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班级凝聚力是指班集体内部成员之间聚集与团结的力量。在一个充满凝聚力的班集体中,学生之间将和睦相处、共同进步,师生间的情感将更加和谐融洽,班集体在学习、纪律、活动组织、尊师重教等方面也将表现得更加优秀。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应将班级凝聚力的提升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并通过建立阶梯式帮扶机制、发挥榜样带头的正向引领作用、定期开展团队协作类游戏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和谐、融洽、友爱、团结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与生活。
关键词:班级管理;凝聚力;提升策略
提升班级凝聚力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应当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优化管理流程,并在学生积极的配合与响应下,借助多样化的教育教学载体,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使学生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逆境,都能够心往一块想、劲儿往一处使,共同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让自己的班集体能够在整个年级组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阶梯帮扶机制,增强学生合力
在班级管理与建设过程中,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维护班级的集体荣誉。如果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我行我素,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那么,整个班级的班风与学风将会变坏,这对班集体的整体荣誉将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提升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美好愿景,班主任应当建立一套阶梯式的互帮互助机制。这一机制的核心指导思想是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共同组成一个关于生活与学习的帮扶团队,自上至下帮助与扶持班级的后进生及自律性差的学生,使这些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改掉自身的坏习惯,并逐步缩短与优秀学生间的差距,达到全员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这种方法既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树立自信心,也能够营造良好的班风与学风。
以“阶梯式的学习帮扶机制”为例,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随着学习进度的推进,学生间各学科成绩逐渐拉开距离。为了缩减优秀学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班主任可以利用“阶梯式的学习帮扶机制”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使这部分学生逐步消除内心的自卑感。班主任要首先确定后进生为学习帮扶对象,为帮扶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分派帮扶任务。班长、学习委员负责向各学科的课代表传达帮扶任务,再由课代表分别向各小组的组长传达帮助的内容,由小组长向一些优秀的学生分派帮扶对象。比如,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一到两名帮扶对象,针对性辅导语文的基础知识、阅读知识、写作知识,并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夯实帮扶对象的语文基础,使这部分学生逐步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验证帮扶效果,班主任可以单独为被帮扶的后进生提供一套语文练习题,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任务。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班主任可以确定被帮扶对象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再通过点对点帮扶的方法,加快后进生的进步速度。
这种阶梯式帮扶机制的建立,在提升班级凝聚力方面将产生积极影响。第一,这一机制中的被帮扶对象往往是班级中的后进生或者自律性较差的学生,这一学生群体在学习、纪律、劳动、卫生等各方面,与优秀学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这些学生极易影响班级的集体荣誉。而在帮扶机制建立以后,被帮扶对象能够主动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优秀学生的正确指导与帮助下快速改掉自身的坏习惯与坏毛病,使整个班集体内部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和谐。第二,在帮扶过程中,优秀学生与后进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逐渐增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学生之间搭建起一座情感互通的桥梁,促使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变得更加强大。第三,帮扶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磨炼个人意志、锻炼个人能力、提升个人修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优秀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高贵品质能够熏陶和感染被帮扶对象,使后进生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在思想品德方面,都会发生质的转变,这对班级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提升会起到促进的作用。
二、发挥榜样力量,分享个人心得
一名学习成绩优秀、思想道德品质高尚、个人行为端正的学生,不仅可以带动和激发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斗志,而且对这些学生的日常行为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为了提升班级的凝聚力,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成为建设班级、成就班级荣誉的中流砥柱,班主任可以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带头作用,并利用召开主题班会的契机,让这些优秀学生分享自己的典型事迹。这种方法在提升班级凝聚力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优秀学生之所以在学习、纪律、活动参与等各方面都具有突出的表现,其原因是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后进生各方面表现较差,主要是由于自律性差、自觉性差,并且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利用这种方法,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可以和优秀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能够发现自己身上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逐步纠正个人行为。优秀学生所讲述的典型事迹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都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其他学生在聆听过程中,能够快速进入这些典型事迹所营造的育人氛围当中。一些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也能够被这些真人真事所感染。当这种良好的班风形成以后,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必将得到大幅提升。
