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区域协作机制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27 14:57: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厘清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政策引领以及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指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缺乏专业素养过 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心理教师。青年教师难以应对学生复杂多变的情况、学校投入资源有限以及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提 出构建区域协作模式,形成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共长、共享、共研、共成长的发展路径,促进区域心理健康良性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区域协作,体系构建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在近 40 年的发 展中成果显著,同时伴随社会的发展, 当前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学生高坠、自伤、抑郁等事件的高发, 使得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社会的 关注热点。近年来政策层面也更加细 化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出台系列文 件以加强各校资源的配备,但学校心 理健康教育仍需不断完善。这对心理 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故 而教师成长成为关键,教学水平的高 低、辅导技能的娴熟、应对经验的充 沛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区域协作模 式的构建,使心理教师由点的个人发 展转向面的区域共同发展,各校心理 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 成长。

  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于 20 世 纪 80 年代起逐渐发展,标志之一是将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当 中,着重点为帮助学生解决其所遭遇 的各类心理困惑。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逐渐兴起,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心 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近年来,社会心 理服务体系建设需加强这一观点的提 出,使其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与此 同时教育者与研究者着重点在于对运 行机制的反思,同时注重在运行模式 上的探索及体系的构建并不断拓展。 探索区域内的协同发展,构建相互支 持、共同成长的交流平台,促使区域 内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前景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期间, 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明确了全面 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发展方向, 由此心理健康教育拥有其一席之地; 2012 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纲要(2012 年修订)》的发布,对心 理健康教育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促使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为规范发 展。 2019 年十余部门联合开展的健康 中国行动,明确了基本建成有利于儿 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 多部门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等。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正朝着建设相关服 务体系方向发展并与社会治理体系逐渐融合。

  (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严峻

  当前人们更加追寻精神层次的需 求,心理方面的需求也有所凸显,中 小学生更是如此。2021 年全国一项调 查报告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整体精神 障碍流行率为 17.5%。总体而言,我 国大中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更需着 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 长效机制,完善心理健康动态监测体 系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

 
  二、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

  (一)专业人才匮乏,团队力量薄弱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要求

  较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从教者仅具 备基本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拥 有充足的实践经验,以能够快速准确 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随着政策的推动, 各地区各学校正在加快心理教师人员 队伍的扩充以及硬件设施的完善,但 心理健康教师专职不专的现象仍比较 普遍。人员的配备与教师专业水平应 同步提升以将工作做到实处,促进专业教师的社会支持,使其取得应有的 实效。

  (二)心理问题复杂,表现方式多样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复杂且 特殊,使得教师在应对学生心理问题 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是学生的 心理问题复杂性。教师对于学生部分 心理健康问题的判断难以精准,个案 概念化的达成需要通过集体研讨或寻 求外界支持等方式解决。心理健康教 师虽不具备诊断的要求但应具备基本 判断的水平。另外学生心理问题的成 因复杂,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强调人的 心理健康状况会受到社会、家庭、个 人等不同角度的影响,使得学生心理 健康问题源头复杂,而心理健康教师 的影响范围相对有限,对于学生心理 问题的调节空间有限。

  (三)区域发展失衡,社会资源有限

  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区域之间的发 展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一定程度上受 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沿海地区 部分城市在早期便开始实施区域内对 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及认定, 而部分地区对于心理健康教师的全覆 盖依旧有难度。在区域内易形成强者恒 强的局面,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 将吸引更为优秀的人才,有了学校的 支持以及高素养教师的配备,学校的 心理健康状况将持续优化以创建平安 校园。同时与外界资源的链接也存在 较大差异,各中小学校与高校以及医 疗相结合模式受各因素限制并未较好 地实施。区域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携 手向前、共同成长,以减轻两极分化。


\

 
  三、构建区域协作运行的机制

  ( 一 ) 搭建成长平台,专业技能共长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在掌握较扎 实的理论知识上,具备初步的心理辅导和应对各类危机事件的能力。通过 在区域内搭建学习成长平台,区域内 选拔聘任骨干教师作为核心成员,为 区域内有专业技能成长需求的成员提 供支持,形成传授专业知识、帮助区 域内成员共同成长、带领区域心理健 康走向良性发展。专业技能的共同成 长,是发挥区域心育力量的根基,是 心育长远发展的必需。

  (二)统筹区域力量,促成资源共享

  统筹区域各方力量,构建心理援 助体系,强化教师支持体系,支撑区 域内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发展。以区域 为整体,建设区域与民政、医院、高 校及各有资质的机构相互合作模式, 最大限度地运用专业资源,达到资源 统筹。通过以区域为整体与各单位和 各部门建立合作,促使区域整体的合 作畅通。通过区域与民政、医院、高 校以及机构等部门的合作,将有限的 资源合理地运用,以争取高效地运行。

  (三)加强合作探寻,教学共备共研

  备课与教研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 重要环节,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 对心理健康教师而言,各校心理教师 人数有限,难以形成集体备课、教研 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的成长不 利。探索通过区域力量的建构,为区 域心理教学体系的建构提供有力的资 源,以团队为核心做好外部如家庭教 育的延伸。对内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 提升、课程体系的科学化,对外实现 心理知识的普及、家庭教育的推广。

  (四)发挥集体优势,难点问题共督

  心理辅导作为心理健康教师的重 要工作内容之一,在辅导工作中常常 遭遇难题,因学校仅设一位专业教师, 故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缺乏外界支 持,常以孤军作战的方式工作。通过 区域内朋辈督导团体的构建,发挥每个心理健康教师的长处,弥补集体中 个人的不足。团体成员在以督导与被 督导者的双重身份参与集体活动中时, 既是取长补短的过程,又互相启发, 并且在内容上可以涵盖心理教师所从 事工作的方方面面。共同探索、相互 引领,以心理教师朋辈体系的构建促 进区域整体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晓明 . 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 发展历程与实践走向 [J]. 教育 ,2018 (13):52-55.

  [2] 教育部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纲要 (2012 年修订 ) [S]. 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 王艺凝 , 兰继军 . 中小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政策发展历程 [N]. 中国社 会科学报 ,2022-10-22(07).

  [4] 俞国良 . 中国学生心理健康问 题的检出率及其教育启示 [J]. 清华大 学教育研究 ,2022.43(4):20-32.

  [5] 曾文雄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专业构成及成长路径探析 [J]. 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24):7-9.

  [6] 廖伊婷 . 区域内中小学校跨校 联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构 [J]. 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33):26-28.

  注: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 练项目“健康心智库:系统论视角下 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平台建设”(课题编 号:202110641037X)的结项成果。

  ( 作者何传亮,四川省成都市温江 区东辰外国语学校教师、中学二级教 师;贺云凤,四川省宜宾学院教育学部 学生,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四在读;何奎 莲,四川省宜宾学院教育学部教授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575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