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新课标,初中语文,单元整体作业设计,逻辑框架
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是对《义务教育语文 课程标准(2022版)》价值取向的回应 , 也是落实学生 核心素养培养 、减轻学生沉重作业负担的切题之选 。 陶行知先生曾说 : “先生拿做来教 , 乃是真教 ; 学生 拿做来学 , 方是实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 , 教固不成 为教 , 学也 不 成 为 学。”作 为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环 节 之 一的作业设计 , 却存在着内容枯燥 、形式单一 、课程 壁垒难破 、生活融贯脱节等问题 , 一旦缺失知识间、 课程间 、生活间的整合交织 , 必然扼杀学生的 “做”。 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 “学”, 都理当始终坚持 以“做”为中心 , 细化语文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 以课程 目标为依据 , 聚焦单元主题 , 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逻 辑 , 注重作业整体设计的分层性 、趣味性 、发展性。
一 、聚焦教材 : 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先决条件
统编版初 中 语 文 教 材 采 用 “双 线 并 进 , 读 写 一体 ”的 组 元 方 式 , 这 里 的 “双 线 ”分 别 指 “人 文 主 题 ”与 “能力培养”, 具体为: (1) 教材 “人文主题 ”单 元大致可以分为自然风物 、历史人文 、社 会 百 态 、 人生修养 、思想光辉 、人生经历 、 国家大义及科技 之光八 大 类 。从 本 质 上 来 说 , 表 象 各 异 的 主 题 无 一例外均 与 生 活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 随 “主 题 ”潜 入“生活”, 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 “生活即教育 ”理念真切地走进语文课堂 , 更为实现 “育人 ”与 “育才 ”双目标提供 强 而 有 力 的 抓 手; (2) 从 “能 力 培 养 ”来 分析 ,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整体编排按照从易到难的原则 , 呈现出差异性与梯度性(如图 1) , 为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 。可见 ,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单元编排是以 “人文主题 ”为蓝本 , 以 “能力培养 ”为架构 , 且兼顾文体特征 。
二 、课标导向 : 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应讲究“四性”
1. 整体 性 : 摒 弃 以 往 单 篇 零 碎 , 聚 焦 单 元 主题 , 让作业设计得有高度
单篇零 碎 的 作 业 抹 杀 了 各 语 文 要 素 之 间 的 关联 , 遮蔽了统编版教材本真的整体性特征 , 让主题统领下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空间越来越小 , 越来越 逼仄 。作业设计要有整体性 , 就是力图通过知识间 的关联性改变 传 统 作 业 零 碎 且 浅 层 的 面 貌 , 使 其 “面目一新”, 让作业高效整洁 、逻辑清晰 , 且有主 题 、有高度 , 使作业真切地走出 “题海卷山”, 成为 学生内化知识 、发展素养征途之中 “好吃又有丰富 营养 ”的 “食材”, 化单篇教学为单元教学 。
《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 都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 。通过研析 发现 , 虽然这一单元中课文的体裁不同 , 但描绘的 内容却都是优美的人间四季 。鉴于此 , 在陶行知生 活教育理论的启发下 , 教师应着眼于教学时间 ——— 秋季 , 契合单元主题 “人间四季”, 整体设计一系列 实践性作业 , 具体为 :
【以 “秋 ”果腹】用桂花制作色 、香 、味俱全的美 食 , 如桂花糕 、桂花糖 、桂花小吊梨汤等 , 在班级 内举办 “桂花宴”。
【户外寻 “诗”】捡拾银杏叶 , 结合直观的 “景 ”与
内心的 “情”, 于叶面之上作诗 。
【创意 留 “秋”】以 银 杏 叶 为 主 要 材 料 , 动 手 制 作 。可以 是 翩 翩 起 舞 的 舞 蝶 , 可 以 是 公 主 的 蛋 糕 裙 , 也可以是银杏玫瑰花 , 还可以是 …… (请 同 学 们放飞思维 , 大胆创意)
