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班本课程助力幼儿深度学习——以幼儿园中班班本课程“蘑菇园”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9 10:07: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班本课程是以幼儿兴趣为基础,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的班级特色课程。班本课程充分考虑了本班幼儿的学习特征,能够促进幼儿深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进幼儿深度学习,有着较强的独特性和实践性。本文以中班班本课程“蘑菇园”为例,讲述班本课程对幼儿深度学习的作用,并从课程切入、课程资源、课程深度、课程焦点、课程广度五个方面提出相关措施,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班本课程,深度学习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幼儿教育也从内容相对表层化不断向促进深度学习提升转变。研究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方法遵循了教育发展的方向,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但目前该领域的理论仍需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本文结合班本课程的开展实例,对班本课程以及深度学习展开研究,总结出利用班本课程推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教育手段,对如何利用班本课程推进幼儿深度学习提供理论依据,旨在帮助幼儿在班本课程的学习中获取知识经验,帮助幼儿在自主解决问题、获取经验的同时,发展深度学习能力。

  一、班本课程对幼儿深度学习的作用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实际问题、关注幼儿活动过程的学习活动。对幼儿阶段的教学来说,强调幼儿主动投入真实的活动情境,联系新旧经验,整合多领域知识解决问题,最终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班本课程是教师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成长需求和经验储备等实际情况,为满足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要,挖掘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的潜在和深层的教育价值,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运用幼儿现有知识与经验,不断创造新条件,开展的具有较强可行性和特色的课程活动,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过程。两者均是利用幼儿已有经验进行不断探索、不断思考,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中有着共通性,因此,班本课程对于幼儿深度学习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班本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触发幼儿深度学习

  幼儿个体差异性大,而班本课程主要是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情况有整体了解之后与幼儿共同寻求的一类课程。其对象范围小,更符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更贴合本班幼儿的兴趣需求,内容的选择也更具针对性,同等条件下也更能触发幼儿深度学习的发生。

  (二)班本课程思考的独立性引发幼儿深度学习

  班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来源于幼儿的兴趣需求。兴趣能延续幼儿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帮助幼儿思考的同时,也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班本课程的实施中,幼儿将有更多的主导性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有更多思考与实践的机会去体验、参与活动。在班本课程的活动过程中,幼儿会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探究循环模式,这能够促进幼儿不断思考。因此,利用班本课程可以有效加深幼儿深度学习。
 https://www.lunwensci.com/

  二、利用班本课程推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

  因班本课程是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的系列活动,其对象范围小、针对性强,因此利用班本课程推进幼儿深度学习,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幼儿园的班本课程教学实例——中班班本课程“蘑菇园”,探究利用班本课程推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措施。

  (一)观察幼儿兴趣,找准课程切入,有效推进幼儿深度学习

  幼儿深度学习依赖于幼儿的兴趣需要,因此班本课程的内容选择决定了幼儿深度学习的效果。由教师主观决定的班本课程,不仅不能发挥其教育作用,还是“假”课程。班本课程的发现与形成不应是信手拈来、随意开展,而是需要教师关注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发现幼儿乐于讨论、不断追问的问题,选择适合的内容生成班本课程,幼儿的兴趣才能在其中发
挥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个性,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科学制定教学活动。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获得经验和认知,还可以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开阔幼儿的视野。因此,在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的日常行为表现,聚焦幼儿兴趣点,了解幼儿的情况,从中找到本班班本课程的切入点,最终形成本班的班本课程。

  例如,幼儿在户外的草地上发现了一个个白白的、像小伞的东西,瞬间兴趣高涨。这一场景也吸引了数名幼儿的围观探讨。在教师的组织下,他们展开激烈的讨论、查阅书籍、记录查阅结果等,在探索中发现所见的一个个白白的、像小伞的东西就是蘑菇,于是就有了班本课程“蘑菇园”的出现。
 https://www.lunwensci.com/

  案例中关于班本课程的生成是基于幼儿感兴趣的一个个白白的、像小伞的东西,并且在班本课程的生成中,幼儿经历了“发现—探讨—查阅资料—得出结果”的探索过程,深度学习自然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感兴趣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幼儿探索,让幼儿主动参与班本课程,促使幼儿在高涨的兴趣中深度学习。

  (二)明确教学目标,挖掘课程资源,全面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利用班本课程推进幼儿深度学习,需要充分发挥班本课程的教育功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目标,全面促进幼儿发展。

  可行性是班本课程的最大优势,该优势的实现依赖班本课程内容与班级现有资源以及幼儿已有经验的相互匹配,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因此,班本课程的设计,需要在明确幼儿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幼儿的年龄、经验、能力、认知水平等情况,充分挖掘班级课程资源。首先必须明确班本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再针对性地调研幼儿园内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同时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调整班级主题环境,为班本课程的实施和幼儿的深度学习营造富有挑战性的互动环境。

