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核心素养理念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26 11:58: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基于相关背景,首先分析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核心素养理念下大学英语阅读 教学策略,包括围绕意义建构开展阅读教学、设置真实性问题情境、把探究过程还给学生等。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问题情境

  在科技与经济急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需要大量既 有渊博知识又有杰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此时其核心 素养能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具备 核心素养的人才,这样才能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综合 国力 。大学英语是一门必修课,而阅读教学作为其重 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 。基于 此,本文拟在阐述相关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大学 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探索大 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 这对于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 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相关背景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顺利适应职业生涯[1], 核心素养概念应运而生 。199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率先提出公民应具备四大核心素养 。时隔 一年,经合组织(OECD)将核心素养解释为所有公民 应具备的关键素质和能力[2] 。自此,欧盟、美国、日本等 组织和国家纷纷探索了各自的核心素养体系。

  自 2013 年起 , 我国积极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核 心素养框架,核心素养被定义为“ 为适应终身发展和 社会要求个人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 。与其 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开发的核心素养框架突显了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在培养能力的同时以价值导 向为引领,旨在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实现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

  核心素养视域下衍生而来的英语核心素养不仅 强调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且强调思维品质和文化 品格[4],从而解决了语言与文化之间、语言与思维之间 相互割裂的问题,可推进学科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起到非常 重要的作用[5]。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为了解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笔者于 2022 年 5 月对三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进 行调查研究 , 调查对象所在专业涵盖了多种学科门 类 。每校 80 名学生参与调查 , 共回收有效问卷 219 份。运用 SPSS 统计方法分析问卷,发现大学英语阅读 教学现状主要如下。

  (一)阅读教学碎片化

       语言能力综合了语言知识和技能[6]。如表 1 所示, 前三项数据表明大学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重 视语法词汇的讲解,以及阅读技巧的初级掌握(根据 语境猜测单词)。为掌握真实情况,问卷根据构词法 和 语境 设计了五个 词 义 猜 测 的 填 空 题 , 如“inex- haustible, automobile, normalcy. Smoking is detrimental to health. As a versatile person, she can sing English songs, play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speak three differ- ent languages”。调查发现,学生正确率高达 70% 。但 是阅读不是单词语法的排列组合,阅读之所以称之 为阅读,首先应该重视对阅读文本自上而下的宏观 把握 , 而这恰恰是英语教师所忽略的 (后两项数 据)。该问题导致学生获得的知识呈碎片化状态,学 生难以真正内化文本内容,语言能力也无法得到有 效提高。


\

 
  (二)阅读情境设置脱离实际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使其在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体验中,提 升学习能力[7]。如表 2 所示,前两项数据表明学生认为 教师设置的学习活动没有意义,而后三项数据表明大 部分高校本科生对英语阅读有兴趣,具有自主学习的 能力 。 由此可知,英语教师在设置阅读情境方面存在 问题,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导致学生参与感不强, 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无法从中得到提升。


\

 
  (三)批判性阅读环节缺失

  如表 3 所示,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习惯性地 接受文本内容 , 较少动脑思考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 断 。其主要原因是在中国英语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工 具性语言 , 且教师长期忽略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 新性思维的培养, 故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缺乏批判 性阅读这一环节,导致学生批判性思维欠缺,创新能 力不足 。为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问卷附上了一个学 生所用课本上节选的句子:Director Billy Wilder com- plimented her, saying, “Audrey walked beautifully, she spoke beautifully.”(选自《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 Unit 3 Text A),要求学生判断正误,并询问学生阅读时是否 发现错误。


\

 
  调查发现,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时,学生有能力发 现错误并改正,但是学生缺少主动质疑的意识,常常习 惯于附和他人观点。质疑是创新的基础,英语教师应该 在阅读课上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四)忽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如表 4 所示,前两项数据说明大学英语教师在价值引领上重视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学生也愿意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后面两个案 例题的错误率则表明,半数以上的学生不了解英语国 家的人际交往习俗 。初次介绍时,西方人不喜欢类似 pretty、excellent 等主观评价 , 介绍学历等客观信息就 足够了;而第二个案例题中,西方人认为自己有足够 的独立生活能力,不需要母亲式的唠叨 。 中西文化差 异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这点需要师生引起重视。


\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笔者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 导,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围绕意义建构开展阅读教学

  为解决阅读教学碎片化问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中,教师应该在语篇中抓住主线,让零散的碎片化知 识结构化,围绕意义建构开展阅读教学[8]。以外教社《新 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 Unit 5 Text A Cliff Young, anun- likely hero 为例,这篇课文包含大量细节信息,但是我 们可以抓住 Cliff Young 在比赛中的表现及他人情感态 度变化这条主线,开展阅读教学。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 明白,英语阅读和汉语阅读一样,并非要看懂每个单词 才能读懂故事。单词和语法固然重要,但是阅读并非单 词和语法的堆砌,并不是说学生每个单词都看懂、每个 句子都会分析结构,才能理解整个语篇。

