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引导中学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核心素养的方法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04 14:20: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使其人文素养及思想道德品质等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文章对中学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对如何引导中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提出两点办法。

关键词:中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一、中学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其应具备的,且能够适应其自身终身发展、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能力品德。在当代社会,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1]。在中学阶段,学生会逐渐形成自我素养以及一定的价值观念与认知,在此阶段对其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引导中学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培育人文底蕴,弘扬时代精神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中,不仅有利于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更有利于弘扬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文化课程时,不仅要认真研究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还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观及其价值,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文章或诗词中的单个汉字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进行讲解,如王昌龄的《闺怨》一诗,教师可以对诗中“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一句中的“侯”字进行深入讲解,给学生展示甲骨文的“侯”字,让学生来猜猜看这个字的本义是什么,并加以引导。该字上部及左侧构成了一个箭棚,在古代这就叫作“侯”,类似于“靶子”;字的下部是一支箭,整体看来就是用箭射靶子。之后再展示小篆体的“侯”字,小篆体的“侯”字在上部加了一个面朝左的“人”,由此产生了“射侯”,引出“侯”字的本义。

\

 
         还可以借助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以其为载体进行“节日征文”,并在学生中开展“寻找征文素材”以及“过中国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找寻实际生活中的节日文化及风俗习惯,把爱国主义及道德教育融入中华民族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的节日中,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美德潜移默化地融入每个学生的思想中。

        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等文学题材中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有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根据传统的道德、礼仪及风俗文化等,传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帮助学生形成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坚忍性格和精神品质,弘扬时代精神。

(二)开展实践活动,形成健康人格

         健康的人格是个人通过实践,在其工作生活及各种经历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意识,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心理素质以及道德修养等[2]。健康的人格能使人把握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找到适宜自己发展、受他人尊重、赢得他人好感的方式和方法。要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就应建立实践机制,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如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审美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及道德认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节”“走近传统文化”等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相互交流,加强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知力。同时,还可以举办“园林欣赏”等美学欣赏活动。中国的园林艺术着重于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学生能在欣赏艺术时,接受自然山水的启发,增加灵感,开阔视野。还可以将自然事物的美与人的道德之美进行比较,得到人可以有如玉般温润的气质,可以有如竹般的坚忍,也可以有如菊般的淡泊等心理感受。通过开展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能提升中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道德认识,帮助其形成健康的人格。

\

 
         综上所述,就如何引导中学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核心素养的问题,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培育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授力度;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开展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实践活动,帮助其形成积极健康的道德品格。

参考文献:

[1]陈德.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科核心素养[J].基础教育参考,2018(2):50.
[2]杨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8(10):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6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