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现存问题,然后概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接着提出了 “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最后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工程制图课 程教学改革成效。
关键词: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中,工程制图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 。所谓核心 课程,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与传授,而是着重通过对 课程内容的教授,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思维方法,从不 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通过课程教 学使学生拥有并掌握这项技能,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主 要着力点。
一、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在外界影响与内部松懈的双重作 用下,学生在学习层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 国内一批学 者对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 工程制图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自主学习能力 不强、作图质量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1-5]。笔者结合广 西民族大学(以下简称“ 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 541 名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如图 1 所示,发现我校学生 在学习工程制图课程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 三个方面。
图 1 学生在学习工程制图课程遇到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空间思维能力
在工程制图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始终围 绕着根据三维形体画出二维平面图(绘图)和根据平 面图想象出三维形体(看图)这两个互逆的思维过程,而这两种思维过程都需要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作为 支撑[6] 。制图学习要求的空间思维能力是一种精确量 化的、主动的、复杂的空间构思造型能力及对三维形 体的形状、结构、位置准确把握的能力[7] 。学生缺乏空 间思维能力的本质在于其未能通过概念、理论、图示 、 流程等在大脑中形成较为清晰的认知模型,因此不能 准确地认知、想象、表现外部世界,这致使学生在制图 学习过程中产生“方法不会用”“一听就会,一做就错 ” 等不良的学习感受 。而传统的“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理念对学生认知模型建立的促进效果并不明显,因此 有必要对教学理念进行改革。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不能做到课前预习、 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通过分析学生的调查问卷发现,31.47%的受访者 认为学习工程制图课程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自主 学习能力,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及 时复习 。项目组成员一致认为,导致这种问题出现有 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学生对工程制图课程的重视度不够 。工程 制图的开课对象主要针对大一学生,他们在高考之前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进入大学后,突然没有明确的 落脚点,因此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进而 导致其对工程制图课程的重视度较低 。其二,在工程 制图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在以教师主讲、学 生听讲的范式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手段单一,教师 往往通过自身的语言魅力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然而不同授课教师的生活环境、工作经历等的差别造 就了不同的语言风格,要求所有教师都通过提升语言 的趣味性来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显然是不现实的。 其三,学生对过程学习不够重视 。目前,工程制图课程的成绩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尽管近年 来平时成绩的占比逐渐加大,但仍对期末测试较为注 重 。考前突击应付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致使部分学 生忽略了过程学习的重要性,对基本知识、概念理解 得不够深刻,且灵活应用能力较差。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通过分析学生的调查问卷可以发现,12.58%的受 访者认为学习工程制图课程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 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 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 的,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 。直接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丰富教学手段来改善,下面主要以间接学习 兴趣为研究对象进行说明。通过与问卷调查者沟通发 现, 部分学生认为工程制图课程的学习枯燥乏味,自 我效能感低。学生不明确学习本课程可以解决什么实 际问题,因此没有持久学习的兴趣。项目组成员认为, 造成这一窘境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教材内容的变化明显滞后于业界技术发展 水平 。 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制图课程主要是 对画法几何—工程制图的渐进式教学 。其中,画法几 何部分主要对点、线、面、体的投影基本知识进行讲 解,与工程实际的联系不够紧密,易使学生误感到前 后内容稍有脱节 。与此同时,工程图形信息表达形式 正在从二维平面图向三维空间图形转变,但是在工程 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是采用以二维平面图为 主的教学体系,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性图学思维及利用 三维特征构型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是不利的[8]。因此,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第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联系不够紧密 。 目 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制图课程开展的实践教学 主要是绘制建筑施工图 。通过对建筑施工图的绘制, 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与制图技能。然而对 二维平面图的绘制不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工程制图 知识能解决何种工程实际问题,导致学生的自我效能 感偏低 。因此,增加实体模型的实践训练应运而生。
第三,有关制图的课外活动开展较少 。现阶段的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主要以课上教学、课后练习的形式 开展 。课外的相关活动开展较少,也未能为学生提供 交流学习心得与技术的平台。对此,通过建立图学协 会,举办先进图学技术竞赛等课外活动促进学科发展,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针对目前工程制图课程出现的问题,项目组成员一致认为,开展一次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制图课程教 学改革研究是极其必要的。
