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幼小衔接视角下的数学教学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01 10:15: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培养充分的兴趣,对小学阶段起着积极影响。本文基于幼 小衔接视角对幼儿园数学教学展开讨论,简述二者概念及相关文件精神,从区域游戏、教学活动、生活数学、知识运用、学习环 境等多个视角出发并提出几点可行性教育建议,对幼儿园教师如何做到“到位不越位”提出了独到的思考,期以提高数学教学衔 接的科学性。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 教育的衔接。2021 年,教育部发布《关 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 指导意见》,针对当前衔接工作提出 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举措,体现了 对衔接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幼儿园 数学衔接教育中的“小学化”教育问 题突出,学习难度过高、学习模式超 前, 违背了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初衷。 幼儿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 内容、教育方向具有较大偏差,双方 在教育定位上具有极大的差别。这需 要教师科学展开衔接工作,寻求恰当 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大班幼儿思维处 于具体形象阶段,打造充满趣味性、 游戏化的数学活动能更好地激活幼儿 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其良好的思考方 式,确保衔接工作的科学性。
\

  一、概念解读

  (一)幼小衔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 (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 “幼 儿园教育要与 0-3 岁儿童的保育教育 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从时间范围上划分,我们通常将“幼儿园下学 期”与“小学上学期”视为衔接过渡 期。这段时间内双方教师应能做到融 会贯通,立足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及 思维阶段, 采取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 帮助其逐步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从 而建立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 下简称《指南》)对科学领域中数学认 知培养提出了目标: “初步感知生活中 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 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文件中为幼儿园数学教学指明了教育 方向及培养目标,同时也突出了数学教 学的重要性。幼儿教师应合理分配课程 活动及学习模式,立足 5—6 岁幼儿年 龄特点及思维特征构建具有趣味性的活 动,进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

  二、幼小衔接视角下的数学教学 策略

  (一)数学知识具象化,丰富幼 儿认知大班幼儿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对事物认知存在“具象化”的特点, 单纯地依靠语言讲解、图像展示无法 达成理想中的教育目标。在数学活动 构建时,教师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 象化,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幼儿 眼前, 从而丰富其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同时也能让衔接工作更具合理性。

  在培养幼儿“统计概念”时,教 师可借助“积木块”构建活动。在幼 儿选择不同的游戏项目时,教师可在 桌子上摆放不同的游戏项目名称,并 为幼儿发放拼插类积木,引导其用积 木块投票,在选择的游戏项目前摆放 积木块, 随着积木块的罗列, 一幅“条 形统计图”也随之诞生,让幼儿初步 了解统计的概念与特征,实现数学活 动的教育目标。在培养幼儿“找规律” 能力时,教师可借助不同颜色 的雪 花片构建活动。如:选择两种颜色的 雪花片并将其有规律地摆放,教师引 导幼儿运用已有的材料继续摆放,通 过色块及数量上的变化初步发展幼儿 “找规律”能力。在学习“比较”时, 教师可借助幼儿的人数、身高构建活 动。如:将幼儿分成两组,引导其点数各个小组人数并说出“x 组比 x 组 人多或人少”;教师还可引导幼儿两 人一组,比较身高高矮,通过直观观 察让幼儿说说“谁比谁高”或“谁比 谁矮”。这种方法既能让数学知识更 直观地呈现在幼儿眼前,夯实幼儿数 学知识学习的基础,又能达成衔接教 育目标,强化幼儿数学素养。

  (二)数学知识游戏化,玩中学、 做中学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其以幼儿自主游戏为主,让 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控制获取丰富且有 效的学习经验。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 基本活动,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促进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学习和发 展。教师可将区域游戏与数学活动巧 妙相融,打造“寓教于乐”的学习模式, 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将数学知 识游戏化,让其从更多角度感知数学 魅力。

