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农村小学教育需要不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 工 作 , 将两项工作结合在 一 起 , 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成为有素质 、有文化 、有道德的优秀人才 。本文结合农村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实际情况 , 对两项工作的双向结合路径进行分析 。 为促进农村 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不仅要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 育 工 作 , 还 要 促 进 双 向 结 合 , 避免心理健康德育化情况 , 坚持科学性原则 , 明确教育目标 , 创新方法 , 构建优秀 教育团队 , 使两项教育内容相互渗透 、 资源充分整合 , 从而有效提升教育效果 。
由于城市与乡村在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上存在 差距 , 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 。部 分农村地区的小学对心理健康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重视程度不够 , 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 , 无法满足培 养高素质学生的需求 。 因此 , 需要采取有效的革新 措施 ,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互结合 。这 不仅要树立明确的教育 目 标 , 还 要 创 新 教 育 方 法 , 促进内容 、技术 、课程等多方面的相互结合 , 使两 项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作用 , 满足小学生身心健康发 展的要求 , 并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 。
一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双向结 合的意义
1.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 , 是人格塑造的关 键阶段 , 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措施 。将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互结合 , 可以为其他教 育领域打下坚 实 基 础 , 并 促 进 其 他 教 育 水 平 的 提 升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 为学生 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 也能更好地促进其他教育内容 的实施 。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 , 教师通常注重学 生身体锻炼 、思想引导和智力挖掘 , 却忽略了心理素质的培养 。 因此 ,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结 合 , 可以使德育工作更全面 , 使小学生心理健康问 题得到更多关注 。尤其对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 , 他 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普遍 , 教师必须高度 重 视 , 避免学生因心理问题影响人格塑造 。
2. 提升德育工作效果
德育工作效果会受到具体内容的影响 , 如果工 作内容与农村小学生的思想状态相符 , 可以有效解 决学生各类思想问题 , 学生也更容 易 接 受 。 当 前 ,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资源不足 , 德育工作水平亟待提 升 。通过与心理健康教育双向结合 , 根据学生心理 特征与成长特 点 , 对 各 项 资 源 进 行 有 效 整 合 与 利 用 , 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 两 者 结 合 后 , 不仅可以提升学生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 还能深入 了解学生心理 动 态 , 采 取 有 效 的 心 理 问 题 预 防 措 施 , 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 , 教 师普遍采用灌输 、讲解的教学方式 , 小学生难以理 解和接受 , 对学生日常生活关注较少 。与心理健康 教育结合后 , 教 师 可 以 充 分 了 解 小 学 生 的 心 理 特 征 , 全面分析学生产生心理矛盾的原因 , 然后采取 针对性的心理 辅 导 手 段 , 使 学 生 心 理 问 题 得 到 解 决 , 进 而 提 升 学 生 积 极 性 , 不 断 强 化 德 育 工 作效果 。
3. 明确素质教育方向
将两项工作双向结合可以相互促进 , 使教育方 向更加明确 。根据德育工作内容 , 可以明确心理健 康教育的要求 。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 围绕立 德树人目标开展教育工作 , 确保小学生心理健 康 , 采取有效的辅导与引导措施 ,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 发 , 培养学生乐观心态 , 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 。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具有 较强的功能性 , 与德育工作结合后 , 可以丰富教育 内容 , 拓宽服务范围和对象 。 在结合德 育 工 作 后 , 服务对象扩展为所有学生 , 不仅仅是针对心理问题 的学生 , 而是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动态 , 分析学生 潜在心理问题 , 注重人格塑造等方面的教育 。
二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双向结 合的原则
1. 避免德育心理化
在实际结合过程中 , 教师必 须 采 取 有 效 手 段 , 避免出现德育心理化或者心理教育德育化的情况 , 以确保两个学科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 充分发挥各自 的学科优势 。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 由于 教育资源的缺乏和经验的不足 , 有的教师难以明确 区分心理健康与德育的界限 。在德育工作中 , 可能 会将心理问题视为学生品德问题 , 从而采取不恰当 的教育引导方式 ,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有些教 师通常注重品德 、法律和哲学等方面的教学 , 将心 理问题归纳到思想认知范畴 , 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 是因为思想认识不足 、道德观念缺失所致 , 而忽视 了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治疗和辅导措施 。有的教师也 未意识到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 容易将心理 与品德混淆 。例如 , 对于一些存在孤僻 、 自卑等心 理问题的学生 , 教 师 可 能 将 其 归 咎 为 缺 乏 道 德 观 念 , 认为学生不够礼貌 。 由于认识不足 , 采取的教 育方法也不太恰当 , 往往过于强调道德教育 , 忽视 心理疏导 , 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2. 确保方法科学性
为确保教育的有效性 , 教师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 , 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 采取科学的教育手段 。在教育工作中 , 可以围绕积极心理学展开 , 重点培养学生内 在 动 力 , 使 他 们 保 持 积 极 乐 观 的 心态 , 促进学生健康 、快乐成长 。为此 , 教师应充分分析各项事物的发展规律与联系 ,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 着 手 , 结 合 矛 盾 思 维 , 明 确 事 物 的 时 空 规律 , 然后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在双向结合 中 , 应 从 教 育 理 念 、环 境 和 方 式 等 方 面 着手 , 对原有的内容 、方法和形式进行更加详细的划分 , 增加教育工作的层次性 。 同时 , 加强两者之间的衔接 , 采取有效的协调措施 , 解决工作指导和角色定位等方面存在的矛盾问题 , 实现有效转化 。
三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双向结合的路径
1. 明确目标 , 衔接内容
