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学习任务群指向“结构化学习”。高质量的语文单元作 业应当基于课程学习观,聚焦单元核心素养,以“整体化、梯度化、立体化、创新化、融合化、个性化”六维一 体为思路, 从构建单元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形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促进学生从“学会”转向“会 学”,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单元整体作业,结构化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形式,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指向“结构化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单元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习任务群的性质和指向,从“整体化、梯度化、立体化、创新化、融合化、个性化”六维一体的角度, 设计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的作业,帮助学生进行结构化学习, 从而锻炼思维, 提升素养 [1]。下面以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编制为例,阐述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策略。
一、整体化,构建作业目标体系
(一)整体解读,建构结构化学习
设计结构化学习任务,首先要对单元教材有整体结构化解读。统编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单元内部各部分围绕“语文要素”,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全单元形成完整系统。单元学习应当充分挖掘这种内在联系,在作业中落实语文要素,贯穿方法的学习与运用、梳理与提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2]。
本单元教材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制了以下内容: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略读课文《藏戏》; 习作“家乡的风俗”“语文园地一”。
学习内容指向分清主次并学习详写的方法、体会表达的多样性、了解习俗的寓意、认识并临摹行楷等。单 元要素有两项:一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 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二是习作中注意抓住重点,写出 特点。
基于整体结构化思考,本单元打破常规教学顺 序,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整合教学和作业设计,以“习 俗概览、习俗采风、习俗传承”三大项目板块 12 个课 时推进(如图 1 所示),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 践中了解中国传统习俗;每一个部分都设计“基础进阶、 阅读进阶、实践进阶”等内容, 体现了基础型、发展型、 拓展型的训练,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螺旋式 上升。
(二)整体考量,确立单元作业目标
整体建构结构化学习内容之后,以作业为桥,将它融入学习体系,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抓手,训练有重 点, 评价有方向, 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3] 。 有效的作业设计要结合《课程标准》、本册及本单元教 学要求、学生学情等因素。本单元确定为层级性单元 作业目标(见表 1),为作业设计提供依据。
二、梯度化,设计单元学习任务
《课程标准》指出,设计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 学习主题, 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它 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本单元作业设计重 点是综合考虑单元阅读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 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和习作要素“习作时注 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将读和写结合,引导学生从 读学写,建构作业阶梯:了解课文详略—了解详写作 用—明辨课文详略—仿写详写段落。如此设计结构清 晰,通过螺旋式、递进式训练,将读写融合,可逐步 帮助学生掌握详写的方法。
三、立体化,整合单元作业设计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作业应体现实践性、综合 性, 打破单纯的静态的纸笔形式, 围绕“听说读写”的 关键能力设计系列实践活动,使纸质作业立体化,让 学生在实践中转变学习方式,形成多元的学习能力。 本单元立体化作业设计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立体的内容整合
在本单元作业中,各知识点不是单独呈现,而是 设计了前延后续的层递性练习,通过多次巩固,促进学生扎实掌握知识与技能。
(1) 语文园地中的书写练习, 结合《古诗三首》、 略读课文《藏戏》、单元提升课,分别设计了三次书写 练习,让学生分步骤练习,逐步提升。(2)“了解节 日习俗及寓意”贯穿单元作业始终——导读作业里通 过连线题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习俗,调动学生的认识 兴趣;进阶课《古诗三首》作业,通过填空题了解课 内外古诗习俗;提升课作业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 材,选择的内容是二十四节气习俗介绍,引导学生在 拓展阅读练习中进一步了解节日习俗。以上层层递进 的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认知与思维的梯度提升。
(二)立体的形式整合