二、“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概述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于 1998 年由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 。该理念起源于建构主义理论, 强调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实现从以“教”为中 心向以“ 学”为中心的转变、从“传授模式”向“ 学习模 式”的转变,同时从原本的“ 教师、教材、课堂”向“ 学 生、收获、体验”递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全 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9]。
“ 以学生为中心”可以进一步理解为“ 以学生发展 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 以 学生发展为中心 , 即以学生当前发展状态为基础,以 促进学生心智和大脑两方面发展为目的 。以学生学习 为中心,即以“学”为目的,以“教”为手段。“学”是学生 在自己大脑中构建认知模型,“教”是教师帮助学生构 建认知模型 。 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即教师基于控制论 思想,关注学习效果,检验学生建立的认知模型是否 存在偏差,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及时纠偏学生的学习。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内涵,就是要重视学 生的兴趣与爱好,运用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注 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通过研究性学习,使课堂 学习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同时通过过程性评价 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具备解 决复杂问题的能力[10]。
本次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以“ 以学生为中心 ” 为教学理念,通过优化课程内容,采用混合式教学方 法,加强过程评价等具体措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如 图 2 所示,通过开展“ 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制图课程 教学改革研究,把自主学习引进教学过程,从而使教 学结构和教学活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最大限度地促 进了学生发展。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超前 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学潜能,解决现有发展区的 问题;师生展开发展性的教学活动,让课堂充分焕发 生命活力,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如此两种发展水 平可互相转化、互相更替、互相推动。
图 2 “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三、“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一)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在教学内容方面, 教师可以专业实用性为导向, 优化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内容 。在画法几何模块,以 “ 点—直线—平面—立体投影—组合体”为教学主线,删减换面法、一般直线倾角、一般平面最大坡度角的 教学内容 。 同时,弱化点、线、面相对位置关系与立体 截切相贯的部分内容 。在工程制图模块,在绘制建筑 施工图的同时,增加组合体构型设计环节,以强化学生的空间思维 。另外,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合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拓展教学内容,如从科学人物发展 历程、工程案例科学研究、历史文化时代环境三个角 度入手挖掘思政元素,将善于钻研、创新精神、工匠精 神、认真严谨、家国情怀、生态文明等融入该课程教学 内容,以实现立德树人,如图 3 所示。
图 3 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架构
在教学设计方面,项目组从课程的总体设置、目标定位、课程理解、教学过程四部分进行优化 。一是 在课程总体设置上 , 将课堂教学与课下的学习思考 相结合,实现课程的立体化建构 。通过课前预习,让 学生带着问题上课,通过课中精讲,在解决学生问题 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学习, 通过课后的巩 固练习,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变 。二是在目 标定位上,将育人与育才相结合 。 同时将立德树人作 为课程实施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 通过开展课程思 政视域下的工程制图课程重构设计 , 深入挖掘工程 制图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科学合理地将育 人与育才相结合,促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明确学 习目标; 培养工程思维 ,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 论;强化职业素养,培养大国工匠精神,从而提升工 程制图课程的广度 、深度和温度 。三是在课程理解 上,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 通过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和梳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逻辑性 。同时,通过优化 课程资源 , 将具有趣味性的知识或活动融入课程内 容的讲解 ,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轻松 、学得愉悦 。四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 合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深挖教材, 致力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课程内容的呈现与学 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思维相结合 。课上通过优化教 学方法,将启发式、讨论式、小组专题式等多种方法 有机结合,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二)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工程制图课程实 施方案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 度、强化学生空间思维,项目组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 时 , 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工程制图课程实施 方案 。 同时,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实现教 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一对应 。在教学方法上,参考 学习金字塔理论,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工程制图 课程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课前线上 阶段,教师发布工程制图课程当节课的导学案,并将 简单的 、通俗易懂的学习内容以视频的方式推送给 学生,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记录困惑之处;课 中线下阶段,教师对微课内容进行补充,对复杂问题 进行系统讲解,并带领学生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小 组为单位开展工程制图测绘及构型设计等实训活 动,获得知识和技能;课后线上阶段,教师借助平台试题库布置作业或实践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开 阔视野 。这样从线上到线下、从课内到课外,提升学 生的学习兴趣 , 锻炼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及 工程制图的相关技能。
(三)建立以过程评价为主的考核体系
