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统编版语文教材习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编排上建立了直观的作文教学体系。增加了习作单元;单元习作更清晰化;习作形式更多样化;重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另外,强调应用文习作,注重实践性。习作要素随着年级段循序渐进地深入。同时,想象作为重要的语文要素贯穿整个统编版小学语文的教学。本文基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习作内容,把握其编排特点,梳理其脉络顺序,在实践中推进语文要素在习作教学中的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习作内容,特色解读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通过梳理、研读、解析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内容,捋顺教材中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聚焦习作内容特色,进而在习作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研读课标理解内容编排特点
统编版教材习作的编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内容从“写话”到“习作”逐步达到让学生能具体明确、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教材在编排上力求建立直观的作文教学体系。
第一,增加了习作单元。在三至六年级的教材中均安排了一个独立的习作单元。分别为观察、想象、写事、写景、写物、写人、围绕中心意思写和表达真情实感单元,内容具有非常强的序列性,力求在教学中达到逐步培养、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目标。
第二,单元习作更清晰化。习作与单元内容紧密联系,方法指导具体生动。不仅蕴含着教师教法的引导,还有学法的指导。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围绕单元主题“学校生活”来安排。以图示游戏的方式,从外貌、性格、具体事例体现的品质和爱好四个角度提示、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三,习作形式更多样化。统编版教材的作文内容体系已经渗透到了普通单元的阅读教学中,让习作教学的力度逐渐加大。教材在习作教学上构建了相对独立的作文体系,采用既有读写分开编写,又有读写结合的编排方式,使阅读与表达均衡发展,形成了“习作单元专门方法指导”“阅读单元中习作随文指导”“课后小练笔及时提高”三条习作教学路径,让习作不局限于整篇。
第四,重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比如,针对观察力培养的作文练习中,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安排了“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主题,还在其他年级教材里安排了连续观察、多角度观察等写作练习。想象能力培养更是贯穿习作教学始终。同时,思维能力逐渐成为作文能力的重要核心之一。
第五,强调应用文习作,注重实践性。统编版语文教材不仅有通知、书信、读后感等应用文写作,还增加了推荐书、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介绍说明等和时代及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应用文练习。突出学用结合,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学以致用。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依托课程标准从“写话”到“习作”,不仅在内容上有明确的规定,而且有清晰的学习程序和方法指导,努力构建系统的写作能力发展训练体系。
二、捋顺内容清晰习作脉络顺序
(一)从内容上厘清脉络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内容上有着内在的系统性和序列性。从写人、记事、写景到介绍说明和实用文体每一项习作训练中的要求都不一样,而且随着年级上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深入。
比如,关于写人的习作,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基本上每学期一次,学年两次(五下两次,六下没有)。写作要求从写几句话、一段话到多角度多方法描写一个人,在写作方法越来越丰富的基础上对人物描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深入。
小学阶段的第一次习作“猜猜他是谁”,要求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个人。在教学中,教师只需指导学生抓人物语言、动作、性格特征及爱好等一两方面写几句话或一段话即可。这个阶段的习作更注重激趣。
第二次写人的作文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要求写身边有特点的人。重点是要把人物鲜明的特点表现出来。要指导学生学习写人物特点的方法。本单元内《剃头大师》和《我不能失信》两篇课文都是以特点向人们展示栩栩如生的人物。教师不仅要在单元课文教学中教方法,更要借助课文有意识地让学生梳理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在以后写人物的习作上,方法指导再逐渐深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要求根据家人外貌、特长、性格等各方面的特点,与动物某些特征建立联系,展开现象,透过语言、行动,用具体表现体现人物特点。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人物的突出特点,抓住家人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可以是外貌上、性格上、习惯上相似……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习作材料,写出家人的特点。在方]]法指导上可以利用句子对比进行具体方法指导。
比如:(1)我的哥哥是个运动健将,他跑步很快,像只豹子。
(2)我的哥哥个子高高的,很威武,胳膊上有硬硬的肌肉。他跑步时步子得特别大,仰着头,手臂摆得特别有劲,刚一起跑,就像豹子一样,一冲就没影了。
同学们在对比阅读中就能很容易地感受具体描写体现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之后写人,不仅有写别人,还有写自己,由漫画人物过渡到写现实中的人。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单元要求,借鉴单元内课文的方法,给予学生不同侧重的指导方法。写人的作文教学是有梯度的,教师要准确定位每次的习作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提高。
(二)以想象作文为主线链接教材
2022年版课程标准对想象作文分学段有非常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要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明确提出要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教师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真实地记录生活、记录想法,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大胆地放飞思维、发挥想象,提升创新思维。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来说,想象是一个重要的语文要素。它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
