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为了增强思政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医学人才,文章首先阐述了新时 代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新时代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开展的重要性,最后论述了新时代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开展的路径。
关键词 : 思政教育;医学院校;新时代
思政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然而,当前不少医学院校在思政教育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 比如, 学校思政教育缺乏、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思政内容生硬、课程安排不合理,以及“ 重专业素养、轻德行培养”等,这些问题使得思政教育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无法得到期望的效果,难以做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大 学生思政教育遇到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社会 改革不断深入, 在各种情况不断出现及大量不良思 潮涌入冲击的情况下 ,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于传统 思政教育学习的目的认识不足 , 甚至有相当数目的 大学生以成绩为最终导向, 忽视了个人德行对于自 己人生道路的重要性 。思政教育对于医学生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人格,养成 良好的医德医风具有正面作用, 但大部分医学生对 此并不理解甚至并不在乎 。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加重 了医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忽视 , 也注定了思政教育 无法在医学生当中取得预期的效果 。随着大学生就 业率变成一个衡量大学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 很多 专业如医学专业也难免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 由此诸 多医学院校更加注重针对专业技术的授课而忽略了 人文学科的教育, 因为医学生掌握了过硬的技术与 充足的知识储备可以保证其毕业顺利找到工作;一些医学院校没有真正重视思政课程在自身学校学科 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在学术研究、资金等方面支持力 度更是不足;少数医学院校也是以医术的精湛与否作 为衡量一名医学生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准之一,也很少 衡量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是否存在问题 。 同时,教师仅 仅通过“ 填鸭式”授课难以唤醒医学生积极学习思政 内容的积极性,相反还加剧了医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排 斥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 , 相比于内科、外 科、生理学等专业课,对于无法反映在绩点上,毕业 后寻找工作似乎没有太大用处的思政课程,往往进一 步被医学生选择性忽视,不少医学生不听思政课程甚 至在思政课程上学习其他专业课,就为了能够多考一 些分数,多拿一些绩点 。再加上一些教师不具备科学 的思政教育方法,甚至也没有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 等政治理论,没有达到驾轻就熟的地步 。另外,多数 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都是照本宣科,不能将医学生很 好地带入思政内容学习,这样一来就会使整个课堂充 满压抑感,医学生很难真正从中感受到乐趣,对于思 政教育也愈加抵触 。综合以上原因可以发现,由于思 政教育队伍构成复杂 、教育方法陈旧等种种原因,导 致医学生对思政教育有一定的排斥感,这些因素一起 作用导致了现如今思政教育难以深入医学生课堂的 窘境 。本文接下来将会进一步阐述现如今医学生思 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 、 新时代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医学院校思政教育与医学专业理论教育存在失衡
一方面,医学专业课程多,任务繁重,专业知识量 极大,这使得很多医学生重视专业知识,而对于医德 的重视度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医德难以量化,无法像 专业知识一样反映在绩点上[2],这就导致医学生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知识学习上,而往往对思政 教育不闻不问 。加之医学院校在课程安排上,专业课 数目多且课时长,相比之下,品德和人文类课程的数 量少且课时短,这也是导致医学生思政教育不足的另 一个主要原因。
(二)部分教师对于思政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政能力有待提高
医学院校的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自己只要将专业知识讲通讲透,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3];部分教师虽然认同课程思政对于学生不可缺少、大有益处,但自己既要抓教学又要搞科研,心有余而力不足[4],无法将思政内容很好地融入授课内容,导致课程思政内容生硬,加上医学生课程紧凑,专业知识要求多,这种生硬的添加不仅不利于思政内容深入人心, 反而会增加医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抵触心理,导致思政内容无法对医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力[5], 从而导致课程思政仅仅停留在口头和文字上,无法转化为医学生向善向好的内在动力与实际行动,最终使得课程思政停留在一个“ 听起来很重要”的尴尬境地。
(三)当下医学生思想不坚定,学医动机不够纯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在东西方文明不断碰撞的今天,有相当一部分医学生是抱着功利主义的想法报考医学专业的[6],这些医学生缺乏医者的仁心, 缺乏应有的职业操守,缺乏对疾病的敬畏和对病人尊重之心,不能做到“想病人之所想,难病人之所难”。殊不知在医患矛盾不断加剧的今天,这种逐利思想与行为只会加重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与误会,使得二者之间的误会越来越深。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医学生思政教育有所冲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扰乱了国家与人民的日常生活,也对医学生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对于低年级医学生来讲,由于此时主要致力于理论学习,影响较小,但对于实习期的医学生来说,受到复杂社会情况 的影响,一般采取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师生互动的难度 , 使得思政知识无法有效传递, 另一方面医学生思政教育少不了与患者的接触与沟通,而线上教育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使得医学生思政教育难以获得期望的效果。加上此时学生娱乐休闲的方式较为单一 , 互联网成为其放松解压的主要方式。 但是互联网上鱼龙混杂,内容参差不齐,其中不乏一 些消极的言论和视频 , 不断冲击着医学生的三观,尤其是对于一些心智尚不成熟的医学生来说,更易产生 不利的影响。另外,线上思政教育中,教师难以及时把 握医学生的思想动态,无法及时纠正医学生思想出现的问题。
二 、 新时代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开展的重要性
进入 21 世纪以来 , 全国经历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我国的医疗体系带来了不小的考验。期间, 发挥着最重要作用的便是人 , 尤其是掌握专业知识、 品格高尚、甘于奉献、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他们的作用不可忽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 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7] 医 学院校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 为指导,结合医学生自身特点,培养出一批能够“ 不负 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勤奋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道路”的新时代医学生。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要加强医学生专业知识教 育,提高医学生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要通过思政教 育,使医学生的爱党、爱国、无私奉献、服务人民的品德 修养得以彰显和加强。
