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教育背景与社会形势的改变,当今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同时也要适应形势,在兼顾班级氛围与学生心理的情况下,开展更合适的教育与管理。然而,虽然社会背景与教育背景发生了变化,但教师管理班级的初心不会变:让学生受益,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既要“粗”,又要“细”,不可急于求成,要重视学生的长远发展,精心培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合适的时候大放异彩。
[关键词]班级管理;思想工作;班主任工作
一、变的是阶段任务,不变的是正向引领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学会把教书和育人相结合。若教师只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停留在“教”上,而忽略“育人”,这显然有悖新课标的目标要求。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终身受益,是我们教师不变的正向引领。那么如何遵循正向引领,运用智慧,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变化和达成阶段任务呢?
(一)营造良好的班风
营造良好班风、让学生受益是我们不变的正向引领和执着追求,变化的是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不同。班规、班训是营造良好班风、给予正向引领的重要依托。班风是一种风气,是无形的,抽象的,是一个班级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风范,是一个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共同倾向;班规是具体的规章制度,有形的,需要大家遵守的,主要涉及学习、纪律、出勤、卫生等,是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制度;班训是班级精神的高度总结,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
2011年,笔者接任八年级班主任。都说七年级不分上下,八年级两极分化,九年级天上地下。八年级既是发展的危险期,也是教育的关键期,经过一番考量,结合班情制定了倾向于行为习惯和为人处事方面的班规——班级公约,到九年级,由“班级公约”改成“我和班级有个约定”,班规的内容更倾向于学习管理和积极暗示,也传达了班级口号:今天的努力,明天的实力。在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班规,为营造良好班风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适时借用班会课和班刊,以生为本,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爱学校、爱班级、遵规守法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进行正向引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既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也强调团队的合作共赢。在表彰栏上粘贴照片和相关文字展示个人和集体的优异表现,既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也适时在学生中播下了“安全第一”“珍惜生命”“阳光心态”“孝亲敬长”“爱好阅读”“学会学习”和“懂得感恩”的种子。那年中考,一中上线率创学校历史新高。从毕业后的发展情况来看,孩子们皆能各有成长。
2021年,再次担任班主任,笔者始终不忘营造良好班风这一正向引领的重要性。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和班级孩子的第一次见面会上,笔者特意提前制作了一张喜报,恭喜他们成为班级的一分子,给他们班级的温暖,让他们收获归属感,同时也是引导他们要有主人翁意识。而后笔者便利用开学前的军训,对照名单和军训队伍排序记下班上所有孩子的姓名,既表达教师对学生的重视,也为全员家访做好准备。此外,充分利用好军训前后各5分钟——军训前5分钟温馨提示、军训结束后5分钟小结反馈,这些对孩子进行正向引领的小阵地弥足珍贵,能为后续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当然也需借助班会课和任课课堂针对学情适时进行正向引领,或借助学校给定的主题,或根据学生的阶段问题、先进事迹或班级事务自拟主题,或根据授课内容适时链接班级生活……如:针对学生的问题,个别孩子爱捉弄别人,自己不想读书,也想影响别人;还有大部分孩子作业没做等。针对此现象,自主备了一节“端正品行踏实学习一起奔向美好未来”的主题班会,适时敲响警钟,避免班级氛围恶化。又如:进入八年级的第一节班会课,笔者就针对“八年级现象”自主设计班会课,以期学生能巧抓机遇、缩小两极分化,科学应对八年级这一初中阶段的危险期和机遇期。
再说说班规班训这一营造良好班风、给予正向引领的落实情况,现在的班规是结合学校的十分制要求和班情,与学生共同拟定的条条规定,分加分篇和扣分篇,涵盖学习、品行、待人等方面,班委们可结合班级同学表现进行具体量化。而班训是根据对本班学生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提炼成三个词:守规、担责、知恩。即:要有规则意识,遵规守法;要勇于承担责任,不给别人添麻烦,培养责任感;要学会感恩,珍惜当下,传递美好,走得再远不能忘了来时的路。定好班训后,就向班级征集班徽设计,班徽的设计浓缩着孩子们对班级理想样态的构想。从学生的设计里,我能深切感知学生对班级的美好憧憬,博采众长下设计了现在的班徽:主体部分是一个大的“5”,代表5班。大“5”中含有的“2021”,代表2021级。其中含有的3个“5”分别是:2021相加为5,代表七年级2021级5班建立;5朵花,代表八年级将各自绽放美丽;火焰尾部造型“5”,代表九年级将走向辉煌。含有的叶子共有52片,上面24片,代表24个男生;下面28片,代表28个女生(加上班主任)。含有的“爱心”代表团结。主体部分的寓意是2021级5班的52个同学团结一心,汇聚力量,共同走向辉煌。
(二)积极参与和组织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每个学生体验成功欢乐的来源不同,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或班级活动中,特别是要多关注在学习上没有优势的孩子,尽可能让各个层次的孩子皆能体验成功力量的推动作用。如:去年学校举行的“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诵读比赛,学校要求每班1~2队参与,笔者本着就高原则,在自荐和推荐中尽可能让学生参与,特别是个别十分制积分岌岌可危的同学。对于参与活动,他们一开始是有推托的,但在鼓励和半强加性之下他们还是愿意参与的,虽然他们在吐字发音上很不理想,甚至个别同学可以说是口齿不清的,其中两位同学不仅语音面貌不佳,站姿也有问题,平时也是班上公认的捣蛋鬼。基于此,在训练中,我宽严并济,既严格要求又适时给予鼓励。经过一周的训练,在比赛中他们都呈现了自己的最佳面貌。比赛结束后,我特意在班上大肆表扬了他们,给他们加积分,让他们真切体验到自身的价值、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让他们有力量、有信心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同时,这样的同伴影响对其他同学也是最好的正向引领。此外,笔者还经常与学生一起自主策划组织活动,确保学生全员参与,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自身的独特价值,也在创设机会增进同伴交往,相互取长补短,互相成全,各自精彩。
二、不变的是用心用情,变的是方式方法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我们的教育教学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不同个体,而每个孩子的受教点可能不尽相同,作为班级管理者,需要用心用情,学会变换方式方法,以期做到鼓舞和唤醒受教育者。
