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语文古典名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20 15:37: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基于项目化学习开展小学语文古典名著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为推动小学语文 课程改革的进程,文章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案 例,指出教师可以组织项目化学习活动,在前期准备、项目实施、重点突破和项目拓展四个环节采取恰当的教学 策略,让学生在项目探索过程中习得古典名著阅读和鉴赏方法,加深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提升阅读感想总结和分 享能力。

  引 言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 要改进教学方法, 必 须废除现在通行的逐句讲解的办法。项目化学习重视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古典名著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深远,为了激发 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进项目化 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避免逐句讲解的教学方法 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鉴于此, 笔者从实践经验出发, 总结了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语文古典名著教学策 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

  古典名著是文学的瑰宝, 兼具休闲和教育意义 [ 1] 。 开展古典名著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分 析。从语言角度分析,古典名著汲取诗歌、散文、戏 剧或史书等文体的影响,具有辞藻华丽、语言特色鲜 明的特点,学生在细致分析名著语言期间可以受到熏 陶感染,提升自身语文素养。从思想角度分析,古典 名著大多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用精彩、生动的故事情 节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阐述“嫉恶如仇”“刚猛不 屈”“谦和好礼”“活泼乐观”等思想的内涵,有助于 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审美素养等。可见,有效 组织古典名著教学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韩愈在《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在 小学语文古典名著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遇到了学 生“不会读”“不爱读”或“缺乏拓展阅读意识”等问 题。因此,教师在组织古典名著教学时需要认真领悟 “读书四患”,让学生多读、多学,引导学生领悟所学 内容的含义,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中。
 
\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要积极探 索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保障古 典名著教学的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通过参与 研讨会、研读阅读教学和古典名著教学相关文献,意 识到项目化学习模式有助于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 桎梏。项目化学习强调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调动自身知识储备,结合自身潜能形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并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知识迁移解决问题 [2] 。可见,教师 基于项目化学习模式组织古典名著教学,可以让学生 主动参与课内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拓 宽学生的古典名著阅读量,使学生能够通过大量阅 读,感知古典名著中的语言美和思想美,并受到古典名 著中人物和故事的影响,进而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语文古典名著教学策略

  鉴于项目化学习模式对小学语文古典名著教学的 积极影响,下文将结合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 单元教学案例,分享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语文古典 名著教学策略,希望可以推动相关研究的开展。

  (一)前期准备

  1. 挖掘项目目标

  统编教材的单元导语板块引入了单元语文要素, 即“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和“学习写读后 感”。教师可以将这两个语文要素作为整体教育目标, 并 以此为基础,研读各个课时中的语文要素,细化教育 目标。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方法的细节目标为:(1) 按 照起因 →经过 →结果的顺序,复述所读故事的主要内 容;(2)结合名著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人 物特点,并对人物进行点评。

  学习写读后感的细节目标为:(1)简单介绍所读 内容;(2)重点介绍印象最深的部分;(3)真实、具 体地写出自己的感想;(4)学会设计读后感的题目。

  2. 设计项目主题

  在明确项目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设计项目主 题。在设计项目主题期间,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 生活和认知水平,设计出既新奇又有挑战性的主题。 对此,教师可以将“漫步古典名著长廊,演绎百味人 生”作为项目主题。

  3. 明确项目任务

  为确保项目落地见效,教师应设计单元项目任务 群,让学生开展系列深度探究活动,实现通过开展项 目化学习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困境的目标。围绕“漫步 古典名著长廊,演绎精彩人生”这一项目主题,教师 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以下项目任务:(1)课本剧表 演,以小组为单位编排并表演课本剧;(2)课本剧点 评,对照教材内容,对其他小组的课本剧进行点评; (3) 读后感创作, 根据所学课文写一篇读后感。这样, 在 第一个任务的驱使下,学生会认真研读教材,选择自 己最喜欢的课文,演绎其中的情节,并在编排课本剧 期间认真分析故事情节,初步达成学习阅读古典名著 方法的目标。而第二个任务可以使学生全面、细致地 分析每一篇文章,进一步强化古典名著鉴赏能力。最 后一个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回顾项目化学习流程,在完 成学习写读后感的单元教学目标的同时,进一步突出 项目主题。

