅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教学形 式,更是将零散碎片化的知识重构和 整合,形成知识组块,促进知识迁移, 从而实现从美术学科知识向美术学科素养转化。
二、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范式 的构建
新课标首次提出了学业质量内涵, 它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 学习结果的效绩评价,反映核心素养 要求,通过这个评价完成整个教学的 闭合循环。所以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过程中,我们要以评价为导向进行逆 向规划,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学评一 致的原则,构建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设 计范式:首先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 活经验以及认知起点出发,参照艺术 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学习任务的相关 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确定单元学习 预期目标(素养目标、育人目标);然 后从系统化的视角,对现有美术教材 内容进行分析、整合、拓展、重组, 形成明确的单元学习主题;依据单元 学习目标,以任务驱动为抓手,通过 问题串形式对单元学习任务、单元学 习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同时设计与单 元学习目标和单元学习活动相匹配的 单元评价目标和单元评价任务。整个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从激活具体经验开始(准备),经历反 复体验、感悟,达到抽象概念化(建 构),再通过主动实践回到具体经验 (应用)的循环往复的学习圈,从而使 学生形成持续性的理解。本文以苏少 版五年级美术教材的相关内容为例, 探索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 施。
三、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本文充分研读课程标准,结合江 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 级上册第 6 课、第 16 课、第 17 课综 合创编,确定以“‘船’承与发展 —— 大运河与我们的生活”为单元主题, 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在经历像美术家、 设计师一样的创作过程、思考过程中,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 想法”,并能以“船”为名片,思考 未来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大运河这一世 界文化遗产,尝试设计“运河文化公 园”,形成对运河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深 度思考,在探究合作中获得自我认同 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热爱家 乡、保护大运河的主人翁意识。本单 元通过四项任务,也就是通过四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书画船里有乾坤 (欣赏评述), 第二课时:像古人一样 泛舟(体验感悟);第三课时:悠悠小 船载我心(造型表现),第四课时:乘 着梦想向未来(综合探索)。
(一)单元课标解读
新课标提出,艺术课程要坚持以 美育人,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 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 审美体验;要重视艺术体验,使学生 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 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 要突出课程综合,充分发挥学科协同 育人功能,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基于对新课标基本理念和要求的解读, 我们围绕“船”“传承与创新”这两个 核心关键词,提出大概念和基本问题, 即大概念——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基本问题——大运河对我们的文化和 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由此展开 单元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设计的教学单元,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 的文化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和想象创作能力,大部分学生对社会、 自然现象等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也能通 过分工合作的方法讨论并展开思考,具 有一定的创意和表现能力。
然而小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的关注 不多,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现象缺 乏持续的、深度的思考,由于传统课 程设置缺乏连贯性,学生往往不能将 书本所学与生活很好结合,缺少问题 探究的意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本单元课程设计中通过构建: 学生收集素材—提炼主题—探究知 识—创意表达—理解观念这一系列学 习策略,不断拓宽学生视野,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知 识和技能的有效迁移。
(三)单元教学目标
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和心智水平 的提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美术学习 的兴趣也逐渐提高,新课标对这个年 段的学习目标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能运用造型元素、形式原理和欣赏方 法,欣赏、评述艺术作品;能运用传 统或现代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美 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所想;能将美术与自然、文化、科技 相融合,探究各种问题,提高综合探 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
基于课标要求, 我们从DKU (do,know,understand)三个维度将本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设计为:
D——学生将做到:能简单分析 解读中国山水画作品内容与形式;能 用速写、摄影的方式记录游船的所见 所感;能运用合理的布局和笔墨技巧, 合作完成一幅“我心中的运河”长卷; 能通过讨论并构想“运河文化公园” 的设计方案,完成立体制作。
K——学生将知道:大运河与古 人生活的联系以及书画船的由来;知 道在船上能赏到“流动的风景”;知道 画家能通过作品传达自己的情感。
U——学生将理解:船是古代文 人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载体;大运河融 汇古今,我们要赋予“运河文化公园” 绿色、年轻、数字化、趣味化等内涵, 让运河文化“活”起来。
(四)单元教学思路和流程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创设“探究 合作小组”,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 多角度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力求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和自我认同感,让学 生形成“在体验中探索,在探索中学 习”的自主学习模式;在从开放性任 务的设定到开放性结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 以及必要的讲解和引导,如利用各种任务单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的深度学习,每个主题学习都设计对应的课堂评价表与作业评价表,明确评价量 规,充分利用图书资源、网络平台和社会资源强调的课程的实践性。
