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其中的社会服务活动是综合实践活 动的四大主要方式之一。文章根据教育部 2017 年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在教学 实践中探讨形成的社会服务活动策划课的设计思路及实施策略。
教育部 2017 年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指导纲要》指出,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为考察探究、 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和职业体验。其中,社会服务是 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走出教室, 参与社会活动, 以 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 如公益活动、 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它强调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 需要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提升 实践能力。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包括:明确服务对象 与需要,制订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反思服 务经历和分享活动经验 [1]。在这些关键要素中明确服 务对象与需要,制订服务活动计划是重中之重,直接 关系到服务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因此,笔者在社会 服务活动课的教学实践中对活动策划课的设计与实施 策略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关于策划
(一)策划与计划
我国策划专家陈放认为策划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 程,他把策划定义为:为实现特定的目标,提出新颖 的思路对策即创意,并注意操作信息,从而制订出具 体实施计划方案的思维及创意实施活动 [2]。
在管理学中,计划是指对未来活动所做的事前预 测、安排和应变处理 [3]。计划的目的是实现所提出的 各项目标。每一项计划都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目标的。 因此,一项计划首先要明确该项计划所针对的目标。 在目标明确以后, 在计划中还必须说明如何做、谁做、 何时做、在何地做、需投入多少资源等基本问题。
根据上面策划和计划的定义,实际上它们两者的 内涵存在一定的差异。策划其实质是研究去做什么, 是 一种围绕既定目标而开展的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具 有主动性;而计划则是研究怎样去做,是一种围绕确 定的设计而组织实施的具体安排,无需创意,具有被 动性 [4]。也可以说,一般策划在前,计划在后。策划 是制订计划的重要依据,策划为计划提供了制订和实 施的中心目标和最优化方案。而计划可以说是策划实 施的重要保证,是对策划中每项工作的分解和对资源 的细致安排。
(二)策划的原则
1.明确的目标指向
目标是一切策划行为的中心,策划专家陈放把目 标看作策划的“龙头”。所以,在策划活动中,策划者 首先必须明确所策划的活动要达成的目标,一切活动 都要围绕该目标进行。
2.创意开放
策划是开放的, 因此策划者可根据环境的变化, 对 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吸纳更多有创意的点子,以更 好地实现活动的目标。
3.可行有效
策划要有创意,但也一定要可行、有效。若策划 方案只是“空中楼阁”,执行人无法让其付诸实践,则 根本实现不了既定目标,这个策划就是毫无意义的。
4.客观现实
在策划过程中,策划者通过各种努力,使自己的主观意志自觉地能动地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策划中没 有了客观性也就没有了科学性,策划也就不会成功。 如策划前的信息调研是策划的基础,没有相关环境等 的信息支撑,策划将是盲目的、脱离实际的过程,会 导致活动失败。所以,策划者在策划时一定要注重客 观现实原则,确保制订出有可操作性的策划方案 [5]。
二、社会服务活动策划课的设计意义和相关要求
社会服务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社会情 境, 亲身参与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将所学到的知识、 技能应用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能让学生获得直接 经验,提升认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社 会服务活动课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 性,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只作指导,决不 能包办代替学生定好活动路线和计划,把学生变为活 动方案的被动执行者。基于此,在社会服务实践活动 中从学生还没走出教室,为服务活动做准备时,教师 就应让学生自主进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规划、 自主管理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如 果要让服务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创意,教师有必 要在社会服务活动教学实施中开展活动策划课,引领 学生通过活动策划形成活动策划方案,帮助他们更好 地、有创意地服务社会和提升自我,并培养他们的创 意精神和生涯规划意识。
三、社会服务活动策划课的设计
经过实践探索,笔者对社会服务活动策划课的教 学设计如下。
在教学实践中,一般情况下社会服务活动的主要 内容是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的活动,基本上是学校确定 好活动的大主题和活动实施方案,然后,班级根据各 自的情况依据实施方案开展活动,即各班需要在大主 题下,依据学校的实施方案各显神通地把服务活动做好,做出特色和成效。基于此,教师可根据图 1 所示 的流程开展策划课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班级社 会服务活动的策划。以下为图 1 所示社会服务活动策 划课设计流程应用的说明。
(一)课前研学
课前研学是策划课前,教师让学生根据学校具体 的社会服务活动实施方案的信息及要求,进行相应的 资料收集,如服务对象的情况及需求、实施服务所在 地的情况、服务时间内的天气情况、班内学生在相关 方面的意愿及能力情况等,为策划课中的思维活动做 好准备。这是活动策划课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二)明确目标和确立主题
