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革命主题单元作业设计中的应用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22 13:38: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双减”政策倡导作业改革。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以作业设计为重点,立足语文学科特点,以主 题单元教学为基础,以思维导图为重点,以课前导学、课中练习、课后巩固等活动为重点,应用思维导图设计相 关作业,辅助学生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同时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鉴于此,作者联系自 身现有经验,阐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革命主题单元作业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双减,单元主题作业,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主题单元教学备受关注。革命主题单元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语文教学改革时机,立足传统作业设计不足,尝试以革命主题单元为基础,优化作业设计。众所周知,作业是一项以思维为主的活动 [1]。思维导图可以作为学生思维的支撑。对此,在设计革命主题单元作业时,教师可应用思维导图, 在丰富作业形式的同时, 为学生提供思维机会,使学生既能掌握学习内容,又能提高思维水平,具体策略如下。

  一、革命主题单元作业设计课前导学案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课前导学是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关键。导学案是课前导学的“工具”,是学生自学的支撑。现有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前导学案,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探究新知内容,建构初步认知,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2]。革命主题单元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整体认知本单元内容,而梳理单元内容是学生整体认知革命单元内容的重要方式。思维导图是学生梳理所学的“法宝”,对此,在实施革命主题单元教学时,教师可应用思维导图设计导学案,助力学生梳理单元内容,建构初步认知。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除古诗外)以集中展现的方式刻画了有血有肉的革命先烈,以时代风云下的革命英雄人物的抉择彰显其伟大精神与崇高品质。了解发生在这些革命人物身 上的故事,是学生感受他们伟大精神与崇高品质的基 础。所以,教师可以将革命人物故事作为课前阶段的 学习内容。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概括了故事发展 的全过程。在课前阶段,教师可立足此过程,应用思 维导图设计导学案(如图 1)。


\

 
  此作业具有实践性,既可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 兴趣,又可以使学生获取自学革命主题单元的方向。 实践证明,学生受到作业内容的驱动,能自主走进革 命主题单元,按照“起因—经过—高潮—结果”这一 顺序分析故事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初步整体认知文 本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大部分学生因 完成导学案,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自读能力,提高 了语文学习水平。

  二、革命主题单元作业设计课中练习单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双减”政策提倡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当堂 掌握学习内容,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课中练习是学生应用所学,增强认知的方式。语文要素 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指导,也是教师设计语文作业 的依据。在实施革命主题单元教学时,教师要紧扣语 文要素,应用思维导图设计革命主题单元教学的课中 练习单, 引导学生迁移课堂认知, 自主梳理课堂所学, 提 高认知能力。

  仍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本 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情的描写体会 人物内心,进而迁移运用于写作。在课堂上,教师可 以语文要素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故事中,从动作、 语言、神态入手,感受革命英雄人物的美好品质。此 时,教师可顺势应用思维导图设计课中练习单(如图 2)。


\
 
  此作业能使学生以动作、语言、神态为入手点, 自 觉回忆课堂所学,继续感受革命英雄人物身上的美好 品质。自主将具体内容展现于思维导图,建构文本框 架, 有利于提高认知能力。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之际, 教师可巡视课堂,了解他们的课堂学习情况,及时发 现不足,并给予指导,助力他们绘制出完善的思维导 图,建构完善的认知。最后,教师随机选择学生,鼓 励其展现思维导图作品,介绍革命英雄人物的动作、 语言和神态, 揭示其美好品质。其他学生则进行补充, 切 实增强认知效果,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三、革命主题单元作业设计课后巩固题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课后阶段是“双减”重点关注的教学阶段。减轻 学生课后作业负担是“双减”的重点之一。巩固课堂 所学是课后阶段的重要活动,也是课后活动的重要目 标。在革命主题单元教学过程中, 学生体验不同活动, 认 知了文本内容,但部分学生所认知的内容有碎片化的 特点。建构整体认知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重要方 式,思维导图是学生建构整体认知的助力。所以,在 课后阶段,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情况,应用思维导图 于课后巩固题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整理课堂学习 内容,建构整体认知。

  以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 元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 均以主要人物为中心,描写相关事件,表现人物的美好品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沿着“人物—事件—品 质”的路径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容。立足学生的课堂 认知情况,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课后巩固题(如图 3)。