(一)开展思想工作
思想工作的开展既有对集体的,也有对个别的针对性辅导。
集体辅导上,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好教学课堂、集体活动等阵地。如:进入新班级的第一节课就很重要。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就笔者而言,虽然当前很重视思政课教育,可在学生的观念里,思政课只是等级科,中考分值远不如语数英,哪会自觉发掘学科中蕴含的育人价值。那么,转变学生观念,提高学生的学科认知,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曾在学生步入初中的第一节课中,配乐展示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正当学生疑惑之际,出示第一个问题:“他们中,你们最欣赏的是谁?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后再追问:“若唐太宗要将其团队裁掉一员,会是谁?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势必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方能做出合理取舍,待孩子们回答后,再语重心长地道出:要想在当今社会立于不败之地,不被轻易淘汰,必须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一个!进而再过渡到本学科的目标和意义——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些与培养更好的、不可替代的自己不谋而合,也为今后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打上厚实底色。此外,我还经常在班级表扬一些默默为班级做贡献的孩子,借用榜样力量,激发学生的看齐意识。表扬过后,成效显著,经常能看到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做卫生场景,自发整理班级等。表扬要及时,惩罚要有法,其中笔者认为改变学生认知很重要,比如要对不守规矩的学生进行罚扫,引导上可能就需注意,笔者曾这么跟学生说:“劳动是光荣的,做卫生不能被称为惩罚,不守规矩就是在自己的品行上蒙尘,希望在打扫卫生,净化环境的同时,也能扫去蒙尘,净化心灵。”这样既能达到“惩”的目的,又不致引起学生抵触。
个别辅导上,要精心把脉辅导对象,对症交流引导。比如,班上一位女生,因为没能进县研学班,她很失落。我根据她好强的个性特点,安慰她:没进研学班,未必是坏事,反倒可以趁此时间不断积淀,默默努力……经一番引导,我们达成共识:默默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尔后她的表现确实不负期待,不断进步,取得预期效果。当然,对班上其他学生,同样方式方法可能就行不通,就得变换方式方法,但不变的是用心用情。
(二)捕捉动人瞬间
关注潜力生。要睁大眼睛多发现学生的优点,眯起眼睛少挑剔学生的缺点,特别是潜力生更应引起关注,他们身上的很多闪光点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肯定、去赞扬,因为很多时候,同学间更多关注的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我想尽可能以另一种方式来弥补他们的缺憾,给这些孩子另一种成全。比如拍下潜力生乐于助人(扶同学、帮忙值日生做卫生等)和值得纪念的照片(比赛获奖)等。
注重细节。笔者始终相信,于细节处见用心。运动会前,笔者会交代拍照的学生确保每个运动员都有特写镜头。还有后勤组、报道组等亦是如此,尤其关注默默奉献的孩子。到劳动实践基地时,笔者也特别注意:确保每个孩子入镜。当然,细节还体现在日常,我常不忘适时捕捉日常动人瞬间。总之,不管哪项活动,我都尽可能在结束后将捕捉的画面配以合适的伴乐制成简短的视频,这样不仅更直观地将捕捉的动人瞬间展示给学生,也给学生们留下弥足珍贵的校园记忆,也能让学生真切获得归属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与幸福。
(三)平等对待孩子
在教师的品质中,笔者认为十分难能可贵的是不戴有色眼镜看学生,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从教师的言行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要知道:我们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我们的冷眼里可能有牛顿,我们的讥笑中也可能有爱迪生。这与至圣先师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也是相契合的。
笔者还认为尊重学生也是教师必备的重要品质,而师生平等的基础便是尊重,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他们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尊重学生人格,不说或不做有损学生人格的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过分强求一致,尽可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体验。当然,也会有个别孩子是很难被轻易唤醒的,特别是作为班主任更应对其多份尊重,否则他就更容易被同学孤立。这种尊重和平等相待既是对他的保护,也是对其他孩子无声的引导。
三、不变的是静静等待,变的是各自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思政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另外,很多专家也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对待孩子的成长,来不得半点儿急躁,要以“牵着蜗牛去散步”的“慢”心态静待学生的成长。当然,这种“慢”不是拖拉滞后,也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快反应、快作为下对学生成长能多份等待。
教育的魅力就在于永远不相同,既要以不变应万变,也要以变应变。班级管理之道的摸索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能停下的是我们实践的脚步。正高级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夏远景教授曾在一次讲座中提到“教育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成长”。是啊,每个人都需要成长,而且是不停的成长,当我们踏入教育工作的岗位,走进课堂,成长就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成长,而是和我们的学生、同事共同成长,这才是真正的成长。希望经过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真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让孩子们各获成长,也让自己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晓辉.如何让班级管理变得更加“艺术”[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27):116.
[2]张萍.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变革研究[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11.
[3]何成章.班级管理的“三思”“三变”[A].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四)[C].20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5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