本单元作业每个板块都融入了听、说、读、写的 综合实践, 辅以丰富的学习支架和选择性作业模式, 指 向知识技能的深度融合。例如,《古诗三首》作业设计 了“制作诗词书签、习俗诗词飞花令、配乐朗诵”这 三个实践任务。这些立体的学习形式整合,能够帮助 学生全面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四、融合化,提升核心素养
高质量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作业,应当融合多种 元素,真正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融合区域元素,提升文化自信
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语文学科,要将语言习得 与人文性紧密融合。例如:单元习作课作业中,阅读 题文本材料选择了“赛龙舟”,此为本区域的特色习 俗;《藏戏》的作业中有题“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有特 色的民风民俗, 如沙坡尾的烧王船, 请模仿资料二, 抓 住重点写一写”。这两道作业题在帮助学生学会详写重 点的同时,能促进他们关注并参与所在区域的传统文 化,既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又提升文化自信。
(二)融合五育元素,提升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应融合五育元素,在德育、智育的基础 上,渗透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选择单元导读课阅 读材料时,笔者特意选择“冬奥会”相关内容,引导 学生感受体育精神;在单元习作课作业的实践活动 中,引导学生关注重并参与地区习俗,包括跳火堆、 包春卷等体育和劳动活动;在单元提升课作业中,请 学生设计节气小卡片,是将美术与语文充分结合,在 语文学习中渗透美育。如此融合,将促进学生语文学 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五、创新化,转变学习方式
要想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帮助学生了解新形势、新信息,使学生用喜欢的、擅长的方式学习,或在学习 过程中掌握新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思辨 性的作业, 将学习内容与活泼的外在形式有机结合, 实 现作业难度的降维、趣味性的增强,帮助学生突破学 习困境。
(一)开放性作业
语文学习应从课内走向课外,形成与文本信息交 互、与学生经验联结、与核心目标呼应的“素养 + ”作 业机制,给予学生更多选择、协商、互助与探究的机 会,使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核心素养围绕活动 项目形成多个维度的联动,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例如,本单元在“争当节气传承人”实 践活动中,设计讲述节气故事、开设小讲座、设计宣 传栏等多种形式的开放性作业,这有助于发挥每个学 生的特长。
(二)思辨性作业
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离不开思辨能力的培 养。例如, 教师可以在导读课中, 设计这样的思辨题: “给冬奥会开幕式与节气有关的节目评星级”;针对单 元要素“详略得当”设计的多道练习,单元作业中出 现数次问答,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要详写,又为什么 要略写”。这些具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可助力教与学,帮 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协商、探究。
六、个性化,增强核心学习力
(一)作业分层
作业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学 习需求。教师分层布置作业,能促进学生多方位、多 角度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例如,在《北京的 春节》练习中,第一课时的作业为必做作业:查查资 料,看看你家乡的春节习俗和北京的春节有哪些异同。 第二课时则设计两个选做题:(1) 阅读斯妤的《除夕》 和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过年》,如果让你拍摄一个 关于春节的微视频,你会选择哪些画面进行拍摄,请 谈谈选择的理由,也可试着拍摄微视频并上传到班级 群;(2)推荐阅读《故乡的元宵》《花脸》,完成单元 阅读记录卡。这样的设计既可达成单元基础目标,又 可促进学生有选择地拓展学习,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多元评价
本单元作业设计既有每个课时的评价,也有单元 整体评价。课时评价关注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 针 对各课时的学习重点具体设计;单元评价以知识积累、 方法习得和学习感悟为主,评价以自评、伙伴评、师 评为主要方式。多种多样的互动评价能够激发学生深 入探究, 反观自己的学习活动, 进而改进学习方式, 不 断增强个人核心学习力。表2 为《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的课时评价表。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对学习任务群的思考开展单元整 体作业设计,以六维一体为主要思路,能设计结构化 的单元任务与单元作业,学做融合,发挥作业诊学、 导学、评学、拓学的功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 转化, 最终实现学习力的不断提升。这是在《课程标准》 指引下,进一步探索教学改革的可为和应为之处。
参考文献
[1] 黄文杼.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问题及优化[J].福 建教育,2022(40):36-39.
[2] 林华.以作业为桥,铺设学评融通之路[J].教学月 刊,2022(4):12-15.
[3] 文小丽,陈智文.单元统整教学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探 究[J].福建教育,2023(1):43-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0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