在实际结合中 , 教师需要确立明确的教育工作目标 , 明晰教育方向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 教师应引入积极心理学 , 着重培养小学生的乐观 态 度 ,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 发掘学生的潜能 , 提升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 以适应环境变化 , 并通过适当手段改善学生所处的环境 。 同时 , 教师需要规范学生行为 ,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 以解决学生各类心理问题 。学生的内在发展在德育方面也应得到体现 , 实现双向结合 , 需要着眼于学 生 内 在 发 展 ,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保持积极 。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 从 学 生 角 度 出 发 , 了 解 学 生 的 情 感 和 思想 , 与学 生 建 立 平 等 的 关 系 , 充 分 理 解 并 关 心 学生 , 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 。例如 , 当学生考试成绩不佳并产生消极情绪时 , 教师不应直接批评学生的成绩差和学习态度不认真 , 而是先了解学生成绩不佳的原因 , 采取教学辅导和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方式 , 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 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 进而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
2. 完善方法 , 融合技术
心理健康教育应围绕学生的心理展开 , 如果在双向结合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教育方法 , 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 甚至可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 因此 , 教师需要创新教育方法 , 特别要加强技术融合 , 弥补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首先 ,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情感 , 尊重学生的个 性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心理 、情感和道德 问题 , 并采用学生接受并认可的方法解决问题 , 使 学生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 , 促进后续工作的顺利进 行 。教师应身体力行 , 树立对学生公平公正 、乐观 积极的形象 , 避免学生出现孤独 、委屈 、愤怒等负 面情绪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 , 关注学生的感受 , 通 过真情实感打动学生 , 使学生逐渐产生对教师的信 任感和依赖感 。这样一来 , 学生会主动配合教师的 工作 。例如 ,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 “珍爱 生 命 , 阳 光 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通过黑板报 、广播 、 校刊等途径宣 传 心 理 健 康 知 识 , 组 织 学 生 召 开 班 会 、心理剧展演等活动 , 以此促进心理健康知识的 宣传 , 同时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 。在此过程中 , 教 师积极与学生沟通 , 了解学生的需求 , 帮助学生解 决各种问题 , 并以身作则 , 遵守活动规范 , 为学生 营造愉快 、开放的活动氛围的同时 , 也要规范学生 的行为 , 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 , 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观念 。
其次 , 教师应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 , 强化心理 辅导工作 , 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全面结 合 。 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学生心理监测技术 , 包括人工智 能(AI) 、大数据等技术手段 。 例如 , 采用 “AI+心 理 ”方式 , 根 据 不 同 场 景 和 需 求 , 采 用 不 同 的 AI 结构形式 , 设计科学的标签体系 , 利用 算 法 逻 辑 、 知识图谱等模型观测学生心理 , 采取更具针对性的 治疗和引导手段 。根据学生的需求 , 提供个性化心 理服务 , 包括陪伴关怀 、情绪感染等 。也可以通过 网络平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 促进家校合作 , 加 强家庭教育的作用 。尤其对于农村留守儿童 , 教师 可以利用微 信 、QQ等 网 络 通 讯 手 段 与 家 长 沟 通 , 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 、情感状态 , 向家长 传达学生在校的情况 , 普及心理健康与德育知 识 , 实现家校之间 的 教 育 合 作 , 有 效 提 升 双 向 结 合 的效果 。
3. 培养教师 , 优化课程
在实际结合中 , 教师发挥着 重 要 的 引 导 作 用 。 因此 , 必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 培养更多优秀骨干 教师 , 构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一方面 , 应提升农 村小学思政教师 、班主任 、教导主任等教职人员对 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 使每个教职人员都 充分了解心理卫生知识 , 掌握心理咨询技巧 , 随时 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另一方面 , 可以组织教 育交流 、教学研究活动 , 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学习 交流机会 , 促进先进教育资源 、技术 、理念与方法 的引进 , 深化教职人员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 的认识 , 使其能够制定科学的学生心理调节方案 。
此外 , 教师还要加强课程体系的构建 , 不仅要 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课程 , 还要引入更加完善的心理 健康课程 。可以在思政课中添加更多心理健康知识 内容 , 也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 、 网络课程等多 种课程 , 增加学 生 学 习 心 理 健 康 知 识 的 途 径 与 机 会 , 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调节情绪 。 同时 , 加 强第二课堂建设 ,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 动 、课外 活 动 , 将 心 理 健 康 与 德 育 融 入 日 常 生 活 中 。例如 , 组 织 班 会 、讲 座 、 文 化 节 、 心 理 剧 表 演 、 电影赏析等活动 , 通过表演 、游戏 、艺术创作 等多种方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 , 并在活动中实施德 育 , 提升学生的品德素质 ,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
参考文献
[1] 杨亚 伶 . 中 小 学 德 育 与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 整 合 研 究 [J] .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2019(23) : 86.
[2] 王卫卿 , 王永利 , 陈粲 . 学校德育视角下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的创新[J] . 教学与管理 , 2020(33) : 71- 73.
[3]俞国良 , 陈 雨 濛 . 德 育 论 对 心 理 健 康 问 题 的 研 究 [J] . 黑龙江高教研究 , 2021(4) : 132- 136.
[4] 张伟 . 德育与心理健 康 教 育 整 合 探 究[J] . 中 学 政 治 教学参考 , 2020(32) : 87.
[5] 梁超 , 常若松 .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 改进策略[J] . 教育科学 , 2020. 36(3) : 46- 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0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