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建设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29 13:41: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历程,然后论述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对教师的要求,接着分析 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建设现状,最后提出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建设优化路径。

  2018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 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 流资源合作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1]2020 年 6 月,教 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 开放的意见》,指出要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致 力于深化拓展与世界各国在教育领域的互利合作和 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2]。 高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在人才[3],中外合作办学亦是 如此,要重视师资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 加强师德师风建 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4],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亦 是“ 新时代新征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点任务”[5]。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师资建设是一个重要环节,它直 接关系到项目的教学质量和教育目标的实现。笔者认 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师资的结构和比例可以根据具 体项目的要求和特点有所不同,主要目标是构建一支 多元化、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 和培养。

  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历程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 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 的教育机构的活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教育部颁布 《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规 范管理和办学提供了指导 。2003 年,教育部正式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6] , 规范了高校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和运行 。2004 年,教育部颁 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 第一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进行 规范 。2010 年,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 阶段,合作办学项目涵盖各个学科领域和教育层次。

  2020 年以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和对高 质量教育资源的需求,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了国家 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 性及提高了国际化程度,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更多与 国际接轨的教育机会 。截至 2021 年 10 月底 , 经教 育部批准或备案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 有 2 447 个,其中本科以上的机构和项目共 1 295 个, 专科层次的机构和项目有 900 多个[7]。

  二、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对教师的要求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对教师有一些特定的要求,以 确保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下是高校中外 合作办学对教师的一些常见要求。

  (一)专业知识和学术背景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一般有两类:一类是以 博士学位为主的专业课教师,需要具备相关学科领域 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背景,能够深入理解和传授该领域 的核心概念、理论和实践;另一类是语言教师,基本学 历要求在本科及以上 , 并要求有相关的教学经验,能 够引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需要具备教授相关学 科的本科或研究生课程的经验和能力 。经验方面,需 要具备教授国际学生的经验及交流技巧等 。教学能力 方面,包括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评估与反馈能力、教师 团队合作能力及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能力。

  (三)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文化敏感性

  由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不同国家或地区拥有 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体系及学习要求,因此教师需 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文化背景,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促进跨文化交流。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有所 了解,知晓他们的价值观、信仰、社会习惯等,尊重和 理解学生的文化差异,避免冲突和误解。

  ( 四)授课语言能力和教学语言专业性

  对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与外方教师或国际学 生合作教学的项目,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 写能力,能够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和交流。此外, 教师还需要具备在该语言系统下教授学科的专业性。 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词汇和表达 方式,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传达 。同时,教师如果能够 提供语言水平证明,如托福、雅思或其他语言考试成 绩则更佳。

  (五)学生指导和支持能力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学生 指导和支持能力,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 异,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以及时给予个性 化的反馈和指导;能够提供学术指导,帮助学生理解 学科知识,解决学术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 创新;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了解不同学科领 域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 为其提供就业指导和建 议;能够帮助特殊群体学生,如“学困生”等,建立长效 机制,持续沟通。
\

  (六)学科交叉与合作能力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强调学科交叉与合作,要求教 师有一定的跨学科素养,了解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概 念和研究进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设计跨 学科教学内容和活动。学科交叉与合作能力有助于打 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知识的整合和创新。

  除了上述要求,高校具体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还 可能有特定的要求,如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国际学 术交流经验、创新能力等 。同时,每个项目的要求都可 能根据合作伙伴的需求和项目目标有所不同。

  三、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建设现状

  (一)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建设的基本情况


  1.国际教师比例逐步增加 。为了实现国际化教育 目标,高校许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致力于增加国际教 师比例。这些国际教师通常具有丰富的国际教学经验 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带来跨文化的教学视角和世 界范围内的学术资源。

  如表 1 和表 2 所示,笔者对现在或曾在中外合作 办学项目或机构任教的 64 名国际教师进行了调查,截至 2020 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招聘国际教 师数量稳步增加(2020 年之后,由于客观原因限制了 国际教师的招聘数量,这里不做考量)。
\

