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双减”政策背景下为实现高中物理教学提质增效,对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 加强对作业布置的重视,突出作业的趣味性和生活化等特点,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本文主要对“双 减”政策背景下高中物理有效作业设计策略进行阐述,希望对高中物理教学改革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作业是连接教学与评价的桥梁,也是提升学科 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响应 “ 双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加强 对作业设计优化的重视,让学生在具有开放性的氛 围中,学习到更多、更全和更实用的知识技能,最终 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前置性作业布置
开展高效的前置性学习,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通过施行先学后教的模式,更利于降低学 生课上学习的压力.
1 . 1 基于资料查阅法的前置性作业
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呈爆炸式的速度增长,以 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信息收集和加工能力是自主学习 能力体系的重要分支,更是发展学生终身学习意识 的基础.为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教师 对涵盖大量信息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为前置性作 业,要求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来完成预习,以报告的形 式分享作业学习成果.如在讲解“万有引力和航天 ” 相关的内容时,教学内容的课外拓展知识较多,若采 取口头讲述的教学方式,受课时等因素的影响,无法 充分实现知识外延,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课 前布置查阅相关资料的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充分的时间内去查阅资料,并以小组合作和报告的 形式,有效开展前置性学习,构建自己的理解,提高 学习动机,加大学习力度.如有的学生按照时间顺 序,整理出了万有引力的背景资料,包括 16 世纪丹 麦天文学家第谷观测行星绕日运动,第谷去世后由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列整理并分析了第谷花费二十年 记录下的观测记录,总结出开普列三定律,为后续发 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开普列得出行星运动 三定律前,在 1596 年曾提出关于太阳行星间的吸引作 用的思想和物体作圆周运动时出现离心力问题;在 1664 年牛顿在《算草本》中提出如何计算物体作圆周运 动时的向心力的具体方法;1673 年惠更斯从多途径推 导得出离心力方程和牛顿近似;1684 年胡克等英国学 者在伦敦讨论行星运动轨道问题;1687 年《自然哲学的 数学哲理》资料问世等.学生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不 仅拓展了文化视野和知识面,还会对课上新知识的学 习兴趣更浓.
1 . 2 基于实验探究法的作业
从操作形式上进行分类,将高中物理实验分为 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从内容上分类,分为验证 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大部分教师受课时等因素的影 响,将高中物理课上的实验简化,实验教学形式化, 实验探究的作用发挥受限.将实验探究巧妙地设计成为前置性作业,还原实验探究的本来面目,使学生 亲身经历探究的真实过程,加深理解记忆,真正让教 育回归本质.如在讲解“ 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内容 时,调动学生以往学过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规律 的基础知识和讲演,布置“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运 动性质”的探究类实验作业,让学生猜想运动性质, 自己确定探究其运动性质的方法,让学生在充足的 课前时间完成探究实验,自主分析实验数据,选择适 当的方法证明猜想并得到结论.课前分解实验任务, 学生探究的时间充足,并带着一种预期进行发现学 习,课上讨论课前预习的个性和共性问题,确保学生 学习的深入性,更利于发展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和分 析、验证解决等能力[1] .
1 . 3 基于导学案的前置性作业
导学案作业是先学后教模式的前置性学习.导 学案作业的导向性与可操作性强.在作业设计中整 合新旧知识,让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导学案作业为学 生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搭设了脚手架,启 发性更强,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分解并渗透到导学案 问题中,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暴露学习中遇到的困 难,以此为参照提出相应的课堂解决方法,提高课堂 效率.
2 课上作业布置
2. 1 将学生的疑惑作为作业内容
课堂作业为了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可将学生在 小组讨论中的问题当作作业,确保学生的学习深度. 课上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和合作探究,鼓励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惑,当作当堂 检测的作业.如学生提出的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 立存在、一个力的发生必定涉及两个物体、可以只有 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物体的重力没有施力物 体等疑惑,引导学生讨论说法是否正确,从而巩固学 生课上所学的知识内容[2] .
2. 2 层次化作业
关注学生在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课上 布置差异化和层次化的作业,让全班学生受益.如在 学习“ 弹力”相关的内容时,教材编写先通过拉橡皮 筋、弹簧等学生熟悉的事例,使其感受到其对手有力的作用,从而引出弹力的概念.再让学生通过实验探 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自制弹簧测力计等,发 展其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课堂作业布 置的环节,对基础层次低的学生,布置低难度、封闭 性的问题;对于基础层次高的学生,布置高难度、开 放性的问题,旨在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运用,发展学 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3] .
