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写作于学生而言,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一项实用的技能。在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将更多的时间花在 纯粹的识字造句、文章的拆分与阅读等内容上,给学生写作的机会少,对写作技法的传授也不足。本文基于实践,在小学语 文低年级写作教学中引入“读写绘”教学模式,以阅读为立足点,先输入再输出,为学生的创作表达制造良好的路径。本文 具体分析了“读写绘”教学模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读写绘”模式,是以“阅读—写 话—绘画”为结构的教学模式。其中, “阅读”是前提条件,它为创作提供灵 感来源与写作蓝本;“写话”是重要环 节,它直接锻炼学生的构思技巧与写 话技巧;“绘画”是辅助环节,“写” 不尽则以“画”来补充表达。这三个 环节环环相扣,全面培养、发展学生 的各项能力,充分考量和适应了小学 低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水平, 对教学提升有着突出的作用和实际效 果。本文就“读写绘”教学模式中的 “读”“写”“绘”如何在小学低年段语 文写话指导教学中有效应用进行分析。
一、“读”:读得仔细,读得用心, 读出感悟
在“读写绘”训练中,读是基础, 也是根本,阅读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 后续环节的顺畅与否。宋代大学者朱 熹曾经提出过一种“三到”读书法: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即阅读时要力求目视其文,口 诵其文,进而达到入境入心的目的。
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阅读效率, 强化学生阅读的专注度,优化学生的 阅读策略和技巧,进而提升学生的阅 读体验。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二 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找春天》 时,教师在阅读前可以先提出几个问 题。①说说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 样的。②孩子们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 找春天的?③你还在哪里找到了春 天?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引导学 生快速把握核心,重视文本中的细节, 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完成阅读后, 让学生就先前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进而发现文本中相似段落的构段模式, 作者运用动作描写表达心情的写法等。 再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 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邓小平爷爷植 树》时,引导学生首先关注邓小平爷 爷植树的过程,并用图示法呈现具体 的步骤。其次,圈画出文中表示邓小 平爷爷的动作的词。再引导学生想象 树苗长大后的景象或是想象看着新栽 的小树苗的邓小平爷爷心里会想些什么。阅读的目标细化为操作性极强的 思考任务,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又为接下来的练写环节提供技术支撑。
二、“写”:写得专注、写得动情、 写出自我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低 年级的写作主要是短篇幅的写话,它 并不要求学生使用复杂的文法或新奇 的表述,只需要将心中所想的内容说 得清楚明白即可。在正式写话之前, 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教学支架”, 如给予一些思维的启发,调动学生的 情感和思考等,帮助学生代入材料, 激发创作灵感。每次写话训练完成后, 教师要注意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认 识到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以及应如何 改进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 鼓励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从而学会 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有益于自身 的成长。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二 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时,教师可利用影像、图片资源为学生深入而生动地解释雷锋 精神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继承和发 扬雷锋精神,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 分享和讲解,刺激学生产生情感认 同,再以“雷锋在我身边”为主题进 行写话。值得一提的是,在指导写话 时,教师除了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 拓展习作素材,还应当努力为学生的 书面表达搭建支架—什么地方?看 见了什么?怎么做的?再如,在学习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我是一只小虫子》时,教 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收集关于昆虫的 资料,并在班级内交流。再以“我是 一只小虫子”进行即兴演讲,分享自 己想到的内容,在轮流分享的过程中, 学生们不仅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还 能收到其他同学的反馈,并从其他同 学的发言中获得灵感,开发新思路, 最后布置“我为 — (昆虫)代言” 的小练笔。由于交流讨论会的形式是 口头表达,难度较低,学生比较容易 完成,而口头分享恰恰能够快速帮助 学生打通思路,在之后的实际写作中 更加得心应手。这样环环相扣的设计, 避免学生提笔前千头万绪,提起笔却 思路凝滞、 一字难陈的尴尬。