  建构区游戏以结构性材料为主, 鼓励幼儿通过拼搭设计各种各样的造 型,教师可借助积木活动特性向其渗 透有关“空间几何”的知识。如:为 幼儿出示积木造型,鼓励其从“前后 左右”不同方位观察造型并运用积木 将其拼接出来,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强 化其对空间几何的感知力。美工区活 动以艺术活动为主,通过绘画、手工 等形式创造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教 师可在区域中开展“剪纸”活动,带 领幼儿学习折纸方法,了解“四折、 五折、六折、八折”的方法,并结合 剪纸图样对其渗透“对称”与“平均 分”的数学知识,以平面图形为教育 抓手,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游戏活 动之中。益智区活动以开发幼儿思维 逻辑为主,教师可为幼儿投放活动道 具“七巧板”,引导其运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卡通人物,同 时还可向幼儿讲解简单的图形结构知 识。如: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 边重合拼接,可以组合成正方形”, 在操作与拼接中向幼儿渗透平面数学 知识。教师还可投放游戏材料“二项 式”,引导幼儿观察盒子外的颜色及 图形,引导其将大小不同、颜色各异 的积木块对应地摆放在盒子内, 将“平 面图形”与“几何空间”融合,促使 幼儿在游戏中实现“由平面到立体” 的思维转化, 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知识。

  (三)数学教学实用性,学会运 用知识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习, 更是为了服务于现实生活。在幼小衔 接工作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幼儿掌握 数量关系,更是要让其学会在生活中 应用数学知识。教师要注重“实用性” 活动的构建,向幼儿讲解数字在不同 环境、场景中的含义及正确应用方式, 丰富幼儿数学经验,强化其对数学知 识的运用能力。

  在每日餐吃水果环节中,教师可 将每桌水果均分并鼓励幼儿自主分水 果。如:每桌有五名幼儿,教师便可 在盘子内放“5 的倍数”水果,鼓励 幼儿均分水果,既能让其了解“平均 分”的概念,还能初步感受“除法” 知识。除此之外, 在每日用餐环节时, 教师还可引导幼儿清点班级人数,协 助教师清点餐盘、筷子、勺子,发展 幼儿点数能力及统计数据意识;说说 少了几套餐具或多了几套餐具,感知 有关“加减法”的数学知识,学会在 生活环节中应用数学知识。在了解数 字含义时,教师可结合实际场景向幼 儿讲解数字在不同场景下的含义。在 学习电话号码时可告知幼儿“电话号 码由 11 个数字组成”“每个地区的区号包含 4 位数字”;带领幼儿观察 室内温度计,让其知道数字在温度计 上表示的是气温高低;观察电子时钟 上的数字,了解数字在时钟上表示的 是时间等。挖掘身边常见的数学知识, 能让幼儿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了解 数字,懂得数字在不同情境、环境中 的作用及意义,同时也能增强其对数 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数学教学情境化,激活学 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较为常见的教育模 式,不仅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广泛, 在其他学段教学中也受到了教师的肯 定。在幼儿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中, 教师可构建情境化的数学活动,激发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其在情境 中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为 未来的小学学习做好充足准备。

  以大班数学绘本《十个人快乐大 搬家》为例,故事中一个梯形屋顶的 房子住着十个小人,他们准备一个接 一个地搬到长方形屋顶房子中,梯形 屋顶里的人一个一个地减少,长方形 屋顶里的人则一个一个地慢慢增加。 该绘本故事包含了图形、数量变化、 加减法等多项数学知识,教师可借助 绘本特性为幼儿打造一个“搬家”的 情境,在情境中向幼儿介绍“10 的分解” 与“10 的组合”,引导其观察两个房 子中人数的变化。在完成数量知识学 习后,教师还可让学生观察窗子、房子、 家具的形状,让其说说这些造型都是 由哪些图形所拼出来的,这样能丰富 幼儿的图形认知力,让其在阅读情境 中掌握更多趣味性的数学知识。

  发展幼儿“空间方位”能力也是 数学教学的重点任务。教师可结合地 图为幼儿设计“去长方形房子做客” 的学习情境,并出示路线地图,引导幼儿观察地图并说出不同方位。如:“糖 果屋在长方形房子的左方”“学校在长 方形房子的上方”等,让其在主题情境 中自主观察地图,并分析不同地点的方 位,在讲述中强化幼儿的空间意识,打 造更具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利用情境 激活其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五)学习形式多元化,感知生 活数学

  衔接工作并非一日之功,教师应 开发多种可利用资源,创设具有生活 气息的数学学习模式。在衔接工作中, 教师可立足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不同场 景带领其认识数学、感知数学、发现 数学,强化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 力,让学习活动更具趣味性,让衔接 工作更加合理化。

