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种香传馨:探索乡村小学青年教师的培养之道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21 10:08: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苏州香山实验小学位于故宫设计建造者蒯祥的出生地——香山,古有文人墨客种植香草于此,今有辖区学生在老师的栽培下茁壮成长。如何让“香草”的馨香更久远?“种植者、培育者”则尤为重要,而青年教师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本文结合学校地域特色和校情,在探索青年教师培养的基础上,探讨乡村小学青年教师成长的路径和方法,力求探索“种香传馨”理念下乡村小学青年教师发展的新策略。

  [关键词]种香传馨;青年教师;培养;新策略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关系着学校的长足发展。以今年为例,笔者所在的小学共有教师147人,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达129人,占总人数的87.7%。他们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但课堂实践经验不足;有满腔的工作和学习热情,但是缺乏教学和管理经验。因此,结合校情,建立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和策略势在必行。

  我们认为教育的过程好比农民种田,是持续的、是缓慢的,是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呵护、精心“打理”的。学生犹如“香草”的种子,在学校的培育下,成长为“芝兰君子”,让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愈加芳馨、愈加成熟。老师就是“种香者”,是“香草”的培育者和呵护者。“种香”的目的是传馨,让书香、芳香不断蔓延。传馨有向上传承,向下传递,向外传播文化知识的深层含义。我们认为,学校促进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引导全体教师耕好三块“地”,即“责任田”“自留地”“示范田”。

  一、目标引领,耕好“责任田”

  初为人师,青年教师有的是满腔的教育热情,但同时通过对学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很多青年教师也是迷茫的:想静心教书,却发现有很多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虽课前充分准备,但课堂是灵动的、生成的,有时候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会在学期初定下许多自我成长的目标,但却发现很难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甚至一学期后看不见成长……这些种种的矛盾往往让青年教师无所适从,疲于应付各项规定的任务。为此,学校在专业引导中需要设定目标引领,致力于青年教师耕好自己的“责任田”。

  为帮助教师尽快制定自我成长目标,守好“责任田”主阵地,每一年,新教师入职报到的第一天,笔者所在的学校都会组织新教师入职座谈会,学校行政领导与新入职教师面对面交流、座谈,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成长期许等方面情况,在互相沟通中,了解彼此的期待与困惑。此外,学校师导处还会按照新上岗的见习期教师、工作2~5年的青年教师、工作5年以上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三个阶段,让新入职教师初步明晰对各阶段青年教师的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学校以每学期的《青年教师读书活动计划》为抓手,抓实抓细青年教师的理论学习,要求学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月阅读指定书目,并写好读书笔记,阅读过程中在书上记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读书记录一月一查,一检查一反馈。同时,结合书香教师的打造,着力做好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教育书籍导读分享会、读书小分队等活动。

  开学第一个月,组织青年教师根据自身专业成长愿景,制定《教师专业发展年度目标书》,要求填写在教学期认真工作要求:公开课执教、业务竞赛、课题研究、教学论文发表、职称晋级、学历进修、荣誉表彰等方面的绩效目标和与之同步的保障措施,以此帮助青年教师在学期初就做好本学年的成长规划。

种香传馨:探索乡村小学青年教师的培养之道论文

  对于教师职业而言,专业发展的关键时间是入职的前5年,学校利用各种方式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比如考虑多数教师是苏州大市以外的,平时很少回家,学校工会利用一些节假日组织青年教师才艺秀、包馄饨、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加深彼此的了解,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寻找到更多的自信。

  当然,成长永远是自己的,除了学校的外力推动和内在动力的激发,更多地靠的只能是自律。为了进一步激发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学校特设立“种香传馨”奖章,这是对青年教师成长的最高褒奖,由校长利用学年度全体教师总结大会亲自颁发,用以表彰本学年在各方面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让教师的成长真正属于自己,激发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二、资源整合,种好“自留地”