  以中班班本课程“蘑菇园”为例,本次班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活动的开展,帮助幼儿了解蘑菇的种类、结构、生长环境、生长周期、养护等知识,并教会幼儿种植蘑菇、清洗蘑菇等,引导幼儿体验种植的快乐,帮助幼儿在班本课程“蘑菇园”的系列活动中,积累与蘑菇有关的经验,解决课程活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在明确教育目标之后,教师便可以结合幼儿的种植经验,将幼儿园内绿化区域的一块空地开辟为蘑菇种植基地。以幼儿最初发现的小白伞为切入点,向幼儿提问“如何种出小白伞”的实际问题,同时利用家园合作的方式,将生活中常见的蘑菇实物带进活动室,让幼儿对蘑菇近距离观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相关的教育目标。此外,本次班本课程活动还组织了幼儿自主清洗与处理各类蘑菇,并将这些蘑菇交给园所食堂,食堂工作人员将其烹饪成美食,让幼儿品尝蘑菇的美味,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等。从种植到制成美味这一过程,强化了本次活动的教育价值。从知识获取到亲身体验,最后到德育的提升,在实现教育目标的同时也提升幼儿的深度学习能力。

  (三)捕捉关键经验,延伸课程深度,推进幼儿深度学习最大化

  关键经验是幼儿在系列活动中获得的认知和经验,是幼儿成长和生活的过程体现,具有连续性和交互性。它是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幼儿深度学习的成果。换而言之,幼儿关键经验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其形成需要幼儿参加多种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开启滚雪球似的深度学习模式,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取经验,让幼儿从感知学习到比较学习,再到联想学习,最后到创造性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构建和形成更全面的知识体系。班本课程活动中,在延伸课程深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对幼儿想象力、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探索新事物,激发幼儿在深度学习中的创造性学习动力。例如,当幼儿初次发现草坪上的白蘑菇时,他们很好奇蘑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强烈好奇心,教师一起组织了“蘑菇探秘记”讨论活动,在讨论中帮助幼儿思考、体验“蘑菇是如何长出来的”等系列问题。有孩子说是有人种的,也有孩子说是天上掉下来的,还有的孩子会提出疑问“前几天都没有,今天怎么突然有了呢?”针对幼儿在讨论中提出的种种疑问,有人说“是因为前几天下雨了”,又有孩子提出疑问“可是其他地方怎么没有,只有草坪里有呢?”教师结合孩子们的探究和讨论,让他们自发在幼儿园的草地上进行一场寻宝活动。孩子们在整个园区寻找,分别找出了刚出土、小时候、长成后的蘑菇。经过对比、观察、探讨,幼儿得出了最终的结论:蘑菇的出现是因为有菌种在草坪上,并受到了雨水和土壤里营养物质的作用,才长成小白伞。这些通过探索、发现获取的关键经验,为后续幼儿们种植蘑菇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让班本课程在关键经验的不断获取中,从观察向实践转变,也让幼儿在转变中进行深度思考。

  (四)激励幼儿分享,聚集课程焦点,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分享交流不仅可以见证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所获所得,而且可以让幼儿互相获取、分享经验,延续课程之后的思考,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幼儿分享交流中集合更多的关键经验,引发再次的思考与探索,从而推动班本课程的内容向更广阔的范围拓展。激励幼儿分享是聚集课程焦点,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关键。由于班本课程是由多个探究活动组成的,在活动与活动之间,教师要定期组织幼儿不断交流与分享,在交流中鼓励幼儿分享和反思,引导幼儿共同梳理活动过程,不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为新领域新知识的拓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不断拓展课程广度。

  例如,在课程实施的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每个阶段的课程回顾、分析与反思,组织幼儿进行课程活动中的自评与互评,介绍自己发现的蘑菇特点、种类、生长规律以及生长环境等情况,同时提出自己在课程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如“蘑菇为什么迟迟不长出来?”“什么样的环境才可以加快蘑菇的生长速度”等。幼儿之间互相分享成果并提出疑惑,教师再加以引导,加深幼儿的思考,提升幼儿的深度学习能力。整个分享过程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能够帮助幼儿自主构建知识矩阵,让幼儿在分享中思考、获取经验,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五)捕捉新生成点,拓展课程广度,延续幼儿深度学习

  在班本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产生新的课程内容,此时教师应追寻幼儿新的兴趣点,捕捉新的教育契机,挖掘新的教育要点,在原有班本课程的开展实施中,开发新的班本课程,让幼儿在课程的不断拓展中,获得积极的情绪,延续深度学习。例如,在班本课程“蘑菇园”的课程实施中,对“蘑菇迟迟未长出”的问题,幼儿查阅资料之后发现,蘑菇会因为气温低导致生长迟缓或者死掉。于是幼儿进行了一次“守护蘑菇”的行动,在“守护蘑菇”行动后,幼儿对守护中使用到的材料“竹子”十分感兴趣。于是在课程结束之后,班级开展了“多变的竹子”手工活动,幼儿制作了竹蜻蜓、快板、竹杯等手工作品,其劳动技能也因此得到了有效提升。经过课程拓展,幼儿对知识领域有了更高的探索兴致,在发现一些新事物后,他们都会很快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三、结语

  虽然班本课程的研发在不断地深化,教师的专业素养、理论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在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内容选取盲目性、活动开展浅显性等问题,这可能导致幼儿活动兴趣的削弱,也不利于幼儿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班班本课程“蘑菇园”的实践与分析,结合班本课程、深度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幼儿教学提供支持,为更好地利用班本课程、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提供方向。

  参考文献:

  [1]凌姗,徐欢,李婕.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项目活动生发路径探析——以大班活动“制作大树身份证”为例[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2(10):16-18.

  [2]曹燕.追随幼儿兴趣,生成适宜课程[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2(48):72-73.

  [3]张娇,姚兆月.基于深度学习的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22(1):130-132.

  [4]许丽丽.探索班本课程,推动深度学习[J].教育家,2020(39):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5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