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新课标中提炼的核心素养 , 包含了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要求 , 表明道德与法治教 学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 , 探讨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提升学生心理品质 ; 提出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 要关联故事情境 和生活情境开展教学 , 可通过游戏与实践促进学生亲身体验 , 并注重构建和谐关系 , 做 好学生的心理导师 。
《义务 教 育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标 准 》(2022 年 版) 中提出 , 要通过课程培养学生政治认同 、道 德 修养 、法治观念 、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几项核心素 养 , 其中健全人格是心理健康维度的核心素养 。拥 有健全人格的学生具备积极的心理品质 , 秉持正向 的情感价值观 , 能够有效进行自我调节 。根据新课 标要求 , 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 , 要关注学生 心理发展 , 提升学生心理品质 。
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的价值
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 、全面发展的 学生 , 要求学生在具备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 应拥有 良好的心理品质 。具备良好心理品质的个体 , 可适 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需求 , 更能够达成自我实 现的目标 。小学生处于成长早期阶段 , 更要重视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 , 让学生形成乐观态度 、 自尊自信 等心理品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以 “道德 ”和 “法治 ”为基本要素 , 其中道德是广义的概念 , 指有 关学生心性和品行发展的一 系列素质 。心理健康教 育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 有助于实现 课程目标 。依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 , 能够引领学生心理成长 。在社会竞争力日趋加大的背景下 , 不少学生承受过大学习压力 , 心态受到影响 。利用 道 德 与 法 治 教 学 实 施 心 理 健 康 教育 , 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不可或缺 , 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模块 。但是 ,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模块整体不太受重视 , 力度也不够 。教学实践中更加侧重传统的德育和法治教育 , 主要关注引导学生掌握生活中的规则 , 心理健康教育则受到忽视 。相比其他教育模块 , 心理健康教 育 整 体 松 散 、零碎 , 难以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与此同时 ,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比较单 一 、方法陈旧 。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学生心灵的教育 活 动 ,只有深入学生内在世界 , 才能够产生成效 。 真正触动学生内心 , 则要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活动来 实 现 ,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积累经验 , 逐渐形成更为完善的精神世界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 , 多理论说教而少实践体验 , 多教师宣讲而少学生参与 , 并未唤醒学生情感体验 。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 , 对学生发展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学生往往只能够记住一些简单的概念 , 而没有切身体 验 , 也无法实现心理上的成长 。
三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心理品质 的实践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 作用 , 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根据目前教学 实践中存在的 问 题 , 教 师 应 突 出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内 容 , 并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育策略 。
1. 立足教材内容 , 挖掘教育资源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 , 蕴含着丰富的 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教材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 点 , 教师要善用教材中的资源开展教学实践 。教材 中部分课程 的 主 题 体 现 了 鲜 明 的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导 向 。例如 , 二年级下册《学做 “快乐鸟 ”》一课具有情 绪教育的作用 , 可以让学生了解快乐是一种健康的 情绪 , 并习得一 些 保 持 快 乐 和 宣 泄 负 面 情 绪 的 方 法 。部分课程的主题本身虽与心理健康教育不太密 切 , 但是 课 程 内 容 具 有 培 养 心 理 品 质 的 价 值 。 例 如 ,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名为 “家是最温暖 的地方 ”, 重在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 培养学 生 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 并体会家庭的温馨 。本单元的 主题侧重亲情教育 , 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 度 。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 , 将会获得良好的家 庭人际关系 , 这间接有助于心理品质提升 。在开展 教学时 , 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内容 , 根据教材提供 的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
2. 关联具体情境 , 促进隐性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升学生心理品质 , 增强学 生生活适应力 。开展教育时 , 应与具体情境关联起 来 , 让学生通过情境习得积极的心理经验 。
一是引入故事情境 , 体会人物心理 。故事情境 具有趣味性 , 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 , 激发学习兴 趣 。心理品质可以通过具体的人物故事来呈现 , 生 动的故事更能够触动学生内心 。学生从故事中受人 物精神 感 召 , 会 在 不 知 不 觉 中 完 善 自 我 。 例 如 , 二年级下 册《坚 持 才 会 有 收 获》一 课 , 旨 让 学 生 了 解 , 通过坚持可以克服困难 , 达成长远目标 。教材中列举了几个情境 , 如坚持背唐诗 、坚持给花儿浇 水 、坚持和妈妈一起打扫卫生等 。在此基础上 , 教 师可以引入名人故事 , 给学生讲解爱迪生发明蓄电 池的故事 。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研制蓄电池 , 其 间不断遭受失败 , 最终经过五万次左右试验才取得 成功 。爱迪生的故事表明 , 只有坚持才能取得预期 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内所学 , 谈谈听故 事的感受 。
