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科作业 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科知识,进一步保障学科教学效 果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也受到 了一定的影响 ,需要数学教师积极进行优化与调整, 切实提高学科作业的设计效果。本文尝试从引入趣味 性元素、开发合作式作业、布设家庭式作业、设计积分 式作业、拓展实践性作业等五个方面,探讨“双减”政 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科作业是一项非常关 键的教学方式,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 学科教学知识的内化。特别是在“双减”政策全面推行 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已经迎来了较多变 化 。而部分教师没有较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很难推动 数学作业的创新应用。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一)作业总量比较大
当前我国小学数学作业的总量比较大,已经超出 了小学生的负担范围。这是因为部分教师过度使用了 题海战术 ,使得学生在课下时间里反复练习同类题 目,形成对这些题目的解题记忆 。但这种作业模式的 效率是非常低的 , 同时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抵触,应 该在后续时间里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削减学生的作业 总量。
(二)作业效果不显著
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并没有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层次和数学学科基础,面向所有学生布置了 相同的作业。这也使得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很难 顺利完成作业,而部分学习基础较高的学生又无法通 过作业得到较好的知识锤炼。
(三)作业内容无新意
当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学科作业的时候, 在作业内容上表现得毫无新意。甚至部分教师直接将 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作为学科作业,让学生在课下时间 里练习 。教材中提供的课后习题虽然紧扣教材知识 点,但是不能完美适应所有学生的需求,具体布置作 业的时候需要教师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 化设计。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受到的影响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新要求
2021 年 7 月,“双减”政策在我国中小学全面推行, 要求中小学教师可以切实降低学生的作业压力,优化学 生的学习环境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双减”政策 对学科作业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降低 数学作业的总量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小学数学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都比较依赖题海战术,导致学 科作业总量比较高 。这种情况跟“双减”政策严重冲 突,在“双减”政策全面推行以后已经不被允许,需要 教师进行作业设计的创新拓展 。第二,提高作业设计 的灵活性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 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和体验性的学科作业,充分调动 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优化他们完成作业 过程的综合体验,切实提高学科作业的整体质量。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新方向
综合“双减”政策的基本内涵来看,小学数学作业 设计的主要改变点就是“提质减量”理念的全面贯彻。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需要在降低学科作业总量的 前提下,充分保证学科作业的质量,使得学科作业能 够起到巩固学科知识等多种作用。这也要求小学数学 教师可以在平时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对于学科作业 的感知现状和反馈信息,并立足于小学生的角度进行 学科作业分析,使得学科作业变得更加灵活,促进学 科作业可以发挥更好的效果。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
(一)引入趣味性元素,激发学生学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 可以在平时针对班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信息进行全 面调研,明确小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并且可以将其整 合到学科作业中,使得学科作业变得更有趣味,对于 小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考 虑在学科作业中引入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 现象,使得学生可以借助于这些熟悉元素来完成学科 作业,有效降低学科作业的难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 于学科作业的兴趣水平 。这样以后,小学生参与学科 作业的积极性就可以得到显著提高,更好地契合“双 减”政策对于学科作业的要求。
在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钟表》一课中,教师可以 结合教材,引入一些趣味性元素,提高学生对教学知 识点的认知水平 。钟表是一种常见的物体,在学生生 活环境中还是比较常见的 , 同时也多出现在动画片 中。因此,教师在设计学科作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找 一找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中有没有出现钟表,从这些 动画片中学习钟表的读法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布 置“钟表图标提醒”的作业,让学生确定每天起床、吃 饭、上学、玩耍、睡觉等活动的时间,接着将这些时间 转化为时钟时刻表,最终制定每日活动的“钟表图标 提醒”。通过这种趣味性活动,可以较好地提高作业的 趣味水平,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作业中,保证学科作 业能够取得预期效果。
(二)开发合作式作业,增强学科作业深度
“双减”政策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积极拓展学科作业形式,通过多形式的学科作业取得预期的教学目 标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层次不高,他们往往都不 具备较强的独立探究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布置 一些合作式作业,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索 学科重难点知识 。教师在具体设计合作式作业的时 候,可以考虑引入任务驱动法,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指 引。即教师结合学科教学知识点,设计层次性的任务,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层次探究学科知识点,最终实现 从易到难的学习过程 。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科作业的综合效果,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 力、数学思维、社交能力等多种素养,使得小学生可以 获得身心层次的显著提升。