明确目标是在学生做好课前数据收集后,活动策 划课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与学生根据 学校服务活动的大目标,通过讨论等方式,共同制订 出本班学生力所能及的服务活动目标。
目标制订以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班级目 标讨论订立合适的活动主题。讨论结束后,教师带领 学生根据各小组的讨论结果,一起整合出一个大家认 同的、符合班级文化内涵的活动主题,以引领整个社 会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激发创意和头脑风暴
创意是策划的起点、核心、精髓,激发创意是策 划课的关键。在这一环节,首先,教师可根据活动的 要求及对学生情况的掌握,设计一些相关的链接,如 一些图片、视频、案例等,帮助学生把活动的各要素 及所掌握的相关信息关联起来,激发创意。在激起学 生强烈的创意热情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又称智 力激励法、BS 法,是一种群体思维策划方法。在头脑 风暴中,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活动主题、目标和课前收 集到的数据,对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数据进行 关联和自由的联想,畅所欲言,交换想法,产生灵感 碰撞,进行智力互补。此外,教师在巡看每个小组活 动情况的同时最好能适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思路 提示,如能否加以组合,能否变一变、改一改,能否 进行联想等,以激励学生产生更多、更好的创意。
(四)展示交流和整合优化
各小组的展示交流是更容易激发创新思维的环 节,是小组头脑风暴活动后的又一次更大范围的思维 碰撞和创意升华。这个环节可分三步进行:(1)各小 组轮流展示头脑风暴活动的结果,其他学生仔细倾 听,做好笔记并深入思考点子的创意性、可行性和有效性;(2)组内研讨,评选一些符合活动目标及主题 要求的较有创意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点子并说明原 因;(3)教师对最后被评选出来的点子给予适当的 点评。
经过第一个展示交流环节后,学生小组讨论如何 把刚才选出的点子进行整合优化,形成初步的策划方 案。然后,各小组分享初步的策划方案。最后,大家 群策群力整合优化出一个班级策划案。在此过程中, 教 师一定要给出适当的建议并作引导。因为在活动策划 的过程中, 这已是专家评估修正、选择方案的环节了, 此时教师就相当于策划专家的身份,应该对学生所制 订的方案进行评估,给出一些修正的建议,帮助学生 确定一个优化的、切实可行的活动策划案。
四、社会服务活动策划课的实施策略
(一)重视课前研学的任务布置和跟踪督查
课前研学的任务是学生为策划的事项收集相应的 资料信息,它是策划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只有掌握了 全面、足量、准确的信息, 才能保证策划的科学性, 所 以教师要认真对待,不能简单随便布置,而要根据学 生的能力情况进行设计。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做到细 致,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需要收集什么资料、数据、可 以使用什么方法等,必要时还要附上一些方法指导。 信息收集任务布置后,教师还要跟踪督查,了解学生 数据收集的情况,及时给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确保 学生在活动策划课前已掌握了必要的数据资料。
(二)创意“链接”要有效、到位
学生能否在接下来的头脑风暴活动中擦出思维的 火花,产出很多有效的创意,就要看教师能否通过提 供创意“链接”来激发学生相关的创意思维。教师可 利用已有的资源自行设计一些相关的“链接”,也可用 其他方式,如在网络上搜寻一些合适的素材,激发学 生的创意思维。笔者建议教师学习一些关于创意产生 的理论和见解, 如魔岛理论、天才理论、巴列托法则等。 此外,教师还可学习一些创意的基本技法,如奥斯本 核对表法、思路提示法、曼陀罗法和凯斯勒的创意法 等,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师的点评和建议要恰到好处
在活动策划课中,学生的头脑风暴、展示交流和 整合优化方案的活动中,教师除了组织好课堂活动 外,更重要的是发挥指导作用,适时地给学生提示、 建议和点评。但在给出提示和建议时,教师要注意技巧,不能给学生一种必须服从照做的感觉,要语气温 和。温和的语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 发展,否则会扼杀学生的创意和灵感。在点评时,教 师应点到关键处,找准时间点。尤其是学生在头脑风 暴时,教师切忌作点评,避免约束学生的积极思维。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抱着尊重、包容 的态度,特别是要鼓励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
(四)切实开展策划课的后续活动
社会服务活动策划课后策划方案已经生成,但这 并不等于活动策划已经完结。其实,后续活动恰是检 验策划方案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活动策 划能力的重要步骤。所以,在活动策划课后,教师要 切实组织学生开展后续的活动,如根据策划方案进 行小组任务分工,设计并完成小组活动任务,在活动 过程中不断反思,根据具体情况对策划方案进行调整 等,让学生在服务活动中继续提升活动策划能力。与 此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后续活动的开展成效进行教学 反思,经验总结,提升活动策划课的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服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方 式之一,社会服务活动策划课对学生更好地开展综合 实践活动有重要作用。在社会服务活动的教学中,教 师有效指导学生制订好服务活动的方案是帮助学生实 施服务行动的关键。以上是笔者近年来开展社会服务 活动教学实践探索之所得,希望这份实践经验能起到 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陈放.策划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
[3]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0.
[4] 李伟.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策划流程研究[J].新世纪图 书馆,2010(11):57-59.
[5] 成文胜.策划学概论新编:第二版[M].北京:中国广 播影视出版社,20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