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课堂评价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评价环节中, 教师针对学生情况给予相应反馈, 可 以帮助学生客观地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查漏补缺的方式来 完善知识体系,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课堂评价的重视,增强课堂评价效果,意义 重大。文章就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双减”背景下改进该学科课堂评 价质量的策略,供相关教师参考。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 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同 时还要增加对发展、变化及过程的关注,应做好形成 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评价的价 值 [1]。然而,反观课堂教学情况可以发现,初中道德 与法治课堂评价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或不足,对课 堂教学评价价值发挥造成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身 心健康成长 [2]。“双减”政策要求,中小学教育活动应 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学效率。课堂评价作为影响课 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应受到格外重视,需要教 师不断反思、改进。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堂评价忽视针对性
“你真棒”“回答得非常好”等是常见的课堂评价 语言。多数教师在课堂评价中本着鼓励、激励学生的 原则,往往习惯于采用“好”“很棒”“非常不错”等 鼓励性、肯定性语言,甚至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也不否 定,导致课堂上“好”声一片。虽然《课程标准》强 调课堂教学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需要注意的 是,学生的体验、反应并非都正确、合理。给予学生 鼓励固然重要,但是无原则的肯定和表扬以及空洞的 评价反而会影响课堂评价价值的发挥 [3]。另外,从客 观角度分析,这样笼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既缺乏针对 性,也容易压制学生的思维空间,甚至可能会给学生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本文相关信息带来思维认知的误区,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课堂评价忽视差异性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但在具体 教学及课堂评价中,大部分教师则未充分考虑学生的 差异性,完全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评估,这也就导致教 师在开展课堂评价时容易出现“×× 比 ×× 的回答更 加准确、更加完善”“×× 的回答最棒”等评价语。这 种“甄别与选拔”的评价方式和“横向比较”的评价 原则,忽略了对学生差异性的考虑,虽然能够起到鼓 励某些表现较好、回答较好的学生,但容易打击其他 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小 觑的。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评价的改进 策略
(一)转变观念,匡正教师对课堂评价的认识
课堂评价的本质在于激励。然而在实际课堂评价 中,很多教师都存在“误将激励等同于表扬;误将鼓 励等同于激励”的现象,从而在进行课堂评价时一 味地鼓励、表扬学生 [4]。因此,想要增强初中道德与 法治课堂评价的效果,教师就必须从评价观念转变入 手,匡正对课堂评价的认识。但观念的转变需要教师 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分析、反思,通过反复实践逐步 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因此,教师评价观的转变需要从 学校管理及教师自身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学校方面。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培训的重 视,定时组织学校各学科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 作,通过培训学习“双减”政策内容、经典案例、先 进案例,组织学科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互相听课评课 等方式,提升教师对课堂评价重要性的认识,引导教 师学习更多先进的评价方法、评价理念,促使教师观 念得以转变。
第二,教师方面。理念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受教 师自身情况的影响,单纯的培训指导、理论学习并不 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还需要教师自身主动揣摩所学内 容,并自觉将所学付诸实践,并在反复实践中进行验 证、总结及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成目标。此外, 教师还需要积极地面对教学问题,主动对学习到的评 价知识、评价技能进行选择和加工,并通过不断实践 验证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更好地开展课 堂评价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注重措辞,强调课堂评价的精准性
肯定、表扬、鼓励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评价中 常见的评价性语言,在提升学生学习信心方面有一定 的积极作用,但这样笼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存在明显 的针对性不足的问题。“真棒”“非常好”等词汇适用 于对各类教学情景的评价,甚至这些评语已经成为很 多教师的口头禅。为了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多 数教师无论教学回答情况怎样,都会不自觉地给出这 样的评价,这就容易让学生对评价麻木,甚至觉得索 然无味。所以,在展开课堂评价时,教师需要注重评 价措辞的针对性、精准性。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 与集体共成长”这一章的内容时,针对教材内容及教 学重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生活情景:“学 校运动会上,擅长长跑的明明同学在运动会中取得了 3000 米冠军,擅长跳高的轩轩同学则在跳高比赛中 获得了亚军的荣誉,而擅长组织活动的班长和学习委 员,则合力组织班级中未参加比赛项目的学生做好后 勤服务工作、啦啦队工作等。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 下,该班在这次运动会中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与 此同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述情景案例,说 一说自己的感想。这样的情景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熟 悉,容易引起学生共鸣。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需要 注意评价的精准和到位。
学生 1 说:“班级是一个集体,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 才能获得更好的成绩。”针对这位学生的发言,教师 可以给出这样的评价:“从 ×× 同学的回答来看,他很认真地思考了案例的内容,并且体会到了案例阐释 的‘班级是一个有机整体’的道理,正如 ×× 同学所 说,班级是一个大集体,班级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共 同努力。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也需要 做到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学生 2 说:“每个人的优势不一样,有的人擅长跑 步,有的人擅长跳高,有的人擅长组织活动,在集体 中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然后相互之间做好配合才能 获得更好的成绩。”针对这位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给 出这样的评价:“×× 同学的回答也体现了他对案例 内容的深入理解,而且对事物的认知较为客观,能够 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集体活动中,我们就 要像 ×× 同学所说的,各尽所长,团结互助,共同进 步。”这样的评价方式既肯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 极表现,又提升了评价的精准性,在无形中实现了对 学生的教育引导,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因人而异,关注课堂评价的差异性
