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诚信是立国之本、立命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起点。诚信的基本内涵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是指导人生成长的基本准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理解、深刻把握诚信品德的内涵,积极培育诚信的青少年,这对于德育理念入脑入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诚信;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青少年成人成才的基本道德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培育诚信这一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策略、深入挖掘诚信教育的可行途径,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究。
一、榜样法——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做好学生诚信引导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授业解惑,更在于传道。因此开展诚信教育,教师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学生时代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是教师,无论是接受教育还是学习知识,他们都把教师看成是自己人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举止、人生态度等都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名好老师不仅需要知识丰富,还需要情趣高雅,拥有爱心,使学生“亲其师,爱其道”。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好表率,为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诚信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面向全体学生讲诚信,在感情上要无差别对待,答应学生的事一定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坚持全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摒弃分数至上的观念,关爱后进生,公平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言必行,行必果,树立诚信形象。
其次,对家长讲诚信,实现自己的承诺。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努力实现对家长的承诺,教育学生成才,并通过合理渠道渗透给学生,让学生相信老师答应家长的事,在逐步实施、点滴践行,通过教育教学完善诚信形象。
最后,适时推介“诚信之星”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发挥诚信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学生中形成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时尚追求。语文教学虽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但也承担着一定的德育责任。
二、嫁接法——找准教材中的着力点,培养学生诚信意识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体例灵活,编排科学,注重语文学习的同时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革命传统教育、建设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融合在整套教材的设计中。作为语文教师找准教材中德育渗透的着力点,才能有效进行诚信美德的培育。
(一)在古诗文诵读中引导学生认识诚信内涵
我国古典诗文源远流长,经历了千年的锤炼和积淀,具有感发人心、陶冶性情、塑造人格、增长知识的功能。例如,七年级上册的小古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借小主人公元方与父亲的友人之间开展的一场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辩论,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诚实守信的道理。通过初读明节奏、二读疏句意、三读理形象、四读悟道理的层进式诵读,引导学生明白对他人重信守诺是我们每个人立身处世、赢得他人认可和尊重的根本。在学习完这篇小短文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人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如“言必信,行必果”“轻誉者失实,轻许者失言”“言忠信,行笃敬”等,让学生在诵读中延伸拓展,进一步理解诚信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中,通过讲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做到“知之为知之”很容易,难的是做到“不知为不知”,启发学生,对于不知道的东西,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对自己诚信,虚怀若谷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二)把在人物形象的赏析中引导学生内化诚信观念
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现代文阅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热爱生活。初中语文教材的现代文课例中不乏守信与失信的典型艺术形象。
例如,七年级下册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传记文学作品《伟大的悲剧》,斯科特等一行五人的南极探险故事除了呈现出失败之悲、死亡之悲,还笼罩着作证之悲。而作证之悲恰恰映衬出他们诚实守信的人性光辉。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题目中的“伟大”一词设计问题:伟大是一个形容词,通常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崇高品质,你觉得斯科特等人伟大在何处?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斯科特甘为人证的诚实守信精神。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共有的荣光。而九年级上册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杨二嫂凭空诬陷闰土偷盗财物的行为恰恰是诚信品质缺失的表现。在教学中,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觉得丢失的物品是闰土偷拿的吗?你如何看待杨二嫂对闰土的诬陷?进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摒弃不诚信的做法,再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将诚信可贵、不诚信可耻的观念植根于心。
(三)通过综合学习引领学生探究诚信的文化内核
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具有全员参与的特点,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无信不立》的综合性学习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一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信”字的字形、字义流变等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汉字。二是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背诵中国古代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课上进行小组比赛。三是小组合作收集整理我国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读懂文言文,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讲给同学听。四是小组同学集体合作共同拟写和修改一篇以诚信为话题的演讲稿,并推选代表参加演讲比赛。这样设计既可以为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创设情境,又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完整地探求和理解诚信的文化内核,同时也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完整而前后衔接的有机组合,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四)在名著阅读中引导学生体悟诚信文化
