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持续深化,推动教育回归本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是,在促进语文教学创新发展的同时,小学语文课程中所存在的读写分化问题逐渐暴露。鉴于此,本文以改善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不足、提升语文读写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探讨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运用读写结合方法,从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两个角度,创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路径及策略。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
读写结合是一种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结构化、系统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及思维能力。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将处于相互独立状态的语文阅读与语文习作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展开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品质、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研究载体,对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提高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实效的方法展开探究。
一、聚焦写作能力提升,实践以读促写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阅读是最能够突出与彰显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关键教学模块,也是落实贯彻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育人任务的有力载体。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践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为目标导向,引领学生展开读前预写、读中改写、读后仿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语文阅读形式,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加快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融合,助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稳定发展。
(一)读前预写,领会阅读深意
多数小学生频频出现浅层阅读、表面阅读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阅读前缺乏对阅读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此,教师在应用读写结合模式展开阅读教学实践时,便可为学生布置课前预读的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将自己所存在的阅读困惑、疑问整理和书写下来。在有效规避学生阅读浅显问题的同时,让学生通过书写归纳阅读障碍,从而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为其有逻辑、有条理的写作夯实基础。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时,教师便可为学生布置如下课前预读任务:
任务一:整体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写出课文中第1—4自然段、第5—9自然段与第10—11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
任务二:细致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第5—9自然段,模仿表格(见表1)形式填写下表。
任务三: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划出来,并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穷苦的女孩在大年夜到街边卖火柴,最终不幸冻死的故事,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相较其他同题材文本,这篇童话故事的篇幅较长,所涉及的内容也相对较多,对三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为了让学生对课文的内涵及深意形成更为深刻、全面地认识,教师便可以读写结合的形式为学生布置预读任务,让学生通过说明课文三大组成部分的主要内容、书写文中中心部分关键内容、整合自主阅读感受的方式完成对本文内容的全面把握与文章结构的有效梳理,为学生深度阅读童话故事、合理续写与改写童话故事做铺垫。
(二)读中改写,增益阅读价值
阅读是一项语言与思维交融的语文实践活动。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小学生往往会生出许多极具创新性与个性化的见解,这便是学生得到阅读品质进阶、实现深度阅读的重要表现。对此,教师可以实践应用读写结合模式,让学生进行读中改写,从而在有效调动学生写作兴趣与主动性的同时,使其通过改写课文得到阅读感受的丰厚与写作素材的积累。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文时,教师可在学生整体阅读课文,把握文中巨人盘古创造新世界、开辟天地的过程后,向学生提问“通过阅读《盘古开天地》一文,你们认为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在盘古倒下后,盘古的气息变成了风与云;盘古的声音化作了雷声;眼睛变成了日月;四肢与躯干化成了大地与名山;血液变作了奔流不息的江河;大家发挥想象与联想,思考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变成了什么吗?”让学生在启发性教学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发挥想象与联想,以书面表达的形式刻画文中盘古的形象、说明盘古其他身体部位的变化,进而实现对课文的合理改写与有效扩写,在锻炼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能深刻地感受文中盘古的无私奉献精神,把握中华传统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又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时,教师可以基于课文主题,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为学生创设“走进恐龙博物馆,做恐龙讲解员”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作用下,主动将自己带入解说员的身份角色中。通过提取课文主要内容、精准整合课文核心关键的方式,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将恐龙演化为鸟类,最终飞向蓝天的过程表现出来。进而使其在全面把握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掌握缩写、改写课文的方式方法,学会以严谨的语言逻辑、凝练的语言表达讲解某一事物的特征,得到说明文写作技巧与能力的锻炼。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生成的阅读想法与见解为切入点,展开读写结合教学实践,引领学生对文章进行多元改写,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全面地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与结构特征,得到写作素材与书面语言表达技巧的积累,而且学生以发表个人见解与感受为支点,在改写课文的过程中,对课文的内涵与价值深意会有更加清醒、透彻的认识,阅读理解水平与写作能力自然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三)读后仿写,升华阅读感悟
