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问题是教学的中心和出发点,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初中物理教学 围绕问题去展开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利用问题导入,围绕问题展 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 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 课程要求教学不能是单纯知识灌输,而应当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物理教学中构建学生问题学习模式, 就需要物理教师在教学当中能够借助问题,引导学 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完成学习任 务,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1 利用问题课前导入,实现教学铺垫
问题是物理教学的出发点,问题情境作为一种 新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物理教学水平得到进一 步的提升.物理教学要把问题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课前导入环节是能够保证学生听课质量和课堂教学 效率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然而,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 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课前导入环节, 使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提高知识理解 和探究能力,这也就导致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 物理知识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学习质量不够理想. 那么,在问题式教学的引导下,教师就应当创设更加 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充满趣味性的问题导入教学,结合上一节课或有关联的教学内容,逐渐使学生注 意力得到集中,并增强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感知与 初步理解,达到为教学铺垫的同时提高学生求知欲 望的作用.
例如,在对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册《 物态变化》教 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形式为学生准 备多种物质图片或视频,通过观察水、牛奶、冰块、非 牛顿流体等物质,帮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有多 种物质,它们也存在着不同状态和变化.那么教师就 可以先引导学生,说一说黑板上展示出来的不同物 质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基于这样的形式引 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当中.如有 的学生通过观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会说“ 把水放 到冰箱里,就会变成冰块.”“ 用力敲击非牛顿流体 它会变得很坚硬,但是如果你轻轻将手放进去,它又 会很柔软像是普通的沙子.”这样一来,相较于教师 以一句“上课了”当做课前准备和导入的形式而言, 结合问题能够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从课 间的活动中将思绪转移回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又如在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声现象》进 行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游戏形式,并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可以让其中一名学生站起来闭 上眼睛,并让不同方位的学生说话,或制造出某些声 音,再引导这位学生说一说,对他说话的同学是谁? 声音大致是从哪边传来的?通过这样的形式增加课 堂趣味,使学生能够快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创 设的活动当中,并增强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初步感 知.接着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 声音是如何产生 的? 我们又为什么能够听到声音?”借助问题引发 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讨论.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 生的实际探索情况,给予学生相关引导,“请同学们 用手捂住嘴,发出呜的声音,你能感受到什么?”而 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索时,就能感受到口 腔在震动,这样的发现会使学生觉得很新奇,并立刻 将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反馈给教师,使师生之间的沟 通得到增加,有助于建构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 师,我发现我的手在震动.”“你说得不对,是嘴里在 震动!”学生会很乐意根据教师的引导在充满趣味 性的游戏形式中进行探索.最后,教师在对学生的想 法进行整合与总结,让学生通过充满趣味性的课堂, 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与运用,丰富其知识储备和 课堂内容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促进综合发展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观察能力也是学生需要具 备的重要素养.教师可以在开展物理教学过程中,引 导学生对物理现象或教师所展示出来的图片进行观 察和分析,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知识学习当中.教 师可以在创设课前导入后,为学生提供需要观察的 图片或视频资料,或者结合翻转课堂为学生创设微 课视频,让学生先以小组形式对微课视频进行观看, 引导学生在初步观看视频资料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和观察到的信息.之后再为学生提供相关问题,让学 生再次进行视频探索,结合问题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 与分析.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形式对教学内容产生相对 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 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例如,在对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全一册)《 内能》 热传递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实验活动. 借助蜡烛、纸杯和水,先创设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测和 思考,“ 同学们,如果我将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纸杯下 面,有可能会发生哪些情况?”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 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问题探索.如 “ 我认为纸杯会被蜡烛烧坏,然后水流出来把蜡烛 熄灭.”“ 我认为水可能会沸腾.”在学生回答问题 后,教师就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验证猜想.发 现“空纸杯很快就被点燃了,而装有水的纸杯却始 终没有被点燃,这是为什么?”教师可以为学生反复 播放实验视频,给予学生翻看教材并与同伴进行共 同探索的机会与时间,最后通过观察再结合教学内 容,学生就能够得出结论“ 因为水会吸收热量,这是 热传递的过程.”当学生结合问题进行观察时,就能 够比平时更加仔细且认真,会关注每一个过程.