  阅读时要学会分清主次,把握主要信息,抓住脉 络框架,以点带面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比如,在阅读时不可以忽视题目,并且要学会串线法,即把握每段的 首句和末句 , 这是因为西方人的思维习惯是开门见 山,所以很多时候首句是中心句,末句是总结句。长难 句分析是英语阅读的难点,但是长难句分析并不是单 纯的语法分析。即长难句的理解和整个语篇的理解有 着异曲同工之处,并非每个单词每个成分都有着同等 重要的地位,英语语言存在主从句之分是因为重要信 息都被放在主句中,所以碰到文章中的长难句时应该 重点关注主句和中心词 。只有学会分清主次、把握主 线,阅读才不再是零星分散的单词拼凑,而是有意义 的文本建构,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文本内涵。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四单元 Text B 为 例,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把握主线、围绕意义建 构进行语篇理解。选择这篇文本,有两个原因:一是在 笔者所在学校,Text B 属于自学内容, 教师希望通过 这个例子,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自学课文;二是这 篇课文的段落达到 14 段之多,内容比较分散,生词量 大,句子结构较难,故教师希望借助这篇课文,使学生 能够真正明白,语篇阅读应该抓住主线,围绕意义进 行文本建构与理解,而不是完全依赖生词和语法。

  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通过这 篇文章的题目,弄清作者表达的观点是“独自旅行总 体而言是好事”,然后用串线法把握文章脉络框架,即 将每段的首句末句摘出来 。使用串线法时要注意:一 般情况下,首句是中心句,比末句重要,尤其是在末句 结构复杂、生词较多时,可以先忽略末句 。另外,这篇 文章举了大量例子,旨在表达中心思想,因此找到中 心句后,可以先忽略例子内容 。该阅读方法得到了学 生的积极反馈 。很多学生反映,自己终于明白了英语 阅读不等于单词和语法,而是有意义的语篇。

  (二)设置真实性问题情境

  脱离实际的问题情境毫无意义,因为教师只有设 置真实性问题情境 , 才能帮助学生充分实践学习策 略,积极开展合作学习,主动内化所学课文内容,并进 行创新性输出 。因此,为解决阅读情境设置脱离实际 问题,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情境创设时一定要从真实生 活和社会现状出发,据弃不自然的、缺乏思考的语境,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特征,设计真实的、能够 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情境[9]。

  仍以 Cliff Young, an unlikely hero 这篇课文为例, 教师可以创设名人访谈情境, 学生 A 作为校报主持 人,采访学校运动会长跑冠军学生 B 。访谈时,学生 A表达出作为旁观者的不同情绪,学生 B 描述比赛的心 路历程。设置这个情境的原因是运动会是学校每年一 度的常规安排,而长跑选手的表现是每届运动会最牵 动人心的部分 。通过这个真实情境,学生可以代入课 文所描述的 Cliff Young 比赛当天的场景,便能体会到 文本表达的情感。真实性问题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真 正理解文本内容,而且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在这 个名人访谈情境中,长跑冠军介绍取胜秘诀,可促使 学生重新思索龟兔赛跑的意义,并延伸到对人生的思 考上 。即人生和长跑一样,最开始跑得快的不一定是 冠军,在漫长的赛道上,要有自己的节奏,只要坚持不 懈,一直前进,终会取得圆满结果。

  (三)把探究过程还给学生

  毋庸置疑,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不是由教师主导 的,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 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协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10], 以解决批判性阅读环节缺失的问题 。例如,教师应在 阅读课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以辩证性思维 看待 Cliff Young 的故事。在此启发下,教师所带班级 学生提出 一 个疑问:“61 岁老人参加马拉松是否合 适,Cliff Young 的参赛动机是什么?”教师首先对学生 敢于提出疑问给予了高度肯定 , 然后引导学生搜索 有关 Cliff Young 的视频和文字资料 , 弄清他参加马 拉松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 主题 Winning is not everything , 组织了以 Success 为 主题的辩论,探讨成功的真正含义。

  每个阅读语篇都是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因此学生 作为读者应该以探究的思维质疑和思考,这样才能真 正将文本内容内化为思维品质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 第二册 Unit 2 Text A Swimming through fear 为例,作 者描述了自己如何克服对水的恐惧,拯救了一个落水 男孩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提到他在终于克服 恐惧、下水救人的过程中,突然遭遇了裂流,使自己陷 入危险,幸好灵机一动想到急救常识,否则可能命丧 大海。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发起话题 讨论:见义勇为时,如何保护好自己? 在危险关头,有 没有勇气挺身而出?

