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强调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传统以提高考试成绩为唯一目标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传授学生基础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强化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验与感知,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文章从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而从转变教学观念、开展教学活动等方面探讨了人文素养培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教学评价
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对其学习语文以及自身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素养属于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的内容相对多元化,比如人类社会文明、人类历史进步等等,还包括了学生个人的精神品质、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培养。语文教学涉及很多教学资源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素养要素,给教师培养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传统的初中教师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素养的发展,在教学中未能深入挖掘,也未能结合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需求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
在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中,素质教育始终是重要的改革目标,大部分的教育教学改革政策也是为了最终能够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各学科学习的效果,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目标,强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虽然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通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能够为素质教育的落实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比如,会促进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使语文教学在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加大对人文科学在教学中的渗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意识与文化自信,使学生不仅理解文字的表面意思,更能深刻感知到文字内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思想,让学生丰富语言知识积累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实现了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
(二)有利于丰富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具有内涵的学科,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不注重丰富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而是单纯给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讲授,让学生背诵大量的语言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无法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也无法发挥对学生的文化熏陶与教育效果。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会通过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元素,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给学生讲授有关人文科学的知识内容,组织学生参与人文实践体验,让学生了解相关文化内容,既实现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得到丰富。
(三)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师借助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等,使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与教育下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初中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但是由于以往语文教师教学中缺乏文化意识,未能发挥语文教学在文化传承上的价值和作用。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时,教师逐渐重视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和融合,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阅读课文以及写作中,都会学习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使语文课堂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让学生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加深对课文中情感以及思想的感知,同时也能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形成文化传承与保护意识。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人文素养培养不重视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其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也是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情况并不理想,主要是初中语文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给予的重视不够。
(二)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关键还要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人文素养不仅包括学生对传统文化以及人类发展历史等相关内容的认知和了解,还包括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道德品质和行为素养的提升等等,如果只局限于理论讲解这一种教学方法,将无法更好地提高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质量。然而,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情况看,语文教师并没有针对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实际需求创新教学方法,而是还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师理论讲授的方式,虽然学生在教师的理论灌输下,也积累了相关的文化知识,但是在情感感知与综合素养提升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另外,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也让学生对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缺少兴趣,不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三)教学评价体系有待优化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也是目前影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和成长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自我进行准确认知并明确接下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的过程。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存在部分语文教师对随堂教学评价不够重视,忽略了教学后对学生的评价与指导,只是在阶段性考试以及期末考试后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而且这种评价模式只局限于对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成果的评价,并不能从评价中体现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及能力的发展情况。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重视人文素养培养
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是直接影响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效果的关键,从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情况中了解到,多数语文教师存在教学理念老旧的问题,导致在教学中未能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一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在实际教学改革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需求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目标,除了传统知识教学目标外,应该增加人文素养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强化对学生人文素养发展情况的考核,以此实现为学生人文素养发展提供保障。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思想认知上加大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保障人文素养培养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沁园春·雪》的教学过程中,以往的语文备课中教师只是针对课文的体裁、结构、语法修辞等进行精心准备。结合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需求,在《沁园春·雪》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上,要重点强调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目标,比如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要形成一定的爱国意识,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等。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师者好学,方能引导学生乐学,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欠缺是阻碍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形成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素质及教学能力。
(二)从教材内容中挖掘人文元素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借助于语文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学习有关的人文内容,如果脱离语文教学内容直接给学生灌输人文内容,就无法实现利用语文教学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以及借助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发展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教学内容中人文元素的挖掘,使其能够成为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切入点。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一方面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素养发展需求,通过有效的培养策略补足学生的缺少;另一方面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实现人文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充分融合。例如:在进行《故乡》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备课期间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整理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乡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以及民族风俗等人文教育元素,通过对这些人文教育元素的挖掘与延展,可以实现对学生价值观、情感思想等人文素养的培养,结合课文中的内容再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够从作者对故乡的描写与情感表达,延伸到学生自身对故乡的回忆与感知,进而实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既实现了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度感知与体验,同时也实现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师也可以采取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挖掘整理阅读材料中的人文元素的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人文科学的内容,并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开展以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仅依靠文字教学还不够,需要语文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课程教学的人文目标,给学生设计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人文教育训练,提升人文素养。一方面,需要语文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明确人文目标,为以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语文教师紧紧围绕人文目标设计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与感知教学中的人文元素,并在实际体验与感知中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效果。例如:在进行《三顾茅庐》的教学中,本节课的人文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也让学生能够学习这一精神,在自己的生活中以及未来的发展中也能够具备这一精神品质。因此,语文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当学生对基本的课文结构、语言知识、修辞方法等都有了了解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角色表演活动,在表演之前,让学生通过课文熟悉角色的人物性格特点,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在语言对话中融入情感,将人物演活,这一过程中,既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进行了有效训练,同时也让学生对刘备所具有的精神品质有深入的感知。
(四)设计以学生人文素养发展为核心的作业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需要在多个教学环节中实施,语文作业设计中语文教师应该从学生人文素养发展需求出发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丰富语文作业的形式及内容,使学生一边做作业、一边接受人文教育,学习人文知识、丰富自身的人文涵养。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在设计作业时让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去发现与体验人文内容,感受到身边的人文发展情况,进而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完成《故乡》这篇课文的教学后,语文教师结合这篇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元素,比如故乡的自然环境、民族风俗等,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能够通过走进自己的故乡,近距离地感受故乡的风土人情,并将故乡的自然环境之美录制下来,将故乡特有的风俗民情记录下来。特别是一些出生于乡村或者父母老家在乡村的学生,可以利用放假的时间通过走访、与邻里乡亲畅谈等方式,近距离地感受故乡之情,并将故乡走访的感受与所见所闻写下来,也是对自己故乡的一份美好记忆,并因此感受故乡风土人情的过程。
(五)加强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与创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教学评价,对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优化与改进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建议,在课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师常常忽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教学评价中不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只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导致学生自身对人文素养的发展情况也不注重,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创新和优化,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对自身人文素养发展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例如:在完成《沁园春·雪》的教学后,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为了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需要在教学评价中做出两方面改变,一方面是要在评价主体上进行改变,以往教师单一主体形式的教学评价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需求,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回顾自己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与学习收获,组织学生开展互评活动,最后自己再进行总结性评价;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做好评价内容上的改变,比如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只会针对《沁园春·雪》这节课中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而在以学生人文素养发展为基础的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将学生人文素养发展情况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对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帮助,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量优秀的课文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元素,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元素来落实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与此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需求,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另外,在作业设计中语文教师也要注重考虑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需求,科学地进行作业设计的优化,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柳耀敏.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途径初探[J].甘肃教育研究,2022(09):73-75.
[2]赵文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华夏教师,2019(26):23-24.
[3]于海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语文教学当仁不让[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7):11-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5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