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0 11:22: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当今社会,衡量人才优秀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纳入教学目标当中。本文探索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 参考借鉴,借美术教学之机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托尔斯泰认为,学校教育如果不 能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那么人类社会 的发展会永远处于停滞状态。《义务教 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 美术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 新精神,在综合性、探究性的美术学 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 能力。小学美术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引 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课 程,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 导学生发散思维、放飞想象,可以有 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从现状来 看,部分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并不重视,或者由于缺乏相关经验而 难以获得预想中的培养效果,这也是 笔者开展此次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 新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 趣。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小学美 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创造美的 过程通常离不开学生的主观想象,对 于个性天真、追逐快乐的小学生而言, 他们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想象到的通常是一些自由、美好的东西,这样的 想象能够为其带来愉悦美好的感受, 从而唤醒其创作热情,让其对美术学 习充满兴趣。

  其次,能够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 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小学生 尽情放飞想象、突破思维桎梏,从多 个角度甚至是一些比较特殊的角度去 思考问题。此种情况下,小学生的思 维活跃度非常高,这对其思维发展是 极为有利的。
\

  最后,有助于小学生创造出独具 一格的美术作品。拥有创新精神的小 学生,不容易受到范画的影响而桎梏 自己的思维,而是能够放飞想象,创 作出充满个性的美术作品。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 新能力的建议

  (一)营造轻松氛围,激活学生灵感


  创新需要灵感,沉闷压抑的课堂 氛围下,学生灵感匮乏、思维僵滞, 很难在美术创作时有所创新。基于此, 美术教师应当采取措施营造和谐愉悦 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放松情绪、活跃思维,进而产生丰沛的灵感创作 出个性化的、有创意的美术作品。此 外,轻松愉悦的氛围有益于小学生的 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还能更好地调动 其参与美术创作活动的积极性。具体 而言,教师可以适当放下师者威严与 学生平等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亲 密友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在面对 教师之时就能保持轻松的心态,为和 谐愉悦课堂氛围的创建打下良好的基 础条件。当然,教师还可以使用幽默 风趣的语言、组织趣味教学活动等方 式来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漂 亮的包装纸》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 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营造和谐愉悦 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作兴趣。比 如,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老师 的礼品店要开张了,为了把店里的礼 品装饰得更好看,老师打算准备很多 漂亮的包装纸,但是需要准备的包装 纸好多呀,老师现在只做了一小部分, 可以拿出来给大家看一下,剩下的包 装纸有没有同学愿意帮老师一起做?” 天真活泼、乐于助人的小学生非常乐意给老师“帮忙”,争先恐后地动手制 作漂亮的包装纸。教师还可以运用幽 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帮助其打开 思路、寻找灵感。比如,教师可以这 样引导学生:“老师的礼品店里有很多 种礼品,有陶瓷做的小白兔、可以看 到森林雪景的魔法水晶球、漂亮的彩 虹积木等,凡是大家想要的礼物老师 这里都有,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礼物, 你可以为自己喜欢的礼物配上专属包 装纸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 的包装纸上不再只是花朵、爱心、蝴 蝶结等常见图案,而是有了很多意想 不到的创新,有同学为陶瓷小兔做了 一张满是胡萝卜和跳舞小兔图案的包 装纸,有同学为彩虹积木做了一张浅 蓝底色上飘着朵朵小白云的包装纸, 每朵小白云还配着不同的表情。

