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17 10:56: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双减”背景下,本文着眼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提出“组”与“导”结合、“分”与“合”结合、“玩”与“练”结合的构想,旨在促进多方资源整合,提升教学实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合作学习

  2021年,“双减”政策的正式出台给基础教育带来巨大改变。小学数学教学需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转变教学方式,努力实现“减负”“提质”“增效”,在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同时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

  一、“组”与“导”结合,多方整合

  “双减”背景下要实现数学教学的“提质”和“增效”,就要将教学的多方资源有效整合,让“教材”“教师”和“学生”和谐统一,共同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教师具有“组织”和“引导”的职能,因此,要在课前做好“备”与“导”的相关工作以达到此项目的。

  1.“备”教材

  以往数学教学中通常将教材作为教学中的第一手资源,在“备教材”中循规蹈矩,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双减”背景下要打破这种封闭观念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能够真正为“双减”政策下的数学教学服务,使之更加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在此方面,教师要发挥自身的“组织”职能,促进教材的“校本化”“生本化”,进而实现多方教学资源的统一和整合。例如,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设置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六单元设置的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两者中间穿插了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设置了“小数乘法”的内容,第三单元设置的是“小数除法”的内容,两者中间穿插的是第二单元的“位置”。从思维连贯性角度看,在了解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后要及时运用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可以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进行整合;而从“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的角度看,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与“小数除法”可以实现整合。这种整合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前“备教材”阶段发挥出自身的“组织”职能,进行“校本化”“生本化”调整,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师的“教”,同样也有利于学生的“学”。

  2.“备”学生

  新课标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指导依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标一再强调的重要理念,若数学教学中忽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无法使其与新知识融为一体,就无法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而影响到“学”的效果。因此,要在“备”的阶段充分了解和分析学情,这样才能遴选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思维具有连贯性,实现“提质”和“增效”。同样以“小数”这一数学知识的教学为例,小数乘整数这一数学模型是在整数乘法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搭建起来的,如0.72×5=3.6,需要将0.72×100=72,再用72乘5,通过运算得到360,将360除以100,得到3.6。由此可见,“整数乘法”是理解“小数乘法”的基础。小学生数学关联意识相对薄弱,需要教师有效“引导”才能确保关联性得以实现,因此,在“小数乘法”教学前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顾“整数乘法”的相关内容和知识点,这样才能让“小数乘法”的教学水到渠成,实现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勾连与咬合,促进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升“学”的质量和效率。

“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论文

  二、“分”与“合”结合,提高实效

  所谓“分”指的是分层教学。新课标认为,数学课程要面对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进展需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进展,因此,要通过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在最近发展区范围内获得相应收益;而“合”则是指“合作学习”,一堂优质高效的数学课,需要处理好“讲授”与“自学”的关系,引导学生合作沟通,主动探究,这样才能实现有效互动,实现“提质”“增效”。

  1.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第一,学生分层。学生分层是确保分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学生分层要将学习能力评估结果作为主要参考依据,进而要求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测试,在课内外交流互动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及个性特点等做出预判,在此基础上进行潜在性的分层分组,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材施教。

  第二,提问分层。实践表明,所提问题越贴近最近发展区越能激发思考动力。分层教学中要根据层次不同设置具有梯度性的课堂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教学中,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针对低层次学生可围绕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设计问题;针对中间层学生可以设置引发思考的问题;针对高层次学生可设置综合性较强的问题。问题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提问的方式也需要随着问题分层做出相应的调整,体现出提问的灵活性。可采用“低层次回答,高层次补充”“高层次回答,低层次模仿”的原则进行灵活提问,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注入思考动力,从而构建有问题、有思考、有互动的开放型课堂。

  第三,指导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高层次学生,可以大胆放手,留给其更多思考和探索空间,遇到学习难点问题需要鼓励其自主解决,在必要时教师再介入、点拨;对于学习能力和兴趣一般的中间层学生,可以通过先合作探究再进行普遍讲解的方式,为其答疑解惑;而对于数学理解力和数学基础较差的低层次学生,教师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将其视为“数学转化目标”,采用启发、讲解、示范并用的方式,对其进行个性化辅导。