在小学数学三年级《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中,教 师可以考虑设计“测量计算图形周长”的合作式作业, 让学生测量计算一些常见物体的周长,比如学校的长 方形花坛、小区大门等 。这里教师也可以引入教材中 关于“将 12 盒保鲜膜捆在一起 ,怎样摆放才节省胶 带”的问题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将数量调整为 16 个、20 个等,让学生分组探索 。在学生完成这些作 业的时候,教师还要让学生在组内讨论最节省胶带的 规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引 导学生从易到难学习学科知识,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 学科素养。
(三)布设家庭式作业,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小学教育工作进行的时候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 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学科作业的时候,也可 以考虑布置一些家庭式作业,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 用,同时也能够优化学科作业的完成环境 。在具体布 置家庭作业的时候,教师应该先对学生的家庭环境进 行调研,保证设计家庭作业具有较强的实施空间 。在 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跟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提高家 长群体对于家校合作模式的理解与认可程度,避免家 庭式作业出现不必要的阻碍 。在设计完作业以后,教 师还要在微信群等渠道中面向家长简单介绍作业内 容与作业评价标准,使得家长可以较好地参与到这类 作业中。对于教师来说,不要设计过多的家庭式作业, 以免引起家长的反感。
在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学中,教师就可
以布置“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重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 在家庭环境中估算并测量十种常见物体的重量。教师 在布置这项作业的时候 ,要先跟家长群体取得联系, 面向他们简单讲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即让学生初步 形成“数量”的概念,同时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家长 在家庭环境中要指导孩子选择常见物体,监督孩子完 成这些物体重量的估算,然后再跟孩子一起测量这些 物体的重量 。经过多次测量以后,学生对于重量就有 了相对清晰的概念,同时自身的估算能力也会显著提 升。如果孩子经过多次估算依然没有形成较强的估算 能力,家长也要跟孩子密切沟通,明确孩子遇到的困 境,保证家庭作业可以顺利完成。
(四)设计积分式作业,提高作业灵活水平
“双减”政策主要是为了平衡学生的作业压力,但 是因为小学生的学科基础不一样,相同的学科作业给 不同学生带来的压力也有所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小 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优化作业设 计方式,实现平衡学生作业压力的目的 。基于这方面 考量,教师可以考虑设计积分式作业 。即教师结合学 科教学知识点 ,设计一套关于这些知识点的题库,针 对不同题目设计差异化的分数 。对于所有学生来说, 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题库中选择最合适的题目, 最终这些题目的分数加起来达到教师规定的总分数 即可 。通过这种积分式作业,可以较好地平衡学生的 作业压力,并取得预期的学科教学成效。
在小学数学四年级《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引入积分式作业 ,平衡学生的作业压力, 全面落实“双减”政策 。在设计题库的时候,教师可以 通过互联网途径下载一些现成的题库,但是要针对题 库中的各个题目进行分析与筛选,保证这些题目都跟 本章节的教学知识点有较强的关联水平 。通常来说, 一些概念性的题目可以设计为 1 分或者 2 分,基础性 知识点的相关题目可以设计为 3 分或 4 分,体现学科 思维的题目可以设计为 4 分或者 5 分。对于各个学生 来说,一共完成 20 分钟的题目即可,具体可以由学生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题目。
(五)拓展实践性作业,促进学生知识巩固
“双减”政策背景下,提质减量理念在学科教学中也得到了全面贯彻,要求教师可以提高学科作业的整 体品质 。基于这方面考量,数学教师就应该设计一些 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将课堂环境中学习到的理论知 识应用到现实生活环境中,或者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 感知学科内容 。教师在具体设计实践性作业的时候, 也要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层次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还要 考察学生生活中的实践场景,保证这些实践性作业能 够真正帮助学生巩固学科知识点,提高学科教学的综 合成效。
在小学数学五年级《可能性》教学中,主要讲解了 有关概率的内容。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这些知识点的 理论内容 ,但是依然有可能会对这些知识点产生怀 疑 。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设计一些 实践性作业,具体有“100 次硬币正反面实验,填写正 面与反面的概率”等。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直 观感受概率的分布,对于可能性的相关知识点有更深 的掌握 。在学生完成实践作业以后,教师也可以引导 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收获,进一步 提高他们对于学科知识点的认知水平,实现学科知识 的深层次巩固。
四、结束语
综合来看,“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影 响是非常显著的 ,需要积极进行学科作业创新设计。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对“双减”政 策的了解水平 ,推动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的创新,优 化学生完成作业的综合体验,使得学生可以在快乐的 氛围中完成学科作业 。这样以后,“双减”政策下小学 数学作业设计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推动小学数学 学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卓华.“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学困生作业设 计的转变策略[J].天津教育,2022(11):104-107.
[2]张晓燕.“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 践探索[J].新课程,2022(18):19.
[3]胡思懿.适量、适度、适情——“双减”背景下的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新校园,2022(4):19-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