  (二)借助趣味故事,激发创作欲望

  小学生普遍喜欢各种各样的故事, 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来 激发其创作欲望,而强烈的创作欲望 是其创新能力在美术创作中获得提升 的前提条件。美术创作涉及的内容本 就丰富多样,很多美术作品原本就取材 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因此小学美 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以各种故事为主题 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引导其仔细 观察这些美术作品“讲”了一个怎样的 故事,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讲”故 事的。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将自己从 这些美术作品中看到的故事讲给大家 听,并且试着放飞想象用自己的方式将 这些故事画下来,这样既能培养其美 术鉴赏能力、激发其创作欲望,又能 锻炼其想象力,而想象是创新的前提。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动物的故 事》的教学为例,本课的主要教学目 标就是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故事, 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以绘 画的方式生动有趣地呈现出来。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师可以请几 名同学讲讲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还可 以播放一段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画故事 让其欣赏。当学生拥有强烈的创作欲 望后,教师就可以趁势引导他们选择 一则有趣的小故事,根据自己的想象 去绘制图画。为了让学生突破思维桎 梏、尽情放飞想象,从而更好地培养 其创新能力,教师甚至可以鼓励他们 自己去编故事,故事表现形式也不必 拘泥于绘画,学生还可以使用泥塑、 剪纸等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任何美术创 作方式将故事内容表达出来。

  (三)调动多重感官,激发学生想象

  法国科幻作家儒勒 · 凡尔纳认为 “但凡人能想象到的事物,必定有人能 将它实现”,因此我们说想象才是一切 创新的前提。故而,教师在美术教学 中应当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通常以人类个体的现实感知为基 础,而人类个体对现实世界的感知通 常依靠其自身感官,因此教师要想方 设法地调动小学生的感官,借此更好 地增强其现实感知、激发其想象力。 当然,美术本质上而言仍旧是一种视 觉艺术,因此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尤 为重要,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能够对 相关事物形成一个初步印象,这也是 学生通过美术创作再现该事物的前提 条件。但是,除去视觉感知外,触觉、 嗅觉等也是人类感知外界事物的一种 有效方式,多重感官能够帮助人类更 加立体地了解某一事物,从而更好地 刺激人类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美术 教学时应尽量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 借此赋予其更加激烈的感官冲击,这 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其想象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蔬 果变变变》这一课时,本课属于“造 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重在引导 学生通过简单的切割、拼摆等操作,使用各种各样的蔬果进行立体造型创 作。在造型创作之前,教师首先要引 导学生运用视觉了解这些蔬果的形状 和颜色、运用触觉了解这些蔬果的触 感、运用嗅觉了解这些蔬果的气味等, 通过这种方式来全方位了解这些蔬果 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进行 蔬果造型创作。全方位感知有效刺激 了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有位同学用 蔬果做了一个老奶奶,金针菇做的头 发、橘子做的头、香蕉做的身子,身 前还有一个苦瓜做的杯子。笔者很想 知道学生为什么选择这几样蔬果来制 作这个“老奶奶”,学生表示“老奶奶 的头发是白色的,所以用白色的金针 菇做头发,老奶奶的脸上有很多皱纹, 橘子皮摸起来也是皱皱的,所以用橘 子做老奶奶的头,香蕉是长条形的很 像人的身体,而且把香蕉皮剥开可以 摆成裙子的形状,所以用香蕉做老奶 奶的身体,老奶奶身体不好,经常会 喝很苦的药,就像苦瓜的味道,所以 用苦瓜做杯子”,这名学生其实就是以 多重感官为基础展开想象进行的蔬果 造型创作。

