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少小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17 15:04: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品格教育是幼儿形成良好品格,践行良好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石。在实施幼儿教育时,教师要应用 多样的方法实施品格教育,如环创法、生活化教学法、家园合作法、赏识评价法等,帮助幼儿塑造良好品格,夯 实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文章联系教师现有经验,着重论述帮助幼儿塑造良好品格的方法。

  引 言

  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教师要重视品格教育,着力 帮助幼儿塑造良好品格。品格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良 好品格, 而良好品格表现为专注、尊重、诚实、勇气、 仁慈、文明礼貌、坚持等。有效的品格教育可以让幼 儿逐步形成良好且持久不变的行为规范,以及稳定的 心理特质 [ 1]。如此, 幼儿可以做到知善、向善、行善, 形 成良好品德,提高道德素养。然而,目前有诸多幼儿教师仍忽视品格教育,或缺少品格教育经验。在这样 的情况下,品格教育会与幼儿教育脱轨。幼儿因缺少 品格教育的熏陶, 难以塑造良好品格, 践行良好行为, 导致自身发展效果不佳。对此, 在实施幼儿教育时, 教 师不仅要重视品格教育,还要发挥教育智慧,应用适 宜的方法开展品格教育, 切实帮助幼儿塑造良好品格。
\

  一、环创法

  环创法是指挖掘园区、家庭和社区资源,灵活应 用,进行环境创设的方法。有效的应用环创法,可以 营造品格教育环境。在体验幼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幼 儿可以受到良好品格教育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形 成良好的认知和行为。因此,在进行品格教育时,教 师可以应用环创法,以美好的品格为抓手,挖掘相关 资源,灵活应用,创设良好的品格教育环境。

  例如,在参与幼儿教育活动和家庭生活的过程 中,不少幼儿坚持做某件事情。坚持是幼儿必须具备 的美好品格。于是,教师留心观察每个幼儿,发现坚持做事情的幼儿, 并了解他们坚持做的事情。之后, 教 师改造教师墙壁, 打造“我是坚持小超人”主题板块, 用图片展现坚持“小超人”的故事。其他幼儿利用闲 暇时间,观看图片,了解他人坚持做的事情。如“坚 持自己吃完饭”“坚持自己穿脱衣服”等。由此,一些 幼儿自觉审视自我,发现自身不足,端正态度,从点 点滴滴的小事入手,坚持做某件事。

  教师继续观察幼儿,获取良好素材,丰富主题墙 内容, 创设良好的环境。幼儿受到良好环境的熏陶, 践 行良好行为,慢慢地形成坚持的品格。

  二、生活化教学法

  (一)融品格教育于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是幼儿获 取知识、技能,锻炼能力,塑造品格的重要途径。教 师可以品格教育内容为依据,应用生活化教学法,组 织相关的区域活动 [2]。

  例如,文明礼貌是幼儿必须具备的品格。在体验 生活时,幼儿要主动向他人问好。基于此,教师编创 文明礼貌歌。之后, 教师将文明礼貌歌应用于语言领域。 具体地,在组织语言领域活动时,教师先在白板上播 放视频, 视频内容为入园时教师和幼儿热情打招呼, 互 相问好。在观看视频时, 幼儿进入了熟悉的生活场景。 教师把握时机,提出问题:“视频中是谁在问好?为什 么要问好?”在问题的作用下,部分幼儿积极思维,联 想生活经历,踊跃表达。如有的幼儿提出:“老师和小朋友在相互问好。问好是一种文明行为,可以让彼 此开心起来。”教师对此进行赞赏,并顺势展示自制绘 本《讲礼貌的小兔子》。在阅读绘本时,幼儿发现小兔 子会主动向他人问好,如“在见到老师时,会主动问 好”“在见到老奶奶时,会主动问好”“在见到好朋友 时,会主动问好”等。立足于此,教师引导幼儿化身 为绘本中的主人公, 向他人问好。在幼儿扮演角色后, 教 师展示文明礼貌歌,和幼儿一起歌唱:“小朋友,懂礼 貌,文明礼仪我最棒。见到老师敬个礼,见到朋友问 声好……”

  通过体验集体教学活动,幼儿不但储备了语言素 材,锻炼了语用能力,还形成了文明礼貌意识,便于 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礼貌行为,塑造良好品格。

  (二)融品格教育于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实现全面发 展的载体 [3]。在玩游戏的过程中, 幼儿会发挥主动性, 根据游戏规则,践行良好行为,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 品格。因此, 教师可以围绕品格教育内容, 编创游戏, 引 导幼儿体验。