\

 
  在作业内容的驱使下, 学生积极动脑, 回顾课堂所 学,尤其以革命英雄人物为中心,自主探寻其身上的 美好品质与凸显美好品质的具体事件。在绘制思维导 图的过程中, 不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 并进行查漏补缺, 完善课堂认知。同时,在共享思维导图时,学生认真 比较,发现不足,有针对性地完善思维导图,加深对 革命主题单元内容的认知,同时顺其自然地锻炼反思 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四、革命主题单元作业设计中教读课思维导图的应用

  教读课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活动。大情境、大 任务是革命主题单元教读课的重中之重。思维是学生 体验情境、探究任务的支撑。在缺乏思维的情况下, 学 生难以解决相关任务,认知所学内容。由此,在实施 革命单元主题教学时,教师可应用思维导图设计作 业, 并将作业应用于教学始终, 助推学生积极思考, 逐 步深入认知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以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在实 施革命主题单元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围绕单元主题, 立 足阅读篇章,设计几项任务,如“托物言志品风骨” “回忆中的家国情”“全心全意为人民”等。结合任务 内容,教师创设情境,提出其他任务,推动教读课的 开展。在教读课开展的过程中, 教师灵活应用作业, 引 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认知文本内容。比如,在完成 回忆中的家国情这项任务时, 教师以《十六年前的回忆》 为重点,创设四项活动。同时,教师以四项活动为基 础, 呈现相关作业。如在完成活动二(找时间节点, 整 体感知)时,教师呈现如下作业(如图 4)。


\

 
  在呈现作业内容后,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

  在充足时间的保障下,大部分学生以时间节点为入手 点,重点探寻相关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边阅读边 思考,初步认知文本内容。在规定时间结束后,教师 鼓励学生毛遂自荐,展现思维导图作品。教师则立足 学生作品,提出不同问题,引导全体学生思考,深入 探究相关内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整体认知水平。之 后,教师则开展活动三(找反常表现,领悟情怀),呈 现如下作业(如图 5)。


\
 
  实践表明,多样的作业不仅能推动革命主题单元 教读课的开展,还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地体验不同活 动,积极绘制思维导图,认知文本内容。

  五、革命主题单元作业设计中放读课思维导图的应用

  放读课是以学生自读为主的活动。革命主题单元 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此类文章的方 法,积累阅读经验,学会自主阅读。在课堂上,教师 应用多样方式引导学生阅读革命类文本,使学生一步 步地感知革命单元主题,建构了文本认知。在此过程 中,不少学生获取了阅读方法,积累了阅读经验,为 参与放读课做好了准备。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 据,思维导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撑。所以,在实施 革命主题单元教学时,教师应尊重学生阅读所得,设 计作业,辅助学生自主阅读。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在课 堂上,教师以《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两篇文章 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让学生关注描写人 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借此感受人物身上的美 好品质。立足学生的阅读所得, 教师顺势开展放读课, 并设计如下作业(如图 6)。


\
 
  如此作业内容,既为学生指明了自读革命类文本 的方向,又为学生指出了合作交流方向。在展现作业 内容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时间,驱动其自主、合 作阅读。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积极思考, 迁 移阅读所得,勾画相关内容,自觉地从人物的动作、 语言、神态入手,感受其身上的美好品质。在感受的 过程中,学生自觉制作思维导图,呈现相关内容。之 后,学生分享各自的思维导图,互相交流。在交流的 过程中,学生能发现彼此的自读问题,有针对性地提 出完善建议, 助力他人查漏补缺。同时, 在此过程中, 不 少小组仍会有尚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以 尚未解决的问题为重点,开展集体探究活动,鼓励学 生合作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自主 完善思维导图作品。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选出优秀 作品,在班级中展示,借此实现赏识评价。

  六、结束语

  总之,在实施小学语文革命主题单元教学时,教 师要把握“双减”时机, 以课前导学案、课中练习题、 课后巩固题目、教读课、放读课等为入手点,联系教 学内容,以制作思维导图为具体内容, 设计相关作业, 为 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使学生积极思考, 探究学习内容。 教师要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用直观的框架展现学 习所得,并不断完善框架,由此由浅入深地认知革命 单元内容,同时顺其自然地锻炼思维能力、自读能力 等,提高革命主题单元学习质量,减轻过重的学习负 担,实现提质减负。

  参考文献

  [1] 邱志凯.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 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2(5):66-69.

  [2] 张蕾.借助“设计思维” 优化作业设计:例谈部 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作业设计[J].知识文库,2021 (23):172-17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 发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 2022 年度课题“‘双减’视 角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 究”( 课题立项号:DQJYKT2022-24) 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东菊(1981.7-),女, 福建宁德人, 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东侨实验小学,一级教师,本科 学历。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768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