  (四)摆脱范画束缚,突破思维桎梏

  “范画”是小学美术教学比较常用 的一种方法,主要是由教师亲身示范 相关美术作品的创作。此种方法对学 生的美术学习固然有益,但不可否认 的是它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 维、抑制其想象力,以致教师经常发 现,学生的美术作品基本上就是“教 师范画”的翻版,而这必然阻碍学生 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美术教师应 当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尽可能地摆脱 范画束缚,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 突破思维桎梏、放飞想象能力。当然, 摆脱范画束缚不是要求教师彻底放弃 范画,而是要灵活掌握范画的内容、 时机等,既能发挥范画传授学生美术创作技巧、方法等的能力,又要尽量 减少范画对学生思维的限制。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我的老师》 的教学为例,本课的主要目标是引导 小学生初步了解人的脸型、五官、体 态等方面的特征,从而能够抓住人物 特点进行绘画创作。为了避免范画束 缚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 察几位老师的照片,并且分析各位老 师的脸型、五官、发型、衣着等有何 特征,还可以让学生选择一名自己最 喜欢的老师来重点观察分析其外貌、 衣着等方面的特征,并在脑中初步构 思图像。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鉴 赏一些以“老师”为主题的优秀美术 作品,学习他人如何运用色彩与线条 来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添加怎样的 背景更能突出人物特色等,并且引导 学生思考:“你准备怎样构图?是画 头像、半身像、全身像,还是一组人 像?怎样运用线条和色彩才能展现出 你要画的教师的外貌特征,并且突出 其衣着、性格、气质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展开一系列 的思考,并且在脑中或纸上构建起初 步的绘画方案,此后教师再以范画的 方式指导学生如何绘制人物脸型、发 型等,学生基本不会因为受到范画影 响而推倒自己原来的绘画方案去模仿 教师的作品,其思维也就不会受到过 多限制,而是可以放飞想象绘制出具 有较强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五)做好教学指导,保护学生个性

  有个性的学生通常拥有较强的创 新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指导之 时应当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美术创 作本身就是一项创意性的工作,教师 应当允许并鼓励小学生努力发挥自己 的创新创造能力,这样才能创作出各 种各样充满创意的美术作品。具体而 言,教师不应以自身固有认知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修正”式的指导, 否则极易扼杀其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学生的美术作品中出现一些教师不 能理解或者与现实相悖的表达时,教 师应询问学生如此表达的原因,而非 简单粗暴地告诉他们“这样不对,你 应该怎样怎样”。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脚 印的联想》这一课时,笔者发现有学 生画了这样一幅画,画面中是一个巨 大的人类脚印,脚印的范围占了整整 一张纸,脚后跟的位置画了一个小池 塘,脚印中间位置有一座小房子,房 子周围长了很多小花小草,房子前面 的空地上还有几个小人儿在玩耍。笔 者无法理解这名学生为何会对脚印产 生这样的联想,追问之下,该名学生 告诉笔者“这是一个巨人的脚印,巨 人生气地在地上跺了一脚,当时脚后 跟用的力气比较大,所以在那个位置 形成了一个比较深的坑,下雨后雨水 都流到了坑里就形成了一个小池塘, 有一家人非常喜欢这个小池塘,就在 前面的空地上盖了房子,还在房子周 围种了花花草草,天气好的时候他们 会在房子外面玩”。笔者并未告诉学生 “你的想象是不符合现实的”,而是表 扬了学生的创意,只在绘画技法方面 给出了一些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来保 护学生的个性和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六)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想象

  想象和创新通常是以现实为基础 的,因此美术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 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努力创新,通过 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 要注意的是,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某 些极为熟悉或常见的事物之时,反而 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此时教师可以对其予以必要的引导, 借此来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风来了》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联系现 实生活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不 同的风有不同的特点,风的方向、大 小、快慢等不同,对风中的人、物等 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 生回想一下自己见过的微风或大风下 的场景,并且将其画出来。其后,教 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 有控制风的魔法,你想让它干什么?” 有学生说:“我想让它载着我上学,就 像孙悟空的筋斗云一样,这样我就不 怕路上堵车、上课迟到啦!”有学生 说:“我想让它把天上的乌云吹走,这 样就不会因为下雨把路弄湿了,我就 能穿着漂亮的鞋子出去玩啦!”其实 这就是在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想象,并 借此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三、结语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因 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极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 松的课堂氛围、调动多重感官、联系 现实生活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 力和创作欲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 创新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艳博 . 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 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J]. 天天 爱科学 ( 教学研究 ),2022(10):116-118.
  [2] 郑雪娇 .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浅谈 [J]. 读写 算 ,2021(33):55-56.
  [3] 宋 雨桐 . 如何 在 小 学 美 术教 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J]. 新智 慧 ,2021(9):117-1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07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