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群文阅读”是一种以围绕某一特定阅读主题开展的综合性阅读学习活动。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古诗 词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对拓展学生古诗词阅读面、提升教师古诗词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从“群 文阅读”的概念分析出发,对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对“群文阅读” 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教育工作者在改进教学模式上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应用策略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 推行“新课标、新教材、 新高考”。在“三新”背景下,如何 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一直是高中语 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往教学中, 大多数教师习惯于就诗词讲诗词,多 是进行单篇教学,教学存在程式化情 况。这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古 诗词学习思维及能力,整体教学效果 不理想。“群文阅读”教学法的应用, 则能够突破单篇教学的局限,以多文 本共同学习的方式来带领学生探索古诗词之间的关联, 丰富学生的阅读量, 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 了解“三新”背景下“群文阅读”的 特点内涵,并探索古诗词教学与之融合的方式路径非常有必要。
一、“群文阅读”的概念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 的简称, 该教学模式也被称为“1+X” 阅读法,主要是指根据某个主题选择多篇文本,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多文本阅读材料进行共同探索学习, 进而对主题产生多角度的理解,提升 阅读能力的教学模式。简单来说,就 是围绕主题所开展的有架构性的多文 本阅读教学活动。该教学模式在实 践中所涉及的阅读文本均指向阅读主 题,学生在对比、阅读不同文本内容 的过程中,对阅读主题产生更深刻、 全面、多维的认知理解,从而有效拓 展阅读面及认知空间,获得思维能力发展。
例如,在阅读“边塞诗”时,其 阅读主题即为“边塞”,那么在开展 群文阅读时, “边塞”便是其文本拓 展的焦点,可围绕“边塞”这一主题 拓展延伸,可以延伸不同朝代或者同 一朝代内不同时期的边塞诗进行群文 阅读,了解不同诗词内容、风格、情 感上的异同。同时还可以拓展不同作 者或者相同作者不同时期的诗词内 容,展开对比阅读,了解不同作者或 者相同作者不同时期笔下诗词内容的 异同。无论是不同时期诗词内容的组合,还是不同作者诗词内容的组合,边塞诗的情感表达、语言风格均有一 定的共同性,艺术手法、意象运用也 具有相似性。这样通过组合阅读,既 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 又能让学生在更丰富的语境支撑下, 进行诗词内容鉴赏,从而对此类主题 的诗词形成全面、深刻的理解认知, 而非碎片化的知识,这也是“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首先,有利于增加学生阅读的广 度及深度。传统古诗词教学多以教材 为依据,按部就班地进行单篇诗词内 容精讲,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的课外古 诗词内容较少,课后时间大多被作业 占据,自主阅读课外古诗词的时间较 少,多数学生存在古诗词阅读量不足 的情况。 “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 则能够以古诗词主题为引领,组织学 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同时阅读、学习多篇古诗词内容,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了解不同古诗词之间的关联与区别, 并在围绕主题进行分析、探究中, 拓展学生古诗词阅读的广度及深度。
其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古诗词 鉴赏能力, 从容应对新高考。综观近 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 不难发现, 诗歌阅读考查中经常出现与教材诗 歌进行比较赏析的题型,有的以选 择题的形式出现,有的以主观题的 形式出现,所以在高中古诗词教学 中开展群文比较阅读就等同于考前 演练。并且“群文阅读”教学的开 展,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诗词文 本, 有效增加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 同时在多文本共同赏析、研究中, 通过反复训练、对比分析,深化学 生对古诗词鉴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提升其鉴赏能力。
最后,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 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 出,语文教学应重视发展学生语文素 养。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方 式, 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理念、新技能, 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通 过有效的文本解读带领学生体会古诗 词的语言魅力,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 审美能力。“群文阅读”教学的开 展为教师解读古诗词提供了更多的思 路,这不仅能够实现古诗词教学方式 创新,还可促进教师自身能力水平的 提升, 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二)可行性分析
一方面,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运 用“群文阅读”教学是符合学生心理 发展规律的。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 古诗词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具备一 定的求同存异思维、创造性思维,还 有较强的思辨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 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这些都为“群 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另一方面,对古诗词开展“群文 阅读”教学, 符合高中教材编排特征。 纵观高中语文新教材可以发现,教材 中收录的古诗词内容非常多,有将近 20 篇,占比非常高,约占语文教材的 30%。同时从古诗词选题来看,教材 中也有许多主题相同的古诗词,比如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咏怀古迹(其三) 》 三首诗词的题材相同,均是咏史怀古 类诗词。因此,教材中古诗词的收录 编排情况也为群文阅读的开展奠定了 良好基础。
三、“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古 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学习主题,奠定群文 阅读基础
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以某个主 题为中心,围绕主题来筛选、组合文 本,从而展开阅读学习。因此,在开 展群文阅读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学习 主题,这是群文组合的重要依据,也 是教学活动开展、教学内容联结的重 要聚焦点。只有明确了学习主题,教 师才能合理地选择诗词文本,组织学 生进行阅读探讨, 高效课堂才能达成。 一般来说,应以一个主题为落脚点, 但也存在围绕多主题进行组文的情 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这类情况比 较少见,多以单个主题为主。高考诗 歌鉴赏的考查不管是主观题还是客观 题,不管是诗歌对比阅读,还是单纯 鉴赏一首诗,其命题角度是基本相同 的, 都是从诗歌的意象、意境、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等方面设题。 在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具体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目标,以及上 述命题角度合理地选择阅读主题,保 证“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充分发挥该教 学模式的优势。