读写结合是一种基于阅读与写作而提出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法。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与体现读写结合的实践价值,教师要高度重视对读后环节的优化完善,可通过组织学生展开仿写活动的方式,加快学生对语言文字经验的吸收内化,让学生学会以课文为习作的参考例文,实现有效书面表达。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白鹅》一文后,教师可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思维导图提取丰子恺描写白鹅高傲特点的写作框架(见图1),并鼓励学生以此为展开《我的动物朋友》习作活动的模板,以“总——分”为基本结构,从外貌、动作、神态等多个层面,紧密围绕某一动物的突出特点进行仿写。由此,学生通过积极展开读后仿写活动,学会在实际的语文习作过程中,紧密结合动物的突出特点展开多元表达、创新表达,得到语文习作水平的逐步提升。不仅如此,学生在应用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可视化工具,梳理、提取《白鹅》一文写作结构、语言表达特点的过程中,也在无意间实现了对课文的精读、细读与深读,对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实现共情,应用读写结合模式,有效落实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品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二、立足阅读视域开阔,落实以写促读
写作,是学生实现语言能力发展进阶的重要表现,也是学生提升自身语文学习品质的关键抓手。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为主要目的,教师可将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导向变更为开阔学生阅读视域,提升学生阅读质量,从写前提炼习作结构、写后完善习作内容两个角度上,落实以写促读。
(一)阅读前,提炼习作结构
习作结构是学生进行语文习作、展开书面表达活动需要把握的关键,对学生作文质量、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直接影响。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在组织与开展写作活动前,引领学生广泛阅读课内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建构习作结构的灵感,进而得到清晰的写作方向和对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锻炼。
例如,在指导学生围绕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我的心爱之物》一课展开语文习作活动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仔细阅读本单元三篇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与《桂花雨》,并设置问题“在《白鹭》一文中,作者郭沫若从哪些方面说明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在《落花生》一文中,作者许地山围绕‘落花生’说明了哪些内容?”“在《桂花雨》一文中,‘桂花’给作者琦君带去了哪些美好回忆?”驱动学生在复读本单元三篇课文的同时,整理提炼三篇课文的写作结构,为其写作文《我的心爱之物》提供可行的习作框架。
由此,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发现三篇课文的写作共性,即在《白鹭》《落花生》与《桂花雨》三篇课文中,作者分别以“白鹭”“花生”“桂花”为载体,寄寓并传达了自己对事物的情感及思想。在《白鹭》一文中,郭沫若在细致描写白鹭特点的同时,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表现出了白鹭的优美典雅,抒发了自己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落花生》一文中,许地山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做花生、吃花生三件事,并揭示了“人要做有用的人”的处事道理;在《桂花雨》一文中,琦君紧密围绕“桂花”,回忆了童年时与母亲一同“摇桂花”的事,既表现出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也流露出了作者对美好童年、故乡的回忆之情。
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得到写作结构的梳理、写作方向的清晰与写作素材的丰富,其在整合提炼课文写作结构、表达方式方法的过程中,对本单元三篇课文的内涵及思想感情的认识把握也会因此得到深化,阅读能力与阅读理解水平自然便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得到稳步提升。
(二)阅读后,完善习作内容
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长期得不到切实提升,其主要原因在学生对自身所存在的写作问题、薄弱之处缺乏清醒、直观的认识。对此,在应用读写结合模式优化创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形式时,教师便可在学生完成语文习作任务后,引领学生广泛阅读同类型、同题材的优秀文章,让学生在对比阅读、群文阅读中,更加全面、精准地察觉自身语文习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使其在取长补短中得到写作能力的精进与阅读视野的开阔。
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习作任务后,教师可广泛收集与整理多篇人物描写的文章,如朱自清《背影》、老舍《骆驼祥子》、莫泊桑《项链》、鲁迅《祝福》《少年闰土》等,并组织学生展开以“人物描写”为主题的群文对比阅读,使其通过将自己的语文习作与名家名篇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认识到自身在锻字炼句、细节描绘、语言表达等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与缺失,进而规避与整改自己的写作问题,最终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由此一来,通过主题式群文阅读、对比阅读,学生能够更为精准、全面地认识到自身在人物描写层面上所存在的弊端,掌握更多与人物描写有关的写作技巧与方式方法,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等,并且学生在广泛阅读名家名篇的过程中,其阅读视野与阅读经验也会得到相应的开阔和丰富,从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两个维度出发,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合理地应用到语文阅读与语文写作两大模块的教学实践中,并通过积极引进多元、先进的现代教育方法,促进语文阅读教学与语文习作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在有效实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价值及意义的同时,更好地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秋霞.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新维度和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2(24):158-161.
[2]何燕.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分析[J].教师,2022(35):33-35.
[3]许小宝.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现状和措施[J].亚太教育,2022(23):135-138.
[4]赵青青.小学语文教学读与写结合的策略探析[J].小学生(上旬刊),2022(11):91-93.
[5]闫旭东.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读写算,2022(30):108-110.
[6]孙磊.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2(29):106-108.
[7]寇秀丽.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23):35-38.
[8]李春霞.重视读写结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J].新课程(中),2019(5):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0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