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双减”政策的提出,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与推动新课改进程的重要体现,标志着减负增质成为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 “双减”政策强调教师应合理调整作业数量并改善课后辅导形式,将课堂作为增加学生知识积累与培养综合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 基于此,本文根据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整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实行分层 作业设计,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究。
[关键词]减负增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分层作业
小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中年级语文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传承低年 级语文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开启 高年级个性化、多角度、有创意的阅 读。因材施教,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的基础上分层设计作业,让作业成为 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器。基于减负增 质的思考,笔者从预习作业、作业数 量、作业形式、作业难度、个性特长、 作业评价六个角度,对中年级语文作 业分层设计进行探究。
一、预习作业分层,保证课堂教 学效率
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无论是 作业数量还是作业内容,都无法满足 目前“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学生 作业完成的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方面面临着较大 挑战。而预习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 主要环节之一,能否在预习环节帮助 学生建立对知识内容的初步印象,直 接影响教育计划的实施效果。因此,在减负增质理念下开展小学中年级语 文分层作业设计时,教师应重新调整 预习作业的形式,将作业内容由字词 过渡到句子再到问题,循序渐进地安 排预习作业。帮助学生在预习环节初 步了解文章内容,建构高效化的语文 教学课堂。同时为凸显减负增效的教 育理念,教师还应依据学生基础学习 能力调整预习作业内容,培养学生良 好的预习习惯。通过让学生掌握更多 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能够自主拓展 课文分析的角度和深度,进而提升语 文课堂教学质效。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 沙群岛》为例,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 解西沙群岛在物产和风景方面的不同 特点,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语段,学习 文中的修辞方法,联系上下文语境分 析形容词应用的有效性,在句子“树 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 宝贵的肥料”中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 美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本 课基础知识和重难点问题布置分层化 的预习作业,根据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的不同设置相应的预习问题,如“从 文章第一段的描述中概括西沙群岛的 地理位置”“西沙群岛海水颜色不同 的原因是什么”等。通过对本课预习 作业的分层设计,为学生课前预习指 明方向,激发其阅读课文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应灵活调整预习作业的布置 方式,多角度了解学生预习作业的完 成情况。并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 将学生的预习疑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主 要内容,推动课堂其他教学环节的有 序实施。
二、作业数量分层,培养学生学 习习惯
为实现减负增质的教育目标,教 师必须全面了解“双减”政策对语文 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为实施有效的作 业设计提供思想指引,合理协调语文 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在以往的小学语 文教育模式中,出于对学生无法完全 吸收课堂知识这一情况的考量,教师 会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用题海战术 强化知识,巩固学习效果。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部分学生不仅用敷衍的 态度应付课后作业,甚至还会用搜题 软件直接查找答案。基于此,教师应 意识到当前作业设计的矛盾问题,注 重控制作业数量分层,依据学生语文 学习的基础安排相应的任务量,避免 在课后增加学生课业压力,进而改变 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刻板印象。依托作 业数量的分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 语文学习习惯。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 为例,学生学完本课应了解作者是从 哪一角度概括西林寺的景物特征,能 够总结庐山的总体印象和各处景色的 不同,分析诗中隐含的人生哲理,并 结合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在此山中”体会作者在庐山观赏时的 独特感受。在本课作业设计中,教师 需要全面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如果学 生可以完整背诵古诗内容,掌握生字 词的具体含义,教师只需要求学生默 写,并梳理古诗叙述结构即可。针对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态度不 认真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布置抄写类 的课后作业,要求其默写古诗阅读的 重要知识点。依托对作业量的合理分 层,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作业中 有所收获,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发 挥提点和警示的教育作用,激发学生 自主学习动力。
三、作业形式分层,提升学生学 习水平
在“双减”政策与新课标理念的 指引下,为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 习兴趣,教师需要对语文作业形式进 行分层,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作业模 式,增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使学生 能始终保持活跃状态参与语文学习。 如果为全部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内容,学生可能只能认真完成其中的一 项,无法激发其深度学习的兴趣。对 于语文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教 师不应布置过多强调抄写类的基础内 容,应以设计拓展型语文作业为主, 强化其独立思考的阅读分析能力。对 于语文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教 师应重视其对生字词和文章大意的理 解,布置更多赏析型作业与合作型作 业,增强这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建构高效化的作业模式。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火烧云》 为例,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日落时 分火烧云的美丽景象,分析本文的叙 述顺序,根据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的 顺序分析其景色特征,在句子“可是 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 一会儿工夫,火烧云就下去了”中体 会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在本课作 业设计中,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教师应布置撰写读后感这样的拓展型 作业,引导学生将读写结合,全面挖 掘其语文学习潜力,还可以鼓励学生 制作幻灯片展示火烧云景色的壮观, 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对于语文学习水 平一般的学生来说,应布置巩固和基 础类作业,及时给予其肯定与鼓励, 降低其作业压力。
四、作业难度分层,合理划分作 业层次