  (二)项目实施

  1. 组建项目小组

  组建项目小组是推进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性格特点都有所差异, 因此, 学 生对各篇课文的喜爱程度也有所差异。编排课本剧活 动需要耗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因此教师需要让不同小组的学生负责演绎不同的课文内容。组建项目小组首 先要调查学生喜好。教师需要让学生以泛读的方式快 速浏览教材中的四篇课文,并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故 事。在此基础上, 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和语文素养, 将 其划分为多个小组。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课文中的主 要人物有所差异。例如,《景阳冈》只有武松、酒家和 老虎三个形象, 而《草船借箭》则涉及周瑜、诸葛亮、 鲁肃、曹操以及弓弩手等众多人物。在划分小组时, 教 师应注意合理设计各组人数,既要确保各项目小组能 够有充足的组员扮演课本剧中的角色,又要保障各组 组员的探究深度。例如, 针对《景阳冈》这一课文, 教 师可以构建 5~6 人的表演小组, 其中 3 人分别扮演武松、 酒家和老虎三个角色,1~2 人负责旁白朗读,其余人负 责扮演“导演”或“编剧”。组内各个成员在完成个人 任务的同时,也要为其他组员提供帮助,从而优化小 组合作探究的效果。

  2. 注重评价先行

  小学生的古典名著阅读能力不足,为保障各组学 生都能够投入项目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在组建项目小 组的基础上设计评价量表(见表 1)。

  在量表的辅助下,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期间会更 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并能够通过自评和组员互评的成 果,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调整后续古典名著学习 方案。这样,教师通过以评价先行的教学策略,可以自然地使各项目小组在完成任务期间,落实语文要 素,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三)重点突破

  1. 强化过程引导

  在运用项目化学习模式期间,教师需要淡化自己的影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3] 。但这并 不意味着教师要以“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态度 完全放弃对学生的引导。相反,为取得满意的教学成 果,教师应加大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引导,帮助学生突 破学习重点。例如,《猴王出世》表演小组在编排课本 剧期间,可能会出现机械演绎课本中情节的问题。在 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与学生沟通,引导全组学生分 析“石猴”有哪些特点,并鼓励他们以课文中的句子 或段落为依据, 论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可能会结合“石 猴跳入瀑布泉中”这一段落提出“石猴很厉害”这一 观点。这一观点虽然正确,但相对粗浅,不能完全体 现石猴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从 “连呼三声”这一细节指出众猴不敢跳入瀑布泉的情 况,因而自己认为石猴有“勇敢”这一品质。在此基 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研读石猴进入瀑布飞泉后 的描写,鼓励他们从“仔细再看”“再走再看”“看罢 多时”“左右观看”等词句中分析石猴的特点,使学生 意识到“石猴很细心”。最后, 在设计课本剧情节时, 教 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动作和神态, 突出石猴厉害、 勇敢、细心等特点。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课本剧表演 的效果,又可以助力“结合名著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 描写相关文字, 分析人物特点, 并对人物进行点评”这 一项目目标的实现。

  2. 组织经验分享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设计经验分 享环节,促进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让学生掌 握更多有益的学习方法,内化古典名著探究的技巧。 如《景阳冈》学习小组的学生可以分享如何通过分析 课文中动作描写片段在没有对话的情况下突出主人公 的特点,其中读后感创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分享 将文本内容与自己生活联系的方法。这样,通过经验 分享环节,全体学生都可以有效突破古典名著学习重 点,增强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开展效果。

  (四)项目拓展

  1. 课后整本书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 》在“课 程理念”部分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读整本书。可见,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的 重要环节。在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开展整本 书阅读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强化学习质量。例如,课文《红楼春趣》有以下 内容:

  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雯姑娘昨 儿放走了。”宝玉道:“我还没放头一遭呢!”

  学生在研读课文期间,只能简单感受红楼梦中人 放风筝时的欢快场景,却无法通过上述选段深刻感受 到贾宝玉与丫鬟们的相处模式。而完成《红楼梦》整 本书阅读活动后,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贾宝玉对晴雯 的包容。

  2. 课后碎片化阅读

  苏轼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参与碎片 化阅读活动,反复研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或章节,以 “熟读深思”的方式加深对重点人物、作者写作特点 和关键情节的理解, 强化项目拓展探究的效果。例如, 部分学生在完成《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活动后,对晴 雯这一人物形象印象深刻,就可以在碎片化阅读活动 中重点分析“晴雯撕扇”“得罪李嬷嬷”“得罪宝钗和 红玉”等关键故事情节,加深对晴雯判词的理解。为 拓展学生碎片化阅读的深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 课上项目实施经验,自主成立课后项目小组,并与教 师交流,增强项目拓展环节的实施效果。
\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古典名著教学期间,教师 可以基于项目化学习组织教学活动,围绕单元语文要 素设计项目目标、项目主题和项目任务,确保项目化 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同时,在学生参与项目内容探究 期间,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帮助,确保学生顺利融 入项目探究活动,并拓展对项目内容的探索深度和广 度,让学生更多地从古典名著中汲取成长的养分。

  [参考文献]

  [1] 高静秋 .玩转花式读法,亲近古典名著: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J] .教育观察, 2020.9(47):105-107.
  [2] 朱丽琴 . “言思共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学策略:以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实践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 2021.7(22):197-198.
  [3] 吕虹.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评价的优化[J].教学与管理,2021(32):32-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52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