学生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区 别,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其生活经验和成长经历 的不同,每个人之间都存在一定差异性.问题作为帮 助教师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重要教学手段,对 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在基于问题式 教学和因材施教原则创设教学活动过程中,初中物 理教师就应当能够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 况,把握整体教学进度和节奏,为学生创设更加合 理、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和自信心培养的问题.传统教 学模式下,各学科教师在创设问题时,都会以班级内 大部分学生的平均学习水平作为依据,这样的问题 就会使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没有得到充分发 展,而相对于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没有 办法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和学习情况对教师所创设的 问题进行解答和探索,这就会使其学习自信心和欲 望受到挫折,逐渐丧失物理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 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就必须要考虑到因材施教原 则和每一位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可以将学生大致 分为学习能力强、学习能力中等和学习能力较弱的 学生,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创设更加合 理的问题,使其可以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感受到 自主学习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趣味性.
3 结合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 学生更好地体现物理知识、感受物理变化的教学形 式.在开展问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验 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将物理实验有机融合到教学活 动当中,起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知识理解和掌 握能力的作用.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少有 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到物理实验室或在课堂中为学生 展示物理变化和现象,这就会使学生在面对物理知 识时无法进行抽象思维和深度学习.而现阶段,随着 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多数教师虽然能够在课堂中 为学生展示物理变化过程,但却很少将其与问题结 合起来,只是为了满足趣味教学需求,想要提高课堂 教学质量,那么,想要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就应 当将实验活动和问题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让学 生观察物理现象,以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进行充分 思考,使学生对物理的感知和理解更加深刻,逐渐增 强其对物理内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现象》进 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光的反射和折 射现象,并让学生想一想二者之间有哪些不同.再为 学生展示凸透镜与凹透镜下光的不同变化,让学生 对其进行初步感知,结合教学实验,能够有效提高学 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学 习热情更加高涨,在实验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游 戏或竞赛形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实验,如教师 可以为学生固定手电筒位置,并为学生准备多个小 镜子,让学生通过光的折射,使光点最终落在指定位 置.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 知识的探索欲望和兴趣,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过 程中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和沟通解决问题,如“ 为 什么光点总是不能照射到我想要它去的位置?”“ 我 是不是应该再抬高 一 点,能为下 一 名学生提供帮 助?”在实验过程中,不但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还能 增强学生团队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综 合水平得到发展.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在物理教学中,要坚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如物 理实验、参观活动等都是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例 如,在对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全一册)《 电功率》进行 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 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电器安装,结合学习内容讨论 “ 电流在通 过 家 用 电 器 时,将 电 能 转 化 为 哪些 能 量?”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引导其在 其他同学对教学问题进行单独回答过后,对整体进 行总结.其他学生在对常见家用电器如“ 洗衣机工 作时将电能转化为什么?”“ 电吹风工作时,利用电 流将其转化为什么?”进行思考过后,教师就可以让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总结,得到“ 家用电器是将 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进行工作的.”而针对学习 能力中等的学生而言,就是只要要求其能够根据所 创设的问题,逐渐总结出知识概念即可,重点引导学 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巩固. 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教师就可以结合实 际生活中的问题,从其兴趣点入手,使学生增强对物 理知识思考的兴趣,如“ 家中取暖的电热毯在工作 过程中电流做功了吗?”使学生能够联想到自己家 里在使用这些物品时的情况,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 和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借助问题提 高学生学习效率,就应当做到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 情况创设更加有针对性或发散性的问题,结合教学 内容,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只有不断对教学方 法进行完善和修正,注重问题式教学中问题的创设 和改进,才能真正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趣味性的问 题活动,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其感受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陈久益,王淑臻.浅谈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J ] . 课程教育研究,2019(10) : 189 - 190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