中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的文化底蕴影响着历代炎黄子孙。中国古人崇尚“一诺千金”,通过研读名著,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学典型里充满诚信光芒的事例影响。
例如,在学生学习完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后,可以把《红楼梦》中贾府遭难后刘姥姥信守对王熙凤的承诺,不惜卖房卖地营救巧姐的这一情节推荐给学生去阅读,并相互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刘姥姥原本是《红楼梦》中最底层、最平凡人物的代表,当人在高处时,信守承诺帮助他人很容易,但身处劣境依然做到诚实守信的人少之又少。刘姥姥虽然目不识丁,看不懂人生的大道理,却能身体力行信义之举,她是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是值得我们效仿的诚信楷模。再例如《西游记》中“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唐僧师徒因失信于老鼋,最终被甩进通天河,打湿经书。守信当赞,失信受罚,不管身处怎样的高位,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适用的,这个桥段让学生懂得诚信不是儿戏,甚至事关每个人的命运走向。还有《水浒传》中鲁智深“野猪林救林冲”的情节,鲁智深与林冲的故事不仅是一则兄弟肝胆相照的故事,更多是对“义”的解读,“义”字在古代更多体现了一个“信”字,就是所谓的信义之举。他们的故事能够启发学生在朋友之间的交往中要真诚守信,这样才会在关键时刻得到他人的无私帮助。诚信不仅利他,更是利己。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之本,不仅能助人赢得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有时甚至能使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三国演义》中“太史慈应约来还”的故事表明,孙策俘获太史慈后不但没有杀他,而且还以礼相待,放他离开,就是因为知道他是一位以信用和道义为立身处世的首要原则的名士。从一定意义上讲诚信救了太史慈的命。太史慈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塑造了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社会文化中“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这一理念。
(五)通过写作教学启发学生弘扬诚信文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写作教学中可以针对社会热点话题加强学生对诚信的认识。
例如,可以“淄博的人间烟火”为话题展开,引导学生了解淄博烧烤火爆出圈,缘于山大学生与淄博之间这份双向奔赴的情谊。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根本,从中引导学生思考诚信经营对于商家有多重要。淄博烧烤能火多久?可以说人性的善良有多久,淄博烧烤就能火多久。商业中,最可贵的是诚信、是厚道,诚信是一个企业无形的资产。
最后结合国家发改委通报表扬“淄博经验”:近年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下,淄博市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加强“诚信淄博”建设,聚焦“信用建设促消费”,打造“放心消费在淄博”品牌,助力消费复苏回暖。引导学生思索诚信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引导学生从诚信对个人、企业、国家的重要意义三个方面提取分论点,以谈诚信为主题拟写一篇议论文。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尝试条分缕析的写作议论文,又可以树立学生的诚信理念。
三、实践法——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锻造学生诚信品质
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必须使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因为生活才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不能把目光只盯在课堂、教材上,还要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巩固、运用语言文字,习得知识和能力,积淀人文底蕴,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布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实践作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的诚信品质。如撰写读后感、语文经典诵读、读书笔记交流、书法比赛、影视剧观后感、引导学生关注民族传统节日、纪念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另外,构建一种诚信的班级文化氛围,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也有助于学生健康向上成长。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诚信实践活动,奠定家庭诚信教育基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教育优势。相对来说,家庭更容易营造诚信的教育氛围,人人讲诚信的家庭氛围对于培养学生诚信品质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倡导家长开展“亲子共制诚信书签”“亲子共读诚信书籍”“亲子共讲诚信故事”等实践活动。这些亲子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诚实守信的道德力量,而且能够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促进孩子们养成重信践诺的美好品德。
三是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自主感悟诚信精神。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面,还能教人明辨是非。教师可以通过推荐与诚信有关的课外阅读资料,例如“传统文化里的诚信”“红色英雄事迹中的诚信精神”“从春晚小品看40年来的诚信变迁”等,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学生共同聆听学习强国音频“‘典’亮百年系列之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等有声阅读资料,丰富学生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增强学生对诚信的认同和重视。
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尤为重要,尤其是语文学科更承担着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以外的德育任务,因此要做好利用语文教学对诚信品质的培育,更加深入探究培育方法。
参考文献:
[1]赵丽涛.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变迁方式及其当代转化[J].兰州学刊,2013(2):173-177+191.
[2]冯秀军,杨中英.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诚信价值观建设变迁探析——基于央视春晚小品的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9(3).5-13.
[3]郑春晓.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校园文化静态统一及动态结合[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10):107-109.
[4]张燕.带学生这样触摸世界——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J].教育,2019(50):70.
[5]方丽云.初中语文教学中诚信教育的实现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4):36-37.
[6]陈晓梅.诚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的真诚呼唤[J].新课程导学,2016(2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8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