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6 16:20: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思想宣传是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然而目前这块阵地却有失守的风险。本文在总结目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粗浅建议,以期指正。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宣传思想工作

本文引用格式:马磊,等.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32):220-221.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人力资源,其“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1]。高校承担着为祖国培育人才的重要使命,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人才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谓合格人才,不仅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相应的应用能力,更需要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青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生的扣子一开始就要扣好”[1],因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价值、利益的多元化和信仰迷茫给大学生和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造成很大的冲击,高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是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一 目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现状

(一)宣传思想的受众和工作形式单一


       目前很多学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只面向学生,没有面向教师。并且主要依托思政部(或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宣传工作,宣传、团学、学生管理等工作部门和各学院(系)主要在学生安全和校园和谐方面开展工作,对思想宣传涉及不多。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流于形式

        受师资和课时(很多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都会考虑公共课不能占用太多课时)等因素的限制,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合班授课,上一次课少则七八十人,多则两三百人。这样的上课方式根本就不能保障教学效果。由于上课人数多,老师不可能每节课都点名,也很难随时维持课堂纪律。于是教师在台上照本宣科,学生要么缺席,要么在下面我行我素,玩手机、吃零食、看课外书、甚至谈恋爱,应有尽有。一个学期下来,老师课是上完了,学生考试也及格了(很多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卷考,只要抄得好,都能及格),但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有的甚至一学期下来课本都还是崭新的。这样不仅不能起到思想宣传的效果,甚至还有副作用,让学生觉得思想宣传都是虚的、假的,进而对党的思想政治理论产生怀疑。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话语体系不统一

        很多专业课教学过程会涉及对社会热点、社会事件的分析,甚至很多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主动向学生灌输其对社会现象的一些个人看法。由于很多专业课教师在从事专业课教学科研的同时没有系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党的政治理论,其对社会现象的评判带有片面、强烈的个人色彩,与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得到结论不一致,导致学生不知道该相信谁。甚至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没有系统学习掌握党的有关理论,直接就“把经念歪了”。

二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高校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


          很多高校在受众方面,把宣传思想工作片面地理解为大学生宣传思想工作,忽略了对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宣传;在教学方面,把宣传思想工作片面地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认为只要学生思想上出了问题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把学生教好;而在学生管理方面,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又把宣传思想工作片面地等同于学生安全、学校稳定、校园和谐。团委、学生会、班主任或辅导员在维稳和学生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却很少对学生进行思想宣传教育。

\

 
(二)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对宣传思想工作冲击巨大

        信息时代让我们能很轻易地获取各种资讯,却也造成了知识的碎片化。只要上网搜索,就会得到海量的信息,这已成为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的常见方式。但信息并不等于知识,由于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党的政治理论的系统学习掌握,很多师生不能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全面理性地分析,纷纷人云亦云。在主流意识形态还没有确立主导地位的今天,非主流意识形态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冲击巨大。

(三)价值、利益的多元化和信仰迷茫给高校师生的理想信念造成重大影响

        “面对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很多师生没有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从而感到疑惑、彷徨、失落。

三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建议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并突出重点地向深度广度发展


       1.深度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主题,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展开,阐发的一系列思想观点是彼此联系、相互贯通的,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应该注意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做到融会贯通。并且,不仅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看家本领”。

       2.广度上。扩宽学习主体,建立有效的学习制度,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内容、学习要求、学习纪律和考核机制,把政治理论学习抓牢抓实。不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学,专业课教师也要学,宣传部门、团学组织、学生工作部门、辅导员或班主任也要学;并且要确实做好真学、真信、真行,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宣传。

       3.重点上。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以“四个全面”为引领,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抓住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两个重点对象,激发广大青年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二)建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合力

1.多部门联动,共同开展宣传思想工作


       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复杂而又艰巨,不仅仅是高校的责任,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在高校,单靠思政部(或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无法完成,应该多部门协同作战,共同推进,对宣传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这样方能适应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

2.多措并举,搭建宣传思想工作平台

        知识的碎片化,文化、价值和利益的多元化和信仰迷茫让青年的思想信念容易动摇,所以我们要抓住一切机会,利用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思想教育,通过课上学与课后学相结合,线上学与线下学相结合,校内学和校外学相结合,筑牢宣传思想阵地的防线,掌握宣传思想的高地。

3.改变宣传方式,让宣传思想教育发挥实效

         很多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敬而远之并将其戏称为“马列主义老太太”或是“马列主义老头”,这其中折射出的是目前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死板、僵化和保守。思想宣传教育是感染而不是教训,是影响而不是控制,是引导而不是支配。只有在宣传者与受众之间形成心灵的沟通和灵魂的交融,思想宣传才具有实效性,用春风化雨的方式,才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4.发挥榜样的力量,以点带面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培养一批立场坚定、品学兼优的学生,让其加入宣传思想工作阵营,发挥带头作用,起到榜样的力量,去影响身边的同学。

(三)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体系

      1.在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师资的基础上把合班授课改为小班教学,让老师有条件维持课堂秩序和课堂纪律;

       2.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不仅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系统学习,更要强化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学习和探索,把思想政治理论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传输给学生,突出实效性和针对性。

      3.加大平时成绩在学期成绩中的比重,平时成绩从到课率、平时作业完成情况、期中考核成绩和课堂纪遵守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最好就平时成绩在学期成绩中的比重在幅度上有个规定,否则各高校将各行其是。

\

 
      4.探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与毕业证或是学位证挂钩的合理模式,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

        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还应该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功利化倾向。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徐徐图之,方能“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切忌急功近利;二是去政治化和泛政治化倾向。政治理论的宣传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但也不能把政治理论宣传完全等同于德育工作。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要避免去政治化的育德育人和泛政治化的育德育人。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92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