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基于主题情境的文化意识培养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09 10:04: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文化意识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英语课程的教学,归根结底是对学生英语听、说、读、看、写等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其中,听、读、看是学生获得信息和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理解性的技能;说和写是学生进行语言输出和交际表达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表达性的技能。几种技能在学生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文章围绕初中英语基于文化意识培养、主题情境教学等维度进行可操作性、多元性、针对性的教学实践研究,以期为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的改革创新和有效开展提供些许助益。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文化意识,听说整合教学,主题情境

  一、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现实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其中,文化意识指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不是单方面的教与学,而是多角度的教学经历融合:①教师对本国语言及英语的学习经历;②学生对本国语言及英语的学习经历;③中文与英语基于语言学习、人文历史的冲击与融合。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英语教学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育在于“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

  (一)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一门语言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接触英美,甚至其他国家的各种人文历史。西方国家与我国有着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当地的风俗习惯等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对于处于初中阶段,好奇心、求知欲旺盛的学生来说,都是不容错过的、丰富的教学资源。

  因此,我们一线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诸如单词、句法、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的学习,还要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合理地选择与教学相关的外国背景文化知识,有效地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理解当下的文化背景知识,反过来助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内化,有效提高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实现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基于主题情境的文化意识培养策略论文

  (二)有利于学生全球化思维的形成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媒介,其形成跟当地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对外域语言的学习其实也是对所学语言产生的国家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化艺术和价值观等的认知过程。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愈加密切、频繁,英语作为世界上最被广泛使用的语言,在促进各国文化理解和认同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化的当下,各种观念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因此,文化意识培养成为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集中反映了英语学科跨文化意识学习的特点,担负着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奠定基础”的使命。需要学生自觉地认同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经由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转化为自身的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

  二、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文化融入的原则

  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语言知识结构的讲授,但现在我们的英语教学进入了交际法的时代,英语教师们应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侧面反映出了长期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还停留在以词汇、句型、语法等为主的浅层知识教学上,对于深层次的实践运用并不看重,更别说涉及文化意识的背景知识输出了。哪怕部分教师尝试着在课程导入时融入一些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但手法更多的是采用平铺直叙的讲解或直接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图片等,难以促成学生自身真实的感悟。

  因此,我们英语一线教师应该深入解读各学段目标,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围绕英语听说整合教学的进行,不断拓展教育渠道,改革教育方式,通过生活化、实践化、多元化的教学措施,做好学生文化意识培养与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当然,在融合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原则,避免教学目标发生偏移。

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基于主题情境的文化意识培养策略论文
 

  (一)整体性原则

  听说整合教学中,听、说教学活动密切相关、联为一体。然而,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缺乏整体性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在听说整合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培养,就更容易显得混乱。例如,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有在遇到相关的文化背景时才进行一些零星的介绍,分散又没有计划性,这与英语教学的整体性特征相悖。听说能力作为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融入文化意识培养时,需要教师深入分析单元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主题情境,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在听的教学活动中将所获取的语言知识和领悟的语言技能在说的情境中进行迁移运用,最终灵活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文化差异对比原则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人文风貌,吸引人们去欣赏、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去比较、择取。由于各国在历史文化、生活形态乃至逻辑思维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其语言构成也必然存在着差异,影响我们去认识、理解、学习和运用。这便要求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尊重各国文化差异,从差异入手,在情境创设中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差异,挖掘知识背后的内涵,解除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的认知障碍,真的理解所学词汇、短语、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不断积累,以便灵活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实现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实用原则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实践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而教学情境的创设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的效果,亦即是说,在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符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因此,在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培养,就需要教师从学生视角出发,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且能为学生所用的知识,帮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将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迁移,实现学以致用。

  (四)适当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在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进行文化融入时,要切实把握融入的度:首先,教师选择与教学材料联系紧密的文化知识时,要从初中生的性质特征和学情出现,选择适合初中生且他们感兴趣的文化背景知识;其次,在进行课堂创设时,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置程度不一的问题,组织适合的活动,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文化内涵;最后,教师要时刻谨记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张弛有度、轻重适宜,对文化知识的切入时机、时间和分量进行把控,避免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导致教学目标偏移。