  2.国际化背景得到重视 。为了适应国际化教育的 需求,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越来越重视教师的国际 化背景。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研究合作、学术出版 等活动,拥有国际化学术视野和研究能力,能够为学 生提供国际化的教学内容和学术指导 。如表 3 所示, 可以看出大部分国际教师参与过能够拓展国际化视 野的活动。
\

  3.师资培训得到加强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注 重师资培训,并为教师提供了持续、系统的培训机会, 不仅在质量上有所提高, 而且培训次数也明显增加。 同时,培训内容涵盖了跨文化教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课程设计、科研著作等方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科研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另外,目前的师资培训 主要由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组织,有的要借助外部专家 和机构的支持。

  4.学科交叉与合作得到推动 。为了促进学科交叉 与合作,许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鼓励教师之间开 展学科合作与交流 。即教师可以组织或参与学科交流活动,如学科研讨会、跨学科课程开发研讨等,而且可 以参与学科团队,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分享学科资源 和教学经验,通过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发 展水平和质量。

  5.教师职业发展机会得到重视 。高校中外合作办 学项目逐步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大部分学校制 定了中外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其中明确规定教师在 职业生涯中的发展目标、培训计划、学术研究支持等 内容,并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职业发 展路径 。同时,学校提供良好的晋升机制,支持教师参 与教学研究、学术出版、项目管理等活动 。另外,有的 学校通过建立教师交流平台,提供更多合作机会,促 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交流。

  据上所述, 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是师资建设,加 强师资建设也是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然而实际上,目前师资建设仍面临挑战,包括跨文化 教学能力培养、教师交流与合作的促进、教师职业发 展机制的完善等方面。

  (二)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建设的问题表现

  自 2009 年以来,我国对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 项目和机构开展了 8 次评估,覆盖面为 69%[8] 。之后,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建立了监管、年报、评估等系 统模块,通过各个维度对中外合作办学进行了示范性 引领和精细化构建,为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建设提供了 核心要素具象化建构,同时经过教育部组织的评估已 经得到改善 。其中,各高校对于师资建设是中外合作 办学质量保障的基本依托,也是办学的核心所在有了 更为深刻的了解[9],但由于高等教育的复杂性、中外合 作办学的特殊性,目前在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建设中仍 然存在一些问题。

  1.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导致课堂效率较低。高校 中外合作办学师资来自不同的国家 , 可能存在文化 差异和语言障碍 。教师之间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可能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 响 。笔者通过对现在或曾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 构任教的 32 名中方教师和 64 名国际教师进行调 查,具体情况如表 4 所示。

  由表 4 可以看出, 中方与国际教师的沟通交流仍 需要进一步加深,以便让优质资源更快融合、让学生更 好理解学习内容、让国际教师更快适应学生与环境。
\

  2.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差异导致学生反响不 一。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差 异较大 。如表 5 所示,笔者通过对现在或曾在中外 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任教的 32 名中方教师和 64 名 国际教师进行调查发现 , 仅有 60.94%的国际教师了 解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 , 而对于中国学生的学科特 点,了解的国际教师不到 50%,这一数据最终体现在 学生对于国际教师授课的接受程度反响不一致上 。因 此,加强双方教师的交流与协作,相信能够进一步改 善这一数据。
\

  3.招聘与选拔机制不完善导致师资结构不合理。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师资的招聘与选拔机制可能存在 不完善之处 。同时,有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能更注 重教师的名气和资历 , 忽视了教师教学经验和实际 教学能力,这样可能导致师资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 教学需求。

  4.待遇不同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 。高校中外合作 办学中,由于资金来源和待遇标准的差异,影响了教 师队伍的稳定性 。 同时,有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能 无法提供良好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 导致优秀教师流 失,影响教学质量。

  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建设优化路径

  师资是保障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核心 因素之一 。优秀的师资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知 识和教育理念,能够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学服务。 因此,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建设的优化路径, 对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沟通协作,攻克语言障碍

