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陶行知思想引领下的品格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14 15:32: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明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重视教会学生做人道理、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让他们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品格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直接影响了个体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影响到个体的社会生活质量。教师需基于陶行知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品格教育。文章主要论述品格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品格教育存在的问题,研讨有效解决策略。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品格;教育实施策略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实施品格教育帮助青少年形成优秀品格,不仅有利于学校、教师做好管理工作,也有助于改变新时代学生的精神面貌。教师需看到品格教育的重要价值,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品格教育的概念定义

  所谓品格教育,即培养学习者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其形成优秀、稳定的品德与性格。其大致包含启迪智慧、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两层面,借助学校的培养工作将学生塑造成勇敢、诚实、正义的人。

  二、品格教育存在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若根本坏了,纵使你有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将道德与品格培养放在教育事业的首要位置,教会学生正确的做人道理,方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但是当前学校的品格教育中,还存在着不少棘手问题。

  1.部分教师积极性较差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位教师对待自己的工作,应有奉献精神和热情。教师的教学热情会深深感染学生,受教师良好情绪影响,学生的探究欲望强,乐于参与课堂学习任务,能在积极参与中深化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班主任、任课教师承担了品格教育的主要责任,平时应将品格培养穿插于教学之中。但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教师对品格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不足,因而并未落实各项细则,学生自然也难以获得更好的成长机会。

\

  2.理论与实践相互分离

  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是彰显教育力量的一种重要方式。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即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是相辅相成的。品格教育活动不仅应让学生知晓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更应注重创造宝贵的实践机会,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做”。正所谓实践方能出真知,亲自参与过后才能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与操作水平。纵观学校的品格教育活动,不难得知,理论与实践相互分离的情况较为严重,因此,课堂教学活动难以全面影响、改变学生,学生的个人成长受到了阻碍。

  3.父母易忽略品格教育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家庭生活时间最长,其行为习惯、言谈举止极易受家长影响,在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之中,学生可形成良好的品格:对待长辈文明有礼、友爱同学、呵护幼小。但在大部分家庭中,父母对子女过于呵护,事事均由自己担责、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道德与品格,长此以往,学生变得自私自利,难以感悟到人生道理。父母未彰显榜样力量,单凭学校教育,难以真正渗透,导致学生品格发展止步不前。

  4.教师理论知识储备较少

  丰富的理论知识是顺利教学的前提条件。一般而言,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将针对课程本身的特色认真备课,在课程中巧妙穿插品格教育活动,让课程彰显趣味性的同时,亦能促使学生进步。但回归到实际课堂,不难发现,因为教师自身理论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只能被迫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教学,长此以往,磨灭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品格教育完全处于混的模式之下,学生则难以获得成长良机。

  三、陶行知思想引领下的品格教育实施策略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专教书,他也应该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要学习做人之道。”基于行知思想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无论是对于教学管理工作,还是学生的个人成长均有帮助。教师需细致分析本班级学情,运用科学的措施致力于品格培养。

  1.推进课程建设,增强教师积极性

  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课堂驾驭能力,影响到教学质量。过去由于地方教育部门、学校不重视,教师难以做到将品格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更是出现了过于看重学习成绩,过分偏重于理论知识,忽略运用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品格的情况。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地方教育部门需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严格落实各项考核制度,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让品格教育各项细则落到实处。

  为有效落实品格教育工作,增强教师工作积极性,地方教育部门应结合当地学校发展情况积极推进课程建设,教育局需要定期组织教师分批次参加培训活动,鼓励教师在培训中学习品格教育融入课程的方法。除此之外,也要重视创设平台,鼓励教师参与教学大比武,对获胜者统一颁发奖状、证书,并将证书作为教师评级的重要依据。教育部门需高度重视,改变学校领导层及普通教师的教学态度。为真正达到渗透教育目的,教师进行细致备课当仔细考虑品格教育的开展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其内在品质产生深远影响。

  大力推进课程建设促进学科课程与品格教育相互融合,已成为趋势,学科课程不能再以单纯讲解理论知识为主,也需融合品格教育相关知识。这样,既能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让其在潜移默化间改变思想、性格。