通过 “以 ‘秋 ’果腹 ”“户外寻 ‘诗 ’”“创意留 ‘秋 ’” 这三个实践作业 , 使学生关注 “秋 ”的馈赠 , 通过银 杏 、桂花走进学习 、生 活 , 进 而 产 生 探 究 春 、夏 、 冬三季馈赠的欲望 , 驱动学生去关注四季之美 、物 候之美 、时令之美 , 进而深刻地感受 “人间四季 ”的 美丽与魅力 。上述书面之外的实践作业设计可有效 提高语文作业的高度 ,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 让学 生在 “知行合一 ”的过程中化零为整 、主动创新 。
2. 分层 性 : 遵 循 学 生 群 体 差 异 , 适 当 增 减 难 度 , 让作业设计得有梯度
就作业而言 , 所谓的 “一视同仁 ”就是没有考虑 学生的实际情况 , 是 “一刀切 ”的懒惰做法 。该种做 法抹杀 了 学 生 的 个 体 差 异 , 遮 蔽 了 学 生 的 “闪 光 点”, 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 导致学生自主选择 及 展示创造的空间狭窄 。分层性作业 , 就是力图通过作业间的梯度解决当前单元整体作业出现的 “优等生吃不饱 , 学困生吃不下 ”的问题 , 让作业真 正 地切中每位 学 生 的 “最 近 发 展 区”, 使 每 位 学 生 都 能“跳一跳 , 摘到桃子”, 助力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肤浅走向深度 。
设计 “人间四季 ”单元的写作类作业时 , 教师应在综合考虑班级学生的学习实情 、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层次的基础上 , 着眼于语句 、段落以及作品(篇章作文) 之间的内在 逻 辑 关 系 与 难 易 程 度 , 设 计 从句子到段落再到作文的分层性作业 , 具体为 :
【第一层 , 基 础 型 ——— 拟 人 写 “四 季”】模仿 “春 天像 刚 落 地 的 娃 娃 , …… 生 长 着。”“春 天 像 小 姑 娘 , ……笑着 , 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 …… 他 领着我们上前去。”描写春 、秋 、冬 、夏(任选其一)。
【第二层 , 提升型 ——— 写 “秋景 ”片段】模仿《春》 中 “春花”“春雨”“春早 ”等片段 , 在 “秋雨绵绵 ”“秋风 萧萧”“秋叶瑟瑟”“秋声阵阵 ”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词 语作为开端 , 写一个秋景描写的片段(150字左右)。
【第三层 , 拓展型 ——— 呈现情真景美 “校园”】模 仿《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课本的写法 , 写一处校园风景 , 字数不少于 600.
通过 “仿写句子 ”“模仿片段 ”以及 “创写作文 ”这 三个层层递进的写作作业 , 引领学生从阅读走向仿 写 、创写 , 使学生关注教材文本用到 的 修 辞 手 法 , 从 “跃然纸上的景 ”领悟 “沁人心扉的情”, 进而在仿 写的过程中实现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 , 助力学生的语文深度学习 。
3. 趣味 性 : 丰 富 作 业 形 式 与 内 容 , 学 生 以 之为乐 , 让作业设计得有温度
传统的机械性作业往往是一副 “冰块脸”, 缺乏 温情 , 让学生敬而远之 , 走向前 “了解 ”的欲望都没 有 , 又如何升华为 “喜欢”, 更遑论 “为乐”。趣味性 作业 , 就是力图通过形式的丰富 、 内容的生动 , 改 变传统作业的 “冰块脸”, 使其 “改头换面”, 让作业 充满情趣 、理趣 、智趣 , 且有温度 、有营养 , 使作 业真正地告别 “炒冷饭”, 成为学生学习兴趣持续浓 厚的有效载体 , 使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且投入其中 , 在单元整体作业中张扬个性 、体验情感 、升华认知 。
在设计 “人间四季 ”的阅读作业时 , 部分教师往 往以课后的 “思考探索 ”引导学生 “读 ”课文 。学生从 课文到作业 , 都是与课本内容的浅层次交往 , 缺乏 与文本内容 、文本作者的深层次对话 。针对这一情 况 , 教师应立足单元主题 “人间四季”, 设计形式多 种多样 、 内容丰富多彩的趣味性作业 。
【对比阅读】 阅 读 朱 自 清《温 州 的 踪 迹》与 鲁 迅 的《秋夜》, 分析两篇文本的异同 。
【拓展 阅 读】读 朱 自 清 散 文 集 、 老 舍 的 代 表 作 《骆驼祥子》《四 世 同 堂》《茶 馆》《龙 须 沟》等 , 补 充 “景 ”“情 ”“思 ”相融的诗词 , 并整理成册 。