  不同课程需要在不同环节中展 开,上下楼梯、更换教室是幼儿每 天都要进行的活动。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可借助“楼梯间”与“门牌号码” 让幼儿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在二楼引 导幼儿看墙上的数字,通过数字了 解当前楼层数;仔细观察各个房门 上的“门牌号码”,了解数字的不 同含义与功能。除此之外,教师还 可挖掘整体学习环境中的数学知识。 楼梯由多个长方体组成;走廊像一 个装满礼物的盒子;有正方形、圆形、 长方形的窗户等。在幼儿饮水环节 时, 教师可在杯子和水杯柜上张贴学 号,引导幼儿找到自己杯子并在使 用后将其放回原位,强化幼儿数字 排序能力。还可将数学知识融入体 育活动中, 如:列队时引导幼儿报数, 强化幼儿数数及排序能力;在排球、 抛球、跳绳等项目中教师提出具体 的数量要求, 拍 3 下球、抛 5 个球、 跳 10 个跳绳等。将数学知识与游戏 融合,在指令中强化幼儿对数字的感知力。在种植活动中,教师可带 领幼儿点数植物的数量,强化幼儿 数数、统计意识;在班级中投放“周 历”与“日历”,向其介绍“今天 是星期几”;询问问题“明天是星 期几”,让幼儿知道“一周有七天”; 通过观察与翻阅知道一年共有 12 个 月, 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等。 这些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 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可潜移默化地 提高幼儿的数学认知水平,为其未 来的小学生活做好充足准备。

  (六)数学学习常态化,构建数 学环境

  衔接工作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在幼 小衔接背景下,教师应构建“常态化” 数学学习模式,从环境入手,将数学知 识渗透在幼儿的活动环境及一日生活 中,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丰富其数学经验, 进一步增强衔接工作的效果。

  首先,教师要对幼儿的学习环境 进行调整。在墙体装饰上, 可融入数 字拼图、数字儿歌、数学绕口令等知 识, 将数学融入幼儿的生活环境中, 利用环境展开隐性教育, 促使其在不 知不觉中了解更多有关数学的知识。 其次, 教师要对图书进行调整, 可在 图书区投放更多有关数学知识的绘 本, 如《鼠小弟爱数学》《数学帮帮忙》 《神奇的数学》《排排队》《小鬼加布》 等。此类绘本将数学知识蕴含其中, 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实现能力提升。 最后, 教师可对区域活动进行调整。 如:增加“银行、超市、餐馆”等 区域活动, 让幼儿了解有关“钱币” 的知识,让其在收银、购物、取钱 等活动中强化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 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结合游戏 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些任务。以“超市” 为例,可发布任务:在货架上摆放五包薯片;帮助顾客将第 2 列柜子 中间第 3 排的物品放在购物车中。 此类游戏任务能让幼儿在玩的过程 中掌握有关方位、数量、排列等知 识, 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 营造浓郁的数学学习环境,让衔接 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 园数学教学活动尤为重要,构建多元 化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思维发展起着 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极高的实践价 值。教师应从大班幼儿实际情况出发, 立足其年龄特点、思维发展阶段,采 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创新数学教学模 式。但是,完善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 项旷日持久的工作,其研究不应止步 于此,教师应加深教研、强化实践, 帮助更多幼儿为未来小学学习做好充 足准备。

  参考文献:

  [1] 岑晨 . 试析如何培养大班幼 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J]. 当代家庭教 育 ,2021(27):61-62.
  [2] 张金丽 . 关于幼儿园与小学 数学课程衔接的研究 [J]. 当代家庭教 育 ,2021(16):31-32.
  [3] 范俊丽 . 教学游戏在幼小 课程衔接中的应用研究 [J]. 学周 刊 ,2021(13):185-186.
  [4] 吴明珠 . 如何在幼小衔接教育 中提高幼儿综合素养 [J]. 当代家庭教 育 ,2020(34):51-52.
  [5] 王春 . 浅析善用绘本阅读 , 助 力幼小衔接 [J]. 学周刊 ,2020(05):170.
  [6]刘艳萍 .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 教学策略探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 究,2020(03):66-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605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