  2.理论结合实际,促进培养科学化

  过于关注理论知识传授,轻视指导参与实践,是品格教育的常态化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让理论与实际操作相互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精彩的案例描述、引导学生发表感言,均属于理论知识学习,在未能亲自实践之前,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不大。品格教育工作应让思想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内在动力,让其主动做出改变,促进培养工作科学化,让学生认同真理、信服真理,可促使他们整体精神面貌产生质变。

  坚持理论结合实际教学原则,教师不仅要重视在课堂上对学生说道理、讲案例,还需拟定一套符合本班级学生的实践方法,并鼓励学生回归于现实生活中去行动、参与。待学生亲身体验之后,再组织心得分享大会,鼓励学生诉说自己感受,说一说良好品格对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他们充分感受到良好品格对于个人的意义:获取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最佳的发展机会,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都能顺风顺水。

  实际之于理论是树之根、水之源,根深蒂固才能推进教学活动开展。优秀的品格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标准,秉承着优秀的品质、品格,个体能扎根于岗位努力奉献、辛勤耕耘,坚持理论结合实际推行科学化的品格培养措施,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心智成长,让其学会运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人与事。

  3.坚持家校共育,品格教育全面化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大部分家长把目标都放在了提升成绩方面,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就能弥补一切不足之处。因此,平时的家庭教育教学活动,几乎全部围绕学生现有的文化课程开展,未能看到优秀的品格对学生的重要作用,长此以往,易导致学生发展失衡。基于此,教师需做好家长工作,坚持推行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利用多种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优秀品格,为其健康成长奠定扎实基础。

  受传统育人模式影响,学生容易养成“死读书”的个性,部分稍有资质的学生,除了能够取得理想分数之外,自身道德、品格水平低下,缺乏正确做人做事观念,将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全部由父母、教师代劳,此时,众人耗尽心血也只能造就一块朽木。坚持家校共育,致力于培养学生优秀品格,远比文化知识传授更加重要。

  鉴于本班级学生品格发展尚且存在问题,教师应当摒弃传统育人观念,积极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协商,争取得到广大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不仅在家长会上宣扬教育观点,还要定期以电话访谈形式,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以及家长对学生品格培养的态度,双方及时交流观点、分享育人心得。教师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更易得到家长的认可。为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工作,家长也会表示坚决支持教师的教育措施,将加强督促,帮助学生形成勤劳、勇敢的良好品格。

  4.推行陶冶教育,品格培育细腻化

  学生的情感比较细腻,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周边环境及心理因素干扰,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波动。教师需从学生这一特点出发,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因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接受熏陶与感染,让其充分感受到美好品格的重要价值。坚持进行陶冶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让教育的力量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到学生的内心深处。经过教师干预后可明显发现:学生的品德、个人修养有明显变化,对于他人的艰难处境富有同情心,愿意为了帮助他人脱离苦海而付诸努力。

\

  为了不让品格教育课程过于生硬,以免引起学生反感,教师需结合学情认真备课。考虑到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让课程更加生动有趣,于是教师便可在课件中引入了视频、音乐,以组织学生观看感人视频、聆听舒缓音乐的方式,从他人的故事之中深受启发,以陶冶教育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品格对于人生的意义,并积极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努力给予每一位学生表达意见的机会。在情感陶冶中真正做到让学生真情流露,在不知不觉中促使他们心态发生转变,过去叛逆不羁的学生开始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表示愿意做出改变。学生情感较为丰富,大多数人都有集体主义精神、强烈的爱国情怀、对同伴充满友爱。教师基于学生的情感脉络特点,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可对学生进行陶冶教育。当然,品格培育方式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才能激发他们潜在意识。经过长时间培养与熏陶,学生将形成优秀的品格,端正做事的态度、学会与周边的人们和谐相处。

  四、结语

  教师应积极探索品格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努力促进学生成才。“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为国家根本大计,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坚持实地实验,方能免入歧途。教师需基于陶行知思想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参考文献

  [1]严瑛樱.绘本植入,让低年级品格教育“活”起来[J].教书育人,2022(22):69-71.

  [2]叶章辉.行知思想引领下的小学生道德养成教育[J].生活教育,2021(10):25-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70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