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探究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2 14:30: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压力问题也在应试教育下越来越突出,但是很多学校还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健 康问题,导致很多的学生不能使用有效的方式调节自己的心理,使得部分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不仅影响学生成绩甚至影 响学生的正常生活,所以使用各种手段来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本文从多角度阐述了学 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家长对学 生的期望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多, 学生无形中承担着很多压力。要积极 重视学生的心理压力研究,采取有效 且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外界因素的 影响较大,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下、学 生很容易出现焦虑、迷茫的心态,所 以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 避免学生的不良情绪影响到正常的学 习和生活。学校也要加大对学生的心 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可以建立积极 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 展落实新课标要求。
\

  一、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生的心理主要分为六大特 点。第一,不平衡性。高中阶段学生 的生理发展逐渐成熟,但是心理发育 却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情感、道德、 社交等方面都尚未达成心理成熟指标, 仍然处于人格化阶段。简单来说,高 中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各方之间的 发展并不同步,存在较为显著的不平 衡性。第二,不稳定性。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不平衡,一方面为个 性发展和社会意识发展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也引发了高中生心理发展过 程中的各种矛盾,是学生心理成熟之 前动荡性的一种体现。主要表现在学 生思维敏锐,但是容易偏激,片面性 较强,容易冲动,具有极强的波动性, 学生通常会将勇敢与冒险等混为一谈, 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冲动的特性。第 三, 自立性。高中是学生身体发育的 关键时期,学生的自律意识、思考能 力和事务处理能力在不断发展,在心 理和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自律性,他 们迫切希望从家长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高中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较强,热 衷于展示自身才能和特点。第四,进 取性。高中学生的生理发展逐渐成熟, 心理也在快速发展,他们精力充沛, 思维活跃,不愿安于现状。第五,闭 锁性。高中学生内心世界缤纷复杂, 不会轻易表现。他们希望拥有单独的 个人世界,并喜欢将自己的世界锁起 来。第六, 社会性。高中学生对现实 社会颇感兴趣,喜欢探索新鲜事物, 并对周围问题进行评论,多次时候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针 对其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研究教育, 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有助于强化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的 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体育、智 育、美育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德育 通常指思想政治教育,其内容包括道 德品质教育。这两种内容与心理健康 教育联系紧密,需要对学生的道德意 识、心理品质和判断能力等进行培养, 这些内容不但是德育的任务,也是心 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智育主要以知识 传授为原则,开展知识技能和智力活 动。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进行分析, 智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关系紧密。 诸多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心理健康问 题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比如 对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探索欲望进行 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 其观察、思维以及创新等各项能力进 行培养,强化学生各项能力。体育是 磨练学生意志的有效方法,意志锻炼与体育训练相辅相成。美育需要对学 生的审美态度和意识进行正确引导, 也是帮助学生构建审美心理结构的关 键,重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 能力,使其能够全面理解并认识美。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与各育紧密 相连,同时也是其他各育的基础。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和方法

  (一)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 育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第一,启发 自觉原则。必须要有目的、有意识地 明确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此 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重视 学生成绩,学校领导也必须要重新审 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强调教师 要自觉调整心理健康教学的地位,积 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第 二, 协同工作原则。心理健康教育不 应该只作用在心理课堂教学上,而是 应该融入到各个科目中,并且在课内 外和党团工作中都要协同一致,在多 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心理素质。第 三, 学生主体原则。在高中阶段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了学生在正确 的引导下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而学 生是影响身心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 必须要通过多种手段,使学生能够自 觉对自身的心理健康进行优化和完善, 提高教育效果。第四,平等原则。想 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就必须 要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心理氛围,所以 必须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人格差 异,将学生看作具有独特价值的平等 个体。第五,点面结合原则。在对学 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对学 生出现的个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咨询, 因此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授课,还应该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提高心理教 育的有效性。第六,“教为不教”原 则。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虽然想 要得到教师的帮助,但是教师也应该 妥善地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越 俎代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最好 的方式,还是自助以及同学之间进行 帮助学生自立自主地解决心理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学 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 点和外界因素,综合性地选择合适的 教学方法。第一,传授知识性。通过 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正式课表中,或 者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讲座,为学生 传授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第二,综合 教学法。因为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 育的教学主体是教师,因此教师必须 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在不同的教 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心理素 质。第三,结合德育法。在教学过程 中,德育也将学生的各种品质作为重 点的培养目标,尤其是道德意识倾向 性,所以德育和心理教育之间有一种 交叉的逻辑关系。第四,寓于活动法。 将心理健康活动迁移到课外活动中, 让学生可以在课内外都能够参加影响 其心理素质的健康活动,例如各种艺 术欣赏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审美 情趣,转移不良情绪。在设计的过程 中还要重视活动的难度,因为难度稍 高的任务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耐心 和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第五,榜样 示范法。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教师就 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 必须要做好自身的行为规范。第六, 心理咨询法。心理咨询在近些年逐渐 受到了各学校的重视,学生们的心理 压力和心理承受力都出现了不同程度 的问题,因此学校内必须要设计相应的心理咨询室,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看 待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针对性的咨 询,也就是个别学生单独向咨询人员 提出问题,并做出针对性的解释和引 导;团体咨询,是把一些相似问题组 成小组,解决共性的心理问题。研究 证明,心理咨询是一个极其有效的心 理健康教育方法,能够在源头上解决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 好的心理品质。