  为了使中外合作办学双方教师之间能够定期交 流与合作,高校需要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 。教师可通 过交流项目、合作研究等方式,增进对彼此的了解 。 教师的跨文化背景和经验能够在教学中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同时,中外师资的互相合作和互相学习, 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视角和体验,促进他们 国际化素养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校应定期 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加强中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10], 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 。另外,高校可借助互联 网的优势,建立跨国教学网络,让中外教师在线合作 授课和开展教学活动,打破地域的局限。此外,高校还 可积极为教师提供语言培训课程 , 加深教师对当地 文化的了解,并在学校内建立虚拟的语言支持系统, 如在线语言学习平台 , 供教师随时获取语言帮助和 资源。

  (二)鼓励创新与实践,建立教学社区

  高校要鼓励中外合作办学教师在教学中尝试新 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 。高校可以设立教学创新奖 励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创新和改进教学;组织教师参 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和研究项目,这有助于教师了解 最新的教学趋势和发展动态 。同时,高校可以建立教 学社区 , 这样的交流平台有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合 作与互助 。此外,高校可建立导师制度,指导新教师 适应学校和教学环境, 以便新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 思和总结。

  (三)建立选拔机制,拓宽发展路径

  高校要制定明确的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选拔标准, 综合考虑教学经验、学术水平、跨文化能力等因素,并 通过查看教师的教学履历、教学成果、学术论文等,评 估其教学经验和质量 。 同时,高校也可邀请教师进行 教学演示或参加教学测评, 以了解其实际教学水平。 另外,在选拔过程中,可以采用多轮面试、教学演示、 参观考察等方式,确保选聘的教师具备适应中外合作 办学的能力和素质。

  高校要拓宽中外合作办学教师发展路径,完善教 师国际化培训计划 。培训由内部教师或外部专家主 持,可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培训可包括教 学方法、跨文化交流、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 教师适应中外合作办学的环境 。 同时,高校可设置国 际化教师证书或荣誉,对参与国际化培训和交流的教 师予以认可和奖励。概言之,高校通过这些措施,提升 教师教学能力和国际化素养,能够推动教师在国际化 背景下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从而促进中外合作办 学的持续发展。

  ( 四)提供合理待遇,建立稳定关系

  高校要确保教师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获得公平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 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激励机制,按照机制规定及时 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等进行奖励,兑现承诺, 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 同时,高校要通过定 期评估和反馈 ,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能力, 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另外,高校 中外合作办学中, 中外双方应共同制定长期发展规 划,加强合作信任与协作 。此外,高校要通过合作项 目、访问学者、教师交流等方式,提高师资的国际化程 度,以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

  据上所述,在综合考虑教学要求、国际化特点和 学科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 提升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建设的质量,推动中外合 作办学的健康发展,进而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更好的 支持与保障。

  五、结语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建设是中外合作办学成 功的重要保障 , 需要学校与合作伙伴共同关注和支 持 。笔者认为,通过加强沟通协作、鼓励创新与实践、 建立选拔机制、提供合理待遇等措施,打造一支高质 量、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可以使中外合作办学更好地 实现教育目标,提升教育质量,最终培养出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 [2022-05-25].https://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 ht.
  [2] 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意见: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N]. 人民日报,2020-06-23(16).
  [3] 李立国 .学术评价与教师治理[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 (1):9-10.
  [4]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
  [5] 孙春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N].人民日报,2022-11-09(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EB/OL].(2003-03-01)[2022- 05-28].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3/content_62030.htm.
  [7] 第十二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在贵阳召开[EB/OL].(2021-12- 03)[2022-06-12].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21/12-03/9621773. shtml.
  [8] 林梦泉, 品睿鑫,张舒,等.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治理体系构 建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0(10):9-15.
  [9] 林金辉. 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服务大局、增强能力[M].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77-79.
  [10] 葛秀丽.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策略研 究[J].山西青年,2016(22):24-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92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