二是结合生活情境 , 开展主题讨论 。开展心理 健康教育 , 要求学生能够将学习活动与生活情境结 合起来 , 利用课内所学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 每名学 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 , 可以作为情境引入课堂 。教 师可以鼓励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 , 二是结合与课程 有关的情境开展主题讨论 。例如 , 二年级下册《挑 战第一次》一课 , 旨在 让 学 生 了 解 突 破 旧 有 模 式 的 重要性 。通过学习本课 , 要让学生发现挑战第 一 次 对生活的助益 。课本中用插图给出了一些情境 , 包 括第一次买东 西 、第 一 次 学 习 做 饭 和 第 一 次 玩 溜 冰 。其中部分情境可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 , 能够 让学生感同身受 。观察课本插图之后 , 教师鼓励学 生 列 举 生 活 中 相 似 的 情 境 , 建 议 学 生 用 “我 试 过 … … 当时心理 … … 试过之后 ”的结 构 来 表 达 。 学 生的回答包括 : “我试过第 一 次当众讲故事 , 当 时 感觉特别没有 信 心 , 但 是 试 过 之 后 觉 得 战 胜 了 自 己 。”学生在列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 , 重温了当时的 心理体验 , 对挑战第一次有了更深理解 。每名学生 列举的生活情境 , 也是对其他同学的启发 , 有助于 共享 有 价 值 的 心 得 , 培 养 学 生 勇 于 挑 战 自 我 的 态度 。
3. 借助亲身体验 , 实现潜移默化
传统的心 理 健 康 教 育 以 说 教 和 灌 输 的 方 法 为 主 , 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 。教师可以开展游戏和 实践活动 , 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 再在体验中内化经验 。
一是设计游戏活动 , 获得心理体验 。小学生天 性活泼 , 喜爱游戏活动 。 在教学中开 展 游 戏 活 动 , 能够点亮课堂 ,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 让学生化被动 为主动 , 收获心理体验 。教师可以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设计游戏活动 , 要体现心理成长价值 , 要有 助于学 生 收 获 新 的 心 理 经 验 。 例 如 , 一 年 级 下 册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一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感受 一起 游戏的快乐 , 发展团队合作意识 , 建立对他人的信 任 。教师在课中设计了一个小游戏 , 游戏以每两名 学生一组的方式实施 。其中两名学生将相邻的两只 脚绑在 一 起 , 用 跳 跃 的 方 式 前 进 , 一 直 到 抵 达 终 点 。游戏结束后 , 教师再鼓励各小组分享游戏过程 中的心情 , 讨论玩耍和合作的感受等 。教师集中引 导学生谈论用这种方式前进和一个人独自步行的差 别 , 突显共同游戏的心理价值 。游戏活动要与讨论 活动结合起来 , 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游戏体验 、沉 淀游戏心得 。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积极的心理体 验 , 可整合到个体的心理结构中 , 让学生形成喜爱与人 交往的态度 。
二是注重家校合作 , 开展实践活动 。新课标中 提出 , “丰富学生实践体验 , 促进知行合一 。”“教学 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 加强课内课外联结 , 实 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 育的一部分 , 要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提升教学效 果 。 学习书本知识后 , 学生只习得了浅表的经验 。 当参 与实践活动 , 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切身体验 , 实现自 我提升 。教师可开展家校合作活动 , 关联双主体的 教育资源组织实践活动 。例如 , 二年级下册《奖 励 一下自己》一 课 , 提倡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 奖励 自 己的优点或成功做好的事情 。教师以家校合作方式 实施实践活动 , 提出可通过亲子沟通制定一个实践 目标 , 再 请 家 长 来 发 奖 。 为 加 强 实 践 活 动 的 趣 味 性 , 可由亲子之间共同确定奖的名称和美术设计方 式 , 如一名学生学会了拌凉菜 , 获发 “凉菜制作 小 能手 ”奖状 。 家庭实践活动结束后 , 学生将各种 各 样的奖状带到学校 , 并向大家分享自己努力达到目 标的过程 。本次实践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 育功能 , 总体上提升了学生自信心 , 培养了学生追 求进取的态度 。此外 , 每名学生选择的实践活动类 型不同 , 获得的心理体验也不同 , 学生实现了个性 化发展 。
4. 构建和谐关系 , 做好心理导师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 外部关系会被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 。如果学生处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 将会获得稳定积极的心境 , 在 人 生 道 路 上 不 断 进 步 。除利用课本资源 开 展 课 堂 教 学 外 , 教 师 个 人 也 要构建和谐关系 , 做 好 心 理 导 师 。 教 师 加 强 对 学 生的了解 , 让每名 学 生 的 个 性 能 够 被 “看 见 ”, 闪 光点能够得到认可 。 要 为 学 生 点 点 滴 滴 的 努 力 提 供积极反馈 , 让学 生 不 断 获 得 正 向 激 励 , 发 展 积 极心态 。平时要关 注 学 生 心 理 动 态 , 了 解 学 生 在 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 利 用 课 内 外 时 间 帮 助 学 生 疏 导情绪 、认识自我 。 要 积 极 学 习 与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有关知识 , 掌握恰当 的 观 察 方 法 、 沟 通 技 巧 , 培 养学生健康心态 。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 、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 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 , 积极的内心体验 , 良好的适应能力 , 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则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 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 可以让学生获得受益终身的良好心理品质 。教师要以教材为基本依据 , 立足学生学习规律施教 , 并注重发挥个人的心理疏导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渗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全过程 , 要对学生持续施加 影 响 ,促进学生逐渐成长 。
参考文献
[1] 张爱琴 . 浅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 . 求知导刊 , 2022(4) : 98- 100.
[2] 蔡晓平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策略[J] . 教师 , 2021(21) : 51- 52.
[3] 曾婷婷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 . 江苏教育研究 , 2018(Z5) : 90- 92.
[4] 张汝 琳 .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教 学 中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渗 透 途径[J] . 教育界 , 2021(23) : 79- 80.
[5] 衣明 翠 .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渗 透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例谈[J] . 基础教育论坛 , 2022(6) : 35.
[6]林巧燕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的方法研究[J] . 名师在线 , 2021(22) : 77- 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8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