(二)遴选诗词组合,完善群文 阅读教学
明确了阅读学习主题之后,教师 就需要围绕主题遴选诗词文本,针 对性地进行选文和组文。在进行古 诗词群文阅读组文时,可围绕阅读 主题,从诗词作者、写作手法、情 感内涵等不同方面来进行诗文遴选 组合。比如可以按照借物抒情、借 景抒情等方式进行归类,也可以按 照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友情、亲 情、爱情等不同情感类型进行组文。 通过合理遴选诗词的方式来推动群 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落实。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无衣》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这 首诗词的内容,以“赏析《诗经》的 语言特点”为主题,进行相关古诗词 遴选组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选择《关雎》《静女》等进 行组文, 带领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学习, 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交流讨论中,体 会《诗经》的语言特点, 感受《诗经》 中“一句四言, 四句一章”的形式美、 音韵美。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 导学生对“美”的定义进行讨论,并 指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思考,从 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发展学 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二 《归园田居》这首诗时,可以将“山 水田园诗的意境美”作为主题,围绕 主题带领学生拓展阅读王维的《山居 秋暝》、谢灵运的《登永嘉绿嶂山》 等诗文,让学生对三篇诗文的内容进 行对比阅读,体会诗人笔下所描绘的 山水田园之美,感受诗文中传达出对 田园生活的热爱,增加学生对山水田 园诗意境美的感知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古诗词内容。
再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上册《声 声慢·寻寻觅觅》时, 教师可以将“李 清照”作为群文核心,挑选李清照不 同时期的诗词作品,以此来组文进行 群文阅读, 比如可以拓展《武陵春·春 晚》《醉花阴》等诗文,让学生通过 阅读作者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对其 词风的变化形成直观的感受。在此基 础上,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分析“作 者经历和其词风变化之间的内在关 联”,以此帮助学生理解“怎一个愁 字了得”的愁闷,体会“物是人非事 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清苦,提高学 生的诗词鉴赏力。
(三)展开对比整合,强化群文 阅读效果
扩大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范围、增 加古诗词阅读量是“群文阅读”教学 开展的一项重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 标。在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法开展 古诗词教学时,教师需要在拓展学生 诗词量的基础上,提高对学生古诗词 整体学习、解读、鉴赏能力培养的重 视。在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时, 教师应在组织学生阅读不同诗文内容 的同时, 引导其对不同作品进行对比、 整合,通过对比阅读来了解不同诗词 文本之间存在的关联与区别、相似与 不同,让学生在对诗文内容进行不同 角度分析解读的过程中,提升多文本 整合阅读能力和古诗词鉴赏能力。
例如,在教学必修上册《登高》 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将“古诗词 中的节日习俗文化”作为主题, 以《醉 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为拓展内容, 构建群 文阅读体系,带领学生阅读三首古 诗的内容,并探讨三首古诗文内容 及情感的异同。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发现,虽然三首古诗都是以“重阳 节”为背景,但所传达的情感却大 有不同。杜甫在《登高》中描绘了 秋日江景之美,并以此表达漂泊他 乡、老病孤愁之感。王维的《九月 九日忆山东兄弟》则是借重阳节来 表达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以及自己 独在异乡的孤独感。李清照则在《醉 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中通过对 重阳节把酒赏菊情景的描述,寄托 了对丈夫的思念。这样以群文阅读 的方式,对相同节日背景下不同古 诗词作品的阅读,可以让学生直观 地感受三位作者心境、情感的不同, 体会不同作者笔下所呈现出的诗文 之美,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再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 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同时阅读《兵 车行》《示儿》两首古诗,感受三首 古诗在表达爱国之情时,所传达出的 不同情感。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通过对祖国壮美山河的描绘,体现了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英雄人物 的敬仰; 《示儿》虽也是以爱国之情 为情感基调,但表达的却是忧国忧民 之情; 《兵车行》是在爱国之情的基 调上为人民发声。这样以群文阅读为 载体,进行不同古诗词作品的对比学 习,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词情感 的理解,促使深度学习效果的达成。
此外,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 教师可以遵从“少预设、多生成”的 原则,通过“学生主体,教师引导” 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自主进行古 诗词内容整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 使其自主进行“1+X”群文阅读, 促进其思维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作为该学科教师,在 教学实践中,应继续寻找古诗词教 学和“群文阅读”教学融合的路径 方法,尽最大可能提升古诗词教学 效果, 帮助学生提升诗词鉴赏能力、 感知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芳芳 . 群文阅读在高中古诗 词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念奴 娇·赤壁怀古》和《声声慢》的比较阅 读为例 [J]. 中学语文 ,2022(3):17-18.
[2] 庄玉凤 . 试论群文阅读观照下 的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的教学策略 [J]. 课外语文 ,2019(31):19-20.
[3] 吴永胜 . 群文阅读在高中古诗 词教学中的应用——以选必下《蜀相》 为例 [J]. 中学语文 ,2022(32):11-12.
[4] 孙美娟 , 孙明玥 , 孙凌寒 .“新 课标”背景下群文阅读在高中古诗词 教学中的实施与思考 [J]. 中学生作文 指导 ,2022(16):102-105.
[5] 张燕 .“群文阅读”与“文本 细读”相结合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研究 [J]. 文教资料 ,2022(11):142-145.
[6] 刘应琪 .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 学探索——以“古诗词”主题群文阅 读教学为例 [J]. 中学课程辅导 ( 教师 通讯 ),2020(15):35-36.
[7] 赵桐 . 群文阅读思维在高中古 诗词教学中的指导策略——以苏轼诗 词教学中寓惠诗词群文拓展为例 [J]. 师道 : 教研 ,2020(3):217-218.
[8] 孙炜康 . “群文阅读”在高中 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J]. 新课程 研究 ,2021(22):70-71.
(作者钟红香,福建省武平县第二中学教 师,一级教师)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8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