在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多数教师习惯 于用“你真聪明”“你的回答最棒”等评价性语言。但 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你真聪明”等评价语让学生 走入思维误区,将成功归因于先天智力,而忽视后天 努力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此外,“你的 回答最棒”“×× 比 ×× 的回答更准确、更完善”等 比较性评价,容易忽略学生间的差异性,甚至会影响 学生信心。
1. 给不同认知的学生不同的评价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它们自身的认知能 力、领悟能力、知识接受能力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 差异, 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 对案例的分析解读、 时事评论也会存在差异性。因此, 在开展教学评价时, 教 师不仅要注重评价用语措辞,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 性,了解学生学情,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从而切 实提升课堂评价的合理性、针对性。
例如,在学习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 活需要法律”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呈 现“ 西汉的《尚 书大传》中 有‘ 夏刑三千条’ 的说 法”这一相关案例,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内容说一 说自己的看法和感想。有的学生说:“古代刑法过于严 苛,但严苛的刑法可以更好地约束人的行为,减少犯 罪。”有的学生说:“古代的刑法内容太多,肯定没有 办法全部执行,那么刑法设置就没有实质意义了。”从 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对案例内容的看法不同、考虑 的角度也不同。此时, 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 因人而异地展开评价,寻找学生看法及观点中的正确之 处,并给予肯定,对学生回答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完 善,并为学生展示正确的解释及理论。这样的方式能 帮助学生肯定自己学习中获得的成就,并认识到学习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扬长避短的 效果。
2. 给不同个性的学生不同的评价
学生的个性并没有好坏之分。因此,教师应从不 同层面、不同角度来审视每个学生,除了要关注学生 问题回答情况,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学 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
例如, 有的学生就上述案例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夏 朝的刑法内容虽然多,而且比较残酷,但是也是统治 者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没有刑法作为约束,国家就 会陷入混乱。”这名学生的回答准确且客观,但是因性 格较为内向,所以回答问题时态度胆怯,声音小。针 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给出这样的评价:“你讲得 非常好,对于案例的认知也很客观、准确,你再响亮 地给大家讲一遍好吗?”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回 答,又具有针对性,能够委婉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 不足,并为学生提供机会进行纠正改进,通过肯定、 鼓励来增强学生的信心。而对于性格外向者,则可以 给予他们“你很勇敢,能够积极发现、大胆发表自己 的看法和见解”等评价;对于性格外向、喜欢创新的 学生,在评价时则可肯定他们的想法,并对他们的创 新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 能 够使所有学生都能从课堂评价中获得激励,从而扬长 避短,共同提升。
3. 给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的评价
不同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能力、学习基础 方面也会存在一定差异。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教师 在开展课堂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 况,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性格特点、 行为表现等各方面情况的关注,从而给予学生有针对 性、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促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 通过课堂学习及评价获得学习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 态度。在具体评价时,教师应做到下述三个方面。
(1)启迪学优生。学优生的学习基础好,学习能 力强,对于该类学生的评价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教材知 识层面,而是要从学习方法、学习方式、思维方法等 视角来展开,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针对所学内容 展开深度思考,获得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欣赏中等生。赞美和鼓励能够促使个体更好地发挥潜能。中等生在班级中的占比最大,对于该层 次的学生,教师需要多鼓励,多表扬,多欣赏,尽可 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同时,教师需要多给予学生 表现的机会。例如,在“生活需要法律”“我与集体共 成长”等章节的教学中, 在引导学生结合案例进行思考、 发言时,教师还要鼓励中等生积极发言,寻找他发言 中的闪光点,从而给予精准评价,让学生在切合自身 实际情况的评价中激发学习热情。
(3)激励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在评价时更应把 握语言的精准性、内容的贴合性。从实际情况来看, 学 困生多存在缺乏信心的特点, 所以, 在课堂评价时, 教 师需要多从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优点出发,展开准确 评价,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因此 教学评价也需紧密结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随着学生 学习层次的变化来调整评价方式,以提升评价的合理 性、准确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堂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 分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初中德道与法治教师 要充分了解课堂评价的价值,学习并掌握课堂评价的 有效方式,不断提升自我,为教学质量提高创造良好 条件,并以精准性、差异性评价来增强课堂评价效果, 促 使全体学生共同获得提升与发展,真正实现给学生减 负、给课堂教学增效的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洪燕倩.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改进策略探索[J].新课程评论,2022(1):79-87.
[2] 路志升.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评价的有效性[J]. 考试周刊,2020(15):103-104.
[3] 李军.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认识[J]. 甘肃教育,2019(1):81.
[4] 陈人和.过程性评价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探 究[J].成才之路,2022(14):43-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