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需求及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教育期盼,当下还有一些教 师还未适应新的变化。对此,为了适应新时代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学校应着手研究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育计划,通过提升教 师的教学水平与综合素养,构建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本文基于新时代的背景,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助力提升 教师队伍教书育人能力。
2022 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 了《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 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质量教师是高 质量教育发展中的中坚力量。不同 教育阶段的学校,应加强高水平教 师体系的建设,全面深化新时代发 展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着 力培养专业化、创新型的高素质中 小学教师 队伍, 以建立均衡、优质 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推 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对新时代 教师能力、教师发展以及教师队伍 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切 实符合教育要求,提升教师的专业 化教学能力,学校相关部门应聚焦 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采取科学有效 的策略,建设专业化的高素质教师 队伍。
一、新时代对教师提出新要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 育的第一资源,新时代新征程,教师 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 命,要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的重要工作, 为新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保驾护航,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 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师范 大学时提出,新时代的好教师应具备 以下四点:有理想信念、有扎实学识、 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成为学生 成长之路上的指路明灯,帮助学生扣 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学生提供源 源不断的知识。
2022 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 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 (2022—2025) 的通知》中提出要着 手实施“双名计划”。“双名计划” 旨在培养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 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大先生”的教师培 养任务是进入新时代后对教师教育体 系的要求,与“四有”好教师标准相 衔接,使得教师职前职后环节的贯通、 教育教学培养目标体系更趋向完善, 也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教育要求, 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教师要 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必须不断提 升专业水平, 深耕科研, 研究真问题, 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肩 负起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使命。
二、新时代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 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 学生思想的启迪者、道德的引路者、 思想情感的塑造者。教师的一言一行 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起着极大 的教育和引领作用。所以,作为教师 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及高尚的师 德情操。《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 指出,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 设放在首要位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 建设,增强教师的政治意识、政治能力, 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突出全 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以 德施教、以德立身。由此可见,师德 师风建设已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案中,也应 将师德师风建设置于首要位置,充分 发挥以德育人的作用,让教师真正做 到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对学生的教育负责, 做一个认真负责、 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新时代教 师。
对此,学校可开展以加强师德师 风建设为主题的教师培训活动,每周 设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日,开展 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师德师风建设经 验分享等活动,增强教师自觉遵守职 业道德的意识,整体提高学校教师队 伍的思想道德及职业道德素养。
(二)积极组织学习活动,夯实 教师专业素养
学习与培训是教师补充和更新知 识、提高教学能力和技巧的有效途 径,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机会。对此,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 观念,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主动积 极获取更多有益于教育教学改进的信 息,高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1. 组织教师向先进学校学习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帮助 教师快速实现成长,学校可组织教 师“走出去”,向先进学校学习, 实地观摩模范教师的示范课、教育实 践课、同堂异构课等公开课,学习 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听课结束后, 让参与听课的教师写下自身的学习 感受,对每位讲课教师的课堂教学 方式作出评价。然后,让参与过听 课活动的教师上示范课,通过模仿 教学帮助其他教师了解现阶段先进、 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 价方式等,有助于其他教师反思自 己的教学方式并及时做出调整,提 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经过一段 时间的课堂教学实践,由学校组织 教师对讲课教师的整体课堂教学情 况进行集体评价, 取其精华, 去其糟 粕, 不断完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随着不断的观摩学习,有助于从整 体上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使其课堂教学更符合实际教学需要。
2. 组织线上培训活动
数字技术为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带 来了重大的机遇。学校应抓住新时代 发展机遇,为教师队伍的建设赋能, 以数字化手段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 师的数字素养。由于大多数学校建设 资金和工作时间的限制,教师参与专 家讲座的机会较少,也很难通过系统 性的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提升自身 的专业能力。因此,学校可考虑充分 挖掘、利用网络平台的教育潜力,积 极响应国家的教育大方针,为教师素 质的提高提供学习的平台。通过信息 技术为教师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拓展 教师的学习渠道,丰富学习资源,实 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例如,学校可组织教师每周观看 一次专家教育讲座视频,或者组织教 师借助慕课平台学习优秀教师专业知 识与教学方法等,提高业务水平,促 进教师快速成长。此外,观看后,给 予教师一些互相交流学习内容与学习 感受的时间,引导教师反思自身知识 和教学方法的薄弱之处,从中找出原 因,并针对性地进行改善,或者撰写 相应的反思或总结,从而逐步提高教 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三)开展“青蓝工程”帮扶活 动,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