  2.合作学习

  新课标反复强调合作沟通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围绕具有探究性的数学问题开展合作交流,不但能够增进同学之间情感,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而且还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实现同学之间的优势互补,互相启发,相互促进,达到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教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实现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的教学中,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的动态化功能帮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以此唤醒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建构新知识做准备。其次,教师可抛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采用了‘先剪后拼’的方式,我们能否将圆也采用同样方式转化为已知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呢?”陶行知认为,教学不但要教学生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投入合作探究活动中,在同学间的交流中形成“转化—找联系—推导公式”的基本思路,不但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而且还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而扩大数学学习的收益。

  三、“玩”与“练”结合,促进巩固

  数学作业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具有检验、巩固、拓展、应用等作用。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将作业作为查漏补缺的工具,以此实现“课上不足课后补”,让学生通过大量“刷题”促进数学知识固化。但这种方法使数学作业中出现大量具有同质化的内容,不但影响到学生写作业的兴趣,还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对作业量实行了严格控制,旨在通过减少课后书面作业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促进青少年健康、活泼的天性回归。教师要在“双减”政策指导下结合教学内容,将“玩”与“练”结合起来,优化数学作业设计,提高作业弹性,提升数学作业的作用和价值。

“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论文

  1.将作业融入游戏中

  游戏是每个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符合其率真、活泼的本性。可将作业融入小游戏中,通过游戏化数学活动规则的设置因势利导,将“玩”和“练”结合起来,为其带来快乐的同时巩固数学知识,锻炼其解决问题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课程教学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体验平移运动的特点,教师从传统游戏中遴选出与几何平移相关的华容道游戏。此游戏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部分故事情节制作的。在布置作业前,教师可简单介绍有关华容道的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领百万大军讨伐孙权、刘备,被周瑜设计火烧赤壁后败走华容道,恰巧诸葛亮派关羽负责把守此要地。因曹操对关羽有恩,所以关羽留给曹操一条活路。华容道这一传统游戏便源于此故事。华容道玩具是一个长方形盒子,长度方向分为5个小格,宽度方向分为4个小格,盒子里放着十块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棋子,最大的1个正方形代表曹操,5个长方形代表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其余4块小正方形代表士兵,盒子下端有个缺口代表华容道,游戏时要通过几何平移的方式将处于盒子上端的“曹操”移动到华容道,让“曹操”能够从华容道逃跑。设计和布置这种游戏化作业时可引导学生利用废纸盒制作棋盘、棋子,看谁能够最终将“曹操”从棋盘中平移出来。这种游戏不但能够强化巩固本课所学的几何平移知识,培养空间观念,还能借助传统益智游戏促进思维发展,从而实现“玩”与“练”的有效结合。

  2.将作业融入情境中

  传统的数学作业绝大部分以运算为主,课内外都要面对抽象化的符号语言,难免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不但影响其数学学习积极性,还很容易造成数学学习只是为了计算的错觉。“双减”背景下可对数学作业进行灵活设计,将数学知识和运算融入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运用。例如,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教学完成后,学生已经陆续学到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及“小数除法”,已经初步具备了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可布置与家庭生活有关的情境式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家中的水费、电费单据,计算出家庭一个季度或半年来的水费、电费开销,思考怎样才能降低家庭中的水、电消耗。同样是运用所学小数知识进行四则运算,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相融合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数学运算更具实际意义和价值,进而形成强大的作业驱动力,而且,此类型作业还可增进学生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有助于培养其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让数学作业的意义和价值得到拓展。

  四、结语

  教师需要在国家教育政策和相关文件的指导下不断自我提升和完善,加强多方资源整合,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习巩固,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同时实现减负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范方兵.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的三个维度[J].中国教育学刊,2022(9):103.

  [2]黄友初.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要点[J].数学教育学报,2022,31(5):24-28.

  [3]郑华恒.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人民教育,2022(17):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72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