  四、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有效策略

  (一)立足学生实际,发挥心理教 育预防性功能

  为了能够有效地落实相关要求, 各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应 该充分对本校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 生心理的大致情况,并且还应该根据 地区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学 校使用多种方式了解学生,例如问卷 法、观察法,调查学生的心理问题的 诱因,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从多种 角度观察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或者 使用访谈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真实的心 理问题。学校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 发展阶段,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制定 针对的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制定一 个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保 证学生的心理得到最科学的引导。学 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很大的多元性 和持久性,所以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 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心理 的预防和矫治工作,通过先前预防性 的教育来帮助学生减少不良的心理发 展。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既需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 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 生能够健康发展。

  作为教师应该及时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观察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 过程中的状态,如果在观察中就发现 学生有一些明显的心理问题,影响其 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就需要对其进行 矫治工作,并且在有些学生心理问题 还没有呈现出来前有隐性的心理状况, 应该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好预 防工作。作为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及时 地调整教育目标和内容,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在 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之后,也应该持 续观察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否符合 教育目标,能否对学生现阶段的心理 发展起到预防或者矫治作用。

  总之,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中,应该在教育之前和教育之后都进 行系统的计划,保证学生能够在一个 科学的活动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发 展状态,如果在进行矫正之后,学生 的心里没有达到预想的状态,就需要 及时地改变教学计划,深入地了解学 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因素,进而加强对 学生的矫正工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 的持续发展。

  (二)创新心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丰 富教育课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心 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教师应该 重视网络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防止网络上的不良言论让学生受到负 面影响,强化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以教师要对网络环境进行加强管理, 避免学生在网络中获取知识的同时, 获取一些不当信息,影响其心理发展。 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 生宣传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教会学生 如何正确调节不良心理,让学生能够 从自身调节自己的心理发展状态,例 如可以进行体育活动或者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让 自己的心情得到平复。或者也可以寻 求同学或者老师的帮助,通过他人来 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教师可以利用 多媒体或者开展多种活动,告诉学生 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 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也可以将 心理教学活动转移到户外,让学生在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情况下,激发学 生参与的欲望,让学生既能够增强体 质,也能够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学生 的心理健康。

  (三)打造有效的家校合作体系

  除了需要学校对学生心理进行疏 导,家长也应该重视这个问题。调查 发现,相当一部分家长只重视自己孩 子的学习成绩,“望子成龙”的顽固思 想也一直禁锢家长的观念,根本不去 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在家长严 格的要求下,使学生产生不良的情绪, 让学生厌学、焦虑。所以学校也要及 时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多和学生 沟通,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自己解决不 了的问题,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内心需 要。学校每年开展家长会的主题也可 以是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立 家长委员会、家校联系一卡通等,学 校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家长改变自身的 观念,开展活动或者沟通公众平台, 以此增加家长对学生的关心,了解心 理问题的重要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 以对家长进行简单的培训,让家长知 道学生心理问题的来源,指导家长如 何从自身角色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学 校应该重视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 响,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最多,其次就 是家庭,所以家长也应该改变自己的 观念,从学生的角度加强对学生的心 理疏导。学校要号召学生家长积极地 与学校合作,引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 的心理建设。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先进化的手段,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教 育,使用专业的手段加强学生的心理 建设。例如,学校可以将一些专业的 心理健康知识上传到微信公众平台, 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栏展示, 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进行针对 性的学习,了解影响学生心理的因素 和解决措施,能够保障学生在学校进 行心理建设后,在家庭中得以延续, 使用针对的方式疏导学生的心理发展, 找到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 心理素质。
\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 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程度,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文化 知识的教育并重,学校根据自身的情 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全 面发展。学校在创设相应的活动时, 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本 校实际情况,综合多种教育资源,积 极与家长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 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紫俊 .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有 效实施途径 [J]. 新课程 ,2021(41):235.
  [2] 陈愉 . 高中 心理健康教 育有 效开展的策略 [J]. 互动软件 ,2021(8):1534.
  [3] 卢璐 . 发挥共青团优势,加强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J]. 空中美语 , 2021(10):2795-2796.
  [4] 周义霞 . 浅析高中生心理健康 教育有效策略 [J]. 互动软件 ,2020(8):542.
  [5] 安旭男 .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有效开展的策略 [J]. 文渊 ( 高中版 ), 202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84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