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基于相关概念,首先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然后从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物质环境、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网络教育三个方面论述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校园文化建设;高职
“工匠精神”这一概念早在农耕文明时期就已产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匠精神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谈到工匠精神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与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职业院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2]不难看出,在越来越重视品质化的今天,工匠精神已成为新时代发展导向。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3]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当下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作了全新的诠释。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中的隐性课堂,具备其他教育资源与途径所不具备的优势,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重要的教育作用。而怎样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工作。因此,对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探究,对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工匠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念
(一)校园文化
在大学教育体系中,校园文化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校园文化一般是指学校自有的校园氛围、非物质环境、校风学风、师生关系、文明礼仪等,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非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的总称,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培养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在学校场域内存在。“文化是人类生产或创造的,而后传给其他人,特别是传给下一代的每一件物品、习惯、观念、制度、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4]由此可见,校园文化是育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职业院校教育者在情感、审美、思维等内部精神层面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是动与静、传承与发展、物质与非物质相互统一、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校园文化完整图景。校园文化受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者的共同影响,“要说明的是人造物是融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两种因素共存,社会环境借助人造物体现,人造物又借助社会环境所发展”[5]。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是不容小觑的一部分。
(二)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推进,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含义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充实着新时代背景下的职业院校的自我定位。“应该紧紧围绕新时代对高职院校的新要求,结合高职院校自我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与促进就业需求、适应产业发展相适应,从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同层面入手,在校企合作共建、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打造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方面有所建树。”[6]学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促进企业与校园合作共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亮点之一。自2015年开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相关文件就一直在不断丰富。“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打稳学生未来发展的根基,传递好学生未来走向成功的‘敲门砖’,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求,同时又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7]学校在确定相关培养方向的时候,考虑到新时代互联网文化的发展对新产品、新服务的新要求,以工匠精神为基础,精益求精地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特色,同时能够适应学生健康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社会需要
高职教育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社会输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农耕文明时代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传统手工从业者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而随着历史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工匠大师,如出身于世代工匠家庭的鲁班、隋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专家宇文凯等,传统手工业逐渐被社会认可。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产业技术的精品化并没有使大众百姓对国内产品完全满意,他们往往有着更高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杰出工匠的重要性。对此,必须将工匠精神深深地植入人才心中,而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主体,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二)人才需要
高职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责任,从学校方面来看,需要积极搭建相关的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及个人层面三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价值准则。其中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的“敬业”内容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要求一致。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摇篮,无疑肩负着重要使命。如表1所示,从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事迹来看,他们来自国防军工、装备制造、建筑、通信、传统工艺等多个行业,既是普普通通的工匠,即在岗位上勤勤恳恳奉献自己的行业顶尖技术技能人才,也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
虽然工匠精神一般最直观的体现场所是企业,但是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引导也很关键。一个人坚定信仰、勤勤恳恳地在岗位上工作的素质无疑是可以在学生时代形成的。因为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在这一关键时期做好相应的培养工作。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作为校园文化中最显而易见的部分,是生活在校园内的学生通过感官能直接触及的。物质环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基础的环节,在校园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物质文化是将抽象的精神物化的文化形态,是给人们带来最直接、最迅速的情感共鸣的可视之物,最能彰显学校文化、专业及人才培养特色的文化种类”[8]。校园内的食堂、图书馆、活动中心等基础建设都是文化育人的隐性课堂。以南京金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如图1所示,其分为三个校区(东、南、西),每个校区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其中西校区欧式风格建筑较为明显,建筑物上有人物浮雕等;南校区保留了中式风格,校内建筑设计具有中西方美学特点,利用长廊、亭子等为学生搭建了交流、畅谈的场所,可帮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东校区是以实训场地为主,设有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动漫等实训中心。
要促使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的每个角落,需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引领,具体可以从精神、行为、制度、环境等层面入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而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职业习惯,为日后步入社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国工匠”做好准备。以南京金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校园内设立了企业入驻学院,如京东校园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实训的平台,如图2所示。除此之外,学校里还建立了汽车、餐饮、航空航天环境仿真实训中心,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工作环境等。
由此可见,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样能够通过校园环境展现出大国工匠的内在精神文明。除此以外,校园物质文化还能够通过色彩搭配、建筑、陈列等艺术化的设计影响学生对美的事物的认识,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物质景观中将企业元素、产业元素等结合在一起,如将这些元素融入汽车、航空航天实训楼等基建设施,营造一种“企业式”学习环境,在教学环节将企业中的理念结合在一起,是将敬业、奉献、认真等工匠精神注入物质环境的重要方法。再者,学校可通过学生会、社团等发挥职能,宣传大国工匠背后的故事,诠释这些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基于物质文化的、内化于心的,也是校园文化的根本。精神文化可以蕴含在物质文化内,也可以不蕴含在物质文化内(如校风、校训等)。这些精神文化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始终。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化,是对校园精神文化及工匠精神的升华与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强化职业信仰,不忘初心。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所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9]概言之,就是要强化职业心理,培养职业意识;培养职业思维,激发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在大一新生入学之时就应该强化学生的职业信仰,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从而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第二,做好职业心理疏导,增强职业意识。毕业生对于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换,一时间难以适应,往往会存在逆反的心理,这是缺乏职业意识的表现。对此,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职业心理引导,开设相应的就业心理疏导、心理教育之类的课程,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工作,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提升心理素质,并确保在相关的疏导之后,学生在进入企业时能够更好地应对。
第三,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职业氛围。校园环境建设能够起到育人、影响学生的效果。在学校的体育馆、操场、实训中心、宿舍等设施建设中都应该融入产业、行业、职业等元素,体现出专业特色,在体现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使校园的景观环境、建筑风格等更具有艺术性,因为在追求个性的大学生群体中,通过艺术化的方式“推广产品”,能够更容易被年轻的大学生接受。
(三)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网络教育
随着网络信息大爆炸,几乎每位大学生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除此之外,他们还会有iPad、电脑等电子设备,通过微信、微博等多种社交软件与人进行交流、沟通。基于此,学校全面采用线上教学方式、布置线上作业,无疑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应从线下“入驻”网络空间,打造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的“元宇宙”。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科学因素和属于因素相互结合、彼此交织的过程”[10]。基于知识在互联网中进行呈现更形象化、更直观的特点,借助新媒体将工匠精神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打破了传统、生硬的传播方式,能使大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校园文化。当前,许多学校将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作为本校对外宣传的渠道之一,且从文字内容、主题等方面对推文做了优化,实现了思想化与艺术化的统一,以该方式进行推广,可使学生在审美上、阅读习惯上既感到舒适,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进而促使其更好地成长。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但随着“一带一路”、中国梦的推进,职业院校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职业院校的文化“软实力”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
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丰富的案例、新时代的要求进行剖析与探究,抛砖引玉,希望能够给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微薄的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非一时之功,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还在不断地被创新、被探索。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将传统方式与新的形式结合起来,根据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寻求能够适应当代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途径,这无疑是一条必须坚持走下去的路。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2016-03-17)[2023-01-29].http://www.gov.cn/guowuyuan/2016-03/17/content_5054901.htm.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EB/OL].(2016-12-16)[2023-01-29].https://www.gov.cn/xinwen/2016-12/16/content_5149018.htm.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16)[2023-01-29].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4]亨廷顿,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8-9.
[5]李慧.云南省弥勒市彝族阿哲服饰研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20.
[6]李雪.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7]孙爱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高教学刊,2022,8(2):34-37.
[8]高长江,刘任熊.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高职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34(5):115-118.
[9]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5-02)[2023-01-29].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711415.htm.
[10]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6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