二年级教材中设置了几次想象写话,如上册语文园地七为想象图片故事续写。教材出示了一幅老鼠看到电脑中的猫的图片,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故事。在下册语文园地四中也设计了看图写话内容:让学生能根据教材给出的词语进行想象,把几幅图片的情节连成一个故事。因此可以说,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一至二年级的想象写话特点都是利用图片支架,让学生借助图片去想象,这也降低了学生想象的难度。
中年级各单元想象要素也随处可见,想象作文也安排了多次。比如,三年级上册的“我来编童话”“续写故事”,下册的“奇妙的想象”“这样想象真有趣”,第五单元还特以“大胆想象”为训练点编排了习作单元;四年级上册的“我和过一天”,下册的“故事新编”。对比低年级,四年级的想象习作就需要学生利用空间感官去想象画面,所以在习作中教师要给学生想象的支架,比如,在故事情节上引导想象,降低习作的难度。
高年级的想象作文要求有所提高,对想象的方向和合理性也有相应的规定。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想象景物的迷人之处。体会文中奇妙的想象和感受。”对于想象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元习作《变形记》要写出“变形”后的经历,详细描写重点部分。学生在充满个性的想象中,容易出现主次不分、行文如流水账的情况。怎样在奇思妙想中做到合情合理,又把重点部分写详细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三、多维实践落实要素推进习作教学
(一)习作单元要重方法巧重组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第五单元都是习作单元,对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阶段性目标进行了科学的编排,具有非常强的序列性。习作单元具有非常完整的整体性特点。每个习作单元有两篇精读课文、两篇习作例文。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这样,就将普通单元的习作练习与独立的习作单元结合形成了新的作文教学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教学的随意性问题,从而有效提升作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见下表)。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把教学目标有机融入整个单元教学的全过程,准确定位单元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一切都指向单元大写作。
(二)普通单元习作的整体构架
1.立足单元整体阅读感受悟情
统编版语文教材注重“读写结合”。让学生在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让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融合共生。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人文主题串联单元阅读情感主线,通过课文与拓展阅读,让学生在整体阅读中激发写作情感。
2.依托重点篇章习方法学表达
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典的范文,有其独特之处,让学生模仿优秀文章的组句、成段、布局谋篇等写作技巧,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单元要素: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猫》一课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满月时的淘气可爱。《母鸡》通过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之情。《白鹅》一课,作者从叫声、步态、吃相等方面写出了白鹅高傲的特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知道写动物,可以从叫声的变化、步态的动作、吃相等角度来展现动物的特点,同时通过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方法把动物写得生动有趣。
(三)小练笔的有效运用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结合本课表达方法或内容的小练笔,加强读写结合,学用结合,带学生走出了无语可写的困境。
《竹节人》是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阅读策略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教师在处理掌握阅读策略的过程中从写作角度提出“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的具体要求。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关注作者情感的表达和观点看法的描述,进行习作输出的训练,培养观察生活的意识,训练学生习作表达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课上,我推出“做传统玩具的推广人”让同学们将玩竹节人和斗竹节人部分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课堂画面感强,学习中将“有趣”“迷上”与课文紧密相连,课堂高潮不断。课后,将仿写传统游戏作为课间游戏和习作内容,效果明显。
(四)阅读与表达推进习作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习作教学倡导“阅读铺路,由读到写”,在阅读中感受、学习表达的方法。提升阅读能力是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阅读形式、阅读课程让学生实现由读到写的顺利过渡。同时,结合课后的“快乐读书吧”板块,组织学生拓展阅读。还可以利用整本书阅读,在共读中开展阅读大讨论,以写感受的方法促进读、写能力的共同提升。
此外,口语交际一般与习作紧密安排,给习作提供桥梁,减缓习作的难度。先说后写,说清楚再写,可以将口语训练与作文教学同时推进。
(五)重视应用文的指导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更重视作文的实践性与实用性,教材中的应用文设置次数多、种类多。2022年版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是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把握写作教学的目的,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将写作与生活紧密结合。
总之,心中有教材,行动有方法。用好教材资源进行作文教学,是一项可以深入探讨的课题,值得我们边实践边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陆云.新教材新理念新挑战从第三届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看统编版教材的特点及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1):1-3.
[3]孟祥川.借助文本提升学生写作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18(3):108.
[4]常志丹.统编小学语文想象作文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J].语文建设,2019(2):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7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