  例如,专注是幼儿必须养成的美好品格。为让幼 儿增强专注力,教师编创“足球跟我走”游戏。在游 戏之前,教师将 5 块 10 厘米高的障碍物、5 块 15 厘 米高的障碍物和 1 个纸箱,相隔 30 厘米,摆放在空地 上。接着,教师提出游戏规则:“用小腿夹住足球,双 手叉腰,双脚离地,依次从 10 厘米、15 厘米高的障碍 物上跳过去, 最后, 将足球踢进纸箱中。在游戏中, 倘 若足球掉落,需要回到起点,重新开始游戏。”为了取 得游戏胜利, 幼儿会提高专注力, 留心自己的动作, 保 证顺利地跳过障碍物。

  通过体验游戏活动,幼儿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塑 造健康身心,还可以提高专注力。

  (三)融品格教育于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是在真实的幼儿园情境中发生的,具有 真实性和体验性。教师可以融入品格教育,达到“润 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如,在入园时,教师可以选择表现良好的幼儿 担任“小小礼仪员”。“小小礼仪员”和教师一起站在 园区门口,迎接本班的小朋友,同时向小朋友及家长 问好。通过体验这样的活动,“小小礼仪员”可以展现 自我,用自身行动感染他人。同时,其他幼儿会在竞 争意识的驱动下,主动向榜样学习,树立文明礼仪意 识,践行文明礼仪行为,逐步塑造良好品格。

  又如,在午餐时,教师安排本班幼儿轮流担任值

  日生。值日生要和教师一起收拾桌面, 为他人分发餐具。 通过担任值日生,幼儿会慢慢形成责任心,能主动承 担更多的责任,为他人服务。

  三、家园合作法

  (一)搭建平台,家园沟通

  家园沟通是了解幼儿的具体方式。了解幼儿是进 行品格教育的前提 [4]。幼儿教师可以调动专业教育经 验,搭建平台,与家长沟通,共享信息,了解幼儿的 品格养成情况,由此确定品格教育内容和方式,推动 品格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例如,在信息化时代,微信、qq 等成为家园沟通 的助力。教师可以组建微信群、qq 群等,向家长反馈 每个幼儿的日常表现。同时, 教师根据幼儿日常表现, 分析幼儿具备的良好品格以及存在的问题。家长在了 解幼儿问题后,审视幼儿的家庭生活情况,判断是否 有同样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与家长进行在 线分析,合作探寻幼儿存在问题的原因,继而“对症 下药”,利用适宜的方式携手育人。同时,家长关注家 庭生活,了解幼儿的行为,借此发现幼儿进步之处以 及存在的问题, 就此与教师沟通, 反映幼儿的具体情况。 教师则发挥专业能力,给予家长指导,助力家长掌握 品格教育方法,进行家庭品格教育。

  (二)主题活动,家园共育

  主题活动是家园共育的方式之一。通过参与主题 活动,家长可以丰富幼儿教育理论储备,增强幼儿教 育认知,获取切实可行的幼儿教育方法,继而主动与 教师携手育人。对此,教师围绕品格教育以及幼儿品 格塑造情况,选定主题,组织主题活动。

  例如,部分幼儿会在没有经过他人同意的情况 下,“借用”他人的物品。针对此情况,教师确定品格 教育主题——借用物品有礼貌,就此组织主题活动。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邀请幼儿家长进入教室,与幼儿 一起体验。在活动中,教师创设情境,从一名家长手 中“抢”走一个笔记本,被“抢”走笔记本的家长表 现得很生气。面对此情况,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要怎 么办”。幼儿联想生活经历,介绍不同的做法,如“向 这位家长道歉”“要在这位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借用笔 记本”。教师对此表示赞同,并发问:“在需要使用他 人物品时,我们要怎样做呢?”大部分幼儿提到“征得 同意”。教师继续发问:“怎样才能征得他人同意?”幼 儿提到“使用礼貌用语”。教师追问:“怎样使用礼貌 用语?”在教师的不断追问下,幼儿思索使用礼貌用语 的方法。同时, 教师趁机鼓励幼儿试着使用礼貌用语,

  向家长借用物品。家长积极配合幼儿,亲身示范,“教 给”幼儿礼貌用语。如有的家长化身为借用物品者, 说 道:“请问,我可以用你的铅笔吗?”“请问,我能用用 你的橡皮吗?我保证用完会还给你的。”幼儿在这样 的互动交流中,掌握了借用物品的礼貌用语,积累了 生活经验。同时,家长也积累了家庭品格教育经验。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迁移经验,把握各种时机,引导 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在得到他人帮助时主动说“谢 谢”,在寻求他人帮助时表达“请问能不能”。