以“助人为乐的先进典型”为例,为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风气,班主任可以利用每个星期的班会时间,召开以“助人为乐”为主题思想的班会,然后将通过投票产生的助人为乐的学生代表作为先进典型,并给这些学生预留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分享自己日常生活中做的一些好事,而其他学可以在聆听事迹过程中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想。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经常义务辅导一些后进生的功课,并得到这些后进生的认可与肯定;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敬老活动等;有的学生则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会组织一些学生走进社区,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传递自己的正能量。学生在聆听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时,很容易被这些事迹所触动,进而意识到自己与先进典型之间的差距。为了缩短差距,学生能够更加坚定信心地用实际行动改变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与磨砺,学生在各个方面也必将有所收获。
在榜样力量的带动和激发下,一些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能够快速查找出自身存在的缺点与问题,通过效仿和学习先进典型,一步步地缩短与先进典型之间的差距。因此,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应当重点关注这些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色的学生,通过大家的投票选举,选出先进典型,并给他们提供分享个人经历与经验的平台。这样既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斗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且,每一名学生都会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而努力的过程恰恰是班级凝聚力的切实体现。在运用这种方法时,班主任应当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得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确定先进典型的人选,而是采用学生投票选举的方法或者问卷调查的方法,如此才更具说服力与公信力。
三、通过协作游戏,凝聚众人之力
开展团队协作游戏是班级管理与建设过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但简单易行,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营造出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尤其在提升班级凝聚力方面,通过团队协作游戏,能够将每一名学生的心连接在一起,并拧成一股绳,共克难关。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应当借鉴团队合作游戏的互动性、协作性、趣味性特点,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或者自习课的时间,为学生搭建一个游戏平台,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步意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以“萝卜蹲”的团队协作游戏为例,游戏规则如下: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四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手牵着手围成一圈,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颜色的萝卜作为本小组的一个指令,接下来由班主任发出开始指令,第一小组先做下蹲的动作,下蹲的同时需要喊出游戏指令。比如,四个小组分别代表白、黄、紫、红四种颜色的萝卜,在游戏开始以后,代表白萝卜的第一小组做下蹲动作,同时发出小组指令:“白萝卜蹲,白萝卜蹲,白萝卜蹲完红萝卜蹲。”当代表红萝卜的小组听到这一指令后,需要在3秒之内做出下蹲的动作,并发出本小组的指令,依此类推。如果哪一个小组反应迟钝,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下蹲动作,即淘汰出局,最后剩下的一个小组即为优胜组。这个游戏不仅考验小组成员的临场反应能力,也是对团队合作能力的一种锻炼和磨砺。在游戏过程中,一旦某一名学生出现差错,就会影响本小组的游戏成绩。因此,这个小游戏需要每一名成员齐心协力,并认真聆听对方小组的指令,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游戏任务。
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游戏中极力地维护本小组的集体荣誉。因此,在提升班级凝聚力方面,这种方法的促进作用不可低估。首先,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每一名学生的行为不再是个体行为,如果学生我行我素,那么,该小组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淘汰出局。因此,大家为了捍卫小组的尊严与荣耀,每一个人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游戏任务,并与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高度的默契感。其次,班级建设过程与游戏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大家的心系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才能取得更好的游戏成绩。同样,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如果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想着班级的集体荣誉,那么,也会用实际行动去建设班集体。最后,利用这种团队协作类的小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无论在生活、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其中。这种端正的行为态度不仅可以营造健康和谐的生活与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每一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当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着建设班级的重任后,班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心也会聚拢到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每一名学生都能为维护班级的集体荣誉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结语
班级凝聚力的提升需要班主任与全体学生的协同配合。对班主任而言,应当恰当地选择班级管理方法,并不断创新与改进管理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班级建设中扮演好主人翁的角色。对学生而言,在积极配合班主任各项工作的同时,应当通过自检、自查、自省的方式,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与问题并快速地纠正,并以饱满的热情与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共建一个班风好、学风正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于海霞.班主任管理能力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17):36-37.
[2]陈玉梅.注重培养班干部助力班级成长[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94-95.
[3]罗红娟,许伯祥.走班制背景下综合班凝聚力的提升[J].教学与管理,2019(34):24-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