通过总结以往小学语文教学经验 可以发现,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 进的教育过程,只有严格遵循学科 教育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才 能充分发挥作业的巩固作用,帮助 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能力提升。因 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充 分考虑语文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能 力等多方面教育因素,结合对学生能力层次的划分开展作业难度分层, 以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而且教师应采 用平等的原则分析优等生、中等生 和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激发各 层次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 有效提升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和速 度,夯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 为例,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秋天的 雨和秋天景物的不同特征,分析作者 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精妙,感受作者传 递情感的表达方式;理解散文在句式 和语言方面的美感,在句子“秋天的 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中 体会作者对秋天和自然景色的热爱。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能力 差异合理设计分层作业的难度,对于 学困生来说,应引导其在阅读过程中 摘抄精彩语段,并且在规定时间内背 诵优美语段,强化其语文基础知识储 备。对于中等生来说,教师需要控制 好作业的难度和内容,如果作业内容 过于简单,就无法发挥巩固强化的教 育作用,但如果作业难度过大,会影 响大部分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因 此教师应要求中等生流畅背诵关键语 段,并针对文章的比喻和拟人句式开 展仿写练习,引导中等生朝着预期教 育目标发展。对于优等生来说,需要 引导其围绕文章主题开展深度思考, 深入挖掘文章的哲理与价值,锻炼其 语言理解与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五、个性特长分层,真正落实因 材施教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由于家庭 教育环境和知识积累量的不同,在思 维认知与接受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 异,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也并不相同。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 创新教学设计理念,才能避免出现教 育脱节的问题,实现更加高效的语文 教学。为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 念,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 好与学习优势,着重关注学生在不同 阶段的动态变化,以个性特长为标准 设计分层化作业。提升语文作业设计 的趣味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 意识与积极性,凸显作业环节的实际 价值,有助于在因材施教中满足新课 标理念的相关要求,确保分层化作业 设计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为 例,本课是让学生了解钱塘江涨潮与 落潮时景色的不同,掌握不同修辞手 法应用的妙处,理解文章含义深刻的 语句, 在句子“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中体会 钱塘江潮水奔腾的壮观景象。在实际 教学中, 教师应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 在初次阅读中勾画出生字词,初步体 会钱塘江不同时节的景观特征。随后 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播放钱塘江景色与 人们观潮的视频,打造生动和谐的语 文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撰 写文章时的内心感受,为学生理解文 章修辞手法的运用创造有利条件。随 后在开展分层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 综合分析学生上一环节的表现,依据 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特长设计分层 作业内容。对于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的 学生,教师应要求其跟随视频朗诵课 文,初步体会文章情感与主旨;对于 写作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其 立足课文语言描写手法进行仿写;对 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 鼓励其在全班面前示范朗读。充分发 挥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长处, 增强其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自信心,进而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效果。
六、作业评价分层,优化作业设 计方式
虽然小学生生理年龄较小,缺乏 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积累,但也期待 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会依据他人的 评价转变自身行为模式。因此,教 师在制定评价方式时,应明确自身评 价对学生思想认知与实践行为的影响 作用,合理开展作业评价分层设计, 既要对学生作业完成质量提出相应要 求, 又要帮助学生提高作业完成效率。 教师可以通过用鼓励性和肯定性的语 言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注重评 价语言的针对性和差异性,依据分层 化的作业评价指导学生开展语文深度 学习。同时在开展分层化评价的过程 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做作业的过 程中遇到的问题,依托评价环节答疑 解惑,有效发挥语文作业查缺补漏的 功能,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共同进步。
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 园》为例,本课主要讲述了巨人将孩 子们赶出花园,花园只剩下冬天,巨 人重新邀请孩子在花园玩耍,花园又 恢复了往日生机的故事,分析文中形 容词的应用,掌握童话阅读的要点, 让学生在句子“我有许多美丽的花, 可孩子们却是最美丽的花”中领悟应 与他人分享快乐的人生哲理。在分层 化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分别设计基础 性、巩固型和延伸型作业内容,引导 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掌握写作方 法, 体会表达感情。在作业评价方面, 对于优等生,教师应对其作业完成质 量提出明确要求;对于中等生,教师 应借助评价引导其明确自身学习的不 足;对于学困生应以激励为主,指导 其正确处理学习问题,使其在快乐积极的学习情绪中完成语文作业。
综上所述,在减负增质的目标指 引下开展小学中年级语文作业设计, 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 利于增强学生语文学习自信心,明确 自身语文学习的不足和改进方向。教 师应科学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协调 分层作业内容与作业形式,及时调整 作业难度和评价方式,推动“双减” 政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为促 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玲玲 .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 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策略探究 [J]. 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2):140-142.
[2] 唐喜凤 . “双减”视角下小学 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策略 [J]. 亚太教 育 ,2022(24):24-26.
[3] 时宁 , 薛建国 . 小学语文作 业设计新探索——以部编版语文五年 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J]. 华夏教师, 2022(33):40-42.
[4] 王情 . 基于学业质量的小学 语文作业思考与设计 [J]. 语文建设, 2022(22):66-70.
[5] 黄丽红, 班雪 . 减轻学业负担 培育核心素养—— “双减”背景下小 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探析 [J]. 福建教 育学院学报 ,2022(8):10-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