概言之,新时代的医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 要有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守护 住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
三 、 新时代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开展的路径
基于新时代医学院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有 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新时代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开展 的路径。
(一)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增强教师开展思政 教育的内在驱动力
由于承担专业课的教师可能存在专业知识与思 政教育能力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医学院校可以从 多角度入手,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一是可以邀请 校内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为专业课教师进行专门辅导, 且可以由一名思政课教师与几名专业课教师组成小 组,组内人员互帮互助,通过研究一些优秀的思政教 学案例,交流心得体会,从而提高思政教育能力。二是 每学期可以定期组织召开 1—2 次学术交流会 , 聘请 校外优秀思政教育专家,讲授前沿思政教育理念与方 法,并开展互动式交流研讨,从而提高教师的课程思 政能力[8] 。三是建立有效的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评 价体系,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作为教师教学能力评判 的一个重要指标。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两种方法进行:①通过随堂听课,对教师授课内容与思政能力 进行打分(如医学生的参与度、关键知识点与思政内 容结合程度的好坏、思政内容质量等);②通过向医学 生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教师教学内容与质量评 价,并提出针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通 过以上方式提高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与课程 思政能力,促进教师践行课程思政理念,最终可使教 师适应新时代思政教育的要求。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培 养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沉淀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仅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支柱,更是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重要源头。“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常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9] 医学院校教师要利用 中华传统文化沃土中结出的累累硕果哺育当代医学 生,造就一批文化自信、品行皆优的医学生 。另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与时俱进,不断焕发新生的 。 因此,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近现代中国医学取得的成就,增强医学生对于祖国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比如,对 于中医专业学生,可以讲述中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外国对于中医药剂的抢注现象,以此,增强医学生将中医发扬光大的使命感 、责任感和紧迫感,并以此为依据反驳所谓的“ 中医无用论”; 对于西医专业学生 , 可以讲述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 RNA,以及最近在《自然》等 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我国在干细胞制备技术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增强医学生对于祖国医学与科研实力的自信心 。此外,还可以用无数的医生奋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线的故事,增强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树立理想信念,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青年理想远大 、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1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广大青年务必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强调“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 中国共产党有着辉煌历史,这些史实直到今天仍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故教师可以挖掘党史中的思政元素, 融入课程思政,提升课程思政的感染力[11]。对于医学课程思政来讲,教师可以挖掘党史当中与医学相关的内容并与课堂实际相结合,如此,既能让医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又能使其收获精神上的成长 。比如,我国呼吸外科科学家、“七一勋章”的获得者辛育龄老先生早年投身抗日战争,曾与白求恩并肩战斗抢救伤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不断追求创新,成功研究出了支气管黏膜外缝合法 、支气管袖状切除吻合法、食管癌切除纵隔内吻合法。后来更是排除万难,在 20 世 纪 70 年代创造性地研究针刺麻醉与外科手术 , 且成功实施了千例针麻肺切除术 , 手术成功率高达 98%, 且 1979 年率先在我国完成肺移植手术 , 当时全世界也仅成功实施了 42 例肺移植手术 。辛育龄老先生的光辉事迹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党史素材,教师在呼吸外科的授课中可结合专业知识穿插介绍这些素材内容,一方面让医学生多了解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党史,拓展专业认知,另一方面可借机让医学生接受相应的思政教育,使医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12],坚定理想信念 。如此,将党史学习教育当作进行思政教育的一个视角组织教学, 能提高思政教育的感染力, 从而为培养一大批热爱祖国、意志坚定、理想远大、身体力行、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医学人才提供支撑。
(四)注重医学生在医院见习与实习期间的思政教育
实习是一个医学生将自己课堂所学知识付诸实 践的最佳时期 。实习期间,医学生将直面患者,进而 可以对自己所学知识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但是 不少实习安排中 , 没有相应的条件继续进行思政教 育的安排, 甚至有些教师将思政教育直接从课程安 排中删除 , 这便使得医学生失去了参与思政教育的 机会 。对此,实习期间,医学院校可以依靠带教医生 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其每天接诊患者、病房巡视过 程中的言谈举止,为医学生树立一个光辉的形象,即 依靠带教医生的实际行动 , 对医学生进行一场别开 生面、身体力行的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13];可以让医 院内的名师大家、优秀的医生举办讲座,为医学生讲 述行医过程中的亲身经历与感悟 , 从而让医学生产 生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 可以在每次课程结 束后 , 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对于社会上一些热门的 话题进行讨论思考,如以“ 如何让医患重建信任”为 论题 , 鼓励医学生结合自己实习中的实际情况进行 讨论,提出自己的方法,以激发思维活力;可以每周 进行一场医学生汇报 , 让医学生分享自己一周实习 期间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对于这些现象的看法,同 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14],这样就使得思政教育如同“ 春雨入泥”般深入人心,能够为医学生今后的医 学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注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医学生的思政教育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部分医学生曾待在宿舍,参与线上学习[15]。