“青蓝工程”是指聘请本校一些 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 老师。通过指导教师一对一地传、帮、 带,将教师自身有效的教学理论方法 与教学技能手把手地传授给青年教 师,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 艺术,使其快速成长为教学骨干或教 学能手,进而游刃有余地开展日常的 教学工作。为了保证帮扶活动的效果, 学校应在每学年开始为青年新教师安 排对应的帮扶教师,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与培训目标,要求指导教师上好 示范课,青年教师做好随堂听课;青 年教师上课时,指导教师随堂听课, 并给出指导意见。然后,由教务处对 帮扶活动实行阶段性的考核及验收工 作,评出优秀教师,并给予表彰。通 过开展这种帮扶活动,不仅能帮助青 年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也能提 高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两者共 同成长、进步,推动学校教师的专业 化发展。
(四)落实教学问题研究,提高 教师教学水平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校应根据学 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结合课程内 容和学生整体学业成就的表现特征, 制定相应的学业质量标准,帮助和引 导教师充分把握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 强的专业教学水平,以适应新时代的 教学要求。对此,学校可组织教师从 教学方法入手,立足实践,深入研究 并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然后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以促进教 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结合具体实施方式,通过集体备 课的方式提升教学水平。由学校或学 科组负责人牵头,每周至少组织一 次各年级组及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 但要注意,教研活动应在每周教师 正式上课前实施,以确保教学问题 得到及时解决,保证教学活动的顺 利实施。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由参 与集体备课的同学科或不同学科教 师分别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或者针对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及教学 方法进行总结、交流,并将其归纳 为不同主题,然后根据具体问题集 体进行研究,由不同的教师给出建 议,建议要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基 础,做到有理可依, 有据可查。最后,由主管教科研的教师对讨论的问题 进行整理,针对议课问题的不同解 决思路提出具体方案, 以供同学科教 师选用并实践,经实践切实有效的 方案可在同学科内进行大范围推广。
教研活动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加强 教师之间的交流,加深教师对教学的 理解, 借助集体的智慧互相取长补短, 还能有效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帮助 教师解决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 题,弥补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提 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从这一点而 言,落实教学问题研究,在一定程度 上能够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 升,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水平。
(五)构建科学评价机制,持续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教学评价是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 发展的核心要素,有利于教师对自身 的教学行为与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理性认识自己教学中需要改进的问 题。通过评价进行自我反思,进而解 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 学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 帮助教师获得提升。所以,构建科学 的评价机制时,应以落实教师专业发 展为出发点,全方位、深层次量化评 价的标准。
1. 将日常评价、重点评价与综合 评价结合
评价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中必不 可少的一部分。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 有效激励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的专 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 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学校 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教 师专业发展评价方案, 结合日常评价、 重点评价与综合性评价,将自我评价 和他人评价整合, 确保评价的公正性、 合理性。在评价过程中,应合理将校 内学生、同行专家及其他教辅人员的评价纳入总评价中。评价方式可采取 传统的专家听课和量化表填写等,还 可选取师生代表进行面对面的评价座 谈。在该阶段,甚至可将家长评价纳 入总评价的考量范围,让家长、教师 以及学校领导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活动 的实施效果,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 问题,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 专业素养,为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成长 提供动力。
例如,学校可制订具体的《教师 评价方案》。这一方案可总括为“一性、 二元、三阶段”, “一性”是指教学 过程性评价; “二元”是指教学主体 和教学客体;“三阶段”是指日常评价、 重点评价和综合评价三大阶段。整个 评价过程由参与评价人员包括教师本 人、校内学生、其他教师及专家采用 评价表、听课和评价会三种方式进行, 结合教师的日常教学效果和教学专业 水平进行评价,督促教师不断提升教 学水平。
2. 实行公开课评价
学校可制定公开课周,按照教 师实际的专业能力情况,鼓励一部 分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师参与公开课 教学活动,然后组织骨干教师、教 导主任、教研组长对参与讲课教师 的教学方式及过程作出评价。除此 之外,每节课后应对学生的综合学 习效果做出评价,可通过发放随堂 知识测查表,在课堂内随机抽取部 分学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本节 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由评 价人员对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教 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节与环节之 间的过渡、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 合评价,给出相应的分数。这一方 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讲课 水平,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整体的 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和把握,促进教师备课能力提升。
三、结语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每个学校管理 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涉及学生知 识能力的发展,对整个教育体系的优 化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学校应高度 重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明确教师专 业发展的多元因素,探索促进教师专 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完善教育教学体 系,提升教学技能。以加强师德师风 建设为出发点,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发 展搭建不同类型的学习平台,充分发 挥校本研训与教研组的作用,结合科 学的教学评价机制,从整体上提高教 师专业能力。以此帮助教师更好地驾 驭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 富的学习体验,扩宽教师的专业成长 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欣 . 新时代提升教师能 力、促进教师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 化教师队伍策略 [J]. 中州大学学报 , 2022(3):101-105.
[2] 何建忠 .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的联片教研策略研究 [J]. 华夏教师 , 2022(25):27-29.
[3]蒋宇瑛,谢玉晓,张燕明 . 基 于教育大数据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J].教育科学论坛 ,2022 (1):63-66.
[4] 黄小倩 , 沈小强 . 教育数字 化转型背景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策 略研究 [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 (9):70-76.
[5] 许绍武 . 指向合作学习的教 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J]. 中学教学参 考 ,2021(9):66-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