【朗诵春天】选 择 朱 自 清《春》中 自 己 最 喜 欢 的 段落 , 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 , 借助眼神 、手 势等体态语言精准地传达段落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
通过 “对比阅读 ”“拓展阅读 ”“朗诵春天 ”这三个 阅读作业 , 让作业内容从教材单元课文丰富为相关 名家的 更 多 篇 目 , 作 业 形 式 从 朗 读 变 为 品 读 、 赏 读 、诵读 , 为学生提供了 “了解 ”修辞手法 、名家名 篇的契机 , 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的阅读中感受汉语 之美 、景物之美 , 自然而然地 “喜欢 ”阅读 , 从文字 到语言的创作中完成语言能力的内化 , 且 “乐 ”在其 中 。上述趣味性阅读作业契合了孔子所言的 “了解 ” “喜欢 ”“为乐 ”三层面 , 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 心理状态 , 在浓厚兴趣的驱动下让学生从 “要我做 ” 转化为 “我要做”。
4. 发展 性 : 走 向 生 活 与 生 命 历 程 , 拓 宽 学 生 视野 , 让作业设计得有深度
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 、综合素质的 “人”, 是新 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指向 。 因此 , 设计单元 整体作业时 , 教师要有意识地保留作业的一种 “张 力”, 即 “一 种 在 已 知 的 语 文 基 础 知 识 与 未 知 的 生 活 、生命历程之间的张力”。这一种 “张力”, 强 调 知识运用 、能力构建以及素养塑造 , 能深度挖掘学 生的语文思维 、创造潜能 。发展性作业让语文作业 更有深度 , 让学生的思维 、创造更有深度 , 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交融共生 。
设计 “人生四季 ”的思考类作业时 , 教师应聚焦 单元的能力训练点 ——— 解读写景 抒 情 作 品 的 能 力 ,契合学生思维从低阶攀至高阶的需求 , 可整体设计一系列思考探究题 , 具体如下 :
【话题 1】《春》这篇散文的意境美 。
【话题 2】朱自清其人其文之评价 。
【话题 3】写景抒情类散文的情与思究竟何在?
由 “话题 1”“话 题 2”“话 题 3”这 三 个 思 考 话 题组成一个指向 “解读写景抒情作品的能力 ”的发展性作业 , 让学生在实践中拓宽视野 、在拓展中将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 、在创造中实现情趣与理趣的交融共生 , 促使学生深度品读《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这三篇写景抒情散文 , 从课内走到课 外 , 阅读更多写景抒情类散文 , 历经从 “景 ”到 “景中之情 ”“景中之思 ”再到探究 “情 ”“景 ”在何处的思考 , 逐步从 “记忆 、理 解 、应 用 ”的 低 阶 思 维 发 展 为 “分 析 、评价 、创造 ”的高阶 思 维 , 让 作 业 从 “机 械 记 忆 式 ”走向 “提升思维式”。
三 、结语
教师进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 既要精准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 逻 辑 关 系 , 又 要 遵 循 新 课 标 所 提 的“培养核心素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 ”“尊重个体差异 ”的教育原则 。 细化至初中语文单元整体作业 设 计 ,要始终指向单元主题 , 做到整体性 、层次性 、趣味性 、发展性 , 让作业有高度 、有梯度 、有温度 、有深度 , 将减轻学生沉重作业负担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
参考文献
[1] 姜媛媛 . 基于初 中 语 文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设 计 的 作 业 布 置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 2023(1) : 38-40.
[2] 吴欣歆 . 核心素养背 景 下 作 业 发 展 功 能 的 实 现[J]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1) : 4-8.
[3] 丁玉 洁 . “双 减 ”背 景 下 语 文 作 业 整 体 设 计 的 实 践 与 思考[J]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 2022(9) : 1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