  同样在这个故事中,作者在最后一段提到,在他 成功把落水小男孩救回岸上后,孩子的妈妈紧紧抱着 孩子,但是否对他说了声谢谢,作者没有提及,作者也 没有觉得自己救了人就成为英雄,就应该接受他人的 感恩戴德,他只是表达了自己战胜自身恐惧的自豪和骄傲 。阅读到这个段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助 人的目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们“ 施恩不图 报”,乐于助人是为了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并非为了 别人的感恩戴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教导人们, 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 知恩图报”,做一个懂得感 恩的人。这两方面看似是个悖论,但其实暗含的是“严 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生道理。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人生,同样也适用于英语阅 读 。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 Unit 5 为例,教师通 过对比 Preview 最后一句话“What attitudes about work do you think are important for success in your career? ” 与 Paragraph 4 的第 一 句话“ People ’s attitude toward their work determines everything”, 引导学生思考 atti- tude 后面的介词应该用什么,为什么会出现 about,让 学生明白英语阅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 。 阅读中对于不符合规范的用法,学生要学会理解并接 受,但输出时,即翻译和写作时,要学会严格要求自 己,使用规范性表达。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师只有引导 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才能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 又起到学科育人的作用。

  ( 四)注重中西文化异同比较

  为解决忽视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问题,大学英语阅 读课堂要求教师引入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了 解中西文化差异,具有国际视野 。通过 Cliff Young 的 故事, 学生了解到中国老人和西方老人观念的不同, 明白了中国老人的家庭责任感和西方养老机构发达 的原因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欧美情景剧 Growing Pains 和 Young Sheldon, 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美国家 庭抚育子女的方式,体会其与中国家庭的不同。

  对比中西文化差异是英语阅读课上拓展话题、开 阔视野、发展思维的有趣且有效的渠道。《新视野大学 英语》第三册 Unit 4 中的课文提到“把食物剩在盘子 里这种行为(the act of leaving food on the plate)”,对 此,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赞美,说明主人提供了足够 的食物(This is a compliment, a signal that the host has provided enough to eat),而美国人认为这种行为暗含侮 辱,说明食物没有好到让客人吃完(It is a subtle insult, an indication that the food wasn ’t good enough to fin- ish)。教师以自己大学时到外教家做客的亲身经历,表 述了因不了解这个文化差异带来的尴尬局面,并以此 抛砖引玉,鼓励学生举出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例子。

  有的学生提到中国人打招呼习惯说“ 吃了吗”,西方人则简单说“Hi”;有的学生说婚礼上中国人喜欢穿 大红色而西方人喜欢穿白色 , 有的学生对此进行补 充,认为中西方对待红色的态度不同。提到态度,有的 学生说中西方对狗的态度不同,中西方对龙的态度也 不同 。有的女生提到西方没有坐月子,说西方人喜欢 喝冰水、中国人喜欢喝热水,在饮食方式上西方人实 行分餐制、中国人是合餐制等。课堂上大家踊跃发言, 并热烈讨论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从中不仅拓展了知 识,而且明白了一个道理:文化没有好坏优劣之分,要 学会求同存异,这样才能合作共赢。

  热烈的讨论也促使学生增强了文化自信。在讨论 分餐制和合餐制时,学生通过了解合餐制的历史,明白 了分餐制不代表高级。中国在经历了分餐制后,选择了 合餐制,是因为其适合中国喜欢团圆、热闹、和谐的文 化氛围;在讨论婚礼上穿红色还是白色时,很多女生不 再认为白色婚纱才是首选,而是觉得红色在中国代表 吉利、辟邪,纷纷表示结婚时要办中式婚礼。

  四、结语

  大学英语阅读课堂绝对不是语法和词汇课堂,而 是要通过阅读,引发灵魂的触动,实现精神的升华。大 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通过 阅读教学这一课堂主渠道,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 能力, 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真 正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0-24.

  [2] 刘义民. 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及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 育版),2016(2):71-76.

  [3] 林崇德.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2):145- 154.

  [4] 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 法,2016(5):79-86.

  [5] 王蔷.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原则、目标与路径[J]. 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2):19-23.

  [6] 束定芳.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 2017.38(2):35-41.

  [7] NUNAN 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Beijing:For- 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120-121.

  [8] 王蔷,钱小芳,吴昊.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内涵、架构、优势、学理基础及实践初效[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 篇),2021(7):1-6.

  [9] 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 25.

  [10] 王蔷,李亮.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 见、理论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9(5):114-1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62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