  “自留地”,顾名思义,就是青年教师具有自主权,是实现自主培养、自我成长、自主管理的重要阵地。诚然,就“种香传馨”而言,知识和智慧也是一种香味,它自带光芒。作为“种香人”,我们如何让自己成为可爱的人、值得信任的人、有“香”的人来吸引学生和家长?种香的过程中,种香人自己也应该不断成长,我们希望学校在培育具有书香气质、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的馨香少年的同时,也能发展好每一位教师,精益求精、守正创新,让师生同步发展。

  随着课后延时服务的启动,学校原本每周三教师集体学习的时段没有了,各班级指导、社团学习,教师在校园里,甚至一整天也很少遇到。为持续扎实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引导青年走专业化成长之路,学校“传馨夜话”栏目应运而生。考虑青年教师工作强度和时间,组织利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四晚上1小时的时间,以教师读书、成长论坛、学科指导、教育对话等为主线,按照学校青年的教龄划分,同时也与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匹配,每周利用腾讯会议等线上平台相约交流学习。

  比如,本学期学校每月一次的“传馨夜话”栏目就以“‘双减’背景下,我们如何优化学生的作业设计?”“我的教育故事分享”“特殊学生案例交流”“共读书目《做一个大写的教师》阅读交流”“我的班主任经验分享”为议题展开讨论交流。在交流中,青年教师互相取长补短,汇聚集体智慧,寻找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突破口、分享教育教学的新策略和新方法。同时,也充分利用各种线上培训、线上交流的机会,不断整合各级各类资源,让青年教师与专家面对面,引领教师更好地成长。

  我们知道,每一个青年教师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个性特征、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他们有的擅长班级管理,有的擅长课堂教学,有的擅长教育科研,也有的擅长学科素养竞赛等等。学校以“传馨夜话”为平台,为年纪相仿的老师提供“抱团成长”的机会,激发群体能量,青年教师以坦诚的、互助的、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夜话,从而共通、共融、共同进步,让教育的道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开阔!

  此外,学校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六个一”活动,让自己耕耘的“自留地”更加肥沃,即积极设计一篇优秀教案、努力上好一堂精彩的公开课、精心拟出一份适合当前教育评价的试卷、进行一次深入的教学反思、认真写好一篇教育科研论文、参与或主持一次微型课题研究。“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兰”与“蕙”均比喻贤才、贤者。为激励青年教师不断奋发,与以上“六个一”活动匹配的滋兰奖、树蕙奖的设立,也是学校所特有的。设计优秀教案、上好一堂公开课、拟出一份试卷三项总得分靠前者则获得滋兰奖,由教务处统一扎口,后三项教学反思、教科研论文、个人微型课题研究情况则以树蕙奖勉励,由师导处统筹。

种香传馨:探索乡村小学青年教师的培养之道论文

  三、制度保障,育好“示范田”

  “示范田”的培育,是建立在“责任田”和“自留地”的基础上的,是发现“好苗子”,从而进行针对性、个性化培养,切实抓好教师成长的每一步。首先是建立“秧苗基地”,由教务处和师导处牵头,由学校的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组成导师团,确定“秧苗培育计划”,开设骨干教师示范课,进行有计划的培育。其次,进行“秧苗培育”,导师团成员根据自己的特色专长,结合学校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安排,定期开展亮相课、打磨课、专题讲座,结合亮岗策略,关注教师课堂教学实际,让教师教学能力在课堂中亮出品牌。最后,“秧苗展示”,为青年教师搭建各类舞台,比如教学基本功比赛、评课选优活动、粉笔字比赛、教师朗诵比赛、才艺展示等等。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项竞赛,将参赛情况晒出来、参赛结果亮出来,促使教师把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结合起来,把对理论学习的感悟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而不断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思想,鼓励全体教师争做与时俱进的科研型教师。

  同时,设立青年教师个人成长达标先进、优秀师徒等奖项,不断树立教师的成长意识、品牌意识,青年教师在你追我赶、比学赶超中不断超越自己,让自己走得更远。

  总而言之,一个学校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堆积的。学校应在新时代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鼓励教师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教育生活,在培育学生茁壮成长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专业水平,将工作的任务化作创造性的实践,真正走上自我教育成长之路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蒙佐德,曾光福,李雪梅.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论[M].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2]王福强.用心做教师: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十大定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

  [3]沈燕.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机制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2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35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