“ 以学生为中心 ” 的教学理念更多的是强调学生 的主动学习,但目前现有的考核体系并不能检验出学 生的自主学习程度 。为此,项目组参考燕山大学董永 刚等提出的能力达成度模型[11],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建 立了以过程评价为主的考核体系。在以过程为主的评 价体系建立过程中,项目组忽略了对考勤、视频听课 时长等低能效活动的评价,主要对作业、实训成果等 高能效的活动进行评价。为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 掌握情况 , 项目组对学生课程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考 查;为提升学生总结归纳能力,项目组要求学生在学 习完每一章课程内容之后,对本章的课程内容进行思 维导图绘制; 为强化学生的制图能力与制图技巧,项 目组向学生布置了图纸抄绘的工作任务;为培养学生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项目组带领学生开展了建筑测 绘的实训活动;为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创新能力, 项目组为学生安排了构型设计的创新设计环节。平时 成绩的实际分配情况为课程作业占比 10%,思维导图 占比 10%,图纸抄绘占比 20%,建筑测绘占比 30%,构 型设计占比 30% 。其中,学生各项得分按照评分细则 的具体要求,采用学生互评和任课教师批改相结合的 方式给定。根据上述内容建立的能力达成度模型如公 式(1)所示。
式中 A 表示能力达成度;S1,i、Sj1,i 分别为学生第 i 次作业得分,第 i 次作业总分;S2,i、Sj2,i 表示学生第 i 次 思维导图得分,第 i 次思维导图总分;S3,i、Sj3,i 表示学生 第 i 张图纸抄绘得分,第 i 张图纸抄绘总分;S4,i、Sj4,i 表 示学生第 i 次建筑测绘得分,第 i 次建筑测绘总分; S5,i、Sj5,i 表示学生第 i 次构型设计得分,第 i 次构型设 计总分;K1、K2、K3、K4、K5 表示各项权重 , 分别取 0.1、0.1、0.2、0.3、0.3。
能力达成度的高低,代表了学生对工程制图相关 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够较好地衡量出学生主动学习的 效果。为此,在进行课程考核时,项目组以能力达成度 为依据,建立了以过程评价为主的工程制图课程考核 体系,如图 4 所示。
( 四)推进第二课堂建设,积极开展研习活动
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项 目组本着自愿、平等、互助、进步的宗旨成立了工程图 学协会, 为热爱工程图的学生打造了一个相互交流的 平台。通过社团培训、学术讲座、企业指导等活动,将新 知识、新方法引入第二课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 性 。通过定期开展建筑施工图绘制大赛、BIM 建模竞 赛、先进图学竞赛等活动,以期提升学生的工程图样表 达和三维建模能力,提高学生工程制图的专业素养。
图 4 以过程评价为主的工程制图课程考核体系
为解决理论授课与实践教育的协调发展问题,项 目组开展了研习周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强化集中实 践教学,丰富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学生学业挑战度 和创新能力 。在研习教学活动中,项目组设计了建筑 测绘与构型设计两方面的研习活动内容。通过测绘活 动,学生可以走出课本,在测绘过程中锻炼研究能力。 通过交流探讨,学生反思已学知识,从交流中学会运 用知识 。通过构型设计活动,学生锻炼了思考创新实 践的能力,较好地提升了工程图样的表达与空间思维 能力。如图 5 所示,在构型设计环节,项目组开展了博 物馆构型设计、建筑施工图绘制及成果汇报三个方面 的教学活动。通过构型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识图、 制图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 5 学生构型设计成果
四、“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工程制图课程教 学改革成效
通过对 2021 级土木工程专业开展试点工作,采 用本教改方案开展教学,并与 2019 级、2020 级传统教学班级进行对比,项目组发现本次教学改革带来了一 些积极变化 。在日常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学生主 动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课上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学生 明显增多;对于典型例题的讲解,学生能够根据自身 所学,较好地解决相关问题;学生认知建筑空间的能 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通过亲身参与建筑测绘的实践活 动,学生能够将课本所学与实际工程进行结合,特别 是在建筑施工图绘制过程中,学生的绘图能力相比以 往提升幅度较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明显,学生 参与先进图学竞赛、BIM 建模竞赛等综合性赛事的积 极性显著提高。
如图 6 所示 , 通过比较近三年土木工程专业工 程制图课程的历年成绩可以发现,改革后的 2021 级 期末成绩相比未改革的 2019 级与 2020 级平均值提 高了约 7 分 。与此同时 , 由于改革后更重视过程评 价,平时成绩的获取难度较以往更大,改革后的 2021 级平时成绩相比未改革的 2019 级与 2020 级平均值降低了约 3 分 。此外,如图 7 所示,通过比较近三年 学生参加有关工程制图竞赛的获奖成绩可以发现, 2022 年学生参加工程制图竞赛的获奖数量明显提 升 。特别是在 2022 年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 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 我校学生荣获建 筑类个人全能三等奖 3 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图 6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制图课程学生历年成绩 图 7 近三年学生参加工程制图相关竞赛获奖情况
五、结语
本次教学改革,通过对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 进行了优化,开阔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通过课程思政 的引导,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 式,弱化了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提升了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 。更加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为衡量学生学 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积极程度提供了依据。
本次教学改革方案是可行且有效的,但仍需在试 点过程中反复总结、不断完善,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与实效性,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参考文献:
[1] 张丽娟.高校土木《工程制图》课程建设探讨[J].山西建筑,2019,45 (17):175-176.
[2] 杨万理,王宁,王广俊.土木工程计算机绘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 践[J].图学学报,2020,41(2):321-327.
[3] 刘晶,邓雪莲.融入 BIM 技术的《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 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4):78-79.
[4] 汤晓燕,云忠.课赛合一的《工程制图》系列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探 索[J].大学教育,2020(12):50-52.
[5] 梁国星,黄永贵,董黎君.《工程制图》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 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6(11):57-60.
[6] 龚利红 , 潘小兵 , 袁征 .《工程制图》中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探 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50):217-218.
[7] 王小章.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工程制图教学中空间思维能力培 养[J].课程教学,2021(12):89-91.
[8] 陈柯,冯羽.工科学生立体思维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J].课程教学 研究,2018(5):213-214.
[9] 赵炬明.关于实施“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 国高教研究,2017(8):36-40.
[10] 曹海艳,孙跃东,罗尧成.“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混合式教学课 程学习设计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187-192.
[11] 董永刚,宋剑锋,李兴东.基于 MOOC 平台的混合式学习能力达 成度模型及应用:以《工程制图基础》课程为例[J].教学研究,2020,43 (6):46-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