三、“绘”:画得自在,画得投入, 画出多彩
绘画的目的是弥补写作的不足。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表达能力和技 巧不够娴熟,有时对于内心的想法无 法很好地整理、总结并表达出来,也 难以进行比较复杂的描写。这时候, 绘画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学生把想 象中的画面直接用笔画出来,从想象 转换为图像,难度较低,也减少了需 要诉诸文字的内容,大大降低了写话 的难度。但需要注意的是,绘画不是 随手胡乱涂抹,而是出于创作表达的需要,教师应当使学生产生相当的联 想,心中有内容,才能作画。作画也 忌千篇一律。绘画是一种形式灵活、 自由度比较高的活动,即便是对着同 一个物件进行临摹,往往也能产生截 然不同的作品。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画 出风格,画出个性,画出特点,同时 教师要建立灵活的评价体系,及时对 学生予以肯定。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二 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时,在绘画的环节,教 师就可以以“我心目中的庐山瀑布” 为题,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想象庐 山瀑布的样子,并进行描述。学生可 以从多种角度出发,既可以从庐山整 体出发,画出瀑布的全局,也可以由 小处着手,画出瀑布的局部,强调某 一个特点。在绘画过程中,教师要强 调想象力的发挥和细节把握的重要性, 也可以吟诵诗句或是译文,为学生打 开思路,营造氛围。再如,在学习统 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四课《传统美食》时,教师就可以组 织学生采用绘画的方式进行写话学习, 文中列举的美食有“凉拌菠菜”“香 煎豆腐”“红烧茄子”“烤鸭”“水煮 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其 中还配了图片,教师邀请学生两两一 组,一个人从这几幅图片中选择三幅, 并画下来,交给同组的另一位同学, 由他来为其填上美食名称,同时学生 小组活动中,大家可以自创美食,如 “兰州拉面”“干煸鱿鱼”等,从而增 加游戏活动的难度。在这个过程中以 体验的方式,积累素材,激发学生写 话动机,进而帮助学生顺利写话。又 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 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沙滩上的童话》 时,为了解开对学生的思想束缚,尽 情释放学生天性,教师也可以尝试将绘画主题发散得更加广阔,并不一定 要局限于沙滩上的游戏,可以让学生 画出自己的童年趣事,分享自己在生 活中的各种奇思妙想。有的学生也 许不喜欢堆沙子,但不意味着他们 没有童趣和妙想。总之,主题的放 开能够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想象与 创作的空间。
四、“读”“写”“绘”三位一体
在“读写绘”训练中,“读”“ 写 ” “绘”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教师要 注意协调三个环节的平衡,做到衔接 自然,前后呼应。一旦其中一环出现 问题,其他部分必然受到影响。读得 不认真,那么写与画的时候就没有内 容。写得不认真,那么读也只是读过 了而已,在学生心中留下的印象并不 够深刻,更不要说作画了,写尚未写 尽,画岂不只是随手几笔罢了?而如 果画得不够认真,之前的读和写完成 得再好,也不是完整的“读写绘”训 练。因此,教师在每个环节都要注意 提高质量和完成度,有意识地发挥各 环节间的互相作用。在进行阅读训练 的时候,教师不光要完成阅读任务, 还要注意启发学生进行反思、总结, 生成自己的想法,进而为之后的写话 与绘画做铺垫,使写话和绘画的过程 能够顺利进行。而写话与绘画时,教 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回 味与温习。“写”与“画”二者是互补 的关系,学生对内心的想法应当先进 行考量和安排,什么内容可以用文字 表达,什么内容适合以图画表现,这 些都要提前安排、做好预设,之后才 会流畅自然,效率更高。再如在学习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十七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 在阅读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就“野外生存小技巧”等主题进行思考和交流,让学生想象自己在野外迷 路后会如何寻找方向,积极自救,产 生代入感,跟着文章去思考,对课文 内容产生更深的共鸣和认同。在写作 与绘画环节,教师则应当在之前的主 题中进行延伸和展开,鼓励学生将自 己了解的知识写进自己的文章里,站 在自己的角度进行想象。再如在统编 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 山》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进 行文章的首次朗读和学习。