在内容安排上,本单元从赏、游、 画、思四个方面讲述运河与我们的历 史渊源,即欣赏书画船,思考运河对 古代文人的生活文化的影响;畅游古 运河,享受心随景动的美妙长卷;拿 起画笔,描绘身边的运河故事;畅想 未来,设计理想中的运河文化公园。 每一课时的设计,通过问题串链接, 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参与 课堂。如:在第一课时“书画船里有 乾坤”,通过小问题“大运河与古代 文人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 理解船为什么是古代文人远行的重要 工具?感悟流动的风景宛如中国山水 画一样的意境。在第二课时“像古人 一样泛舟”,通过小问题“你会用什么 方式记录对古运河的印象?”启发学 生不仅用画笔记录游船所见,更是通 过游船,唤起学生对古运河新的认识。 在第三课时“悠悠小船载我心”,通过 小问题“如何用画笔描绘我心中的运 河?”引导学生思考水墨表现是画眼 之所见,还是传达情感?在第四课时 “乘着梦想向未来”通过小问题“未来 的大运河上的故事该如何续写?”引发 学生思考现代生活中运河与人们生活 的关系,理解大运河不仅是我们的经 济之河,还是景观之河,从而激发学 生为创建新型运河文化公园提出自己 独到的想法和设计思路,并付诸热爱 家乡、保护大运河的行动中。大单元 的教与学的过程其实就是问题不断解 决的过程,也是目标达成的过程。从 浅层走向深层,在一个个有梯度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学生真正的生长。
(五)单元教学评价
没有评价,就没有课程。教学评 价是单元课程的大观念落地的关键, 直接指向学生真实美术素养的形成。 单元评价任务既要依据大观念统领下 的基本问题来撰写,同时在教学实践 中,也可以矫正检验单元主题是否准 确、恰当。
在单元教学评价中我们采用课堂 评价、作业评价和综合评价三种评价 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坚持课程核心素 养为导向,既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掌 握情况,更强调对学生价值观、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核。将设计好的 具体评价任务嵌入大单元每个主题的 任务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每个学习环 节嵌入评价内容考量学生自主研学的 成效与进度,设计具体化、可操作的 评价量规,以便学生能对照量规合理 自评,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 综合评价时,指导学生学会档案袋的 收集和整理,既重视学生完成课程目 标的“预期结果”,也重视整个学习过 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表现,使得单 元课程的课堂教学体现“赏·创·评 一体化”的教学样式。
本主题单元课程中,学生需要经 历从认识、感悟、理解、创新的学习 过程,评价始终伴其中。检测学生从 书画作品的分析解读,走近古人的精 神世界,到畅游运河,了解运河与当 下生活的联系的图像识读和审美感知 能力;从探究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 到寄情山水,描绘我心中的运河的艺 术表现能力;从发现运河与“我”相 生相依到提出如何将运河文化传承与 创新,在讨论和创意制作中发展文化 的理解能力。在核心素养落地的同时,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实践表现、是否形成了批判性 思维,以及对同伴的认同感和社会责 任感的发展。每一个从“知道——理 解——做到”的教学活动,还应包含学 生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 评价,如:我在本单元课中做的最好 的部分有——,我觉得以下方面还可 以做得更好——。是否主动协同小组 成员完成绘制草图、创意制作等展示, 表现出很强的责任感和领导力等。
(六)感悟与思考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线美术教 师,时常在思考美术课堂教学到底指向 何处?新课标为教师明确了教学的方 向。由学科逻辑走向学习逻辑,从单线 条教学走向网状的结构化教学,而大单 元教学正是这张网,通过主题单元整体 教学,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 单元教学中要注重学科融合, 加强内容的有机整合
单元教学设计是在教师深刻分析 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是 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教学设计。本单元 课程基于地方文化,以“船”为引线, 探究大运河从古到今与我们的联系, 将美术与诗词、人文地理、科学等学 科领域融合,帮助学生打开探究传统 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一扇门。看船、游 船、画船是从学科概念出发,提升学 生对美的鉴赏力和表现力;而从船运 发散到经济与文化的传播,从传统的 小桥流水引申到“古城不古”的碰撞, 则是跨学科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 思考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2. 单元教学中要注重情境创设, 实现能力的有效迁移
大单元教学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 真实情境中表达、交流、探究和运用。 在整个过程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任 务情境,让学生将生活与学习连接起来,形成了可迁移的思维方式,这也 是新课标强调的美术教学要让学生在 实践中获得能力,在实践中形成素养。 如在“打造运河文化公园”这一真实 情境中,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和思维 方式,与自然、科技、人文、社会相 结合,综合探索,通过小组合作进行 创思,为大运河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在这个从结果向过程的探寻中,我们 不仅践行了从学科知识逻辑向学生发 展逻辑的转变,也收获了很多感动, 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积极、认真、合作 的态度成为了本单元最靓丽的风景。
综上,在艺术教学中,教师要营 造开放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亲近自 然、感受生活,从而获得审美直觉和 美感体验。要给学生留足时间进行感 知体验,才能实现与大自然、与艺术 形象的共情,也只有在这样开放的学 习环境中,学生才能实现从感性认知 向理性思考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李力加 . 美术课为什么要这么上 [M].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2022.
[2] 罗美玲. 小学美术主题单元 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J]. 新课程学习,2013(6): 20 .
[3] 陈彩虹,赵琴,汪茂华,汪晓 慧,吁思敏,向荣 .基于核心素养的 单元教学设计——全国第十届有效教 学理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J]. 全球教 育展望, 2016(1):121-128 .
[4] 刘琦琦,吴立宝,宋书宁 . 指 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以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为例 [J]. 中国 数学教育 , 2022(12):38-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