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于学业的影响,但由于长期不与其他师生面对面交流 , 医学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地会产生一些问题,最 常见的包括消极悲观态度、烦躁等心理问题 。这样不仅影响了医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还会引起医学生对于学校相关规定的抵触与不满,甚至对学校的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这些现象,除了合理安排课程与学习任务,医学院校在课程思政方面也需要下功夫 。作为医学院校,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着职业优势,而课堂教学活动是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对此, 教师可搜集整理一些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思政案例,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和新技术手段开展教学, 一方面,借由真实的案例向医学生讲解病毒的致病机制、发病过程与传播扩散的机制,让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程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以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另一方面,用故事阐释道理,借机向医学生宣传他们身边为了大家健康安全而默默奉献的普通人的事迹,从而培养医学生的奉献精神[16-17] 。如此,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及具有现实意义的事件作为思政教育的生动素材,有效实施思政教育,能够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有效性 。除了以上方面,教师还应当密切观察医学生的心理动向,并定期进行线上或线下心理辅导,使医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 、 结语
年轻人朝气蓬勃,好似早上八九点的太阳,他们 终会成为撑起我国美好未来的擎天柱 。因此,医学生 在刻苦钻研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 , 应当拾起对于思政教育的兴趣 。教师(不局限于思政课教师,也包括 专业课教师) 也应当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及马克思主义知识,精进自身的授课技巧,精妙地 将思政内容与医学生生活实际、专业知识相结合,重 视新媒体教学的应用,减少思政教育的无聊感,激发 医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医学生面对的在学习、生活 、 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指导与点拨 。同时,引导 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医 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医学生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职业操守与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 , 进而促进医学生 综合素质的提高 。医学院校应当合理分配专业课与 思政课的课程时间安排, 加大对于课程思政的资金 投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及思政平台的搭建,为医学 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实践途径,发挥思 政教育以德育人的价值和作用, 以便为医学生未来 的发展夯实基础 。未来,衷心希望医学院校通过思政 教育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 从而 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 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 日报,2016-12-09(1).
[2] 高晓妹 , 路洋 , 张蔚 . 新时代服务学习视角下的医德教育再考 量[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5):704-712.
[3] 齐向秀.思政元素融入临床护理人员职业素养培训中的探索[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2,30(2):174-177.
[4] 冯延 ,赵善民 , 张静远 , 等 .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培训重要作用探 析[J].基础医学教育,2022,24(2):143-146.
[5] 袁静文,李天玺,施金晶,等.南京某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个体 发展的人文满意度调查[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1):75-79.
[6] 王小宁,原静民,常虹,等.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职业使命感调查 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5):708-712.
[7]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 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EB/OL]. (2021-04-19)[2023-02-19].http://news.cctv.com/2021/04/19/ARTIiSf- pXYx8wK35IZvN9rg0210419.shtml?rand=9IvLZt5q.
[8] 赵生美,梁少宇,陈蕾.新医科背景下临床研究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2):203-206.
[9] 王一帆,余玲,徐谦,等.“三不朽”视野下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 实践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2,30(2):167-170.
[10] 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 要论述[N].人民日报,2021-05-04(1).
[11] 杨留才,陈根林,常欣峰,等.党史融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路 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7):22-25.
[12] 侯征,郑懿.医学人文课程体验式教学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 实践,2022,30(2):171-194.
[13] 张茂云,安倩倩,牟宗毅,等.基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中 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 2021,29(2):221-224.
[14] 李昱静, 陈永华.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医学生实践育人模式探 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1,29(1):70-74.
[15] 施菊花,钮晓音,王兆军,等.高等医学教育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 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2022,8(06):677-681.
[16] 周路坦,温君,齐园圃,等.高职院校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分析 与改革路径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4):68-72. [17] 刘晓蓉,唐少文,张怀平.关于高等医学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 合的思考[J].高教学刊,2022,8(34):75-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