在阅读学 习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 小猴子到最后只能空着手回家去呢?” 引导学生去思考小猴子在下山后这一 路上的行为。为了锻炼学生们的发散 性思维能力,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 作交流的形式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通过交流,学生们知道小猴子没有做 好舍弃,总是在遇见新的事物后,就 丢弃手中已拥有的旧事物,结果到头 来什么也没有得到。正确的放弃未尝 不是好事,我们在生活中做选择的时 候也是一样,要先衡量自己的能力再 去做舍弃,避免丢西瓜捡芝麻,甚至 最后一无所获。在学生们表达了阅读 感受后,教师为了促使学生深入思 考,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要求学生将小猴子从玉米地—桃树 下—瓜地—田野这一路过程用简笔画 的形式画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文章 中针对小猴子对不同事物所采取的动 词描写都是不一样的。例如,掰下玉 米、扛起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抱 西瓜……学生们需要在绘画中突出不 同的行为以表达出小猴子的对应动作。 在完成绘画任务后,学生们对文章的 内容和小猴子的内心变化都有了更深 的认识和感受,教师这时布置学生对 文章的故事内容进行总结,并写一份读后感分享学习心得的任务。又如在 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 单元第八课《彩色的梦》时,教师就 可以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 由于该篇文章的画面感非常强,教师 还可以在应用“读写绘”教学模式的 时候,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启发和引 导。首先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该篇文章, 将其中描写到颜色的词句标注出来, 如“草坪,绿了”“野花,红了”“天 空,蓝了”,教师可以使用粉笔在黑板 上将绿色草坪、红色野花、蓝色天空 简单勾勒出来大致的图像,通过感官 刺激促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 识。另外,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语 文综合能力提升,教师还需要让学生 结合现有的景象展开想象,进而将所 想的事物写下来。如在“彩色的梦” 中,除了草坪、野花、天空,还可以 有热气球、小草房、小河流等,通过 增加实景事物的方式来扩充学生们 “彩色的梦”,每位学生都可以将自己 想到的事物写下来,再去思考加形容 词和颜色,如黄色的草房,淡青色的 小河流……由于学生年龄较低,所以 在思考颜色与事物之间是否搭配问题 上,教师可采用开放式教学,尊重学 生为每一个事物所赋予的颜色,同时 这样也能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 能力。待到学生向“彩色的梦”中增 加 3~5 个事物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 生们依照文中的格式,续写内容。文 中的格式是“大块的草坪,绿了;大 朵的野花红了”,那么学生就可以填充 内容如“大个头的草房,黄了;大片 的河流,青了……”。最后,教师要求 学生依照填充的内容,结合文本中的 草坪、野花等,用画笔在图纸上画下 来。通过这种“读写绘”三体合一的模式,促使学生们进一步读清读懂文 章内容,这对于学生对写话的把握与 提高表达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邀请学生 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其进行点评,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话自信心,使其逐 步爱上写话。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读写绘”模式中, 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哪一环都不能缺 少。教师务必将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 计、用心优化,不可重其一而轻其他, 偏废一项。对小学低学段的学生而言, 他们的语文学习之旅才刚刚开始,尚 不具备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感知力也 还处于比较薄弱的程度,写话更是刚 刚开始接触的东西。正是由于此,教 师更应当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与态度,帮助他们感受语文的美妙, 养成阅读与创作的良好习惯,品味书 香与墨香,陶冶高尚的情操。
参考文献:
[1] 唐丽 . 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 中培养孩子“读写绘”能力的策略 研究 [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8(2):29-31.
[2] 黄方树 . 小学低段儿童读写绘 课程的教学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J]. 中 学生作文指导 ,2018(1):13-15.
[3] 李凌燕 . 读写绘在小学低年级 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J].语文课内 外 ,2020(19):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