  三、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文化融入的方法探索

  新课程标准在英语课程各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文化意识培养在比较与判断、调试与沟通、感悟与内化三个方面的不同学段的具体表现和要求,旨在助力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层层推进:通过分析与比较,感知中外文化知识;对优秀中外文化加以赏析、认同、汲取;在文化理解中实现深度认知与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文明素养,实现行为与表征的融合。

  因此,在初中英语听说整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学情和生活实际,以课本为载体,创设丰富的、真实的、多元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将所学语言知识真正运用于实际生活,获得英语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笔者以牛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下Unit 1 Asia单元的教学为例,展开在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基于主题情境的文化意识培养路径探索。

  (一)深度剖析教材,挖掘深层次的文化信息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牛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下Unit 1 Asia单元,属于新课标“人与自然”范畴下的“自然生态”主题群,子主题内容为“中国主要城市及家乡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同时也属于“世界主要城市及家乡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景观”子主题内容,非常适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基于新课程标准对于九年级学生的学段目标,笔者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融合为单元教学目标:第一,通过语篇阅读,认识和欣赏亚洲,尤其是中国的一些著名城市的风光风貌,获取、归纳单元中的中西方文化信息,认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知与判断;第二,通过语篇学习,掌握单元词汇、句型等的意义和用法,为展开英语沟通和交流做准备;第三,运用所学知识,谈论亚洲以及想去的亚洲国家,并对某个国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它的文化、语言和旅游景点,写出一份旅游指南,进一步感受中西方优秀文化内涵,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二)构建板块联结,培养多元化的文化意识

  教材每个单元都由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Grammar、Integrated skills、Study skills、Task和Self-assessment七个板块构成—前六个板块为教学任务,包含一个语篇,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板块承担着各自的训练重点,又互相关联。单元开篇仍是一组Comic导入,引出了中国的宏伟建筑—万里长城;接下来,在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带领学生结合图文展开语篇阅读,游览中国的名胜古迹,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项目,如Chinese knot、chopsticks、Chinese opera、dragon dance、Chinese paper-cutting和Kung fu等;在Reading板块,学生通过语篇阅读,认识了更多的中国城市,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实际游览经验,创设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Work in pairs to talk about some famous places and special things in our hometown,Nantong.这时可以采用师生或生生问答的形式,让学生描述家乡南通的景点和特产,实现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促成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最后,通过Grammar、Integrated skills、Study skills板块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亚洲国家,掌握了旅游的技巧和方法,并进一步强化单元语言知识的运用,并在Task和Self-assessment板块进行实践和考核。由此,七个板块层层推进,不断升华单元主题意义。

  (三)落实教学评估,提升融合性的文化素养

  单元Task和Self-assessment板块是对学生对整个单元学习情况的一个测试和反馈,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英语听说能力的实践训练。在单元“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学生依据教师所梳理和提炼的结构化知识,运用所学习的固定搭配或语言表达方式,完成单元任务:Write a short passage for Kevin.写作前,笔者创设了一个旅行的情境,让一部分学生担当游客,一部分学生担当导游,然后展开讨论:Which country in Asia have you ever been to?Which country in Asia would you like to visit?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s location/language/custom/attraction?Talk about your travel plan.通过在写作前开展大量的看、听、说、读等活动,学生听、说、读、看、写的英语技能得到了综合运用。同时,在教学活动的各环节,特别是学生自主展示环节,教师在把控全局的同时,要注意多元化评价方式的使用,帮助学生在教师定评、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四)拓展教学内容,延伸生活化的文化情境

  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后活动也可以成为英语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例如,学习本单元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品—可以是戏剧脸谱、风筝、陀螺,也可以是灯笼、皮影等,让学生通过搜索资料,了解其历史故事,选择材料自己做一个,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和讲解,让本单元的学习得到升华。

  四、结语

  综上,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巩固,又在为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做铺垫,具有重要的过渡和储备作用。在英语课堂中进行单词、句型和语法的语言知识教学固然是提升学生获得英语技能的重要过程,但不足以满足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在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培养,有助于打破学生英语学习中遭遇的“文化休克”现象,更加系统化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意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佚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读:文化意识[J].英语学习,2021(8):61-65.

  [3]谢添.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基于主题情境的文化意识培养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Z1):26-29.

  [4]张云.“文”“语”并重促进英语核心素养形成—以译林版《英语》9B Unit 1 Asia Welcome to the unit为例[J].江苏教育,2018(67):40-42.

  [5]陈咏虹.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062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