  通过参与主题活动,幼儿家长积累了品格教育经 验。同时, 教师依托家庭生活, 组织各类实践活动, 引 导幼儿体验, 丰富了幼儿认知, 使幼儿塑造了良好品格。

  四、赏识评价法

  赏识评价法是以幼儿的成长过程为入手点,用赞 赏的眼光发现幼儿的良好表现, 就此进行赞赏的方法。 有效应用赏识评价法可以使幼儿了解自身发展情况, 树 立自信心,主动践行良好行为,塑造良好品格,养成 良好习惯 [5] 。因此,在进行品格教育时,教师要和家 长合作,关注幼儿成长过程,善用赏识评价法。

  (一)教师应用赏识评价法

  大部分幼儿具有向师性,渴望得到教师的赞赏。 在受到教师的赞赏后,幼儿会获得满足感,自觉践行 良好行为。所以,教师应把握日常时机,关注每个幼 儿,发现他们良好行为或进步之处,就此进行赞赏。

  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教师细心关注幼儿,从他们 的言行举止入手,了解具体情况。同时,教师要建立 幼儿成长档案记录袋, 记录幼儿的一言一行。之后, 教 师定期阅读幼儿成长档案记录袋,了解幼儿的品格养 成情况。与此同时,教师采用纵向对比法,对比每个 幼儿的成长过程,发现他们的进步之处,并就此进行 赞赏。例如,一名幼儿在刚入园时缺少勇气,不敢独 立参加各种活动。面对此情况,教师针对该幼儿进行 勇气教育。在该幼儿入园时, 教师会热情地为他加油, 希望他能度过美好的一天。在该幼儿参与体验活动 时,教师和其他幼儿会一起为他加油打气。在教师和 其他幼儿的共同努力下,一段时间后该幼儿可以独立 参加一些活动了。针对该幼儿的进步之处,教师及时 赞赏,并将他评选为本班的“勇敢超人”,鼓励其他幼 儿向他学习。在教师的赞赏下, 该幼儿树立自信心, 挑 战自我, 独立参加了更多的活动, 慢慢变得有勇气了。

  (二)家长应用赏识评价法

  养成良好品格是一项日积月累的活动。家长赏识幼儿可以使幼儿形成积极情感, 主动践行良好行为 [6] 。 如此,幼儿可以逐渐养成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夯实 综合发展的基础。对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关 注幼儿行为, 发现幼儿有良好表现后要及时给予赞赏。

  例如,一名幼儿缺乏专注力,无法集中精力做一 件事情。面对此情况,家长要迁移品格教育经验,应 用听数报数法(家长读出一组数字, 孩子认真倾听, 立 刻报出数字)、听数倒背法(家长读出一组数字,孩子 认真倾听, 倒背出数字) 等。在应用不同方法的同时, 家 长观察幼儿,发现他的良好表现,及时给予赞赏,如 奖励幼儿一枚印章。当幼儿集齐十枚印章时,可以提 出一个小小的心愿。家长则根据具体情况,满足幼儿 的心愿。当心愿得以满足时,幼儿会提高兴趣,乐于 体验专注力训练活动。
\

  结 语

  综上所述,应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品格教育,可以 让幼儿塑造良好品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发展 水平。因此,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教师要关注品格教 育, 发挥专业能力的作用, 依据幼儿品格发展情况, 应 用环创法、生活化教学法、家园合作法、赏识评价法 等,创设良好的品格教育环境,渗透品格教育于日常 生活,家园携手赞赏幼儿的良好表现,借此使幼儿增 强对品格的认知, 践行良好行为,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逐 步成长为一个具有良好品格的人。

  [参考文献]

  [1] 邓昌杰,胥兴春.幼儿品格教育活动的内涵、理论、 价值及实践策略[J].教育观察,2022.11( 12):42-45.
  [2] 陈莉莉.对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品格教育的探讨[J].智力,2021(27):185-186.
  [3] 李紫雲.中班幼儿礼貌品格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D].鞍山:鞍山师范学院,2021.
  [4] 黄瑞菡.关注幼儿品格教育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J].考试周刊,2021(13):165-166.
  [5] 杨一.幼儿在生活中的品格教育与学习策略[J].幸福家庭,2020(19):56-57.
  [6] 王晓红.浅析家园共育视野下的幼儿品格教育[J].家长,2020(8):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9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