3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建议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设计有 效物理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拓宽学生解 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维广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 认识生活,使其透过物理的知识去了解生活,从物理 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 . 1 布置趣味性作业
突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作业欲望, 使其体验到完成作业的乐趣与喜悦.趣味性作业的 设计要点,体现在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 作业设计需生动、有趣;作业设计尽量源自 于 生 活 等方面,让 学 生 始 终 维 持 高 涨 的 学 习 热 情,自 然 也会深得生活中物理知识的精髓.如在学 习“ 动 能 ”相关的内容时,渗透风车将风能转化 为 电 能 的科学知识,给出风速 、风车截面积、空气密度等 已知条件,要求学生求出“ 每秒通过截面 的 风 有 多少动能 ”等问题.作业情境贴合学生的 真 实 生 活场景,可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探 索的欲望,教 师 不 吝 啬 对 学 生 的 鼓 励 支 持,渗 透 物理学习方法,引导其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 和运用于生活.
3 . 2 布置探究性作业
布置探究性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科学探究 的一些要素,掌握探究的科学方法,建立一定程度的 科学素养.探究作业的设计要点,体现在学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教师整理归纳 学生提出的问题后,将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留给学 生,可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一周或两周完成,最后写 出探究报告学生交流探究结果,教师评选出优秀的 探究作业.如布置“研究自行车中的圆周运动”的习 题.在布置作业的环节,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后 猜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再根据猜想设计方案,实验研 究变速自行车的原理,使其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物理 科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 .
3 . 3 布置合作类作业
合作性作业的设计要点体现在根据学生个体差 异进行穿插式分组,各小组的整体学习水平均衡;明 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成员之间分工可进行轮换等 方面.如布置源自生活的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 验,并撰写实验报告.小组成员合作分工,讨论设 计方案后,分工完成写设计原理、写出实验步骤、 负责实验器材及操作、负责课堂评讲时的各项交 流等职责,最后小组集体讨论后修改完善与方案. 合作性作业要分工明确,避免学生出现事不关己 的态度,处于旁观者的状态,强化其对小组义不容 辞的责任和“ 荣辱与共 ”的关系.形成相互交流和 纠正的良好学习氛围,利于强化学生的使命感和 团队精神,使其掌握小组合作的方法,具备社会人 才的基本素质能力.
3 . 4 布置育人功能作业
将作业作为培养能力素质的重要载体,突出作 业的育人价值.育人功能作业的设计要点体现在结 合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以及相应知识的研 究过程,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从而 体会科学家的伟大精神品质以及科学研究的曲折与 艰辛.发展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在研究现 象中发展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在讨论交流中 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形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 惯,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发展其崇尚科 学、热爱学习、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
3 . 5 布置实验创新类作业
布置实验创新类作业,将学生的创意想法呈现 出来,突出物理实验的适用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如在 “ 探究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教师准备砝码、刻度表、铁架台、弹簧等实验仪器.将弹簧挂在铁 架台上,与此平行的是竖直的刻度尺.观察弹簧的长 度并逐渐加大砝码的重力,在白纸上画出重力与弹 簧长度曲线图,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常规物理实验 的做法,受弹簧反弹属性的影响,在观察刻度尺与砝 码重量关系时普遍存在误差.鼓励学生课后创新改 进实验仪器,用游标卡尺进行替换,并逐渐加大钩码 的力度,重复实验三次及以上,增进实验的精确性, 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3 . 6 布置日记型作业
日记型作业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发现的物理现象或问题、灵感、理 解等内容,帮助学生扎实地把握所学物理知识,增强 物理学习灵感,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物理知识掌握情 况,动态性的调整教学行为,确保教学设计更加贴合 学情.学生树立作业命题意识与自查观,鼓励学生通 过一题多变中自主设计物理习题,发展学生知识与学 习方法延伸的意识及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的 内容进行命题,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 体系.教师做好把关,引导自查与互查作业完成情况, 突出学生在作业布置与完成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需要教师加强作业布置 创新,树立科学的作业观,使作业布置成为高中物理 课堂的动态延伸与有机组成部分,最大程度地拓展 学生物理思维,将学生从传统的学习观念和态度中 脱离出来.布置类型多样的作业,保护和发展学生的 个性,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出物理知 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渠晓姗.双减视角下高中物理有效作业设计的思路[J] . 数理天地(高中版),2022(22) :62 - 64.
[2] 崔琳.高中物理作业设计多样化科学化的思考分析[ J] . 高考,2022(20) : 56 - 59 .
[3] 郭洋,黄全安.深度学习导向下高中物理作业设计路径审思[J] . 中小学教材教学,2022(09) :74 - 77.
[4] 孙永林.高中物理有效作业设计与批改初探 [ J] . 甘肃教育,2012(19) : 59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0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